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吧 关注:333贴子:8,661
  • 14回复贴,共1

NASA发布南极拉森C冰架91米宽裂口照片(组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4日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发布了一张南极拉森C冰架裂口的照片,该裂口长达70英里(约113千米 ),宽约300多英尺(约91米),深约0.33英里(约531米)。
自20世纪60年代起,该冰架便开始融化,预计于2020年完全消融。冰架一旦消融,海平面将会上升82厘米以上。此前,还将形成一座面积约为美国特拉华州大小的冰山。

2002年以前,南极半岛东部的拉森B冰架部分就开始坍塌。在过去的1.2万多年里,它一直处于稳定状态,但由于温室效应,仅仅在32天的时间里,冰架便缩小了1235平方英里(约3200平方千米),导致数以千计的冰山漂流在海面。


IP属地:天津1楼2017-01-07 21:56回复
    不是说厄尔尼诺过去了,拉尼娜又来了么?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7-01-10 10:38
    收起回复
      12小时升温24摄氏度北极气温异常引关注
      http://newspaper.jfdaily.com/isdb/html/2017-02/13/content_9854.htm
      2017年02月13日 *04 :看天下 稿件来源:据新华社电
      -
      据新华社电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分析数据显示,北极附近气温10日比正常水平高出大约27摄氏度,北极地区急剧升温的现象堪忧。
      除10日的异常升温外,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随着暖空气涌向北极地区,格陵兰岛最北端的地面监测站8日也曾在短短12小时内,气温从零下22摄氏度骤升至2摄氏度,温差达到24摄氏度。
      一些气象专家曾于本月初预测,北极地区将在大约一周时间内经历一次气温骤升,而最近数日的监测数据印证了这一预测。
      根据丹麦气象研究所的资料,本周早些时候,格陵兰岛东北部一处气象监测站的气温数据创下2月最高纪录,比此前最高值高出2摄氏度。
      不少研究人员预测,今后北极地区气温骤升的频率、强度很可能会更大。以过去两年为例,北极地区多次遭遇这类气温骤升;而正常情况下,这种情形本应数十年才发生一两次。
      北极地区气温异常,引起不少人警觉。按照美国马沙布尔公司研究人员安德鲁·弗里德曼的说法,“北极气候犯了很大、很大的毛病”。
      2016年12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北极年度报告》,指出北极地区升温速度是其他地方的两倍以上,陆地年度平均气温比1900年高3.5摄氏度。这项调查的负责人杰里米·马西斯提醒,北极地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示出更强烈、更显著的持续变暖信号。
      与此同时,南极和北极海冰总面积与历史同期相比降至最低。据2016年12月一项统计,南极海冰面积降至历史同期最低,只有1122万平方公里,打破1982年创下的纪录;而北极海冰的面积也创历史新低,只有1025万平方公里。


      IP属地:天津4楼2017-02-18 01:39
      收起回复
        北极罕见发烧 异常升温会引发超级寒潮影响我国吗?
        2017-02-17 10:51:20来源: 中国青年网责任编辑:金丽娜
          2月10日,北极附近气温骤然上升了27℃;2月8日,格陵兰岛最北端的气温也升至0℃以上,暖如夏季。遥远北极的气温剧变引起了中国众多网友的关注,不少人联想到2015年末的北极异常升温引发超级寒潮南下影响我国。北极冬季气温升至0℃以上是否罕见?这次北极地区升温对我国又有何影响?
          北极冬季“发烧”至0℃是否正常?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发布的分析数据显示,2月10日北极附近急剧升温,气温比正常水平高出大约27℃。除10日的异常升温外,格陵兰岛最北端的地面监测站8日也曾在短短12小时内,气温从-22℃骤升至2℃,暖如夏季,温差达到24℃。
          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监测,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北极中心区域925hPa温度较常年同期偏高。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气候预测室副研究员隋翠娟表示,北极地区发生气温一天之内骤升十几摄氏度的情况并不少见,但是此时升至零度以上就很罕见了。比如,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1月28日,格陵兰岛附近的一个观测站气温从-20.1℃上升至-6.4℃;2015年12月21日,格林兰岛另一个观测站气温从-37℃骤升至-22℃。
          常年冬季(12-2月),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在-20℃以下,非常寒冷,0℃以上的“高温”很罕见。近两年来,北极出现0℃以上的频率增加,隋翠娟表示,这和冬季气温整体偏高、北极加速变暖有关。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监测显示,2016年12月和2017年1月北极中心区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0℃左右;巴伦支海北部尤其暖,偏高15℃左右,只有俄罗斯西北部及格陵兰的东北部地区偏冷。
        北极罕见发烧 异常升温会引发超级寒潮影响我国吗?
          北极地区不仅在变暖,而且加速变暖,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北极加速升温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多种因素造成这一效应,隋翠娟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海冰融化。近些年来,北极海冰面积呈逐年减少的趋势。刚刚过去的1月份,北极海冰的覆盖面积为1338万平方公里,为1979年有卫星记录以来1月同期最低值。对阳光反射性强的海冰融化成了颜色深的海水,海水又造成北极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上升,吸收了大量热量。海冰融化和北极气温上升二者相互影响,加速北极升温。
          北极再“发烧” 超级寒潮能否重演?
          北极地区气温骤升至0℃比较罕见,但在2015年12月30日就发生过一次,引发了2016年1月影响我国的超级寒潮事件。当时,全国多地气温之低破记录,广州更是降下建国来首场雪。
        值班主任:曹乐平


