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而致知吧 关注:18贴子:898
  • 8回复贴,共1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并序
  经名: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题太白山见素子胡情迷。据自序当成书于唐宣宗大中二年。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玄部灵图类。参校版本:《正统道藏》洞真部方法类《修真十书》第十书之《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9-27 14:09回复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
      并序_太白山见素子胡恰述
      夫天主阳,食人以五气;地主阴,食人以五味。气味相感,结为五脏。五脏之气,散为四肢十六部、三百六十关节,引为筋脉、津液、血髓,蕴成六腑、三焦、十二经,通为九窍。故五脏者,为人形之主。一脏损则病生,五脏损则神灭。故五脏者,神明魂魄志精之所居也,每脏各有所主。是以心主神,肺主魄,肝主魂,脾主意,肾主志。发於外则上应五星,下应五岳,皆模范天地,禀象日月,触类而取,不可胜言。若能存神修养,克己励志,其道成矣。然后五脏坚强,则内受腥腐诸毒不能侵,外遭疾病诸气不能损,聪明纯粹,却老延年,志高神仙,形无困疲,日月精光来附我身,四时六气来合我体,入变化之道,通神明之理,把握阴阳,呼吸精神,造物者翻为我所制。至此之时,不假金丹玉液,琅牙大还,自然神化冲虚,气合太和,而升云汉。五脏之气结五云而入天中,左召阳神六甲,右呼阴神六丁,千变万化,驭飞输而适意。是以不悟者劳苦外求,实非知生之道。是故太上曰:精是吾神,气是吾道,脏精养气,保守坚贞,阴阳交会,以立其形是也。惜夙性不敏,幼慕玄门,炼志无为,栖心澹泊,览黄庭之妙理,穷碧简之遗文,焦心研精,屡更岁月,伏见旧图奥密,津路幽深,词理既玄,迹之者鲜。指以色象或略记神名,诸氏纂修异端斯起,遂使后学之辈罕得其门,差之毫厘,谬逾千里。今敢搜罗管见,罄竭护闻按据诸经,别为图式。先明脏腑,次说修行,并引病源,吐纳除疾,旁罗药理、导引屈伸、察色寻证、月禁食忌,庶使后来学者,披图而六情可见,开经而  万品昭然。时大中二年戊辰岁述。
      孙思邈论曰夫人禀天地而生,故内有五脏六腑、精气、骨髓、筋脉,外有四肢九窍、皮毛爪齿、喉咽唇舌、肛门胖囊,以此总而成躯。故将息得理,则百体安和,役用非宜,则为五劳七伤六极。有方可救,虽病无他,无法可凭,奄然永往。所以此图之中,皆备述五脏六腑、血脉根源,循环连注与九窍应会处所并穷於此。其能留心,考而行之,则内外百病无所逃矣。夫发宜多栉,齿宜数叩,液宜常咽,气宜清炼,手宜在面。此五者,所谓子欲不死修昆仑矣。由是炼丹以固之,却粒以轻之,去其土符,书其金格,朝天吸日,驭气图冲虚,此术士之用也。《元始太玄经》云:喜怒伤性,一及乐伤神。性损则害生,神伤则侵命。故养性以全气。保神以安心,气全则体平,心安则神逸,此全生之妙诀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9-27 14:10
    回复
        肺脏图
