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聂隐娘吧 关注:1,229贴子:20,309
  • 10回复贴,共1

【聂隐娘影评】比王家卫更费解的侯孝贤•光影世界(原创图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神秘~
先说明,欢迎喜欢此文的广大影迷关注我的电影微信公号:【影视冷藏库】(film_storage);另外,【申明:图文皆为原创,请不要擅自用作商业用途,或是私自改动、摘抄,违者必究!如需引用、借鉴,请私信我!感谢大家的欣赏!】
文章在个人公号上的链接:http://mp.weixin.qq.com/s/gKqSUzTUn4m0Ek30mIXW5A
下楼放正文~


1楼2017-02-09 14:55回复
    比王家卫更费解的侯孝贤•光影世界
    ——从《刺客聂隐娘》说开来
    汐雪/文

    纯白色的小小耳机里,响起的声波一起一伏,向我的双耳传递着Brendan Perry那沧桑、厚重、低沉又缠绵迷离的歌喉。他在唱着一首名叫《美杜莎》(Medusa)的歌曲,歌词富有张力,一句句都在拼凑成一个令人彷徨又深陷其中的凄美故事。
    一首十分适合在静谧的冬夜单曲循环的老曲,带着我原本零乱的思绪,回到深度研究的电光声影中。
    虽然上周六下午,我一口气看完了两部侯孝贤导演相隔十八年的经典作品,一部是98年翻拍方言小说《海上花列传》的话剧电影《海上花》(Flowers in Shanghai,1998),另一部是15年议论纷纷的武侠片《刺客聂隐娘》(the Assassin,2015)。两部电影都有故事元本,但即便不是原创剧本,我在看这两部影片时,被电影语言所陈述的故事深深打动,同时又被这位台湾名导引领、编织的电影世界感到困惑迷失、月迷津渡。

    正如我标题所言,第一次看侯孝贤的电影,今年才真正开始逐渐了解华语影坛的变迁、载入影史的经典,对于中国影视圈的特色、轨迹还十分浅显。目前,也只是蜻蜓点水的看过陈可辛、王家卫、张艺谋、陈凯歌等,几位华语影坛最著名的大导演的经典作品。
    然而,纵然是以前在大量赏鉴海外名导,如希区柯克、伯格曼、费里尼、文德斯、库布里克、斯科塞斯等的作品时,我也并未感到让人费解、难以剖析。看侯孝贤导演的作品,观影第一位让我费时间深思苦想,仍然有几分不得所以、无从说起的电影大师。


    2楼2017-02-09 14:56
    回复

      通过这两部影片,使我觉得侯孝贤的电影表面看似偏意识流,结合着颇多的感性情绪与潜在意象,但实际却有几分惊悚悬疑片的内蕴主旨。
      记得刚看完新千年一流的惊悚大师——大卫林奇的代表作《穆赫兰道》(Mulholland Drive,2001)后,在外网上看到最多的评论,简而言之概括就是“不得要领”“毫无头绪”,尤其是一位影迷的疑问“这部电影中出现的每一个画面,有哪一个画面是合理、说得通的?”。
      不过,看完《穆赫兰道》好歹我能感受到影片想透露给观者:置身于物欲横流、紊乱不堪的洛杉矶名利场(好莱坞)之中,两位怀揣着电影梦、明星梦的年轻女子的迷失、慌乱、压抑、无所适从、无可救药的细腻情绪。可是,《刺客聂隐娘》使得大部分观众,包括资深影迷和我这样的重度痴影症患者,都觉得不知从何处开始剖析、解读。


      似乎女主角聂隐娘的历程透露出潜在的古代女权,也有对自由的向往以及深邃的孤寂触感。她总是独来独往,来去自由、从容自在,这是一个刺客、杀手行事作风的典范,自由自在的同时亦注定了孤独感阴魂不散、形影不离。
      舒淇饰演聂隐娘极其合适,带着几分演员自身的真实经历、别具一格的独特气质,不同于章子怡在《卧虎藏龙》中玉娇龙那江南女子的清冷文雅。自然东方女子身上都有一份难以褪去的内敛矜持、温婉娴静,尤其是旧时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习武的女子柔弱又坚毅、洒脱又寂寥、孤傲又纯良,在礼教森严的封建社会中,弱女子常常要隐忍自己内心蛰伏的真实情感,纵然是特立独行的习武女子亦不例外。


