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易平云吧 关注:30贴子:276
  • 10回复贴,共1

陈山毓读庄子笔记,(打油诗,献丑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陈山毓读庄子笔记,(打油诗,献丑了)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2-22 16:15回复
    读《庄子》有感(六)
    《美丑无定论》
    (济世良方之一:换个角度,换个思维,或许你活的更开心!)
    越女溪畔浣青纱,
    冰肌莹骨赛玉葩;
    嗔汝痴鱼不解美,
    吓煞沉入苔岩下。
    丑女和西施,人对她们有美丑之分别。而从小鱼的角度来看,西施也一样把它吓煞了!从庄子的"道"的角度来说,"厉与西施"都一样一样!什么"东施效颦"的说法,不过是不通大道的人:瞎-矫-情!
    由此可窥南华真人庄子的"齐物"思想之一小斑。
    传说诸葛孔明先生的老婆就很难看,由此可见,诸葛孔明先生不愧是道家人物无疑!——有"齐物"的眼界!
    开好车,开破车,一样一样!你抢道,我抢道,一样一样!这样路怒何来车灾何来?
    你行商,我耕田,一样一样!你有钱,我无钱,一样一样!这样仇富何来笑贫何来?
    你做官,我做民,一样一样!你风光,我埋汰,一样一样!这样仇官何来蔑视何来?
    你学儒,我学墨,一样一样,你信唯物辩证,我信玄虚,一样一样,这样争执何来是非何来?
    ……
    可见,世间需要多来点南华真人的"齐物论"!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2-22 21:46
    回复
      师傅。 我老婆流掉两个孩子了。 希望您能帮我卜一卦。 叩谢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12-27 12:57
      回复
        先生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12-31 01:47
        收起回复
          《庄子》心得七
          朝暮三四实本一,
          同物异论何生别;
          非马可喻马非马,
          色赤诡辩亦成绿。
          早四晚三比早三晚四多吗?实是一样,但猴子就高兴了,因为这种就是一种人的"诡辩","诡辩"迷惑了它。所谓大言炎炎,亦不过同为诡辩耳。
          黑色我可以诡辩成白色,善可以说成恶,最早的西方传教士可以把中国历史的正能量的地方说成负的,美的可以说成丑的。
          读《庄子》有感(八)
          日与混沌开一窍,
          七日施功竟徒劳。
          五官未成反致死,
          倒行究因逆天道!
          现在有的人,不分轻重缓急,盲目填鸦式的灌输给孩子还用不到的知识,安排各种培训报各种兴趣班,逼着孩子学这学那,这无异于给"混沌"每日开一个窍!结果呢,"七窍成而混沌死!"
          读《庄子》,(九)
          昔日庄生漆园憩,
          幻变蝴蝶梦栩栩;
          吾是彼邪彼是我?
          物我两忘化淳一。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01-12 17:32
          回复
            读《庄子》有感(十)
            庖丁解牛
            (道教禁食牛肉,禁杀生,用解牛来做比喻,只是为了说明问题。个人浅见,望各位高道大德给予指正!)
            以技循道已三年,
            绝贪啬欲全形神;
            硎锋砺锐成无厚,
            月磨日损薄刀身。
            更观牛骨筋析离,
            依乎天理批隙虚;
            却繁就简避结簇,
            恢恢游刃于有余。
            《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习是在每日不断积累知识,修道却是在每日不断减损五欲六尘、执着贪念!
            直“损”到清心寡欲时侯,就成了一把很薄、“无厚”的利刃!
            《道德经》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欲得,咎莫大于不知足!”人若不断除非份之想与贪欲,必会让敌人有机可乘,一不小心,中了敌人的套!贪色,敌人用色诱!贪财,敌人用糖衣炮弹!贪酒,好酒把你灌翻!就像吴越争霸时,吴王夫差好色,越王勾践就献美女西施给夫差,最终把夫差玩废。还有多少被骗钱的人,不都是因为一个贪字!这样的例子,多不胜举。
            如此种种,说明非份之贪,无异于取死之途。古哲说的好:“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没了贪欲,敌人无机可乘。
            其次庖丁初学解牛时,看到的是整一个牛,到第三年的时候,眼里没全牛了,看到的是牛的筋犍骨节以及肌肉组织之间的缝隙。庖丁就是用“无厚之刃”,入于这些缝隙(有间)。和着歌声节拍,踏着桑林舞步,把牛利索畅快的解刨了。牛“啪”的一声,如一堆泥土堆在地上,都不知道自己被解刨了!这是多么高明的技术。
            所以人还要仔细分别纷繁万象的世事中的各种可为与不可为,避恶就善,避凶险以就无险,避无道以就有道,即是所谓的:“入有间”。“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游刃其有余!”
            到得那个境界,在纷繁万象的世事中可以做到:“游刃有余”。不至于碰撞到南墙而头破血流,才知道该换方向了。到了那个境界,趋利避害,趋善避恶,行有道戒无道,所做所为都在消灾避祸,积功累德,福报自可随身而来。
            另一方面,“俭淫养精,俭言养气,俭视养神”。人“为道日损”,去骄去奢去泰,戒淫少言少视,去五欲,绝六尘。使自己把这些有害的“损而又损,以到达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境地。如此就成了很薄、“无厚”的利刃!
            再依循养生之道,该做的为之,不该做的避之,这也是“入有间”。还是那句话,“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游刃其有余”。“利刃”(人)就能永葆长新!
            可见,“庖丁解牛”的这套方法可是保身养生之法。行这法的人,何愁不能免灾除祸以延年益寿呢?如庖丁的刀一样,用十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01-12 20:0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