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喜欢和爱的距离大概是这样子吧:
在同样的下雨天……
我喜欢你,是:
下雨了,我要拉你一起去淋雨。
因为我喜欢啊。
我喜欢淋雨。而且我也喜欢你。
所以,我想要和你分享我喜欢的事情,我想要你也能喜欢我所喜欢的一切。
我爱你,是:
如果我们不得不淋雨,那么,我只想让你淋到的能更少一点。
然后,回到家里,我会去给你准备好热水,让你洗个热水澡。
我还会在这段时间里,去准备好体温计和感冒药,以防那可能的并不会发生的万一。
当然,当然,我的这段话说的太过于极端。不过,即使简单一些,大抵也是类似于如此吧。
喜欢,就总是会想要去改变,想要去占有。
爱,才会去付出,才会去心疼。
曾经看过这样的一句话:
“其实人是不怕孤独的,否则为何总与心爱的人作对。”
然后有人对这句话做出这样的拓展和解释:
“我不以为然。爱人之间互相折磨,往往是为了证明对方是否对自己死心塌地,如同自己爱对方一样深爱着自己。因为那种不信,所以才要反复试验。而在这试验中,伤害一旦造成,对方又认为是另一方的不忠。这样循环往复,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却要互相作对,白白浪费了本可以享受的时光。永远别和心爱的人作对,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们还有多少可以相爱的时间。”
其实,有另外一个人在别的地方说的话,拿来做为解释,我认为更加的好:
“每个人都在寻找一样东西,可我们却很少认真的问问自己到底要什么。我们不停赶路、永不停歇,却时常怀疑自己追寻的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因而我们变得越发焦虑。世界太大,别人的路是参考,不是标准。你必须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你要学会捂上耳朵,不去听身边熙熙攘攘的声音,听听你自己的声音。”
我觉得,两个人之间会有彼此“作对”,不是不怕孤独,而是一种不确定,对TA、对自己、对爱情、对两者之间、对生活的种种……那一切一切的不确定。
以至于让这种不确定变成了一种害怕,所以开始觉得需要去考验,去验证,去证明。去想要一种所谓的“安全感”。
结果这所做的事情,却让彼此输了一切。
……
真的是这样吗?
有人说:先变成喜欢的自己,然后去遇到一个不需要取悦的人。
这应该就是人们一直在追求着的,真正而真实的平平淡淡吧?!
在以前,我曾经和一位朋友谈过关于爱情和婚姻的话题,TA说,两个人的相处终归是要归于平淡的,所以,如果从一开始就是平淡的话,才可以让生活更长久。
我当时是这样回应的:真正的平淡只会出现在真正的激情之后,如果你没有疯狂过,没有激荡过,我想你就很难明白平淡的意义。
就如同喜欢和爱。
喜欢,更多的是一种激情,一种激荡,一种疯狂,一种荡漾……
而爱,却是百花酿成的酒,愈久而弥香。
而平淡,只是把曾经常常在瞬间爆发的激情转变成了一个慢慢释放的形式,把奔放转变成了内敛,把喜欢转变成了呵护。
以此来保证,让一切更加的长久持续下去。
因为喜欢,所以不确定。
因为喜欢,所以怕失去。
因为喜欢,所以折磨对方也折磨自己,想要以此来认证相处之时的对方是不是真的在关心着自己。
若是喜欢而不得,总是会让自己暴跳如雷、伤心欲绝、泯心转性……各种负面情绪由此滋生。
若是爱而不得,却会使自己去成长,会让自己变的成熟,会懂得什么是珍惜、呵护。
当有一天,在经历了成长的阵痛之后,面对着以前没能珍惜的青春和回忆,能在心底认真而又平静地告别。
当有一天,能明白,人生路上所有的相遇,它所包含的意义。
当有一天,因为一路上曾失去的太多,开始珍惜现在的所得。
当有一天,因为经历了这些种种,所学会的沉淀,学会开始变得不再患得患失,不再无理取闹。
当有个(些)人,在遇见了之后的某一天告别。
这或许就是你们相遇的意义。
