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论吧 关注:225贴子:13,969

呼吸念佛方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现在我讲一讲如何念佛。佛号人人都会念,但人人还都念得不太明白、不太得力。 什么叫真正念佛?无心念佛是真念佛。什么是无心念佛?念而无念,无念而念。真念佛是无念哪,有个念佛的念头就是第六识在念佛。第六识(意)是管分别的,有分别就是凡夫,用凡夫的分别心来念佛,怎么能得力呢?念佛无计量,清净平等心就是佛。念佛千千万万不要计数。今天念一万声,念完撂下不念了;明天再精进一层,念一万五千声,念完又撂下不念了。这些都叫有计量。另外以时间来规定用功,每天念两小时,念完即全天“修行”结束,这样做也叫有计量。岫岩的居士有时在一起念佛一天一夜,他们叫做“打佛一”。那么打佛七、佛一是不是有计量呢?我认为是有计量。我问过岫岩居士:“一天一宿坚持的了吗?”他们说:“困。”“那‘佛一’念完以后呢?”他们说:“念完了回家得趴两天两宿……” 念佛时有分别心掺杂其中,就远离了清净心、平等心,如此所念的佛号籽粒不会饱满,肯定都是瘪子。念佛怎样才能使籽粒达到饱满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得非常清楚:“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都摄六根就是六根要清净,要捆住六根不要和六尘起作用。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触觉,意生法,此六根照样起作用,但是不要和六尘挂钩。根本来是清净的,尘是不净染污的,要把六根看住。如何做到呢?净念相继!要用清净心来念佛,没有念佛的念头,也没有不念佛的念头,一天天从早到晚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始终不间断。工作照样干,家务事照常做,而佛号在心里时刻连绵不绝。 有人说做生意时有顾客进来,这时候佛号断了怎么办?顾客来了我专心应付顾客,心还是定在一点上,顾客不买我不生嗔恨心,买了我也不生欢喜心,处理事情用根不用识,心依旧是清净的。不要顾客买了东西我非常高兴,不买就心里老大不高兴。买和不买是一不是二,如此平等不分别,“清净、平等心就是佛”。处理完事情再把佛号重新提起来。如此身做事心不动,佛号不间断方为“净念相继”。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6-05-27 03:13回复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念佛就不会有分别了,也用不着让念珠总在手中调来调去(佛头前调念珠),“弥陀弥陀只念去”,只管“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直念下去。但如果哪位大德善知识告诉你这只带穗的珠子是佛头,你阿赖耶识里已经装上这个影像,不敢越过佛头,那你就不要按照我讲的方法去念。如果你想放下分别心,早得清净心,你就不要管它,也不用把它摘下。因为一切唯心造,你怎么看它怎么是佛你就把它供上。总之一句话,念佛怎样念都对,不念肯定不对,用纯正心来念佛,质量肯定会好一些。 昨晚有位居士说他们那里有位佛友身边总有冥界众生捣乱,我问那人是念佛的人吗?他说也念佛也供佛。我说真念佛不会有这样的事。纯印老人讲:“心正即佛,心邪即魔,佛和魔都在自心而不在外。”你虽然念佛,心里却想着如何坑、蒙、拐、骗,那你所念的佛号也就变成了魔号。心是能变,事是所变,一切唯心造。 如果同修真心要到极乐世界去,只管老老实实地念佛,不要想一天要念多长时间、念多少声、应该怎样念、怎样不念……不要想这些,只管一句佛号老老实实地念念念念。 顺便讲一下,有同修问佛像应该放在哪里?只要地方洁净,放哪都可以。位置是我们众生分别出来的,不要执著于坐西朝东或者坐北朝南,哪有东、西、南、北、上、下、左、右?