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索阿吧 关注:897贴子:647
  • 17回复贴,共1

《惶然录》韩少功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决定翻译这本书,是因为两年前去法国和荷兰,发现很多作家和批评家同行在谈论费尔南多·佩索阿(Fernando Pessoa)这个人,谈论这个欧洲文学界重要的新发现。我没读过此人的书,常常闲在一边插不上话,不免有些怏怏。这样的情况遇得多了,自然生出一份好奇心,于是去书店一举买下他的三本著作,其中就有这本《惶然录》。
   佩索阿是葡萄牙人,享年47岁,生前默默无闻,仅出版过一本书,1935年去世以后始有诗名。这本书收集了他晚期的随笔作品,都是一些“仿日记”的片断体,其中大部分直到1982年才得以用葡萄牙文发表,进入大语种则是90年代的事情了,如最早的英文版直到1991年才与读者见面。原作者曾为这本书杜撰了一个名叫“伯纳多·索阿雷斯”的作者,与自己本名“费尔南多·佩索阿”的读音相近。并在卷首写了一篇介绍这位虚拟作者的短文,似乎索阿雷斯实有其人。
   这当然不是有些先锋作家们爱玩的“间离化”小噱头,倒是切合了原作者一贯的思想和感觉。他在这本书里多次谈到自己的分裂,谈到自己不仅仅是自己,自己是一个群体的组合,自己是自己的同者又是自己的异者,如此等等,那么他在自己身上发现一个“索阿雷斯”,以他者的身份和视角来检视自己的写作,在这本书里寻求一种自我怀疑和自我对抗,就不难被人们理解了。
   两个“索阿(soa)”之间的一次长谈就是这样展开的。他(们)广泛关注着那个时代的生命存在问题,也是关注着人类至今无法回避也无法终结的诸多困惑。读者也许不难看出,作者在随笔中的立场时有变化,有时候是一个精神化的人,把世界仅仅提纯为一种美丽的梦幻;有时候则成了一个物质化的人,连眼中的任何情人也只剩下无内涵的视觉性外表。有时候是一位个人化的人,对任何人际交往和群体行动都满腹狐疑;有时候则成了一个社会化的人,连一只一晃而过的衣领都向他展示出全社会的复杂经济过程。有时候是一个贵族化的人,时常流露出对高雅上流社会乃至显赫王宫的神往;有时候则成为了一个平民化的人,任何一个小人物的离别或死去都能让他深深地惊恐和悲伤。有时候是一个科学化的人,甚至梦想着要发现有关心灵的化学反应公式;有时候则成了一个信仰化的人,一次次冒犯科学而对上帝在当代的废弃感到忧心忡忡……在这里,两个“索阿”没有向我们提供任何终极结论,只是一次次把自己逼向终极性绝境,以亲证人类心灵自我粉碎和自我重建的一个个可能性。
   如果说这本书不过是自相矛盾,不知所云,当然是一种无谓的大惊小怪。优秀的作家常常像一些高级的笨伯,一些非凡的痴人。较之于执着定规,他们的自相矛盾常常是智者的犹疑;较之于滔滔确论,他们的不知所云常常是诚者的审慎。其惊心动魄的自我紧张和对峙,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轻易得到的内心奇观,更不是每一个人都敢于面对的精神挑战。身为公司小职员的佩索阿,就人生经历而言乏善可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不过是一个“不动的旅行者”,除了深夜的独自幻想之外,连里斯本以外的地方都很少去过。但他以卑微之躯处蜗居之室,竟一个人担当了全人类的精神责任,在悖逆的不同人文视角里,始终如一地贯彻着他独立的勇敢,究诘的智慧以及对人世万物深深关切的博大情怀。这是变中有恒,异中有同,是自相矛盾中的坚定。是不知所云中的明确。正是这一种精神气质,正是这种一个人面向全世界的顽强突围,使佩索阿被当代评论家们誉为“欧洲现代主义的核心人物”,以及“杰出的经典作家”、“最为动人的”、“最能深化人们心灵”的写作者等等。即便他也有难以避免的局限性,即便他也有顾此失彼或以偏概全,但他不无苦行意味的思想风格与对世界任何一丝动静的心血倾注,与时下商业消费主义潮流里诸多显赫而热闹的“先锋”和“前卫”,还是拉开了足够的距离,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参照。
