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约商学院吧 关注:2贴子:76
  • 7回复贴,共1

【艾约干货】怎样学习省时又高效,在海量信息中构建知识体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互联网时代,如何更好地自我学习,自我提升,构建专家级知识体系呢?相信看了这篇文章,你会有所了解。
内容摘要:
一、知识和专家的概念及框架是怎样的?
二、怎么样建立差异化竞争力?
三、怎么样更好地筛选信息?
四、怎样对筛选过的信息进行加工?


1楼2016-09-16 15:48回复
    ——【2】——
    怎么样建立差异化竞争力?
    你需要从其他领域的知识去着手。善于把其他领域的知识迁移到你所钻研的领域,让一阶知识转变为二阶知识变成一种新的知识,这样的话,你就可以通过二阶知识,积累跟别人不同的竞争力。
    与两种知识概念相关的两个专家概念
    一种叫常规型专家,还有一种叫适应型专家。
    常规型专家比较善于解决常规的情形下的常规的任务和挑战,重复之前出现过的挑战,他能够比较高效地去解决,但是对于新的问题和情况,可能会有点束手无策。
    而适应型专家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创造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两种专家中,适应型专家是一种更厉害的,更高阶的专家。
    依据这两种专家的,将职场人划分为3类
    第一个层次是新手,掌握少量的一阶知识,在完成任务的时候仅仅是通过模仿或者严格遵照一些指令,去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第二个层次是常规性专家,他对一阶知识的掌握比较完备,但他只能够解决比较常规的问题。
    第三个层次是适应型专家,他除了能够掌握完备的一阶知识之外,还能够掌握相当数量的二阶知识,在这两类知识同时掌握的情况下,既能够解决常规的问题,而且还善于运用知识的迁移,去创造性的去解决新的问题。


    3楼2016-09-16 15:54
    回复
      ——【3】——
      怎么样更好地筛选信息?
      基本原则:专心为主,博览为辅
      怎样做到专心为主?
      我们需要给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树立一到若干个主旨问题,这些主旨问题应该是你特别感兴趣,特别想解决,并且跟你所从事的专业或者职业相关的,这些问题需要你在一个比较长期的时间范畴内持续思考,获取相关的信息,然后不断探索和发现,逐步接近问题的答案。
      当你用主旨问题筛选信息的时候,你并不一定需要在某一单个学科的边界内去,因为你要解答一个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多个学科的知识。
      一旦有了主旨问题,就可以在筛选信息的时候既能够保持信息的专注,同时又不会自己划定边界。
      所以,主旨问题既是信息的筛选器,也是思考中枢。
      我们每天遇到很多信息,这些信息,接受还是不接受,你就可以考虑这个信息是不是跟主旨问题相关。如果不相关,你就可以过滤掉。要想在一个领域有所成就,必须要做到专注。这个专注需要你用主旨问题牵引着你获取信息。
      每天摄入的这些信息就像一盘珠子,可能是有价值的,如果没有办法整合起来,它们仍就是一盘散沙。通过这种方法来实现你的目标。如果长期用这种某个特定的主旨问题去筛选信息,有可能导致视野过于狭窄,思维模式固化了。

      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我们需要通过第二种的机制,我称为一个随机漫步法去弥补。这个随机漫步法就是我们可以很随意地采集信息,无意发现一些很有价值的东西。


      4楼2016-09-16 15:55
      回复
        ——【4】——
        怎样对筛选过的信息进行加工?
        我以看书为例。看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我们看书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我们要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选择看书的方法。我们可以很快地读,也可以很慢地读。这些都取决于这本书跟你的所关心的内容有关。
        我们本身的认知能力是很明显的,不可能同时关注一本书的不同维度。所以,看书的时候,不善于选择特定的角度,维度和视角去看书,结果就是走马观花,这本书更深层次更有价值的东西,可能就会忽略掉。
        苏东坡提出过一种叫八面受敌的读书法。
        “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读之。书之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尽读,但得其所求者耳。故愿学者,每次做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以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愚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
        读书就像到海里面一样,有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有,人的精力没法全都读遍,只能去求得你所关心的这些东西,你每读一遍,就按照你的某一个方面去读。如果你再看一遍,你可以换一个视角。所以这就跟我的阅读思路是一样的。要深刻读懂一本书首先要确定用什么样的视角去读。

        我举一个自己看书的例子,我看的一本书叫《创造力》,这本书里有一页讲的是一个天文学家做出重大发现的一个故事。
        一般人看到这个故事可能觉得没什么,但我会特别关注这个科学发现背后有什么样的方法,然后我就标注了一下顺序。这个顺序就体现了科学发现的典型结构。
        在这个结构里面,我发现,一开始分析的时候有海量的数据,并且是杂乱无章的,怎样从这些杂乱无章的数据中发现有价值的信息,首先要去关注很多细节,然后深入比较这些数据,通过比较,发现某一些数据特别重要的,然后再进一步分析。
        信息分析模型
        首先,要找到一个分析视角进行信息的提取,接着进行深入的分析,尽可能找到一些底层结构。
        有哪些底层的结构呢?比如说一个东西的构成,流程,优先级,因果关系,类比关系,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深层结构。这些深层结构就潜藏在我们接触的一些信息表面。
        比如说,乐高的积木风靡全球,它为什么这么厉害,因为它找到了一种基本的模式,用一种最基本的单元进行大量的组合,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东西。
        我们的知识体系也是类似的。把它们作为一个知识单元,把有价值的单元收集起来加以组合。碎片本身是有价值的,直接去把别人既有的知识体系照搬过来是远远不够的。你需要把别人的知识体系分解,筛选,提炼,再组织成一个体系。

        成为一个专家要经历很多台阶,每一级台阶都是一个新的挑战。大多数人走得仅仅是第一个台阶,就是存档,比如说把一个东西记下来放在笔记软件边。这种存档仅是物理层面上的存档,相当于从一个服务器转移到了另一个服务器。
        要进入你的头脑,其实需要第二步的提取工作,提炼出一些知识碎片,然后去洞察一些深层次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单元,建构一些更大的组块,变成有创造性的成果,这就是一些从事创造性活动的专家。


        5楼2016-09-16 15:55
        回复
          感谢楼主,拒绝伸手党,从我做起!


          9楼2016-09-17 15: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