这些都是我们分别出来的。你要想往生,佛像放在哪都可以。往这边看是阿弥陀佛,往那边看是阿弥陀佛,往哪里看都是阿弥陀佛,这多好啊!时刻提醒我们忆佛念佛嘛。如果同修想当生成就,立志往生,那么佛像放在寝室也无妨碍。如果只是想让阿弥陀佛保佑你平安,来世想得个富贵人身,不想成佛,也不想上极乐世界去,那你就不要放在寝室,不恭敬。如果你想到阿弥陀佛身边去做佛的学生,那老师和学生毫无分别,也没有什么恭敬不恭敬,所以连“南无”两字都不必念,就是“阿弥陀佛”!我们教别人念“南无阿弥陀佛”,因为他只想得人天福报,只想种个金刚种子,那么还是恭敬些,念上“南无”吧。“南无”表示恭敬、皈依。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6-05-27 03:35
    回复
      就这样一天天老老实实地念阿弥陀佛,行也阿弥陀佛,住也阿弥陀佛,坐也阿弥陀佛,卧也阿弥陀佛……不论是净地、秽地,也不管做什么事情,心中始终都是阿弥陀佛。怎么念?就这么念!“念头如珠,佛号如线,分则相离,合则成片”。佛号就像念珠,念头就是这根线,要把佛号用念头一个一个穿起来,不要让它们分开。如果分开,念头一间断,珠子就散乱了。就像织衣服似的,佛号不散乱、不分离了,经纬即能成片。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只要不起心、不动念,不搞分别,没有什么念也没有什么不念,佛号只管老老实实地念下去就对了。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6-05-27 03:35
      回复
        同修把基础搞清楚了,下面就是我供养同修的。 我们同修念佛现在都没能达到功夫成片。你说你修得挺好,天天念佛,那么你睡觉的时候念不念?睡觉没念佛就叫间断,就不是功夫成片。念佛为什么一万人中真正往生的只有两三个,就是功夫未能成片。为了保证我们念佛法门万人修万人去,在此讲一讲呼吸念佛。 我是从入佛门的第二年用呼吸念佛方法得到法益,我不吝法,我就到处宣扬呼吸念佛方法,受益很多。直到今年,我的老同修(老伴)看见一本念佛开示,因为我眼睛不好看不见,她告诉我,虚云老和尚、弘一大师、倓虚法师都弘扬呼吸念佛方法,提倡呼吸念佛。但是他们不叫呼吸念佛,叫出息入息念佛,所以被我们忽略了。出息入息念佛就是呼吸念佛。虚云老和尚讲:“净土法门,用出息入息念佛方法最稳妥、最有把握、最有效。”可见这个念佛方法,这些大德们早就发现了,只是我们没有注意、没能理解,所以出现万人修不能万人去这个问题。 呼吸念佛培养什么呢?培养我们的第七识——末那识。末那识是执着识。说到末那识,其实我们同修现在已经在培养,而且大部分同修已经培养成了。你想一想,走路时自己是不是不自觉地就念起佛号,随着脚步迈动的规律“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上下楼 梯也“阿弥—陀佛”……你并没有刻意去想走路、上下楼我得念佛,而这就是第七识末那识在起作用,你已经把它培养成了。既然走路能培养成,现在我们用呼吸念佛方法,把自己的呼吸也培养成念这一句佛号。 呼吸念佛方法怎样来培养呢?要记住几个要点: 首先必须在静止的状态下练习呼吸念佛方法。打坐时、睡觉没入睡之前或者醒时未起床时用呼吸念佛方法。切记切记,呼吸念佛方法不能在“动”的状态下使用,走路我们可以随着脚步念佛,切菜可以随着手动的频率念佛。同修要记住,如果你不在静止状态下强用呼吸念佛方法,弄不好容易得癔病,所以同修们一定要注意。而现在有好多同修用呼吸念佛方法时感到胸部发胀、发闷,什么原因呢?主要是不如法,方法没掌握住。 所谓呼吸念佛方法,不是让你憋气念佛,也不是让你专精用脑袋去“想”这一句佛号。你平常怎么呼吸,现在还怎么呼吸,也就是在静止时随着正常呼吸的一出一入加进两个字“阿弥—陀佛”,出气加“阿弥”也行,入气加“阿弥”也行。先用第六识“意”去念,念来念去日子长久了,把第七识末那识就培养成了,末那识一接手就好办了!