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28,193贴子:9,683,332

回复:【学术交流】《黄帝内经》的真正解读!!!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那圣人吃什么药呢?生命保养的药有三样,“上药三品神与气精”。中国道家讲的精、气、神,等于佛家所讲的心、意、识。神就是心,气就是意,精就是识,只是名称不同罢了。佛学从印度过来,到了禅宗就叫“明心见性”;明心见性要靠守神炼气,修精来的,戒律是守这个精。所以中国文化的三家合起来是一个,佛家叫做“明心见性”成佛;道家叫做“修心炼性”;儒家叫“存心养性”。所有文化都是对生命的探讨,只是研究方向不同,表达方式不同而已。
继续讲解。


59楼2016-12-01 11:41
回复
    违逆了春生之气,少阳就不生发,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违逆了夏长之气,老阳(太阳)就不能盛长,以致心气内虚。
    违逆了秋收之气,老阴(太阴)就不能收敛,以致肺热叶焦而胀满;违逆了冬藏之气,少阴就不能潜藏,以致肾气不蓄,出现泻泄等疾病。
    前面对于四季讲很多了,这里就不解释了。


    60楼2016-12-01 11:42
    回复
      2025-11-13 22:20: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
      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戕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因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便可谓懂得顺应大道生活了。
      ‘道’就是一个大原则,生命的一个大的法则。圣人就依这个法则来活着,笨人只在心上记住,像一个玉佩一样挂着而已。”
      这里呢,阴阳四时就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实际上是两个东西;一个冷,一个热。这个要懂得天文,懂得阴阳,因为半年属阴,半年属阳。我们晓得冬至一阳生,讲农历;这个是我们的科学了。你不管这个科学如何,我们现代人尽管说是旧科学,可是你连旧科学都不懂呢!旧科学不懂,却一概推翻,新科学偶然发明一点东西,就大吵大闹又有新的东西发明了,这才叫迷信!


      61楼2016-12-01 11:42
      回复
        在逻辑上一件事情搞不清楚,就乱讲,这就是迷信。迷信两个字很难讲,看不清楚就乱判断,就是迷信。
        所以讲科学的道理,一年分阴阳,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上次讲过的。我讲个现有的科学大家就了解了。我们这个楼层铺有地热,这是最新的科技,地下的暖气上来。冬天天气很冷,地球的表面冷,这个时候热能向里面收缩,所以冬天的井水或者太湖里头的水,下面是暖的。夏天呢?这个水是凉的。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是地球的物理。我们的身体,冬天吃火锅,什么都不怕,消化力很强;夏天就不行了,胃是寒的。所以这就是天地阴阳的道理。阴阳两个字是代号,它是古人把科学东西的浓缩;不要因为自己不通,看到阴阳就头昏了。
        一年三百六十天,分十二个月,一个月三十天。五天叫一候,三候叫一气,所以一年七十二候,二十四个节气,都有变化。中国的这些科学与医学都是相通的,像季节变化等等,通了以后才知道其中有个原理的。一年来讲,冬至一阳生开始,白天慢慢长起来了。到了夏至一阴生,夏至也叫做长至,白天开始短起来了,这个道理要配合天文。


        62楼2016-12-01 11:42
        回复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所以你要懂阴阳四时这个法则,自己养生,调养、保养这个身体。如果违反了就会生病,内在出问题了。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是中国上古的文化,医道跟政治是一样的,懂得政治的历史上大名家,都懂得医,因为都是医学道理来的。所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没有病的时候,有一点不对就先吃药,先把它治好。等到已经生病再治已经晚了。政治的道理也是一样,天下大乱,你来平天下,不算有功劳。能够使国家社会永远不乱,这才是大政治家。看起来没有功劳,其实功劳最大。这几句话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政治和医药的道理是合在一起的,病已经成形而后用药来治,就像是社会已经变乱,再用法律、军事来管理,都不是圣人之道。尤其你们做老板的讲管理学,这也是管理学。他做一个比方,就像临渴凿井,口干了才去挖井。“斗而铸兵”,就要打仗了,才去造武器,这不是迟了吗?