      3楼2017-02-09 14:57
      回复


        虽然玉娇龙、宫二(王家卫《一代宗师》里章子怡饰演的女主角)和聂隐娘,都显现出果敢决绝又冷傲倔强的共性,柔中带刚、外冷内热。但玉娇龙的倔强傲骨始终是清冷柔媚的,而聂隐娘则是隐隐带着热忱之心、几近没有女性特有的妖冶冷艳之魅惑;宫二与聂隐娘共通之处在于她们相近的坚毅刚强,区别于执拗任性的倔犟。
        不过,因为两个人物所处(设定)的时代背景不同,玉娇龙和宫二都身在清末民国初年交叠的乱世混战中,她注定会有着家国情怀的凌然正气与遭受战火硝烟的苦难压抑感;而聂隐娘身在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彼时虽没了盛唐开元盛世的绮丽奢靡,但繁华尚未完全褪尽。何况她颠沛的家室使其没有宫二那般深厚的家国情怀,作为一名刺客,她有着职业杀手的冷静从容、克制疏离。


        然而,影片所体现的核心主旨也不太像是纯粹的古代女权。看完此片后,我脑海中逐渐浮现出这几个关键字:独立、从容、挣扎、迷离。接下来,试着解读侯孝贤光影世界中那些欲说还休的矛盾、隐匿潜藏的伏笔。
        其实《聂隐娘》中女主角聂隐娘的戏份并不多,没有男主角魏博节度使——田季安的戏份多。聂隐娘在片中身为刺客实则身在暗处,不仅仅在田季安与宠妾瑚姬私密相谈时隐于暗处,在重重帷幔外冷眼旁观,也是为了符合她“刺客”身份的人物设定。
        与之相对,自然,男主角藩主田季安就会被推到明处进行陪衬、对应。我难以忘怀舒淇始终如一的一身黑衣特立独行、孤独飘渺,也印象深刻张震饰演的藩主的典型性:身为权势者的傲慢霸道、刚愎自用、纠结复杂。他的初次登场就立竿见影刻画好了整个人设的性格特征,古代当权者面对大臣的直言不讳,上奏劝谏时的不忿、愤懑、怒火竞相展现出来。


        4楼2017-02-09 14:57
        回复


          “挣扎”二字在片中每个主要人物身上都有体现,聂隐娘在执行嘉信公主的两次任务时:第一次因为见目标者的幼儿可爱、一家三口其乐融融,她于心不忍、暗杀未果,表面说辞是这样,想必也是想到自己幼时与亲人长期离散、与世隔绝的遭遇而心生怜悯罢。
          第二次的行刺目标正是隐娘的表兄、青梅竹马、曾有过婚约的藩主田季安,最终亦放弃刺杀,还因为在欲行刺时听到瑚姬与田季安的攀谈中,瑚姬为她的遭遇感到不平,隐娘留存善心、在瑚姬被藩主夫人(正妻田元氏)下蛊中毒后及时解救了怀有身孕的她。
          当然,作为故事中后来声名远播、如雷贯耳般的“唐代第一女刺客”,隐娘从未失手过,这两次行刺未果也不是失败,而是她主动放弃刺杀。


          兴许情节上如此安排,也是有出于对主角“洗白”美化的考虑。不过这两个放弃刺杀的目标,前一个是隐娘的舅父田兴,行刺时瞥见他们一家三口的幸福时光让隐娘顿时心软;后一个是她同为魏博人的表兄、幼时的青梅竹马田季安,隐娘最后在深山古寺中禀报结果时,解释自己没杀田季安的原因是节度使最终愿意与中央朝廷合作,为了大局而考虑,杀之不妥。
          这个缘由正如第一个“见小儿可爱,不忍杀”一样,有点牵强、冠冕堂皇的说辞,她说是为了大局着想,焉知是不是心里始终有这个人的位置。这是聂隐娘意念上的内心“挣扎”,在身为一个职业刺客与心怀善念的古代弱女子之间辗转,内心为执行任务的职责和道义上的善恶是非而挣扎、矛盾。