   《惶然录》是佩索阿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曾经长时间散佚的作品,后来由众多佩索阿的研究专家们收集整理而成。在这本中译本里,除圆括号中的楷体文字为译者注解以外,圆括号里的宋体文字,以及方括号里空缺及其造成的文理中断,均为原作的原貌。而各个章节的小标题,除一部分来源于原作,其余则为译者代拟。以便体例的统一以及读者的目录查检。考虑到原著的某些片断之间内容上稍有交叉和重复之处,这个中文译本对原作稍稍作了一些选择,所选章节约为全书的五分之四——这是考虑到大多数读者也许同我一样,是对佩索阿感兴趣而不是对有关他的版本研究更有兴趣。在此一并说明。
   最后,我要说的是,翻译非我所长,有时候译一点东西,纯粹是读书的副业,是拾译家的遗漏,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分享我阅读的快感,也让身边的朋友能与我交换读后的心得,如此而已。故这个初版译本因译者功力所限,肯定也有错漏——但愿今后有更好的译者来做这件事,来做好这件事。数年前,我与韩刚女士合作翻译长篇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时候,也表达过同样的期望,可惜终无合适的译家响应。同样可惜的是,那本书初版后不久,中国就加入了国际版权条约,于是意在修补某些错译和错印(包括恢复当初某些政治性删节部分)的修订本因版权障碍一拖七八年,至今无法在大陆面世,仅有台湾版进入部分海外市场,真是让人干着急。这使我觉得对很多读者还有一大笔欠债。我希望,这一次的《惶然录》在读者和专家们的指教帮助下,译本的逐步完善不会再遇到什么问题。
   1998年4月于海口
  


1楼2016-10-07 16:38回复
    关于伯纳多·索阿雷斯(原序)
    费尔南多·佩索阿
    在里斯本,少数餐馆和食店配置着楼上的高贵旅舍。你在一个连火车站都没有的小镇上,也可以找到这样一些庄重而有家居式外观的餐馆。在这些地方,除了拥挤的星期天以外,一般不会有太多的顾客。你在这些顾客中很可能遭遇一些难以归类的怪人,发现这些人不过是生活这本大书里一些零星插曲。
       在我生活中的某一阶段,一种经济必需再加上对清静的追求,使我经常到这样的一个餐馆里来。我一周之内七个晚上都在这里用餐,每次似乎都很巧,我总是在这里并且是在同一时间里见到一位特别的人。开始的时候我只是对他稍稍有点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也对我有了兴趣。
       他三十来岁,清瘦,个头相当高,穿着上稍有一些不经意的马虎,坐着的时候腰弯得很厉害,待站起来以后才会稍稍伸直一点。他苍白而平常无奇的相貌上,既没有明显的磨难感平添惊人之处,甚至连一线磨难的痕迹也极难找到。但这张脸上可以说具有一切:艰难,悲痛,或者完全是曾经沧海之后的一种淡然处世。
       他总是吃得很省,然后总是抽一支用廉价烟草卷成的香烟。他看着其他顾客,眼中并无疑防,而是名副其实的兴致盎然。他不是细细打量他们,似乎无意把别人的面容或者他们个性的任何外表迹象定格于自己的记忆中,而更像是纯粹被那些人所迷惑。这就是他最先引起我好奇的一种古怪特性。
       我开始更加留心地观察他。我注意到,他的眼神里有一种飘忽而确切的智慧之光,但他的脸上经常有暗云浮现,那是精疲力竭所致,是挥之不去的冷冷忧虑——这一点在其他人那里很难看到。
       我从餐馆的招待员那里打听到,他是一个公司的职员,办公室就在附近。
       有一天,在餐馆外的街道上发生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扭打——两个人大战一场。所有的顾客都拥到窗口去看,包括我和我眼下正在描述着的这个人。我对他发了一通平庸的议论他也友善地搭上了腔。他的声音喑哑而且有些颤抖是一种万念俱灭无所期待的人才会发出的声音。但是,把这么多联想归属于我在餐馆之夜的这位伙伴,也许是我想入非非的傻气。