        治肺用咽,咽为泻,吸为补。肺,金商也,五脏之华盖,本一居上对胸,有六叶,色如缟映红。凡丈夫至八十、肺气衰,魄离散也。重三斤三两。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於鼻,在形为皮毛,肺脉出于少商。肺者,诸脏之长气之本也,是以诸气属之。久卧伤气。天气圆於肺,盖呼吸之精源,为传送之官治,又为魄门上玉堂。肺者,相传之官也,治栉出焉,於液为涕。涕者,肺之津液,肾邪入肺则多涕。肺生於右,肺为喘咳,六腑大肠为肺之府,大肠与肺合为传泻行导之府。五官鼻为肺之官,肺气通则鼻知香臭。肺病则鼻不知香臭肺合於皮,其荣毛也。皮聚而毛落者,肺先死也。为西方兑金也,金受气於寅,生於巳,王於酉,病於亥,死於午,墓於丑,为秋日,为庚辛辰,为申酉,为金,声商,色白,味辛,其臭腥,心邪入肺则恶腥也。其性义,其情怒,肺之外应西岳,上通太白之精,合於大肠,上主於鼻。故人之肺风者,即鼻塞也。人之容色枯者,肺乾也。人之鼻痒者,肺有虫也。人之多怖者,魄离於肺也。人之体党黯者,肺气微也。人之多气者,肺盛也。人之不耐寒者,肺劳也。人之好食辛味者,肺不足也。人之肠呜者,肺气壅也。人之颜色鲜白者,肺无恶也。肺邪自入,则好哭。夫肺主商也,肺之有疾当用咽。咽者,肺之气也。其气义,能抽肺之疾,所以人之有怨气填塞胸臆者,则长咽而泄之,盖自然之理也。向若不咽,必致伤败,赖咽而获全乎。故肺疾当用咽泻之,夫人之无苦而咽者,不祥也。
        修养法
        常以秋三月朔望旭旦,西面平坐,呜天鼓七,饮玉泉三,然后暝目正心思,吸兑宫白气入口,七吞之,闭气七十息。盖所以调补神气安,息灵魄之所致也。
        相肺脏病法
        肺病热,右颊赤。肺病色曰而毛槁,喘咳逆,胸背及四肢烦疼,或梦见美人乍来亲近。肺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肺燥喉乾。肺风则多汗畏风,时欲咳如气喘,日一则善,暮则甚。肺病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又曰:肺病欲收,食酸以收之,用辛补之,苦泻之。禁食寒,肺恶寒也。肺有病,鼻塞不通,不闻香臭,或有瘟肉,或生疮,皮肤疡痒,恶疮疥癣,上气咳嗽,涕唾脓血,宜服排风散方:
        人参七分 防风八分 羌活八分 沙参五分 天雄八分 薯苹十分 丹参七分 苦参八分 秦荒八分 山茱萸八分 玄参七分
        右捣筛为末,空腹以防风汤下三钱一匕。
        治肺六气法
        吐纳用咽法,以鼻微长引气,以口咽之,勿令耳闻。皆先须调气,令和,然后咽之,肺有病用大咽三十遍,细咽三十遍,去肺家劳,热上气咳嗽,皮肤疮痒,四肢劳烦,鼻寒胸背疼痛,依法咽,疾差止过度则损。
        月禁食忌法
        七月勿食茱萸,食之血痢。八月、九月,勿多食生姜,并肝心肺之病宜食黍桃,禁苦味。
        肺脏导引法七月八月九月行之
        可正坐,以两手据地,缩身曲脊,向上三举,去肺家风邪积劳。可反拳槌背上,左右各三五度,此去胸臆问风毒,闭气为之。毕,良久闭目,三咽掖,三叩齿而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9-27 14:11
      回复
          心脏图
          治心用呵,呵为泻,吸为补。心火官也,居肺下肝上,对‘鸠尾下一寸,色如缟映绛,形如莲花未开。丈夫至六十,心气衰弱,言多错忘。心重十二两,南方赤色入通於心,开窍於耳,在形为脉,心脉出於中冲。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且心为诸脏之主,主明运用生,是以心脏神亦君主之官也。亦日,灵台心之为噫。雷气通於心,於液为汗,肾邪入心则多汗。六腑小肠为心之府,小肠与心合为受盛之府,五官舌为心之官,心气通则舌知五味,心病则舌焦,卷而短,不知五味也。心合於脉,其荣色也,心之合也,血脉虚少而不能荣於脏腑者,心先死也。为南方,为夏日,为丙丁辰,为巳午,为火,声征,色赤,味苦,其臭焦,其性礼,其情乐,心之外应南岳,上通荧惑之精。心合於小肠,主其血脉,上主於舌。故人之心风者,即舌缩不能语也人之血壅者,心惊也。舌不知味者,心虚也。多忘者,心神离也。重语者,心乱也。多悲者,心伤也。好食苦味者,心不足也。面青黑者,心冰也。容色赤好者,心无他恶也。肺邪人心,则多言。夫心主征,心之有疾,当用呵。呵者,心之气,其气礼,呵能静其心,和其神,所以人之昏乱者多呵,盖天然之气也,故心病当用呵泻之也。