          5楼2017-02-09 14:58
          回复


            田季安的挣扎则是两方面的,对外是贯彻始终的矛盾,纠结于到底是甘愿彻底被中央朝廷摆布,还是让魏博完全摆脱朝廷的控制?所以他会在片中首次露面时,勃然大怒于大胆劝谏的耿直大臣。对内自然是在情感上,首当其冲是对表妹聂隐娘爱恨交织、又爱又怕又恨的复杂感情,表面上田季安与聂姨娘的两次交锋,他身手处于劣势、意识形态上也远比聂隐娘冲动狂躁。
            不过,正如我前面提到过的,一来隐娘处于暗处,不易察觉、隐于人后才能吻合她作为刺客的身份;二来身为旧时少有的习武女子,她外冷内热,满腹心事定然习惯性地深埋心底,最终的结局是她下不了手刺杀田季安,不是她不能,而是她不愿。


            典型的大男子主义、乖戾暴躁的田季安,纵然他与聂姨娘不是一类人,价值观、志向也毫无相同点,但他毫无疑问一直都在暗自思念、仰慕她的魄力、才智、独立、坚强。
            毕竟,他身边即使娇妻美妾众多、夜夜笙歌都有歌女舞姬作伴,但是妻子田元氏的拘谨庄重、宠妾瑚姬的温柔可人,她们可以做他有力的贤内助和解语花,却难以触及他内心看似紊乱复杂、实则又再简单不过的那根心弦。
            每天面对死气沉沉的属下大臣、艳丽媚俗的繁弦急管,纵然身份尊贵、饮食起居在富丽堂皇的宫殿中,久而久之、日思夜想,他也会感到索然无味、乏力疲态。聂隐娘所过的生活是他一直艳羡向往的,自由自在、洒脱自如,即便四处漂泊、居无定所。


            6楼2017-02-09 14:58
            回复


              两人尽管三观不符、追求不同,但我在那淡若无痕的如烟往事的陈述中,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童年时两小无猜、无忧无虑的美好景象。况且,纵然是欲盖弥彰的再次交锋中,他们每次见面都必定刀光剑影,明明是一场血腥风雨,然而二人的眼睛里透出的那份感伤、惋惜、叹息、悔恨似乎在诉说着不能言、埋于心的心事。
              被毁的婚约,破灭的昔日完整家庭,静好岁月里的竹马青梅演变成兄妹恶战的报复抗争。明知绝对不可能,但深陷其中的他们如此有默契感,又究竟在探寻些什么?向往、渴望着什么?


              过于负累的感情,当被权势、利益、欲望侵占时,早已倾覆,荡然无存年少青葱时的纯真无暇。但他们在一次次血肉之搏中,仿佛仍旧在执著英勇又徒劳地追寻着最终的答案,抑或是彼此并不甘心自己的人生道路,演变成如今这幅模样。
              这是二人矛盾关系交融时,最致命也最棘手的一处挣扎:深陷其中,无迹可寻、无路可走、无处可躲。此片中,无果而终、分道扬镳的暗起波澜感情线,始终隔着一层纱,看似飘渺却又浓郁,若有似无但却如影随行。不是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过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楼2017-02-09 14:59
              回复


                前面提及了我感受到的潜藏暗点:古代女子跨越时代的独立、自由与孤独感的相辅相成、人物暗流汹涌的各种挣扎与情节设定上的潜在矛盾。除此之外,再粗略地赏鉴一下《刺客聂隐娘》当中,那静与动的有机结合。
                我将这部影片看作是:【一部具备日本意识流的虚空迷乱、欧洲文艺片的画面意境糅杂的东方武侠古装片】。侯孝贤导演巧妙地结合了日本、欧洲电影中的精髓所在,虽然影片的商业价值并不成功,投资了接近一亿人民币、筹备了七年开拍,最终口碑两极分化、票房赔本。
                不过,作为一位喜欢深入挖掘一部电影、一个故事、一个人物、一帧画面的资深影迷,对于和思想、精神世界、意识流、意象派紧密相连的文艺片着迷不已。所以,我个人十分认可,将此片归为去年(15年)华语影坛“最美的电影”。


