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吧 关注:230,659贴子:6,092,376

【深度分析】西北太平洋台风1604妮妲(Nida)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妮妲总分析
前期回顾
在尼伯特活跃过后的大半个月期间,赤道西风长期驻足在马来群岛迟迟不愿东传,MJO干区同样是长期盘踞在大半个西北太平洋,菲东海域可谓是一片寂寥,直到妮妲的出现……
妮妲本质上是东北信风与西南季风汇合形成的季风性系统,也就意味着妮妲似乎会出现这类系统的通病:环流庞大散乱,整合效率低下。
然而事实上,妮妲仅仅在一天时间内就迅速的建立了核心环流,且还有逐渐扩大的态势,这是为何?
首先,妮妲与大部分这类系统不同,TUTT槽的活动使妮妲自诞生之初就打开了极向流出,使得拥有了极赤双向流出的妮妲有着天然的辐散优势。
其次,这两天内底层赤道西风有着一个持续增强的过程,大量水汽的汇入加快了CISK机制的运作,也因此近两天对流爆的愈发集中。故因此,兼具了优良辐散与辐合条件的妮妲自昨天起核心环流开始迅速构建,并很可能将在短期内迅速完成整合过程,开始持续增强。
但事实并没有想象的顺利,出人意料的是系统由于过度靠近萨马岛、辐合条件不理想等两大原因,陷入了长期的核心重组过程,这一过程中两大LLCC持续混战,造成深对流大面积消散的窘境,直至今天上午系统的核心环流几乎完全崩溃。
但好在,上天还是眷顾了妮妲,随着系统逐渐北行远离高层热带东风急流区,持续受限制的极赤双向流出再度打开,在这样的条件下CISK机制重新运转了起来,存在于核心北部的深对流迅速扩张,即将形成完整的CDO,于是乎系统也将在今晚起步入正轨,开始第一轮爆发。
未来发展:
这一阶段内系统的发展受到其路径决定,先分析下这一阶段的外在环境条件:
高层环流:南亚高压未来将稳定呈现西部型分布,故其外围东北急流轴位置偏西,从南海大部至菲律宾群岛上空南高势力薄弱;同时TUTT的势力到不了南海,故未来系统的极向流出将被切断。
中低层环流:较强的块状西环副高稳定在我国华东地区上空,未来将持续引导系统西行。
下垫面:SST极高,所到海区内约30~31℃,同时暖水层深厚,OHC条件优越。
可见引导层面越是高,副高引导越明显
下面再来具体的分析:
系统进入南海的发展趋势由系统的路径所决定,主要可分为三种可能性:
1.直接撞上吕宋,这种路径极有可能造成底层结构崩溃,进入南海后在欠佳的流出条件下不易迅速整合,可能会成为类似于尤特的大型气旋。
2.进入巴士海峡或擦过吕宋岛北角,这种路径下底层环流可以得到较好的保存,借助优越的下垫面条件,未来发展前景很好。(容易出现爆发,核心环流会有紧缩的情况)
3.登陆台湾,由于副高弱点被冷涡击溃,造成系统失去西环副高引导,导致系统横穿台湾,最终登陆闽中南沿海。这种路径的可能性极低,主要是因为未来日本海低涡将受蒙古暖脊和鄂海阻高的锁定而停滞和减弱,故难以击溃副高,这种路径下发展前景较一般。
综上所述,妮妲在进入南海后有以下主要发展趋势:
1.环流出现不同程度的扩大和缩小
2.极向流出逐渐减弱
3.容易出现近海增强或爆发的情况
路径方面:
从今天开始各机构的路径分歧已开始逐渐减小,整体上登陆点大概在海南到闽南之间,主要集中在珠三角西侧至粤东。
影响妮妲路径的因素相当多,包括:系统的强度和移动速度、西环副高的强度和位置、日本海低涡与蒙古暖脊这一对偶极子的配置、第一次登陆点的位置等。
那么我们逐个分析:
系统的强度主要影响到引导层面,而当前的情况下引导层面越高,副高越强;系统的移动速度主要影响到其路径的两个转折点,这两个转折点下文再说。
第二和第三两个因素其实可以结合在一起说,西环副高的位置主要受蒙古暖脊的牵引,在两者结合后副高主体会有一个北抬的过程,而GFS和EC的分歧点就在于对北抬过程中日本海低涡的强度,强则可能击溃副高弱点,破坏西环副高的引导;弱则难以影响到副高,致使系统顺势顺势西折。
第四个因素上面其实已经提到过了,第一次登陆点主要是考虑到吕宋西岸背风低压对系统路径的影响。
具体分析:
妮妲的路径可以分为这么几个阶段:
初期,系统受自身内力和赤反的引导而整体北行。
中期,系统出现第一个转折点:由于接触到西环副高南脊线,路径迅速出现西折。
后期,当系统进入南海后,西环副高开始北抬,并且由于系统有可能出现爆发,随着引导层面提升,路径出现北折并直至登陆(注意这里引导层面的提高带来的影响和上文不一样,主要是因为这时副高已调整位置)
总结:
妮妲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广(强度有望上CAT.4),并且环流庞大,未来很可能带来空前的大风强降雨和灾难,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警惕。
注:个人预测,仅供参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7-30 18:25回复
    2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7-30 18:27
    收起回复
      未来的气象专家@第6号莫拉菲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7-30 18:38
      收起回复
        莫拉菲是改了后面的,前面基本不动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7-30 19:03
        收起回复
          @第6号莫拉菲
          感觉目前看来发展前景不会太好吧。菲东发展时间不多了,且极流状况不明朗。虽不排除尤特式大爆发的可能,但是尤特在同一位置已爆发并有相当强度。进入南海后(有背风低压情况下坐巴士可能性很大吗?),在结构破坏的基础上目测难有较好发展。
          就目前情况来看,很可能像尤特一样带来很多水
          大胆估计一下,菲东C1一C3(看走向),南海STS一C2(像北冕一样)
          另:王者Tip、Supertyphoon、81、格物。。他们都去哪了,好久没来,物是人非啊