就是因为有了这个(些)人的出现,才有了现在的你。
也许这就是喜欢和爱的距离了吧。
在同样的下雨天……
我喜欢你,是:
下雨了,我要拉你一起去淋雨。
因为我喜欢啊。
我喜欢淋雨。而且我也喜欢你。
所以,我想要和你分享我喜欢的事情,我想要你也能喜欢我所喜欢的一切。
我爱你,是:
如果我们不得不淋雨,那么,我只想让你淋到的能更少一点。
然后,回到家里,我会去给你准备好热水,让你洗个热水澡。
我还会在这段时间里,去准备好体温计和感冒药,以防那可能的并不会发生的万一。
当然,当然,我的这段话说的太过于极端。不过,即使简单一些,大抵也是类似于如此吧。
喜欢,就总是会想要去改变,想要去占有。
爱,才会去付出,才会去心疼。
曾经看过这样的一句话:
“其实人是不怕孤独的,否则为何总与心爱的人作对。”
然后有人对这句话做出这样的拓展和解释:
“我不以为然。爱人之间互相折磨,往往是为了证明对方是否对自己死心塌地,如同自己爱对方一样深爱着自己。因为那种不信,所以才要反复试验。而在这试验中,伤害一旦造成,对方又认为是另一方的不忠。这样循环往复,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却要互相作对,白白浪费了本可以享受的时光。永远别和心爱的人作对,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事情,你们还有多少可以相爱的时间。”
其实,有另外一个人在别的地方说的话,拿来做为解释,我认为更加的好:
“每个人都在寻找一样东西,可我们却很少认真的问问自己到底要什么。我们不停赶路、永不停歇,却时常怀疑自己追寻的是不是自己需要的,因而我们变得越发焦虑。世界太大,别人的路是参考,不是标准。你必须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你要学会捂上耳朵,不去听身边熙熙攘攘的声音,听听你自己的声音。”
我觉得,两个人之间会有彼此“作对”,不是不怕孤独,而是一种不确定,对TA、对自己、对爱情、对两者之间、对生活的种种……那一切一切的不确定。
以至于让这种不确定变成了一种害怕,所以开始觉得需要去考验,去验证,去证明。去想要一种所谓的“安全感”。
结果这所做的事情,却让彼此输了一切。
……
真的是这样吗?
有人说:先变成喜欢的自己,然后去遇到一个不需要取悦的人。
这应该就是人们一直在追求着的,真正而真实的平平淡淡吧?!
在以前,我曾经和一位朋友谈过关于爱情和婚姻的话题,TA说,两个人的相处终归是要归于平淡的,所以,如果从一开始就是平淡的话,才可以让生活更长久。
我当时是这样回应的:真正的平淡只会出现在真正的激情之后,如果你没有疯狂过,没有激荡过,我想你就很难明白平淡的意义。
就如同喜欢和爱。
喜欢,更多的是一种激情,一种激荡,一种疯狂,一种荡漾……
而爱,却是百花酿成的酒,愈久而弥香。
而平淡,只是把曾经常常在瞬间爆发的激情转变成了一个慢慢释放的形式,把奔放转变成了内敛,把喜欢转变成了呵护。
以此来保证,让一切更加的长久持续下去。
因为喜欢,所以不确定。
因为喜欢,所以怕失去。
因为喜欢,所以折磨对方也折磨自己,想要以此来认证相处之时的对方是不是真的在关心着自己。
若是喜欢而不得,总是会让自己暴跳如雷、伤心欲绝、泯心转性……各种负面情绪由此滋生。
若是爱而不得,却会使自己去成长,会让自己变的成熟,会懂得什么是珍惜、呵护。
当有一天,在经历了成长的阵痛之后,面对着以前没能珍惜的青春和回忆,能在心底认真而又平静地告别。
当有一天,能明白,人生路上所有的相遇,它所包含的意义。
当有一天,因为一路上曾失去的太多,开始珍惜现在的所得。
当有一天,因为经历了这些种种,所学会的沉淀,学会开始变得不再患得患失,不再无理取闹。
当有个(些)人,在遇见了之后的某一天告别。
这或许就是你们相遇的意义。
就是因为有了这个(些)人的出现,才有了现在的你。
也许这就是喜欢和爱的距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