                侯孝贤的电影中,最大的亮点不在故事情节或人物本身,而在它的场景布局、电影美学以及内在的立意深度上。
                虽然我对于场面调度、灯光、电影美学是个门外汉,但即使作为业余人士,我也能看出他电影里特有的事物,不同于大陆第五代导演的人事意景。瑚姬中蛊毒的那场戏份定然是在京都取的景,甬长幽深的碧绿色内侧走廊上,长廊两旁尽是明晃晃让人心悸的昏黄油灯。我猜测,拍摄宫殿内景的场景应该都是取景于京都,毕竟古典宫苑中,京都是最接近唐代长安城规格的古都了。


                8楼2017-02-09 14:59
                回复


                  静与动的完美结合,会使得镜头画面提升档次,同时呈现出曼妙辽远、引入入胜的格调。开篇较长的片头,一个黑白两色、以长镜头为主的画面,聂隐娘在徐徐缓动的平原上,从茂密隐蔽的深绿丛林中骤然暴露在空白中,慢动作闪过:猛然刺过马上人,坠马、逃窜,片刻后仿佛还是风过无痕般的宁静安然。田季安初登场的那场戏,他一字未发,只是在大臣直言劝谏后,将东西往坚硬的地面上一掷,顿时就表达了这个人物心中的怒火,也使得原本躁动的气氛再次凝固成静态。
                  此片中明明渗透的情绪是那样悲剧性,但画面、场景布局的灵动缱绻,使我沉浸在那若即若离的朦胧美中。隐娘隐于深宫的层层帘幕后,焚烧的熏香、涌动的凉风、微微扬起的长帘、宫门外幽深的长廊、大殿内千万盏零星摇曳的烛火,无不在撩拨着,这身在其中的人儿那敏感脆弱的心绪,想必也在你我心中激起层峦起伏的涟漪。


                  之所以认为这是一部欧洲文艺片、日本意识流即视感的中国武侠片,首先是片中多次在外景全景的空镜头上停顿,而且大面积的景物空镜头层出不穷,这是典型的欧洲文艺片拍法。
                  不独是在画面上如此,片中的台词颇多文言,是让大量主流观众无法理解故事的主要原因。但实则,片中台词并不多,印象中,张震说第一句台词时,影片已经到三十多分钟。不过,我很喜欢这样“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节奏设定,显得细腻绵长,需要有心人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其中滋味。
                  不论是欧洲文艺片,还是日本意识流,思想核心都不在叙事(storytelling),而在立意(symbolism)上。因此,此片借鉴的一大精髓便是,画面天然广袤、暖冷交融,同时动静结合、冷暖交织。影片的主旨与立意重点,不在讲出好莱坞大片式一波三折、惊心动魄的戏剧性故事,而在于武侠、权谋、伦理、情爱胶着成一团、所暗含的喻意内蕴。


                  9楼2017-02-09 15:00
                  回复


                    你可以说它内容空洞、情节乏味、使人无法理解、有故弄玄虚之嫌,我自己则认为此片:画面优美、意境辽阔、人物不多但性格塑造很完整、人物关系看似精练却又紊乱、台词简朴(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隐娘受伤后感慨的“一个人没有同类”)、立意让人费解。
                    总之,是一部需要耐心体会、仔细观赏的武侠文艺片,它显现在台面上、用镜头表述的只是其光影世界的冰山一角。没有过多浮夸劲爆的搏斗招数、没有泛滥的男女情爱缠绵对手戏、没有累赘的家族伦理生搬硬凑,有的只是若有似无的风烟云雾、重重帘幕后那各自难言的情愫、自然界空灵虚无的大氛围下掩映着的人间离合悲欢。
                    ————————END————————
                    ——写于2016年12月22日晚—23日凌晨
                    from 《影视冷藏库•汐雪》


                    10楼2017-02-09 15:00
                    回复
                      @jilong8826e 吧主,求加精!


                      11楼2017-02-09 15: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