          IP属地:捷克来自iPad17楼2016-07-30 19:12
          收起回复
            这次果然在原来基础之上加上了路径分析,好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9楼2016-07-30 19:35
            回复
              目前深对流覆盖LLCC,并且南侧越赤道气流带来充沛的水汽汇入核心区,并且提供非常好的赤向流出,东北侧的东风波动已经明显减弱,冷涡带来的极向流出大大加强了幅散,未来极有可能靠近岸抬升紧缩环流,坍塌眼壁直接构造并且清空风眼,而非构建云卷眼再坍塌重建。擦过吕宋后,由于南高西部型,极向流出并不会消散,依靠南海良好的SST和OHC,依旧可以达到较高的强度。路径方面个人趋向湛江-澳门。
              为时尚早,依旧有变数。


              21楼2016-07-30 20:11
              收起回复
                啊,看莫拉菲的分析需要砌上一壶好茶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6-07-30 22:08
                收起回复
                  嗯。。。高三党艰难地看完了,困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16-07-31 00:02
                  回复
                    萌台预报588线北抬,给了这个台风一些生存空间。由于引导气流变数依然不确定,后期形势有待观察。个人看如果登陆菲律宾吕宋中部那么整合时间会比较长,后期登陆强度可能在台风(12级)左右;如果登陆吕宋北部或者从吕宋北部擦过经巴士海峡进入南海则发展过程可能不大会受到影响,登陆强度与机构预测应该差不多,可能在台风上限(13级)到强台风下限(14级)左右
                    降水方面由于副热带高压长期控制这一地区,导致整个台风路径经过的海域水汽条件非常充沛,从目前的水汽云图上看整个台风的水汽供应十分充足,后期应该防范登陆后的长时间大范围强降雨和高温降雨间转换的不利影响,不过从缓解近期两广的高温天气的角度看是十分有利的
                    个人观点,还望各位大神指正


                    IP属地:广西26楼2016-07-31 00:17
                    收起回复
                      本来打算2号一早在广州出发去桂林。。请问对广州桂林影响怎么样。QAQ. .


                      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16-07-31 10:40
                      收起回复
                        3号去香港会被吹跑吗那香港要一直下雨吗


                        来自iPhone客户端29楼2016-07-31 11:49
                        收起回复
                          得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6-07-31 12:26
                          回复
                            大神都不在啊,哪位出来分析一下捏?


                            来自手机贴吧32楼2016-07-31 12: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