       我不是太明白,为什么自从那天以后我们就总是互相打打招呼了。后来的一天,也许因为我们可笑的巧合,吃晚饭的时候都比平常晚一些,于是准确地说在九点半钟的时候,我们进入了一次不寻常的谈话。他问我是不是一个作家,我说我是。我提到最近出版的ORPHEU杂志(费尔南多·佩索阿1915年创办的杂志,虽然只出版过两期,但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有极大的影响——译者注)。使我惊讶的是,他赞赏这个杂志,确实评价很高,当我说出自己的惊讶,说给ORPHEU写稿的艺术家只是写给很少一部人看的,他的回答是:他可能就是那个少数中的一员。不管怎么样。他说,他对那种艺术并不是完全生疏。他有点腼腆地说,因为他没有什么地方可去,没有什么事情可干,没有什么朋友可以拜访,也没有什么有趣的书可读,所以每天晚饭以后,他总是回到他那间租来的房间,用写作来打发漫漫长夜。
    21:24 05-5-29肖毛扫校


    2楼2016-10-07 16:39
    回复
      30.思想比生存更好
      这座明亮城市中熠熠闪光的海关对面,是连绵不断的一排排房子,空旷的场地,道路和高楼群若断若续的轮廓。从一大早开始,这一切就被裹在一片淡淡的雾中。太阳慢慢地变成金色。早晨过后,微风轻拂,柔软的雾罩才开始散开,如同轻纱被丝丝缕缕地挑去,直到最后消逝。到了上午十点钟,流散一尽的大雾,仅仅在蓝天里残留下一片踌躇不定的游云。
          雾纱旁落的时候,城市里的活物便重新诞生了。已经破晓的白天,像一扇突然打开的窗子,再一次迎来了破晓。街头的各种声响纷杂有别,如同刚刚涌现。一种青色悄悄弥漫,甚至潜入了鹅卵石以及行人们混杂的气味中。骄阳似火,但散发出一种潮润的热,似乎已经被刚才消散了的大雾所浸透。
          我总是发现,无论雾大雾小,一个城市的苏醒比乡村里的日出更令人感动。一种重新再生的强烈感觉,越往下看就会越强烈。与田野渐入亮色的情形不同,这太阳,树的背影,还有树叶展开过程中最初的暗色,接下来光的流移,一直到最后的金光闪耀,一切动人的变化叠印在窗子里,投照在墙壁和房顶上……在乡村里观看破晓,总给我好的感觉,而在城市里观看破晓,对于我来说既好也不好,因此使我感到更好。如同所有的希望,一种更大的希望给我带来遥不可及的非现实的怀乡余味。乡村里的破晓只不过是存在的事实,而城市中的破晓则充满着许诺。前者使你生存,后者则使你思想。我总是相信,思想比生存更好。这是我的不幸,与其他所有的大不幸随行。
          (1931.9.10)
      31.我已经身分两处
      今天,我们称之为办公室小伙计的那个人走了,人们说,他返回农村,再也不会来了。今天,这个被我视为人类群体中一部分的人,进而成为我和我整个世界的一部分的人,走了。那天在走道上偶然相遇,我没法不对我们的分手吃惊。他不无羞怯地与我拥抱。我的心不由自主地发酸,眼眶不由自主地发热,靠着足够的自制力,才没有哭出来。
          所有一切都是我们的,这纯粹是因为:它们曾经一度是我们的,与我们偶然地生活在一起,或者在日常生活中曾经目光很接,便成为了我们的一部分。今天,不是一个办公室的小伙子,而是一个生命体,一个活生生的人类,我生命物质中千真万确的一部分,离开了我们,去了G省某个我们不知道的地方。今天,我已经身分两处,再也不可能复原。今天,办公室的小伙子走了。
          所有发生在我们生活其中的世界里的一切,也发生于我们的内心。所有消亡于我们所环视的世界里的一切,也消亡于我们的内心。假定我们能够留意,一切事物便得以存在于那里,它们一旦失去便是从我们心头撕走。今天,办公室的小伙子走了。
          当我坐入高高的椅子,重新回到昨天的账本,我感到沉重,衰老,还有意志的虚弱。但是,今天这场难以明言的悲剧带给我沉思,一种我必须奋力压抑的沉思,已经打断了整理账目的机械性程式。如果我还得用心工作,我只有靠一种惯性的动作,把自己强制性地拉回来就范。今天,办公室小伙子走了。
          是的,明天或者以后的哪一天,生离死别的钟声在幽静中响起,不再在这里的人将是我,一本陈旧的抄本被整理好以后束之高阁。是的,明天,或者以后的哪一天,命运判决的时候,我也许将要死去。我也会返回故乡的小村庄吗?天知道我将归宿何处。今天,仅仅因为离别还能引起人的感触,一种缺席者的悲剧才变得历历在目真切可触。
