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腔遗韵吧 关注:593贴子:25,470

【戏腔遗韵 转载】圈内人的“行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载无授权,侵删。
01-[笑场] 亦称喷场。指演员在演出中脱离剧情与人物而失笑,破坏了舞台艺术的严肃性与真实感。 02-[误场] 指演员未能按时到达剧场扮戏,延误了上场。 03-[冒场] 和误场相反。指演出时,演员过早的出现在舞台上。 04-[怯场] 演员因为初次登台经验不足或对所演之戏生疏等缘故,临场心慌而失去控制力,使演出效果受到影响。 05-[晕场] 演员由于对戏不熟练或精神过于紧张等原因,造成表演慌乱。出现忘词,唱错,失手等舞台事故。 06-[冷场] 指演员由于忘词,误场等原因,造成舞台演出的突然停止。是舞台演出最忌讳的现象之一。演出中,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应中断。 07-[救场] 指对演出中突然出现的失误,同台的有关人员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补救,使演出能继续进行。 08-[翻场] 演出时,演员认为同场演员或乐队有所失误,引起不满,当场给对方予斥责,使演出中断。 09-[把场] 演员演某一剧目因经验不足等原因,由师长在侧幕照应把关,以稳情绪。有时演出特注明由某某名人“把场”,既抬高演戏演员的身价,又借此招徕观众。 10-[饮场] 京剧戏班的旧俗。旧时京剧演员在台上演出中间,常由检场人员上台递送茶水,让演员当场饮用润喉。50年代提出净化舞台,此俗遂除。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7-06 12:58回复
    21-[走板] 也称丢板。演员行腔时,节奏不稳,或快或慢,与乐队奏出的板眼脱节。 22-[夯儿] 行内暗语。亦称吭儿。是京剧演员对嗓子的习称。 23-[左嗓子] 京剧界通常指高而窄的嗓音。此种嗓子能高不能低,遇到小腔转弯处,往往唱不好。 24-[三条腿] 京剧唱词分上下句,词句成双,其押韵为上仄下平。但也有例外,只有上句,而略去下句,以锣鼓[扫头]代之。这种处理也称扫一句。 25-[留腿儿] 亦称甩上句。指一个唱段唱到最后一句时,暂时留下不唱,接着进行表演,然后再由这个角色或其他角色接唱留下的一句。留腿儿后接唱的最后一句称缝腿儿或缝上 26-[合弦] 亦称巴弦。指演员的演唱与胡琴的伴奏如胶似漆的粘合在一处,无丝毫相违相离的纰漏。 27-[合槽] 指台上表演时演员与乐队之间的配合默契。演出中彼此影响,吸引,逐渐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 28-[帽儿戏] 亦称开锣戏。指演出时的第一出戏。旧时,帽儿戏多是像《天官赐福》,《白寿图》之类情节较为简单的戏。解放前后,帽儿吸的剧目逐渐有所变化,多是些火炽精彩的小武戏和能活跃观众情绪的风趣剧目。 29-[轴子] 指一场折子戏演出中作为轴心的主要剧目。旧时京剧戏班排戏“打本子”,将台词用毛笔写在长条纸上,卷起来似一轴画卷。戏大纸长,卷起的纸卷就粗,戏小纸短,卷起的纸卷就细,便有大轴,中轴,小轴之说。 30-[送客戏] 也称大轴。旧时一场戏往往要演出五六个小时左右,时间过长,观众不等终场就离座。因此戏班常把剧目的重点放在压轴戏上,最后一出则安排演些技术性较强的小型武打戏或趣味性浓的玩笑戏,让观众在这无足轻重的演出中逐渐散去,故称。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7-06 12:59
    回复
      31-[压轴] 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由于紧压大轴而得名。演压轴戏一般都是戏班挂头牌的主要演员。 32-[武轴子] 一场折子戏演出中,小轴,中轴,大轴一般演武戏,因而称作武轴子。 33-[大戏] 1 指整本的,大型的或较大型的戏。 相对小戏而言。此外,还指那些历史较为悠久,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演出普遍。2 指流传广泛的剧种,如京剧,昆曲,秦腔等。 34-[小戏] 指小型的,单出的折子戏。相对大戏而言。演出时间一般在半小时左右。 35-[折子戏] 指整本戏中相对完整的一折戏。如《白蛇传》中的《盗草》,《断桥》都是。折子戏往往是整本戏中精彩的一折,具有一定的艺术特色。演出时常将几出折子戏组成一台戏。 36-[对儿戏] 指两个演员在一出戏中扮演分量不相上下的两个人物。如《坐宫》中的杨四郎和铁镜公主,是老生和青衣的对儿戏。《赤桑镇》则是花脸和老旦的对儿戏。 37-[重头戏] 指在唱,念,做,打等方面见功夫的剧目。如《望江亭》是青衣唱工重头戏,《铁笼山》是靠把武生的重头戏。 38-[风火戏] 制一个剧目中,有四五个以上表演分量不相上下的行当角色,显现出整体的实力。有时也称群戏。如《群英会》,《龙凤呈详》,《四郎探母》等 39-[劲头] 1。 指演员舞蹈动作幅度大小,力度强弱的运用。通常用于身段表演。 2。 也指演员演唱中的“心劲”,“口劲”和行腔中某一重音的渲染和结合 40-[尺寸] 指京剧表演上唱念做打的节奏速度。准确地把握节奏速度,是正确表现人物的关键。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尺寸,首先要求演员理解和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在这个基础上,艺术功力则是尺寸具体处理的技术保证,二者缺一不可。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7-06 12:59