那时不用再去想先把呼吸调匀,再“阿弥—陀佛”那么念,不用了,只要静止下来,自然一呼吸就是“阿弥陀佛”。一定要注意,不要“憋气”念佛,憋气念佛念久了会感到胸胀、胸闷。要顺着自然呼吸“阿弥(吸)—陀佛(呼)”、“阿弥(吸)—陀佛(呼)”……或者这样,“阿弥(呼)—陀佛(吸)”、“阿弥(呼)—陀佛(吸)”……先用第六识“意”去培养,念到三、五个月,呼吸念佛方法就修成了,你说快不快? 呼吸念佛方法修成以后,可能会转入一个新的状态。但同修切记!一切都不要强求,因为这个呼吸念佛方法已经足够我们修一辈子了,一切顺其自然,什么都不出更好,也更稳妥。但我必须要讲,不讲如果你遇到会感到害怕。出现什么境界呢?当呼吸念佛念到一定程度时,会感到心脏突然有这么一天跳动得非常非常强烈(只是打坐时会出现),“咣当、咣当”……这个声音震脑海!这时就把你的呼吸念佛给搅乱了。这个时候怎么办?马上转,随着你心脏的跳动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转多长时间呢?三到五天即可消失。如果长期这样,最好到医院去检查一下,看看心脏会不会有什么毛病。三到五天消失以后恢复平静,还是用呼吸念佛方法。当然这是极少数人出现的。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6-05-27 03:36
        回复
          但需要提一点注意事项,我们在修习呼吸念佛方法时,一般的情况是在静止状态下。就是不动了,身体没有活计干了,也不走动、不做家务了,躺在床上睡觉前、醒了后,或者坐在椅子上、沙发上,这种情况下练习是最好。但是极个别的,现在我所知道的有三位老居士,他们在行住坐卧一切活动当中都不能影响他的呼吸念佛。但这样根性的人,我不如,我也做不到。因为什么呢?身体一活动以后,这个微弱的思维会干扰呼吸念佛方法,所以说不好修,但极个别的根性好的人也可以做到。
          我们就是在静止状态下,要排除妄念,但最重要的就是佛号不要影响正常的呼吸,自然呼吸的频律千万不要改变。什么是佛法?顺其自然是佛法,恢复本原是佛法。如果改变了正常的呼吸频律,那就不是佛法。不要改变呼吸的频律,在正常的呼吸当中加上两个字、加上一个字都可以。这就叫做法无定法,佛法没有定法。如何修行就看我们同修的根性如何了,如果遇到外境的干扰不能静下心来念佛,和外境没有关系,还是要在自己内心里找原因。正像一首古诗中的这几句话:“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可见得“境缘无好坏,得失在自心,只要心如如,觉性化六尘”。一定要记住,修学这个方法不要加任何的意念,我们修行的是净心。有的同修就把呼吸念佛方法理解偏了,讲什么要“气入丹田”,然后“再通过会阴到达百会”……那样做就变成气功了。我们是修行不是练气功,这样一加意念,有见闻觉知就是凡夫,就不是佛法了。佛法绝对是清净心,没有任何的附加条件。身体不好,心净体亦净,老实念佛,身体就好了。
          我再顺便说一点,有的同修愿意打坐,经常打坐,这个方法学会以后,在打坐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什么呢?先亡四肢,后亡身体。我们正常打坐,自己通过呼吸念佛,佛号把一切妄念都伏住了,这个时候会感觉到自己的四肢没了,身体没了……忽忽悠悠,忽忽悠悠也不知道哪里去了……
          当然这个境界不出现更好,出现以后不要害怕,也不要欢喜。好多同修听到我讲这个就到处找我问:“我这呼吸念佛好几年了也没出现,这是可能的吗?”我告诉同修,佛门没有什么可能不可能,可能里面有不可能,不可能里面还有可能,可能、不可能是一不是二。你没达到不见得别人就没达到,不要以自己为轴心去想这些问题。没达到更好,你老老实实念,要是真把呼吸念佛方法学会了不是更好吗?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同修不要恐惧,一刹那之后就又醒过来了,毫无影响,不要有恐惧心理。“哎呀,我的身体怎么没了?我的四肢哪去了……”一恐惧,今后恐怕再想达到这个境界就很不容易了。
