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吧 关注:3,384贴子:16,727

民俗在《红楼梦》中的地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作者】陈华文


1楼2008-11-03 08:54回复
    卷帙浩繁的《红楼梦》,以它百科全书式的容量和独特的艺术成就成为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典范。自《红楼梦》问世后,对它的研究形成了一门学问,大家对红学的各个领域做了许多有益的探讨。但是,对于作品中描写的风俗习惯(民俗),这个表现一个民族人民生活文化现象和一定状态下的心理的东西,研究家们却只是流于一般的考证和了解,未曾对它在这部杰作中的作用作出全面而中肯的评价[1]。本文拟从民俗学的角度,进行一些探讨。


    2楼2008-11-03 08:55
    回复
      既然贾府是封建贵族大家庭的典型代表,那么,大观园这个类似世外桃园式的生活环境也就决不是宝玉、黛玉、晴雯等人的伊甸园,封建的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必然要荼毒那些纯洁的少女们的身心


      4楼2008-11-03 08:57
      回复
        贾母的绝对权威就是建立在这种沿袭成法的封建宗法制度上面的。而这种绝对权威则通过具体的民俗生活描写体现出来。第二十四回贾赦微恙,宝玉代贾母前去探询问好,“贾赦先站起来回了贾母的话”,然后叫他去看邢夫人,而邢夫人同样也是“先站起来请过贾母的安,宝玉方请安。”尊卑长幼,訇然分明。贾赦邢夫人尚且如此,其他人则可想而知了。在贾府,不但尊卑极其分明,贵贱亲庶观念也决不许模糊。即使宝玉的丫头也分几等,何人可递茶递水,何人只喂鸟扫地等规定分明。探春因自己是庶出而时时睁大眼睛,赵姨娘成了宗法制度嫡庶之争最直接的受害者和牺牲品,说明亲庶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何等浓厚!


        6楼2008-11-03 08:57
        回复
          而在封建宗法制度基础上形成的一整套封建礼教,诸如“三从四德”、“男尊女卑”、“三纲五常”等等,无时无刻不充斥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给大观园主人们的生活以深刻的影响,给他们的行动以巨大的约束。虽然大观园看上去与世隔绝,但家庭中的明争暗斗时刻冲击着少男少女们,表面上是“安富尊荣”,实际上处处“风刀霜剑”。


          7楼2008-11-03 08:58
          回复
            。《红楼梦》大观园环境中的人物,他们的个性和局限性都从具体的环境中体现出来;同样,叛逆者的林黛玉、贾宝玉,与卫道者的王夫人、薛宝钗又映照了这种环境的真实性。象探春那决不容许贬低自己“主子姑娘”的身份,以及对于涉及自身地位特别敏感的性格,就是可怕的宗法制度造成的。《红楼梦》通过民俗生活的真实描写,使环境与人物性格高度统一起来,并达到了两者的溶合。而表现在他们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互为环境,就使小说在塑造人物个性、开掘作品的思想深度方面达到了同时代其他文学作品所不能达到的高度。没有大观园和贾府统治者对于大观园的各种影响下的独特的环境也就没有宝黛的爱情,也就没有薛宝钗;同样,没有一夫多妻制,也就没有宝玉和晴雯的爱情,这是很容易理解的。而民俗所创造的典型环境的作用和意义也就在这里!


            10楼2008-11-03 08:58
            回复


               民俗在《红楼梦》中通过自身内容不仅创造了深刻历史意义的典型环境,而且在此基础上通过贾家的败落,揭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的思想主题。

               民俗的社会性是通过广大民众的普遍实行造成的对于社会、世界的认识而体现出来的,所以,文学作品中的民俗内容无不带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并在一定程度上突出作品的民族特征。鲁迅先生说过:文学作品“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注意。”[10]这里的地方色彩,“实质上就是特定的民俗事象的艺术展现”,[11]《红楼梦》里浓郁的风俗习惯在特定环境下描写的深刻的社会意义,以及表现出来的对于作品主题的深化、人物性格的塑造的巨大作用,就是如此。

               社会生活一部分的民俗内容,作为普遍深刻地反映人们对于生活和事物的认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在作品中的位置和作用,代表了作者对于社会历史、生活的理解和把握。所以,《红楼梦》中民俗生活描写成了揭示小说主题思想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具体的可以从几方面去分析。


              11楼2008-11-03 09:00
              回复
                脂砚斋评曰:“是有服亲朋并家下人丁之盛。”“是来往祭吊之盛。”[12]那些数字和两个“盛”字,点明家祭官吊极盛一时。特别是出殡之日,“路上彩栅高搭,设席张筵,和音奏乐,俱是各家祭”而“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真可谓极尽所有,想不到的排场,说不尽的风光,其喧赫威严之气势令人叹绝!


                13楼2008-11-03 09:02
                回复
                  民俗生活的极度排场奢华的结果,使贾府的经济日益枯竭,入不敷出。凤姐曾感叹,“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不过是个旧日的架子”,“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秦可卿所说的“盛宴必散”,正是贾家命运的暗示


                  14楼2008-11-03 09:02
                  回复
                    贾母的话不正说明封建婚制所带来的不堪后果吗?至于说由这种腐朽堕落的婚姻形式造成的妻妾之间的争风吃醋,书中虽然着墨不多,从凤姐、平儿、尤二姐、秋桐和金桂、宝蟾妻妾之间的矛盾争斗中却可见一斑