      回复
        -[关子] 1。 指表演技巧的窍门。2。 指情节与情节之间衔接的“扣子” 42-[俏头] 优秀的京剧演员在演唱或表演时,在关键处善于作一种特殊处理,如改变节奏,或是加一个细节动作,这种细微的处理,往往能使演唱增色,使人物的性格和神情格外生动收到很好的剧场效果。 43-[火候] 行话。 即艺术功力,是演员艺术上成熟的程度。包括两个方面,除唱念做打的表演技巧外,还有演员的阅历和修养。有的演员受到阅历和修养的限制,与角色的身份,气质存在差距,不能很好地理解体验角色,即称为火候未到 44-[讨俏] 指无须花费很大的气力,就能讨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些角色虽然戏不多,却因为戏剧性强,戏料足,演员只要凭借不多的技巧或唱念,便会得到观众的欢迎。 45-[官中] 公共的意思。旧时京剧戏班中,主要演员的服装,琴师都是专用的。而一般演员的服装和道具都是公用的,叫做官中行头。为除主要演员外的所有演员伴奏的琴师和鼓师叫做官中场面。适用于不同剧目,角色,行当的唱腔,演技叫做官中活。 46-[大路活] 也叫“通大路”。指演员们按照一般基本套路来演出。 47-[两门抱] 演员能扮演两种不同行当的角色或某一出戏中的角色可由两个不同行当的演员来演,均可称。 48-[盖口] 人物对唱或对念时,彼此衔接处称为盖口。有死盖口与“活盖口”的区别。前者指固定化的对口戏词,不能任意变动;后者指戏词不固定,一方临场发挥,另一方要有相应的对答。对口紧凑严密,叫“盖口严”,否则就是“盖口不严”。 49-[子午相] 指演员在舞台上坐,立姿势的形体角度。要向左或右微侧,忌正身平面直向观众。 既要挺拔,又不能傻气。 50-[边式] 1。 指演员身段利落,干脆,漂亮。2。 指演员化妆,穿戴清晰干净,合适。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7-06 12:59
        回复
          51-[两下锅] 亦称梆子皮黄两下锅。指梆子和皮黄两个剧种同台演出,而剧目和表演均各自保持原状,不相混合。也有在同一剧目里用两下锅的演法,半出皮黄,半出梆子。 52-[卯上] 也作铆上。指演员表演时无保留地尽情发挥个人能力。对于有不同演法的段落,有意选择难度大的进行表演也是卯上的表现。对表演中松劲,懈怠,不肯使劲的表现,则称之为泡汤。 53-[警内行与警外行] 警内行是指表演受到内行观众称赞;警外行是指表演受到外行观众的称赞。内行和外行的审美眼光和需要有所不同,但真正优秀的演出会受到内外行一致的欢迎。警内行也称打内,警外行也称打外。 54-[一打一散] 指那些结尾缺乏独特性的剧目,矛盾冲突往往靠开打来解决。武打开始,即意味着全剧的结束。 55-[六场] 指京剧乐队。主要有胡琴,月琴,三弦,单皮鼓,大锣,小锣6件伴奏乐器组成。胡琴,月琴,三弦又称作“文三场”;单皮鼓,大锣,小锣有称作“武三场”。对六种主要伴奏乐器都能掌握运用的人称作“六场通透”。有时也引申为指那些兼擅表演和音乐的多面手。 56-[水词] 行话。指在不同剧目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通用唱词或念白,如“怒从心头起, 恶相胆边生”;“冷水浇头怀抱冰”;“看奸贼把我怎开销”等等水词缺乏个性,淡而无味在新编剧目中应尽量避免。 57-[不够一卖] 指艺术上分量不足,难以满足观众欣赏上的需求。 58-[打卦] 原指占卜卦象算命,借以讽刺某些演员借名演员的招牌混饭吃,并无真实本领。他们学习流派,只追求形似,而真正的神韵却不能掌握。 59-[阴人] 指乐队或演员故意在演出时刁难同台者,如临时改词,突然长调门等。 60-[马前] 指加快演出节奏,提前完成演出。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7-06 13:00
          回复
            61-[马后] 指放慢演出节奏,抻长戏的长度,演出时间延长。 62-[喝] 念第四声。 演出时配角比主角受欢迎。 比如: 今天xx可让xx给"喝"了 63-[皮儿厚] 1。 指戏的情节进展缓慢, 精彩的表演段落很晚才出现,好象肉馅被厚厚的皮包裹着一样。2。 指一些剧情过于复杂纷繁,人物关系不清,观众难于理解的戏。 64-[象牙饭桶] 光有较好的外形条件,而没有内在艺术修养的演员称之为象牙饭桶。类似俗语中的绣花枕头一包草。 65-[柴头] 指无用之材。京剧界常把艺术上不开窍的演员称作柴头。 66-[棒槌] 原指一种实心的木棒,借以讽刺表演艺术拙劣的人。 67-[羊毛] 京剧界对外行的称呼,带有讽刺不懂京剧之意。 68-[金钟罩] 行话。原指一种刀枪不入的武功。现借用来讽刺只能唱唱念念,不能动刀动枪演武戏的演员。 69-[死脸子] 亦称整脸子。指演员面部表情呆板,缺乏生气。一个死字,揭示出这种艺病的严重性:不会演戏。 69-[吃栗子] 亦称吃螺蛳和奔瓜。因心情紧张或台词不熟,演员在表演中将台词念错, 或念得结结巴巴。 70-[黑杵] 指旧时票友登台演出,暗中所收的报酬。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7-06 13:00
            回复
