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ng吧 关注:0贴子:255
  • 8回复贴,共1

大概是想看的历史相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唔,努力完成百本目标,扫书的时候直接复制来了书评。


1楼2016-06-13 13:13回复
    百家讲坛《易中天品三国》
    看了好多年的百家讲坛,觉得易中天是我看过的所有讲师当中最喜欢的一个。
    同名书我没有看过,但有机会的话还是打算去看一看。
    之所以喜欢易中天老师的讲解,是因为在叙述一件有多种记载的事情时,他不像有的讲师(楼主就不指出名字了)那样,为了让听者接受自己的观点,就故意略去和自己观点相悖的元素不讲,而是把所有的可能都一一列举出来,供听者自己斟酌。
    不过,易中天老师的《品三国》虽然讲得很好很细,但他是着重于讲述这段历史,而不在于介绍人物群像。比较适用于对三国的了解程度不高的人,想了解三国时期群像的人,楼主推荐《三国志》。


    2楼2016-06-13 13:14
    回复
      《隋唐演义》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去,一望黯销魂。
      隋炀帝,他在大部分人心目中的印象,大概是一个反复无常的暴君吧。
      然而上面这首诗,正是隋炀帝所作。他的很多面,都被掩盖在厚厚的历史尘土之下。
      不甘现状、不择手段也要与命运做斗争的晋王杨广,千秋功过是非的隋炀帝杨广,才华横溢的诗人杨广……
      修长城,远征高句丽,新建都城,修大运河……
      杨广做着太多太多青史留名的梦,可是,这些只是他自己的梦,不是百姓的梦。
      老百姓的想法很简单,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真正在意九重宫阙之中谁是主人,他们只盼望着战争结束,盼望着天下太平,盼望着老婆孩子热炕头、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简单生活;可一切并没有像他们想的那样——他们才刚刚从战场上下来,就又被送到了修建大运河的地方,有的人,年纪轻轻,就这么在运河边上耗尽了生命,草席一卷,成了他们一生的尽头。
      各地官员为了争功,自是不顾一切地加紧工期,死了这一批人,再调更多的人来就好。百姓,成了最大的牺牲品。他们举起手中的武器,用他们的怒火告诉杨广,这不是他们想要的。
      而当年那个饮马长城窟的救世主,却不再关心他的人民。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杨广在他生命中最后一个春末夏初,在美得像水墨丹青一样的扬州,看到了他一直向往的琼花。花开绚烂,却又转瞬即逝,就像他的江山。
      琼花开了又落,运河水涛涛,而那个一直把它们放在梦里的故人,已经不在了。


      3楼2016-06-13 13:15
      回复
        《山海经》
        不是历史,却接近历史。
        最喜欢的是历史,在那之后,便是《山海经》。
        每看此书之时,便有种惊叹古人的想象力——又或者,根本不是想象,里面这些神奇的物种,是真的存在?
        穷奇,刑天,酸与,毕方……
        今人,抱着对这些名字的无限向往,用他们的精笔为这些千年以来存活于世人心中的生物绘出一幅又一幅美轮美奂的像。
        要说《山海经》中最喜欢的,便是龙。
        行云布雨,泽被人世。龙,是万人景仰的,以至于古时的王者,将他作为自己的图腾。
        从“其瞑乃晦,其视乃明”的衔烛之龙,到画地成河的千年应龙,再到四海龙王……五千年的文化,是龙的文化。
        这种至强至美的生物,千年以来,活在传说之中,活在信仰之中。
        而后,人们发现,天明天黑,降雨降雪,是自然的力量,而不是龙的神力。
        他只在传说中留下一个缥缈的身影,任今人追溯;或者说,是我们的步伐太快,甚至快过了龙腾瞬息万里,将自信仰而生的他远远抛在了后方,并告诉他,不必追来。
        但是,我相信,只要信仰一息尚在,他便依旧存在——或是隐于云端,或是某个天涯海角,遥望着这个人世。


        4楼2016-06-13 13:17
        回复
          《帝国的终结》
          “秦,他虽死犹存,亡得悲壮;清,他无力回天,亡得窝囊。”
          看这本书已经是差不多三年前的事儿了,但这句话却一直没能忘记。(←此为秦粉的自我修养)
          此书主要论述中国的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崩溃的,并没在具体的历史上花费太多笔墨,因此楼主看着看着就没爱了楼主智硬,比起这种偏学术的,还是更爱看故事性强一些的。
          不过这本书还是写得不错的,楼主自认为跟易中天老师的历史观有那么点点相似,所以比较喜欢看他的书。(至少比柏杨老师的《秦隋论》看得舒服顺眼多了)


          5楼2016-06-13 13:17
          回复
            《中国古代史》(北师大版)
            这一层是专为有一定基础以后还想更进一步了解古代史的盆友们准备的。想当年楼主也是抱着这本书的大腿才艰难地啃下了南北朝……(虽然有预感会被专业学生打脸但是长这么大了丢脸的事儿干得多了也不差这一次了!)
            适用于有高中课本基础的童鞋们,经楼主本人的亲身实践,觉得北师大版本还是挺不错的。就是可惜了不像高中课本那样有彩图……于是楼主就只好自己动手在网上搜公开课和相关历史地图←非专业学生的心酸
            但因为毕竟是给本科学生用的,所以内容很丰富很详细,结合公开课食用效果极好(顺带一提,楼主搜的是尔雅公开课,里面的老师都挺优秀,讲得好,只可惜游客登录只能试听一小部分
            真的觉得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没有图,只有大段大段的文字,看久了很容易就心累