          呵,办公室的小伙子今天走了。
          (1931.12.16)
      32.心灵是生活之累
      一些感觉像梦,成为弥漫到人们精神任何一个角落的迷雾,让人不能思想,不能行动,甚至怎么样都不是。我们梦幻的一些迹象存留于心,就像我们没有正式睡觉,一种白日的余温还停留在感觉的迟钝表层。当一个人的意志成为院子里一桶水,而且被笨手笨脚的路人一脚踢翻的时候,这真是一无所有的陶醉之时。
          人们送出目光但并无所见。长长的街道挤满人类这种造物,像一瓶倾倒的墨水,污染的信件上乱糟糟一团,无可辨识。房子仅仅是房子,不论人们看得怎样清清楚楚,也不可能从这种观察中获得什么意义。
          皮箱匠小店里传来的一阵阵的锤击声,给人一种熟悉的陌生之感。每一击在时间里相隔。每一击都尾随着回声,每一击也都完全空洞。雷声惊魂之时过路的马车照例发出它们惯有的轰响。人声浮现,不是来自人们的喉头,而是来自空气本身。作为这一切的背景,甚至河水也疲惫不堪。
          这不是人们感受到的单调。这一切也不是痛苦。这是在另一种不同的个性装束之下昏昏入睡的欲望,是对增薪以后乏味之感的忘却。你对任何东西也没有感觉,除了你的双腿在不由自主向前行走时机械地起落,使你意识到自己的脚上穿着鞋子。也许连这一点你也感觉甚少,因为有些东西密封了你的大脑,遮去了你的双眼,堵住了你的耳朵。
          这就像心灵的一次感冒。以这种疾病的文学意象来向往生活,如同身处病床上一个长长的康复阶段;而康复的意念激发出城郊地带一些大房子的意象,在房子的深处,在靠近壁炉的地方,你远离街市和交通。不,你什么也听不到。你意识到你经过了一张你必须进入的门,走过它的时候你好像已经睡着,已不能使自己的身体移向别的任何方向。你途经了一切地方。你这只沉睡的熊,你的铃鼓现在何处?
          以一种初始的微弱,咸腥难闻的海水气味被微风带来,在塔格斯河边盘旋,在贝克萨区的周边沤积和浸染。它冷冷地吹着,显示出温暖大海的麻木。
          在这里,生活成为了我胃里堵塞着的东西,而我的嗅觉藏在眼睛以后的什么地方。在更高处,完全是栖附于虚空之上,一抹薄薄的浮云从乌云中流出,最终融解在虚幻的白云之中。高空如同怯怯天国中的一座剧场,滚动着听不见的惊雷,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
          甚至飞翔着的海鸥似乎也是静静的,比空气本身还要轻盈,好像什么人把它们悬置在那里。而黄昏并无沉重之感,它临阵于我们的不安之中,空气渐渐地冷起来。
          我可怜的希望,我一直被迫度过着的生活正在诞生!它们就像此时的空气,像消散的雾气,不适当地试图搅起一场虚构的风暴。我想要呐喊,给这样的景观和这样的思虑划上句号。但是海水的咸涩注入我所有的良好愿望,在远远的低处,只有我的嗅觉能辨出的潮水,混浊而幽暗地在我胸中涌动。
          这真是一通只能满足自己的胡说八道!可笑的洞察居然进入纯属虚假的感情!所有这些心灵和感觉的混杂,还有思考与空气和河流的混杂,只是说明生活伤害了我的嗅觉和意识,只说明我还没有才智来运用工作手册上简单而又放之四海皆准的话:心灵是生活之累。
          (1930.4.1)
          


      10楼2016-10-07 17:46
      回复
        133.死
        不知为什么,我有时候感到一种死的预感向自己逼近……也许,这只是一种模糊的生理不适,因为它没有表现为痛感,而是趋向于精神化的形态;或许,这只是一种需要睡眠的困乏,困乏之深以至不管睡上多久也没法将其缓解。这种确切无疑的感觉,使我似乎到了最后一刻,在一个逐渐恶化的病程之后,已经让自己在没有暴力或者忏悔的情况下,无力的手久久停歇于床单,然后滑落下来。
