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吧 关注:52,072贴子:326,980
  • 4回复贴,共1

钱谦益《黄山游记》讲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们要清楚写景,用文字来描绘所见,就必须使文字具有画面感。这个画面感不只是说写出“图”来,更主要的是写出“画”来。作为画来说,描绘的景物必须有详有略,有远有近。除此之外,游山玩水是有时间变化,这就还要求其有动有静。这样游记才是鲜活的有层次的,才看出是在观游,而不是在家里对着一张照片“看图说话”游记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许主线带领,而这条主线基本上上就是一个突出景点或者景观的突出特点。而钱文一上来点明了他游完黄山而感受到的突出特点“奇”,而之所以说“山之奇”如何如何,是因为大家都知道黄山有“奇”这个特点。说他奇,哪顺理成章要说哪里奇,于是后文一气可以连接下来。从整体来看,文中写了云与山、树木与山两大主题。云略而树详。为什么这么安排呢。首先云不是山的主体,而山上的草木石状才是“山”。再者云再变化还是那一块云,而每一峰每一木各具不同,自然着墨更多。我们在布局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要详略结合而且要详略有序、详略有理。同时在句式上分析,多有四字句,显得文章轻快活泼、节奏鲜明,符合游玩的感情;而且句式不单一也有长句相杂,使人读起来不单调。在阅读体验和音韵上,这是足可为训的。写云一段:写什么东西要把握住什么东西的特点。云的特点有变幻之美、飘渺之美,而跟山一结合,它还显现出特殊的美感。作者抓住了这个显著特点,强调此地“雷雨在下”殊别他地。云与人不再是“天人两隔”,而更像是人游仙境。注意本段多用比喻,如带,如海,如凫惊兔逝。不要认为比喻小学就学的修辞格就看不起,实际上恰当的比喻在描摹景物上,很有帮助(可以参照柳宗元《永州八记》)。比喻的意义在于更为形象、更为直接。所以喻体的选择要有美感、简单、形象直接。本段写云,动静相杂,先“出”“归”(动),后在腰间、如带(静),滃然四合(动),铺海之云,弥望如海(静),迸散、凫惊兔逝(动)。动静错落第一显得很活泼又很有序,不像一直动那样显得“乱”“应接不暇”,也不像一直静那样显得“一潭死水”。这是写景的一种布局方法。而这种活泼的手法,好像云也沾染上了活泼灵活的习性,所谓白云苍狗,也是云景之“奇”。接下来是山的本体部分。黄山出名的是松,所以作者一上来就把眼光聚焦在松上,而且依然突出“奇”。整体上看写了松树的地点方位、形状。“汤寺以上,山皆直松名材,桧、榧、楩、楠,藤络莎被,幽荫荟蔚。陟老人峰,悬崖多异,负石绝出。过此以往,无树非松,无松不奇:有干大如胫而根蟠屈以亩计者,有根只寻丈而枝扶疏蔽道旁者,有循崖度壑因依如悬度者,有穿罅冗缝、崩迸如侧生者,有幢幢如羽葆者,有矫矫如蛟龙者,有卧而起、起而复卧者,有横而断、断而复横者。”运用白描的手法,即直接描写铺陈特点,予人琳琅满目、扑面而来的鲜活感、画面感。此处亦多用比喻。紧接着略详细的写了“接引松”“扰龙松”,这是在铺陈一笔带过时加入的两个“小重点”,这样做好比说书的醒木给人提提神,不要浏览过后全无印象。也使文章张弛有度。然后惊叹于、奇异于松生长于绝壁之上的姿态,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这也是写景的常见搭配,人观景不是冷冰冰的机器,必然或喜或悲,或惊诧或淡泊。寓情于景使景物更鲜活更引人注意,同时也可升华文章。作者这里赞叹树木不是平凡的,而是自强不息、直干云霄的,边打出欣喜之情,也寄寓自己的志向。同时先略后详,这也是“由远及近”的布局,远景作为背景白描铺陈写略而树多,近景是观看的景点、是主要的、笔墨多而树木少。这样安排一是符合观赏之逻辑,二是安排有序、条理清晰、三是有所重点突出。最后一段,不写山上生长的木,而是着眼于被雷劈倒的木,笔墨甚至多于常木。文章中“反常”的行为,一般即是作者别有深意的地方。此处,作者表达了,此木被雷击倒而更能出名、更为壮美,“逆而折之,使之更百千年......蔚为奇观也”一是这个场景果有其美,再者,作者讲明了逆境挫折磨练人而使人卓杰不凡的道理。除上述分析以外,我们还可以想学习,钱文中的语言、修辞,对各式树木怎么写,对云怎么写。我们可直接学习,并无可讲之处。我们也可运用钱文中没有的手法,比如多用色彩、多种感官等等。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7-20 17:10回复
    呵呵,就你们这渣渣网速跟我抢二楼?


    3楼2016-07-24 10:13
    收起回复
      受教了 初来此吧 还请多关照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7-29 08: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