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六玺吧 关注:8贴子:496
  • 2回复贴,共1

青花瓷收藏鉴定口诀(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苏料 石子青 回青 平等青 珠明料
  元有苏料国产料,两料都用要知道
  永乐苏料晕散艳,成化平等淡雅笑
  正德石子浓带灰,回青石子混的妙
  嘉万回青掺石子,散而不收解决掉
  回青幽青掺石子,万历中期用浙料
  嘉靖也用珠明料,只是少用要知道
  万历浙料到清初,康熙浙料珠明辅
  清初缺少回青料,只好多用些浙料
  分水青花渐珠出,翠毛蓝色康熙造
  元龙头小,身躯长,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尖尾形,体态轻盈,屈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
  明龙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
  清龙气宇轩昂,后脑勺丰满,身躯硕壮,以其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地之威。
  这三个朝代的龙纹,虽于不同时期受国体盛衰影响略有差异,但各自的时代特征又是分明的,主要表现在发、睫毛、须和爪。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10-28 13:41回复
      龙是中国历代官窑瓷器上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封建时代,龙是天子的象征。它无形中代表了皇帝,在等级森严的时代,即使是王公大臣对五爪龙望而却步。
      历代官窑瓷器上,元代和明初基本是普通虬龙,元多为三爪和四爪,明则皇帝用五爪,王公及赏赐外番国王用三爪。宣德时期,由于宣德瓷器装饰的多样化,使得更多龙纹得到应用,如螭龙,应龙,夔龙。这里暂且注重谈论应龙和夔龙。应龙和夔龙比较相似,一般人不太容易辨别,并且有些人也把二者作为同一物,或称其为应龙,或为夔龙。
      有关应龙的记载是,明代著名史学家焦竑记载的宣德与应龙的史实:焦竑《玉堂丛语。文学》,[景陵(宣德葬于景陵,所以此处代宣德)一日禁中阅书,见龙有翼而飞者,讶之。遣问之阁中,三杨辈皆不能对,上顾诸史官曰:“有能知之者否?”陈继时在下列,出对曰:“龙有翅而能飞,曰应龙。”问所在,曰:“见尔雅。”命取尔雅视之,信然。]由此推测,宣德瓷器上出现应龙纹应该是这段事情发生之后的事情了。
      “夔”在辞海中是这样解释的:“古代传说中一种奇异的动物,形如龙,一足。商周时代的彝器上多雕铸其状作为文饰。”同时,辞海中对“夔一足”又是这样解释的:“《吕氏春秋。察传》载:鲁哀公问孔子,舜时的乐官夔是否只有一足,孔子说: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意谓一夔已足,不必多求,而误传为夔只有一只足的神话。”
      从现存宣德及成化官窑瓷器传世品与发掘品来看
      应龙的主要特征是:1.象鼻(又称猪嘴)。2.二足。3.三爪。4.卷花尾。5.有翼。6.有角。7.有鳞。
      夔龙的主要特征是:1.象鼻(又称猪嘴)。2.二足。3.三爪。4.卷花尾。5.有翼。6.有角。7.无鳞。8.口中含花(又称含花龙)。
      可以说二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是否有鳞和含花了。(网摘)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10-28 13:42
    回复
      元龙头小,身躯长,常被绘作细脖、细腿、细爪和尖尾形,体态轻
      盈,屈躯蟠舞,给人一种“昂首举爪、遨游在天”的感觉。
        明龙凶猛威武,胸前大多饰有曲折的绶带,身披火焰纹,怒发冲冠,咆哮于海涛祥云之间,以示主宰权势。
        清龙气宇轩昂,后脑勺丰满,身躯硕壮,以其庞然大物之态,行震撼天地之威。
        这三个朝代的龙纹,虽于不同时期受国体盛衰影响略有差异,但各自的时代特征又是分明的,主要表现在发、睫毛、须和爪。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10-28 13: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