            我在这个时候有些迷惑,这是不是我们叫作死的东西?我的意思不是指那种我无法渗透的神秘之死,而是指停止生命的生理感觉。人们虽然含糊其辞,但生来都怕死。一般的人结束得较为轻松,因为他们在生病或衰老的时候,对空茫之中发现的地狱很少投入恐怖的一瞥。这只是一种想象的缺乏,就像一个人只是把死亡想象成睡觉。如果死亡与睡觉毫无一点共同之处,那么死是什么?就我所知,至少,睡觉的起码特征是一个人可以从中苏醒,而一个人从来不可能从死亡中苏醒。如果死亡像睡觉,我们就应当有一些关于死而后醒的概念。这些概念当然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他们只是把死亡想象成人无法从中苏醒的睡觉,而这种想象完全没有意义。
            我要说的是,死亡并不像睡觉,因为入睡的人是活人,只不过是眼下暂眠一刻而已。我不知道应该把死亡比作什么东西,因为一个人无法体验死亡,无法体验任何一件哪怕是可以与其勉强相比的东西。
            当我看见一个死者,对于我来说,死亡似乎就像一次分别。尸体看起来像是什么人遗留下来的一套衣装。这个时候衣装的主人已经离去,不再需要穿上它。
        134.时间
        我不明白时间是什么。我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办法,能够最真实地测量时间。我知道用时钟测量时间的办法不真实:它只是从外部把时间作空间性的分割。我也知道靠情感来把握时间不真实:这不是分割时间而只是分割对时间的感觉。梦的时间当然也纯属错误:我们在梦中滔滔流逝的时光,一会儿光阴似箭,一会儿度日如年,而我们现实体验的时间既不快也不慢,它仅仅取决于时光流逝的特定方式,取决于我不能理解的时间本性。
            有时候,我认为一切事物都是虚幻,时间仅仅是用来环绕这些事物的一个框架,从而使其异变。在我对过去生活的记忆中,时间总是在荒诞的设计之下安排出荒诞的水准,以至于在我的一段生命里,一个十五岁少年老成的我,比起另一段里的我,即坐在诸多玩具当中的一个婴儿,还要年轻。
            当我想起这些事情,我的意识便渐入困惑。我感觉到这一切往事中出了差错,尽管我不知道这个错误在什么地方。就像我正在观看一种魔术,我已经察觉了这是一场骗局,已经感觉到自己正在受骗,只是一时无法弄明白骗招的技术和机关何在。
            接下来,我的脑子里闪念纷呈,虽然荒谬却让我无法全部拒绝。我很想知道,一个人在速行的汽车上缓缓地沉思,他是在速行还是在缓行?我很想知道,一位投海自杀者,与一位仅仅是在海边跳水者,实际上是否以同样的速度下落?我很想知道,这三件事是否同时发生——我抽烟,写这些片断,还有思考这些荒诞不稽的念头——真是同步进行的吗?
            一个人可以想象,同一个轴上的两个转轮总有一个转在另一个的前面,即使它们只有毫发之差。一架显微镜会将这一错位放大到难以置信和似无可能的程度,亦即不真实的程度。为什么显微镜不能证明出比我们虚弱视力所见更为真实的东西?这些仅仅是胡思乱想?它们当然是。这些仅仅是些思想的迷幻?它们当然是,它们确实是迷幻。
            那一个没有尺度却测定着我们的东西,甚至并不存在却灭杀着我们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在这样的一些时刻,在这样一些我甚至不能确定其存在着的时刻,我体验着拟人化的时间,然后感到自己昏昏欲睡。
            (1932.5.23)
        135.荒谬的怀恋
        假如有一天,我碰巧有了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有世界上写作的所有时间和发表的所有机会,我知道我会怀恋眼下这种飘摇不定的生活,这种几乎没有写作而且从不发表什么的日子。我的怀恋不仅仅是因为这种普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不再为我所有,而且是因为在各种各样的生活中,都有各自特别的品质和特别的愉悦,一旦我们走向另一种生活,哪怕是走向更好的一种,那特别的愉悦就会混灭,特别的品质就会枯竭。它们总是在人们感到失去它们的时候消亡.