          修养法
          常以四月、五月弦朔清旦,面南端坐,叩金梁九,漱玉泉三,静思,以呼吸离宫赤气,入口三吞之,闭气三十息,以补呵之损。
          相心脏病法
          心热者,色赤而脉溢。心病者,颜先赤,口生疮腐烂,心胸、肩胁、两肋、背两鼻臂皆痛,或夜梦赤衣人持赤刀仗火来怖之,人心虚则胸腹腰相引而痛。
          又云,心病欲濡,急食咸以濡之,用苦以补之,甘以泻之,禁湿衣热食,心恶热及水。心病证当脐上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苦烦,心病手足心热碗。心有病,口乾舌强,咽喉口痛,咽食不得,口内生疮,忘前失后,梦见炉冶之类,宜服五参丸:
          秦荒七分 人参七分 丹参七分 玄参十分 干姜十分 沙参五分 酸枣仁八分 苦参粉八分
          右捣筛,密和丸如梧桐子,空腹人参汤下二十丸,日再服。
          六气法
          治心脏用呵法,以鼻渐长引气,以口呵之,皆调气如上,勿令自耳闻之,然后呵之。心有病,用大呵三遍,细呵十遍,去心家劳热、一切烦闷,疾差止,过度损。
          月食禁忌法
          四月,勿食大蒜,令人发易白及堕。五月,勿食韭,损心气,及有毒,并勿食心肾。心痛宜食大小麦杳、蕾,禁咸食。
          心脏导引法四月五月行之
          可正坐,两手作拳,用力左右五筑各五六度,又可正坐,以一手向上,拓空如拓重石,又以两手急相叉,以脚踏手中,各五六度,然去心胸问风邪诸疾,闭气为之,毕,良久闭目,三咽液,三叩齿而止。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9-27 14:12
        回复
            肾脏图
            治肾用吹,吹为泻,吸为补。肾,水官也。左肾右命门,前对脐博#5着腰脊,色如缟映紫。凡丈夫至六十,肾气衰,发随齿槁;七十,形体皆极;九十肾气焦枯,经脉空虚。人之有肾,如树之有根。重一斤二两,北方黑色入通於肾,开窍於二阴,在形为骨故久立即伤骨损肾。肾脉出於涌泉。肾者封脏之本,精之处也。肾经於上脓,荣於中脓,卫於下脓。肾为之呻,亦为欠,两凡一於肾。於液为唾,肾邪自入则多唾。六腑膀胱为肾之府,膀胱与肾合为津液之府。五官耳者,肾之官。故肾气通则耳闻五音,肾病则耳聋骨痿。肾合於骨,其荣髭也,肾之合也。骨痿而不能起床者,肾先死也。为北方,为冬日,为壬癸辰,为亥子,为水,声羽,色黑,味咸,其臭腐,心邪入肾则恶腐也。肾之外应北岳,上通辰星之精,冬三月存辰星在肾中,亦作黑气存之。肾合於骨,上主於齿,齿之痛者,肾伤也。又主於耳,耳不闻声者,肾亏也。人之骨疼者,肾虚也。人之齿多龃者,肾虚也。人之齿随者,肾风也。人之耳痛者,肾气壅也。人之多欠者,肾邪也。人之腰不伸者,肾乏也。人之色黑者,肾衰也。人之容色紫光者,肾无苦也。人骨呜者,肾赢也。肺邪入肾则多呻。夫肾主羽,故肾之有疾当用吹。吹者,肾之气,其气智,能抽肾之疾。故人有积气冲臆者,则强吹也。肾气沈滞,重吹则渐通也。
            修养法
            常以冬三月,面北向平坐,呜金梁七,饮玉泉三,北吸玄官之黑气,入口五吞之,以补吹之损。
            相肾脏病法
            肾热者,颐赤。肾病者,色黑而齿槁,腹大体重,喘咳,汗出恶风,肾虚则腰中痛。肾风之状,颈#6 多汗,恶风,食欲下膈塞不通,腹喜满,失衣则腹胀,食寒则泄,诊在形黑瘦而腹大。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又曰肾病欲坚,急食咸以坚之,用苦以泻之,咸以补之。禁无犯热食温衣,肾恶燥也。肾病脐下有动气,按之牢若,痛苦腹满,食不消,体重,骨节疼,嗜外。肾有病,腰胯膀胱玲痛,脚疼或痹,小便余沥,疝痕所缠,宜服肾气丸:
            乾地黄十分 薯积十分 牡丹皮七分 泽泻八分 山茱萸九分 狭苓六分 桂心六分 附子四分
            右捣筛,蜜丸如梧桐子大,空腹酒下三十丸,日再服。
            六气法
            治肾脏,吐纳用吹法,以鼻渐长引气,以口吹之。肾病,用大吹三十褊,细吹十遍,能除肾家一切玲。腰疼膝玲,腰脚沈重久立不得,阳道衰弱,耳中虫呜及口中有疮,是肾家诸疾,诸烦热悉皆去之,数数吹之,相次勿绝,疾差则止,过度则损。
            月食禁忌法
            十月,勿食椒,令人口乾,成赤白痢。十一月、十二月,勿食鳞甲之物、并食肾脾。肾病宜食大豆黄卷,蒮。禁甘物。
            肾脏导引法冬三月行之
            可正坐,以两手耸拓石,引胁三五度,亦可手着膝挽肘,左右同。演身三五度,亦可以足前后踏,左右各数十度,能去腰肾膀胱问风邪积聚。
            右,已上五脏数,加胆名六腑,亦受水气,与坎同道,不可同例叔之,故别胆府图相次之。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9-27 14:13
          回复
              胆腑图
              治胆用嘻,嘻为泻,吸为补。胆博着肝,色如缟映青,重三两三铢。胆合乎膀胱,上主於毛发。故人之发枯者,胆竭也。人之爪乾者,胆亏也。人之发燥毛焦者,胆有风也。人好食苦味者,胆不足也。人之颜色青光白者,胆无疾也。
              修养法
              常以冬三月,端居争思,北吸玄宫之黑气,入口三吞之,以补嘻之损,用益胆之津。相胆腑病法胆之有病,大息口苦,呕宿汁,心中恐人将补之。胆若实则精神不守,外起无定,若虚则伤寒,寒则恐畏,头眩。虚损则爪发枯燥,目中相出,膀胱连腰小腹俱痛。胆与肝合道,有病与肝脏方。
              胆腑导引法
              可正坐,合两脚掌,昂头,以两手挽脚腕,起摇动,为之三五度。亦可大坐,以两手拓地,举身,努腰脊三五度,能去胆家风毒邪气。
              治胆腑吐纳用嘻法
              以鼻渐长引气,以口嘻之,去胆家病,并除阴脏一切玲。阴汗盗汗,面无颜色,小肠胀满,脐下玲痛,口乾舌涩数嘻之,疾乃愈。
              右五脏六腑图,取其要者略之,故文不足寻者数之。
              肺咽心呵肝嘘脾呼肾吹胆嘻
              右此六字,六腑之气,非神名,人用宜知之,但为除疾,非胎息也。
              【释音】懦奴到切,折脊胁也。咳音孩笑也。痕音加,病也。龃才与切。
              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竟
              #1嘘:原夺,据《修真十书》补。
              #2筋缓脉而不能自持者:《修真十书》作『筋缓而不能自修持者」。
              #3胆:原作『胜J,据文义文例改。
              #4土:原作『主J,据《修真十书》改。
              #5博:《修真十书》作『膊」。
              #6颈:《修真十书》作『头」。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9-27 14: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