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吧 关注:3,700贴子:12,794
  • 8回复贴,共1

孔子学院招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想知道国外孔子学院的学生群体大部分都是当地哪类群体,谁知晓


1楼2016-06-17 14:45回复
    哦哦,明白了。我就是想知道,孔院学生都是那个行业的。我听朋友说,还有当地政府人员在孔院学习


    3楼2016-06-21 16:11
    收起回复
      友情转发一则正能量的公益广告——
      重庆市为响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而组织编纂的
      《巴渝缠丝拳段位制教材》正积极推广实践中。
      欢迎浏览以下网络平台了解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巴渝缠丝拳!
      欢迎朋友圈转发宣传!
      谢谢!
      北京体育大学http://tieba.baidu.com/p/4847066140
      中国武术协会https://tieba.baidu.com/p/4845425341
      重庆http://tieba.baidu.com/p/4848964361
      四川大学http://tieba.baidu.com/p/4880089036
      广州体育学院http://tieba.baidu.com/p/4851288073
      西南大学http://tieba.baidu.com/p/4840993492
      成都体育学院http://tieba.baidu.com/p/4888242515
      促进全民健康,共建全民小康!
      巴渝武术文化品牌缠丝拳在行动!
          
      (重庆市荣昌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办公室 宣)


      9楼2017-05-30 07:59
      回复
        峨眉武术——起源于春秋战国
          在我国武术界,峨眉系列与少林派、武当派鼎立而三始于明代,而他们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得更为久远。可是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能够找到这三派起源的记载寥若晨星,故1985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史》也未能论述三派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目前关于这三派的起源,都只有传说:少林派相传是南北潮时期来华的古印度高僧中国禅宗始祖达摩传授的,武当派相传是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初创的,而峨眉派则相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司徒玄空创编的通背拳。
          春秋战国时期,有不少文人方士隐居峨眉山。据说有位武士司徒玄空,号动灵子,耕食于山中,在与峨眉灵猴朝夕相处中,模仿猿猴动作,创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峨眉通背拳”,学徒甚多。因为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徒众尊称为“白猿祖师”或“白猿道人”。《中国武术史》记作“战国白猿,始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子”。1989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四川武术大全》称为“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眉山的司徒玄空”。2001年版《乐山志》载为“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编峨眉通背拳,攻防灵活,在峨眉山授徒甚众”。而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列传第九》中记载,女侠越女应越王勾践之召赴朝廷途中,持剑与“自称袁公”的老翁以竹过招,“袁公飞身上树,变为白猿”。按这种说法,“白猿公”的传说春秋时期就有了。赵晔是东汉文士,那么白猿公的形象至迟在东汉出现。具体时间就难以考订了。明代抗倭寇名将唐顺之(1507-1560年,江苏武进人)在《荆川先生文集》中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其中两句“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山中白猿授”,这与“白猿祖师”的说法一脉相承。
          通背拳的技击特点由唐顺之先生千古绝句“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言其大要,民间亦称通背缠拳。在民间长期流传中,逐渐形成了以形体特征为主的“通臂猿猴”、“白猿通臂”、“六合通臂”、“猴拳”等流派和以内息意劲为主的“无极通背”、“通背缠拳”、“火龙掌”、“心意拳”等流派,现今成都、重庆、攀枝花、广安、荣昌、镇雄、大足、叙永、江津、内江、合川等地以缠丝拳为名广泛流传的峨眉化门(缠闭门)功夫即是相对最原生态的通背缠拳;明朝唐顺之之后百余年间由峨眉道人传到焦作一带的无极通背缠拳又经李春茂、博公道长、董秉乾、蒋发等教导或影响陈王廷而衍生出陈氏太极拳,并直接影响现代武术格局。如今以形为主的通臂拳中,虽然还有“猿猴出洞”、“猢狲撩阴”、“醉猿探臂”、“白猿献果”等动作,但已逐渐舍去猿猴特征造拳,发力时“浑圆”、“通背”、“顺肩”、“甩臂”,于闪、展、腾、挪、拍、起伏转折中,表现胸背吞吐、缩颈夹腋、甩膀抖腕、双臂交换云舞、丁步蹲身、勾手、拧腰切胯等特点的动作逐渐变少,所以它跟猴拳既有血缘脉络也有明显的差异。通背之道除拳术外,还有通背内功、应手拆手、通背掌、白猿奇势大小连环,以及白猿刀、无极单刀、双刀、通背连环棍、五行子午棍、通臂连环刀、白猿剑、缠闭枪、双剑、单剑、短剑等练法。


        10楼2017-10-07 21:46
        回复
          大中小学生,社区中老年人,喜欢中文的老外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20-05-20 01:25
          回复

             “武术进校园”,全新的学校师资需求!!
              武术健身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琴棋书画,尔雅生活!  
              峨眉桩功,强身健体!  科学抗疫,利国利民!  
              (详见“缠丝拳会馆”吧,点化:要吧爸起武而要尔要久舞)     
               寂寞能使灵魂宁静!清净的日子正好勤炼功夫、修德强身。    


            16楼2022-02-18 19: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