            假如有一天,我扛着自己意愿的十字架,走向最后受难之地,我知道自己还会发现另一种受难寓于其中,我会深深怀恋自己以往无所作为、黯然无色、不无缺憾的日子。我将以某种方式灰飞烟灭。
            我感到无精打采,过着乏味的一天,在一个几乎空旷的办公室里身陷于特别荒唐的事务。两位同事病了,而另一位今天刚好不在。我身边也没有那个办公室的小伙计,他在房间远远的对面那一端。我在怀恋着将来某一天感受到怀恋的可能性,却不在意这种怀恋着上去会多么的荒谬。
            我几乎要祈祷上帝,让我呆在这里,就像把我锁在保险箱里,以逃避生活的苦难和欢欣。
        136.我是自己的伪装
        自上一次动笔,我又过了这么长一段时光!在这些日子里,我在犹豫的放弃之中度日如年。像一个荒芜的湖泊,在虚拟不实的风景里纹丝不动。
            这一段时光中各各不同的单调里,在一成不变的岁月中纷纭多变的过程里,简单地说,生活在身边流逝,在身边欢快地流逝。我对这种流逝的感受,与我睡觉时的感受并无二致。我像一个荒芜的湖泊,在虚拟不实的风景里纹丝不动。
            我经常无能认识自己,我是那些自知自明者当中的一个偶然……我观察自己生活其中的各种伪装,这些外形变来变去,而我依然故我,我做的很多事情都毫无成效。
            在我的内心深处,我像是卷入了一次内向的旅行,我记得乡间房屋那变化着的单调……我就是在那里度过自己的童年,但是即便我想说,我也不能说,那时的生活是否比今天的生活更多或者更少一些快乐。生活在那里的那个人不是我,而是另外一个:这两个人是不同的生活,不可比较。但从内质来看,从两者外表上毫无疑义的两相异趣来看,他们共同的单调似乎倒是有些相似。他们是两种生活,却是同一种单调。
            但是,我为什么要回忆?
            出于疲乏。
            回忆是休息性的,因为它不卷入任何行动。为获得一种深层的休息之感,我是多么愿意经常回忆从来也没有的事情……
            我如此彻底地成为了自己的一个虚构。在这样的时刻,任何自然的感觉一旦产生(我应当体验这样的事情),立刻就成为了想象性的感觉——回忆成为了梦幻,梦幻成为了梦的一种遗忘,自我认识成为了自我审视的一种缺乏。
            我已经如此彻底地脱除了自己所拥有的存在,这种存在是自己的衣装。我只是自己的伪装而已。当环抱着我的一切渐渐消失,那是我从未见过的金色霞光洗涤着我从不知晓的落日。
            (1934.3.31)


        30楼2016-10-08 10:51
        回复
          69.交易所的芦苇地
          对比白色海鸥永不停息飞翔着的生动双翼,塔格斯河南面的夜空是一片阴森森的黑暗。不管怎么说,风暴还没有到来。大雨的沉沉威胁已经转移到贝克萨区的对岸去了,阵雨留下一些潮湿,大地豁然开朗,面对着一大片天空中北方缓缓出现的由白转蓝。清凉的春天空气里有一点寒意。
              在这样空旷和深不可测的瞬间,我想把自己的思考引入冥想。冥想本身毫无意义,但它以远方暗云的背景以及特定的直觉感受,为明亮日子的凄然寒冷保留下空阔清澈的什么东西。就像海鸥,这种感受是幽暗之中一切神秘之物以对比方式激发起来的。
              突然,与我个人的书写意图相违,在无法辨别的一种真实抑或是想象的记忆之中,南边的暗空里洞开了另一片天空,也许是我在另一种生活里的所见,那片天空之下有一条北方的小河,忧郁的野苇丛生,远离着任何城市。一幅野鸭成群的图景逐渐布满了我的想象,我在奇异梦境的澄明中,感到自己非常接近这一想象的场景,却不理解为什么会这样,或者怎么会这样。
              在这一片河岸边的芦苇地,这一片属于狩猎者也属于恐惧的土地上,参差不齐的河岸堆出小块的烂泥洲,直插入铅灰色带黄色的水中,回缩之处则形成积泥而成的河湾,以接待小如玩具的江上扁舟。岸边的水波闪烁,隐着水面之下墨绿色的泥淖,是水多浪急以致无人可以淌过的激流里逆水而伏的泥淖。
              死灰色天空中的一片荒凉,揉碎在四处飘零的浮云里,使积云更加幽暗。尽管我不能感觉到,但风一直在吹着。我知道我所想念的是别的河岸,事实上,是人们能够找到的河岸后面的一片长岛,是遥远的平川,是越过伟大而荒凉的河流之后的一列真正的河岸。