            6楼2016-06-13 13:19
            回复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这是我所阅读的第一本龙应台女士的大作,它温柔细腻,娓娓道来。毫不保留的说,它是一部可以与《傅雷家书》相媲美的杰作。可能由于年龄较小原因罢,我对这三十六封家书的亲情感受颇浅。我喜欢“十八岁那一年”,高三时曾熟读可诵,现在也忘不了,这篇文章可以说完全是由事例堆砌而成,排比句气势磅礴,反问句波涛汹涌,很喜欢这种风格,很想模仿可又很难模仿。这部书给我最大的的触动是两种文化价值的差异,中西方在道德伦理、国际政治等方面不同甚至相反的立场。“ 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对,这就是你的心态啊。也就是说,你到今天都没法明白: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这句话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力,即便今日,也仍心有余悸。可能,这就是所谓的普世价值罢。还有爱国问题,龙部长在其他作品也多有提及,她更多是关注贫困国家,也曾直言不讳,政府鼓励你所爱的国可能根本不值得你爱。(声明:我是拥护党的领导,我非常爱国的,听国歌就能哭出来)。总之,读完这本书,我对欧洲开始充满了向往,向往每间咖啡馆的静谧,向往在那里和三五好友悠闲的生活状态,和内心的平静,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更多的东西,比如艺术比如环境比如贫困比如真正的生活。结束之际,在此真挚向龙应台女士致敬,期待更多的大作品。


              8楼2016-06-13 13:22
              回复
                《大秦帝国》读后感
                予尝观孙先生书,手不能释卷,欣然忘食。或曰“何书以至于此耶?”,吾对曰“《大秦帝国》是也,此书积先生十余年心血,岂是常书可得”。彼必言,“其书如何,或可告焉,愿闻其详”。
                余答曰“其文也,郁郁葱葱,概述秦之得失,有先人遗迹矣。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终得六王四海于一统。然何以秦王可收拾山河,整顿天下?法制也,亦人治也。西有伯子,开国建秦。尊周称霸,带甲一方,兵戈强盛,以御戎狄。传至献公,历三世之乱,继之以穷兵赎武,国力大衰。孝公继位,委曲求全,遍求贤才,励精图治。商鞅变法,乡邑大治。民勇于公战,而怯于私斗,民风剧变。惠文王刑商君,用张仪。然虽杀其人,不废其法。故得以连横而称王,北拒义渠,南并巴蜀。武王刚烈,践盟壤息,拔三川而东进中原,举秦鼎而绝肛洛阳。秦昭襄王,雄略‘西帝’。任相范雎,远交近攻;拜将白起,横扫六和。用郑国而关中庶,起李冰而蜀中富。九鼎迁秦,姬周乃亡。孝文孱弱,惟德服人。庄襄异人,商旅大士。蚕食三晋,鲸吞二周。始皇大帝,盘整华夏。李斯弃楚,顿若离魏,千里投奔于秦。兼 尉缭推演兵法,王翦攻伐战阵。六王四海终得一统,继之蒙恬收复河套,北击匈奴,南征百越。遂宰割诸侯,分裂天下……秦王奋六世之余烈,积百年之富强,不可不一统也。一则曰 六世先祖无昏聩,二则曰 百年国政无动荡,此赖法制,亦抑人谋也。”


                9楼2016-06-13 13:23
                回复
                  《活着》读后感
                  先阐述一下我对余华的看法吧,个人不是很喜欢他,感觉此人后期作品暴力血腥,荒诞无稽,简直不堪入目。也许由于牙医生涯经历,余华竟然对人体器官的描写情有独钟,余华作品甚多,虚构能力有限,期间不乏粗制滥造之作。《活着》是余华早期所作,没有那么多的诉求与控告,而且真情流露,是一部难得佳作!阅读《活着》,是鼻涕伴着眼泪,吧嗒吧嗒,真的,或许这就是情到深处,不能自已吧!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哭,都会落泪,《活着》在于它高尚的人文关怀,反映了人生命运无常,福贵一生多舛,从富家少爷沦为贫困佣农,从强制征兵到失妻丧子,一路的坎坷不平,一步步的艰难前行。活着,为了什么?这是一个终极哲学问题,但是福贵用他朴素的农民本质告诉我们,什么也不为,仅仅是因为我们活着。珍贵的和平,优越的生活,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活着呢?想想福贵吧,在那个战争与革命交织的年代,在那个视人命如草芥的年代,个人命运只能随波逐流、无力反抗,面对飞机和大炮,饱受饥饿与屈辱,然而福贵没有轻生,他有活着的欲望,他有家珍和孩子,他要坚定的活下去。即使后来亲人一个个死去,埋入坟墓,福贵也不会放弃活着。福贵的一生,是平淡,但平淡中蕴含着伟大的力量!老实说,少年的福贵的确是混蛋,对妻子,对父母,对家庭都没有尽到应有责任,而且处处耍无赖。不过,后来的那位老人,当他吆喝着那头叫福贵的牛时,你还会不动容吗?这本书没有令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力量,但绝不仅仅使我们痛哭流涕,人生的真谛,也许深藏其中,孜待挖掘。退后一百步讲,如果有朝一日我们冷淡了,荒凉了,阅读《活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可以使我们重新感受人性的光辉,给予我们前行的鼓舞!


                  11楼2016-06-13 13: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