          63楼2016-12-01 11:42
          收起回复
            你要明白,我们身体上随时有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如果呆板的读书,就不懂这个道理。譬如我们白天工作,夜里睡觉,这是天地的规则,不能违反的。我说这是对的,可是你要有智慧去运用它。道家有一个活子时,就是对身体的阴阳变化的运用,懂得运用的人可以夜里工作,白天睡觉,但是看书工作一样精神,违反了一般的法则。为什么能这样呢?是自己利用了生命,把这个原则反过来用。所以子时一阳生,你说年纪大了,阳气没有了,行动缓慢,经常忘记东西,是有方法自己可以调过来的。
            《黄帝内经》告诉你一个大道理,大原则,你自己可以调整自己身上的四季,也可以把很不好的变成春天。
            南怀瑾常说,听医生的话就活不下去了,听律师的话门都不敢出了。人生天地之间,男子汉大丈夫,我们要能指挥天地,把自己身体变过来才是。自己本身随时有四时,像气候一样的变化。不过你真要保重自己,先要懂这个原理,自己才能调整得好,不是随便瞎搞。
            你看《黄帝内经》没有跟你讲治病吧!也没有开什么方子;为什么啰啰唆唆讲这些呢?这个就是病理学了,或者讲治病的哲学。把这个把握住了,你做医生就会非常高明。至于药物要仔细去研究,而且遍地是药,看你怎么去用。


            64楼2016-12-01 11:43
            回复
              没想到第二论就这么多了。
              继续翻译


              65楼2016-12-01 11:45
              收起回复
                第三篇 生气通天论
                【原文】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短,小筋弛长。短为拘,弛长为痿。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67楼2016-12-01 15:16
                回复
                  2025-11-13 22:14: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高粱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68楼2016-12-01 15:16
                  回复
                    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泻,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69楼2016-12-01 15:17
                    回复
                      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于露风,乃生寒热。
                      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四时之气,更伤五脏。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70楼2016-12-01 15:17
                      回复
                        晚点再发


                        71楼2016-12-01 15:17
                        回复
                          说到《黄帝内经》,就不得不说中医了,真正的中医是道医,如果不懂道的医生就不配当个中医,更何况是西医这种研究表面医理的渣渣!所以每次看到你们说中医怎么怎么没用,我就很生气,你不懂就不要乱说,中医是好,但是本领你学到手了吗?更不用说西医这种渣渣。当然,西医也是有他存在的道理的,但是只配给中医捧脚。中医是研究根源及现象,而西医是研究表象的,也许几百几千年后西医也会研究到根源,那是以后的事。
                          今天我把话放在这了,也不怕得罪人。
                          上古巫医不分家,那什么是巫呢?《姓氏考略》上说:“黄帝臣巫彭作医,为巫氏之始。”由此可以追溯到五帝时期的黄帝、蚩尤那时候的事,再往前追溯,还是上个冰河世纪的事情,寿命千年而不死。本源大道所流传的巫医,也是道家的一部分,即使和道家无关,也是大道延伸出来的几个学科罢了,因此都叫道医来概括是没错的。


                          77楼2016-12-02 09:07
                          收起回复
                            至于上个冰河世纪的历史,我只能用一个事实讲解:现在月球正在以每年3厘米的速度离开地球。


                            78楼2016-12-02 09:47
                            回复
                              2025-11-13 22:08: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详解】
                              先说说标题吧,“生气通天论”意思是我们人体里活跃的那股气跟天地相通。
                              那问题来了,什么是气?风是气的根本,什么是风?这就要追问了。所以佛家讲四大,风大、地大、火大、水大,这个大就是一大类。佛学告诉你风是“无色有对”四个字,看不见,没有颜色。我们感觉到风来了,那是你本身反应的感觉,风是无色、无质的。“有对”,是跟你相对的,碰上才知道有风。
                              整个天地之间都有风,你说到了太空有没有风?有风。那个风是静止的风。假设我们有个真空管,真空管里有没有风?我讲的,有风;只是风潜伏不动了,所以感觉不到。


                              79楼2016-12-02 10: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