              没有人去那里,甚至没有人愿意去。即便如此,我愿凭借一种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飞行,得以逃离这个世界而进入那一片景观,去从来没有别人去过的那个地方。我将空空地等待着自己也不知道但一直等待着的东西,到最后,什么也不会发生,只有夜晚慢慢地降临,万物将渐渐染上浓云最黑的颜色,在天空的肃杀之下一点点地隐没。
              而在这里,我突然感到冷,寒意渗彻周身。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醒了过来。从我身边走过的人,正在靠近着证券交易所的圆拱门,以不可理解而且不信任的眼神看了我一眼。
              眼下,黑压压的天空甚至更暗了,一直低低地悬垂在南方的河岸……
             (1930.4.4)
              


          35楼2016-10-08 11:17
          回复
            71.单调与更糟的单调
            人们说单调是一种病,折磨着闲散之人,或者只是伤及那些无所事事者。不管怎样,这种灵魂的折磨还是有轻重之分的:比如在一种预先安排却又很少得到怜悯的命运之下,那些工作着或者假装工作着(他们说到底是一回事)的人,比真正的闲人所受到的打击还要多得多。
                最为糟糕的事情,莫过于让我们看到,印度人以及尚在开发过程中的民族,尚有一种内心生活的光辉,这种光辉与他们生活平淡无奇的日复一日,与他们肮脏甚至不一定真正肮脏的生活,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看来,更为沉重的单调总是发生在它没有闲散作为借口的时候。体面和忙碌的单调,是所有单调中最为糟糕的一种。
                单调不是无所事事百无聊赖所带来的一种病,而是感到没有什么事情值得一做时更为麻烦的一种病。因是之故,有更多的人不得不陷入更糟的单调。
                我如此经常地从账本里抬起头来,逃出自己的抄写和对于整个世界空空如也的脑袋。如果我闲着,什么也没做,没有什么可做,那可能还好一些,因为那种单调虽然货真价实,我至少还可以从中取乐。在我当下的状态里,在不适的感觉里没有舒缓,没有高贵,没有安逸,只有自己造成的每个动作中的一种极度乏味,没有任何一种潜伏着乏味的行动是自己愿意所为。
                (1933.9.18)


            37楼2016-10-08 11:25
            回复
              转自http://bbs.tianya.cn/post-books-62185-1.shtml
              百度吞了一些贴


              39楼2016-10-08 15:33
              回复
                我告诉你 要行善 为什么 你会得到什么好处 没有 没有什么好处 没有金钱 没有爱情 没有荣誉 或者也没有心灵的平安 也许这些都得不到
                那么我为什么说要行善 因为得不到任何好处 所以值得去做
                pessoa


                40楼2016-10-12 16:37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6-10-15 23:28
                  回复
                    我希望能够远走,逃离我的所知,逃离我的所有。我想出发,去任何地方,不论是村庄或者荒原,只要不是这里就行。我向往的只是不再见到这些人,不再过这种没完没了的日子。我想做到的,是卸下我已习惯的伪装,成为另一个我,以此得到喘息。不幸的是,我在这些事情上从来都事与愿违。
                    惶然录这个版本是谁翻译的?韩少功??


                    42楼2017-04-23 11:40
                    收起回复
                      读的刘勇军的译本,个人感觉语言直接一点,这里看到韩少功的版本,感觉这种风格更吸引我。


                      IP属地:陕西44楼2021-12-10 12:3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