        IP属地:天津5楼2017-02-18 01:46
        回复
          1937全球速递 > 正文 第二十五章 冰冷的大西洋
          12英尺厚的降雪堵塞了肯特郡的主要道路,气温降到了零下20至25华氏度(-12摄氏度)。在福克斯通一小时内就下了超过1英尺的雪,一些小村庄被整个埋在了厚厚的积雪下面,只漏出了烟囱和屋顶。屋里的人将彻底与世隔绝,除非他们能自己挖出来,否则就只能在家里待上一两个星期等待大雪融化。
          丘吉尔居住的查特维尔庄园当然不至于被大雪掩埋,但伦道夫要想及时赶到南安普敦码头已经是痴人说梦了。好在遭遇到这种情况的不止他一个,英国境内的大部分交通都瘫痪了。
          虽然所有这些与天气有关的消息都会被出版和审查局封锁掉,直到15天后才可以在媒体上公开。但伦道夫和丘吉尔并不需要通过这些公开的信息渠道就能知道,这场大雪给英国的交通造成了多大的影响。
          根据军方气象部门的报告,英国境内绝大部分河流和海岸线都被冻结了。泰晤士河在特丁顿与森伯里之间被冻结了8英里,冰层还在向亨伯尔河及默尔西河蔓延。大运河从伦敦到伯明翰的河段全部冻结,西岸铁路去苏格兰的路线也被大雪截断,就连福克斯通港和南安普敦港也因码头结满了冰而被迫停航。
          总之一句话,英国本土的水路交通基本瘫痪了,公路和铁路也好不到哪去。在这种情况下,也许沿冻结的河道滑冰才是最快捷的交通方式。
          幸运的是,受到这场超强冷空气影响的并不只有英国,整个欧洲都在冰雪中瑟瑟发抖。德国和匈牙利境内的多瑙河也大部分被冻结,1200多艘船被冻在了冰里。
          瑞士的气温降到了1920年以来的最低点,波尔图和布拉格下了40年来最大的一场雪,就连一向温暖的西班牙南部地区也出现了1800年以来的首次降雪。
          在更北边的挪威和瑞典边界,水银都被冻在了温度计里。波罗的海的岛屿间,船只只能靠破冰船开路才能前进。德国人在赫里戈兰湾附近布下的水雷被浮冰引爆,一艘德国船在冰岛附近撞上冰山沉没。
          苏芬战争前线的温度甚至降到了华氏零下100度(-38摄氏度),将近1000名苏联红军士兵因暴露在外而被冻死。很多年以后,这个寒冷的冬天都牢牢地被欧洲人记在了心里,成为战争年代最冰冷严酷的记忆之一。


          IP属地:天津6楼2017-02-21 22:58
          回复
            西伯利亚千米巨坑持续扩大 居民:地狱之门
            2017年02月27日 10:00 53563 次阅读 稿源:快科技 22 条评论
            在俄罗斯亚纳河盆地附近广阔的永久冻土地区,有一个直径千米的神秘巨坑)——“巴塔盖卡坑”。大坑大约有1000米长,86米深。当地人对这个区域避之唯恐不及,并称之为“地狱之门”。而最新研究发现,这个大坑的面积还在不断扩大中。科学家指出,这种变化很可能是由于气候变暖所造成的,而大坑面积扩大会释放更多的温室气体,进一步加剧气候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研究者表示,巴塔盖卡坑当中存在最后一个冰河时代形成的冰,这些冰如今被暴露在地表。这种古老的冰里包含着大量有机物,比如数千年前被“锁”住的碳。
            据估算,全世界储藏在永久冻土层中的碳与目前我们环境中存在的碳的数量相当。
            随着越来越多的永久冻土层融化,越来越多的碳被暴露在有微生物的环境中。微生物会消耗碳,然后排放出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废料。这些温室气体被排放到环境中,又加速了气候变暖。
            而最新研究发现,没有任何迹象显示大坑的侵蚀会放慢速度。西伯利亚永久冻土层的未来可能很不确定。


            IP属地:天津7楼2017-03-01 01:34
            回复


              IP属地:天津8楼2017-03-01 01:35
              回复
                大量有机物质的甲烷释放也是温室气体。海洋融化导致海洋压力增大,大地平衡重组影响印度板块继续向北移动,导致两端的大地震频繁。东边是印尼中国日本一带,西边是中亚土耳其一带。


                9楼2017-06-20 03: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