杜若杜衡吧 关注:1贴子:19
  • 0回复贴,共1

高情商的父母,都懂得对孩子放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理清亲子间的人际界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我们做父母的必须牢记,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哪怕是还未成年的孩子。我们有权给孩子必要的建议、引导、支持,而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样有权采纳或者拒绝我们。
01
亲子之间也需要界限
在网上看到一位妈妈发帖求助:
我女儿现在上小学,我发现她写作业经常偷工减料,做题也马虎大意。因为她的这个毛病,我反复跟她强调,甚至忍不住发火,可是没有用。我知道,我总为这个跟她发脾气,对她对我自己都不好,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求助!
从后面的跟帖看,发现这位妈妈对女儿照顾可谓是“无微不至”:女儿7岁了还由妈妈来给他穿衣服;吃饭的时候,妈妈会帮女儿盛好饭、夹好菜;出去玩,妈妈总是帮女儿准备好所有东西。这位妈妈和孩子在一起,最常说的就是:“把毛衣穿上,现在秋天了早晚很凉的,别感冒了”、“要不要再喝点汤”、“多吃点蔬菜”、“快过来喝水,看你跑得一身汗”。
很显然,过度关心孩子是引发这位妈妈焦虑的原因。对女儿的生活照顾过了头,有了妈妈的提醒、帮助、照顾,孩子就容易丧失自理能力。
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位妈妈对女儿的过度管照,反应的是中国家庭里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人际界限不清。人际界线不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过分热心,过分卷入,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具有过强的监护人和主人翁精神,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比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春节走亲访友一起吃饭的时候,主人会不停地催你多吃点儿,不断地为你夹菜,虽然看起来这是主人家热情好客的表现,但其实是一种人际界限不清的表现。
在家庭亲子之间,这种情况就更明显了。在很多父母的眼里,孩子是娘亲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孩子就是自己一部分,认为孩子怎么生活自己负有主要责任,孩子做什么决定都应该经过自己的参谋甚至批准,也就是说,把孩子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
对于这位发帖求助的妈妈而言,她在亲子界限问题上,也就是犯了把孩子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的错误。
一方面,她突破了女儿的边界。因为,她对女儿的学习方面的事情,反应太激烈了。女儿的学习是她自己的事,妈妈可以监督和给予帮助,但妈妈显然是把女儿的学习当成自己的事情了,所以对女儿发脾气。女儿的作业如果做得不好,应该由她自己来承担结果。
另一方面,妈妈自己主动地让女儿突破了自己的边界。确切说,不是女儿气到了妈妈,是妈妈允许女儿来气坏自己。妈妈的情绪很容易被女儿的状态的感染,女儿没有做好作业的表现,激起妈妈过度的反应。
心理学家武志红写过一篇文章《妈宝男是女人的超级噩梦》,讲了妈宝男这种什么都听妈妈的,什么都以妈妈是对的,什么都以妈妈为中心的男人。妈宝男就是在父母的呵护和宠溺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父母事事为他做主,给他最好的呵护,成为在心理上不能“断奶”的大宝宝。妈宝男会理想化母亲在自己心中的形象,看不到自己对母亲不好的一面的恨,于是反过来把这份恨投射到妻子身上。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父母教育上的越界。一种没有界限的亲子关系,带给孩子的除了爱,还有伤害。
中国式家长常不离口的一句话是:“只要你好,我为你做什么都愿意。”有时候,父母在给孩子操办一切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这真的是孩子真的需要吗?有一些时候,家长什么都不做或者少做,才是为孩子好。
02
减少对孩子的控制
与孩子的关系中,家长能否保持界限,直接决定孩子未来的物质和精神世界能否丰盛。家长每一次“为孩子好”而控制,都在削减孩子的自由创造力,消耗孩子的生命活力。
幼儿园里有个孩子,长得美丽可爱,就是有点娇气。冬天来到的时候,每次老师让小朋友们去户外活动,小女孩都会说:我妈妈说了,我是早产儿,进过保温箱的,体质比较弱,不能在外面吹冷风的。
老师鼓励她像其他孩子那样攀登跑步踢球,她都说:我妈妈说,我是早产儿,不能这个,不能那个……吃饭的时候,只吃一点点,挑食很厉害,她又说:我妈妈说了,我是早产儿,从小肠胃不好,不能多吃,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
老师看着这个可爱又不太合群的小女孩很担心。她已经被妈妈的早产儿魔咒点了穴道。她从来不怀疑魔咒的真伪,还很享受与众不同的优越感。
妈妈的过度保护不仅不利于小女孩的成长,而且有害,她剥夺了小女孩犯错的机会,使她放弃了尝试、挑战还有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在心理学上,把孩子出生后的六个月叫做共生期,共生期过后,母亲或者养育者要懂得给孩子营造属于他的个人空间,以满足他正在萌芽的自我意识或者独立意识,否则孩子会非常痛苦,他们内心会非常愤怒。如果母亲或者养育者仍然事无巨细地为孩子包办一切,那么孩子就会逐渐错过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萌芽的最佳时期。
03
放手,但不是放任
减少对孩子的控制,放手让孩子去做和放任孩子去做,两者看起来很相似,父母要区分这两者并不容易。
放手是给孩子独立空间,允许孩子自由探索,孩子做的事情是正当合理的,父母虽然不参与,但却在关注;而放任则是不管孩子做的事情是不是守规矩的,父母都不会干预,放任自流。
一个中国游客在莱茵河岸游玩,他旁边有一对德国母子,母亲躺在沙滩上看书,孩子在玩沙子,抓起一把沙子往嘴里塞,游客急忙提醒这位母亲:“你孩子要吃沙子了。”德国妈妈却非常茫然:“那又怎么样呢?”“沙子不能吃啊。”德国妈妈说:“等他尝过之后知道沙子不好吃,自然也就不吃了。”这就是放手。
而一进电梯就按下所有楼层的按钮、在公共场合大吵大闹,父母却不加以制止就是放任。
再比如,针对孩子的学习,父母放手,其实并非完全不管不顾。而是与孩子商定好基本的规则,日常行为习惯,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有一个基本的框架。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对孩子的进步给予及时认可,引领孩子见识更多的外部世界、促进孩子的学习热情等等。
在具体题目如何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是否做错,考试成绩如何,更喜欢哪一门功课,更偏好何种兴趣爱好,等等,都是孩子自己的事,交由孩子自己做主即可。这就是放手,而不放任。
相反,若父母像监工一样,360度无死角监督孩子的学习,甚至把学习变成亲子角力的战场,充满各种威逼利诱,那么,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入侵”,就是控制。
孩子在内心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分离,类似于分娩,出生是身体上的诞生,分离则是心理上的诞生。
理清亲子间的人际界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我们做父母的必须牢记,这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哪怕是还未成年的孩子。我们有权给孩子必要的建议、引导、支持,而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同样有权采纳或者拒绝我们。
●END●


IP属地:上海1楼2017-02-28 15:24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