                    16楼2008-11-03 09:03
                    回复
                      (3) 信仰和迷信无知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轮回报应、听天由命的宿命论思想和浪费钱财、无所作为的行动,并使家族渐渐地露出下世光景来。在《大观园符水驱妖孽》一回,大写“道士到园作法,驱邪逐妖”。但被逐除了吗?正如一个小厮说穿了的,那天和老爷(贾赦)一道进园,看见的“明明是个大公野鸡”哪有什么妖怪?因以诈传诈而大动干戈,岂非糜烂财力,劳而无获,贻笑大方?赵姨娘死于铁槛寺,众人却说:“赵姨娘使用了毒心害人,被阴司里拷打死了。”掩盖了赵姨娘受凌辱的悲惨一生。


                      17楼2008-11-03 09:04
                      回复
                        而林黛玉痴情思念,一日魂入阴府,却说:“林黛玉生不同人,死不同鬼,无魂无魄,何处寻访?”不但抹杀了封建礼教害死黛玉的罪责,冲谈了黛玉贤贞不渝的爱情,同时也削弱了她的叛逆精神。这种轮回报应的宿命论思想,在明清小说中表现最强烈,所谓“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红楼梦》多少也受此影响,但是书中借此预示的整个家族的衰亡不但是天道彰著,不容变更的,同时也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所以,又有其客观实在性。


                        18楼2008-11-03 09:11
                        回复
                          就象贾敬炼丹求仙反倒死于非命一样,信仰与迷信无知带给人的是束手无策,无所作为,最终必以悲剧结局。贾府中上下大小所表现出来的事实不正是如此吗?贾太君回天乏术,祈天祷祖终是枉然,封建社会的衰亡和贾府的败落同样都是不可避免的!


                          19楼2008-11-03 09:12
                          回复
                            我们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分析看到贾府的衰败和没落的必然性,而“《红楼梦》的百科全书式的规模,更在于它全面的揭露了封建社会及其制度一系列不可解救的矛盾和正在解体的历史命运。”[14]这种不可挽回的败落和衰亡的历史命运不是抽象地,而是形象地通过贾府并旁及其他几个家族的衰亡历史展现出来的。诚如俞平伯先生所说的,《红楼梦》“写的虽然只是一个封建大家庭,但却是代表了千万的同样的家庭。”[15]在这里,民俗生活的描写所起的作用,正是通过贾府各个具体人物、具体事件的活动内容,积极的而不是消极的、深刻的而不是肤浅的、有力的而不是苍白的批判了封建贵族的腐朽堕落、荒淫无耻,从贾府推而广之,揭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没落和崩溃的历史命运的。我们上面三点分析就是从三个不同侧面反映出来的深刻思想主题的有机组合。在明清小说中还没有一部曾是这样紧密地把民俗生活的描写与整个作品的思想主题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没有一部小说的民俗生活的描写带来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的。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16]从民俗生活的描写来看,这评价是极其恰当的。


                            20楼2008-11-03 09:12
                            回复


                               《红楼梦》中民俗生活细节的描写,不但对塑造环境、揭示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衰亡具有深刻的作用,而且,也在作品的其它方面开掘出很深的思想内容。文学作品中的民俗内容不是一般的引证资料,而是有它在整部小说有机整体中匠心独具的作用,特别是由民俗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寓意。我们研究《红楼梦》中民俗生活另一目的在于把这种民俗生活描写在整部小说中作者的和书中主人公的思想挖掘出来。而民俗生活描写的无以置辩的作用,也决不是局限于单个细节上的,它闪烁出特定时代的生活光芒。所以,我们从民俗生活着手的探讨,能够发现具有时代意义的思想内容,这是其他描写所很难达到的。

                               《红楼梦》民俗生活描写所揭示的深刻的思想意义是多方面的,下面试举一二民俗内容进行一些分析。

                               在贾府这个贵族大家庭的肃穆森严的礼法和秩序后面,虚伪的封建礼教,无时不弥漫着腐朽糜烂的臭气,而曹雪芹正是通过繁琐的封建礼教的描写,揭示出它的僵化,反动,宣判它必将同封建大家庭一道消亡。第十八回写到贾妃要在十五日省亲,然而“自正月初八,就有太监出来,先看方向: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其目的就是为了不错了皇家“规矩”。但是,论“礼”贾妃是王夫人之女,贾母之孙女,在“孝”字为头的封建社会,一时骨肉团聚(何况元妃久在难于见天日的深宫),应该元春有礼于贾母、王夫人。然而,小说中多处写贾母、王夫人等跪接元春,而当贾妃“至贾母正室,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之。”[17]这里一方面写出了“礼”的繁琐,另一方面又写出“孝”礼在“忠”字面前的虚伪性。如果说它至少还找得到一点借口的话,那么,贾琏在国孝、家孝之时,背着父母私娶尤二姐;居丧在家的贾珍,日以习射为由,竞然放开大赌,玩弄男童;宁府的老爷们一方面说:“咱们是孝家,十五过不得节”,另一方面却开宴设席,“作乐赏月”,可又曾讲什么礼?“在这里,一切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封建的纲常名教被他们用自己的手撕得粉碎”。[18]就象三十三回中贾政听说有丫头跳井时说:“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这是多么虚伪!可见“三纲五常”、“尊卑孝悌”在统治者手中不过是借以主宰他人的工具,对于自己则不过是“演戏”。[19]诚如尤氏所直言不讳的,“我们家上下大小的人,只会讲外面的虚礼假体面,究竟作出来的事都够使的了”。这不是一语道破了天机吗?难怪林黛玉“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的。曹雪芹就是这样通过礼的僵化、虚伪、揭露了整个儒家思想及至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思想的腐朽反动,同样,也揭示出生活在这种环境中人物的悲剧的历史根源,这种思想该是何等深邃!


                              21楼2008-11-03 09: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