              81-[脑后音] 京剧发声的一种。又名背工音。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一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旦角唱腔用脑后音者较少,程(砚秋)派唱腔有时用之。 82-[荒腔] 亦作黄腔、黄调或凉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习惯上专指略低于调门的变音。大部分都是由于演员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如声带变异、耳音不准等。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83-[冒调]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略高于规定的调门。大部分是由于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有的是由于生理条件(如声带)临时发生故障;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84-[走板]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不符合规定的节拍。京剧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种不同的板槽,行腔时如背离板眼的规定,失去节拍的分寸,即谓走板。 85-[不搭调] 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或高或低,不合于规定的调门。习称跑调。 86-[气口] 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演员唱曲时吸气的方法。京剧各种唱腔长短不一,节奏快慢各异,演员须掌握准确吸气方法,才能唱得从容不迫,优美动听。气口包括换气、偷气两种。换气指唱腔间歇中的吸气,偷气是在乐句若断若续中吸气而不使听者觉察。 87-[换气] 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演唱时凡遇长腔或拔高处,必先吸气,作好充分准备。换气不是停腔再唱或明显稍顿再接唱,而是在行腔吞吐字音的瞬间,乘便呼吸,蓄气待换。唱腔中在何处换气,因人而异,一般称为气口。 88-[偷气] 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换气时不着痕迹,在观众不觉察时偷换。如《捉放曹》中陈宫所唱“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唱完前六字及“内”字长腔,利用“我”这一衬字向内“偷”吸一口气,以便唱足下面“难以回马”的腔,即谓之偷气。 89-[嘎调] 在京剧唱腔中,凡是用突出拔高的音唱某一字时,习称嘎调。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唱“站立宫门叫小番”一句中的“番”字,《定军山》中黄忠唱“扫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一句中的“天”字等,均称嘎调。 90-[长吭] 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长吭好似加大音量。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6-07-06 13:01
              回复
                91-[砸夯] 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 92-[定弦] 指弦乐器(胡琴、阮等)定“调门”的高低。一般都以笛子作为定弦的标准。 93-[走边]“走边”的来源一说源于晋剧《白虎鞭·走边》中的舞蹈身段;一说是因为凡走边的人物因怕人看见而多在墙边、道边潜身夜行,故而称“走边”。一般来说,《恶虎村》的黄天霸走边最难。《夜奔》的林冲走边最累,《蜈蚣岭》的武松走边最吃功夫。 94-[趟马] 由于京剧中多以马鞭来代替马,或作为骑马的象征,因此凡手持马鞭挥舞着上场后运用圆场、翻身、卧鱼、砍身、摔叉、掏翎、亮相等技巧连续做出打马、勒马或策马疾驰的舞蹈动作的组合就是京剧的趟马。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7-06 13:01
                回复
                  觉得不错就搬来了,如果侵权会删帖的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7-06 13:02
                  回复
                    占楼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7-06 13:04
                    回复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7-06 22:38
                      回复
                        先回复再看(๑•ั็ω•็ั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7-06 22:55
                        回复
                          路过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7-07 01:07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7-07 05:51
                            回复
                              打个地铺等人来挤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7-07 14: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