          这个境界一定会达到,一定能达到,只要你老实念,就会达到。但它并不是什么特了不得的修行,很正常的情况。因为妄念没有了——我们这个色身本来就是一个妄念的大本营嘛。在开始真正掌握以后会把四肢先亡掉,以后亡身体,自己也不知道我究竟处在什么位置了,这种情形不要恐怖,慢慢还回来。
          但是你呼吸念佛方法修得如何,可以做检验。有人问:“我这呼吸念佛方法到底是不是呼吸念佛方法?我睡觉时还念不念佛呢?”可以自己来检验。第一是夜晚无梦;第二是饭量减少,睡眠减少,体力增强,浑身有使不完的力量。为什么会无梦呢?因为你没有时间去做梦了,你把做梦的时间都用来念佛了,还哪里来的梦呢?每天睡觉的时候我们最好给个手印(双手合十),就这样(双手合十放于枕边腮侧)。我看纯印老人家一生都是这样,朝这边躺时(右侧身)就这样(手印放于右侧枕边),或者这样(左侧身躺着手印放于左侧枕边)都可以。如果是仰卧,不过纯印老人一生都是侧仰,我有时仰卧,仰卧时我打一个弥陀印感觉也很好(结印后自然放于小腹部)。这样就是提醒念佛,日久天长你一给印,马上就进入到深绵呼吸的念佛状态下……一喘气、一入气都是佛号,你哪里还会有妄念呢?没有妄念也就无梦了。饭量减少也绝不是病态,只要精神饱满就可以,这是心净的反应。有许多出家师父日中一食或者过午不食吃两餐,好多居士打八关斋戒,也能这样做,这都是正常现象。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6-05-28 19:30
          回复
            我接触过许许多多这样的大善知识,临终不知道什么叫念佛了,好多都是人们公认的善知识啊,修行了十几、二十几年的都有,最后不知道跑哪道去了。什么原因呢?临终昏沉,临终不念佛了,这是最可怕的。所以我们把呼吸念佛方法学会了,又能随缘做善,又有往生后度众生的大愿,怎么能不成佛呢?怎么能不成就呢?呼吸念佛方法学会以后,第七识必然能在我们的每一次呼吸,将“阿弥陀佛”搬入我们的大圆镜智——阿赖耶识里。这就是“能念之心、所念之佛”都没有“我”。这样随着呼吸频率的一出一入,源源不断地将佛号储存在阿赖耶识,一是佛号可以伏住妄念,二是佛号在行、住、坐、卧、醒、睡,二六时中不间断。因为连睡觉的一呼一吸都是佛号,所以当命终的时候,可随此“阿弥陀佛”的念头往生极乐世界。
            几年前,在梅河有一位唐秋玉老居士,她呼吸念佛方法已经会了一年多,突然得了大面积脑出血,到医院抢救,医院说没有抢救价值了,整个人昏迷,只剩下一口气。这个时候我赶到了,她的老伴很好,是个念佛人。他说:“我们老两口念佛念了二十来年,呼吸念佛方法也学会了,这回看来是不行了,佛号算白念了,人事不知不能念佛了。”我过去一看,发现她在捯气儿,也就是在很不规律地喘气的时候,她的左手总是随着呼吸这么一动、一动……我见到以后非常高兴,我说:“她能往生,她现在还在念佛!她用呼吸念佛方法已经将第七识培养成了!”他们不相信,我就把她自己平时常用的那串念珠放到她的手里,结果捯一口气儿,她的手就会捻一个念珠,就是随着呼吸不自觉地捻一个念珠。一捯气儿就“叭啦”上来一个念珠,再捯一口气儿,“叭啦”又上来一个念珠……结果走得非常非常殊胜。她们那里总共四层楼,她家住二楼,在她断气以后,整个这栋楼从下往上楼道放香……身体非常柔软,面相比她生前还要年轻十几岁,嘴唇就像谁给化过妆似的,走得非常好。可见得呼吸念佛方法,确确实实对我们往生有很大的好处。唐秋玉老居士这一走度了好多的人啊。
            所以我们修学净土法门,只要做到佛号不间断,有往生的大愿,日常还能够随缘做善,一定会往生,一定能往生!这样佛力和自力二力相应,怎么能不万人修万人去呢?只要契理契机地修行,当生都能成就。
            我再举个例子,前几年我们去吉林省通榆县香海寺,那个时候香海寺还是一片荒漠,是全国八大困难区之一,八百里的盐碱地。这座寺院在几十年前被破坏了,片瓦无存,除了有几棵四个人搂抱不过来的古黄榆树,什么都没有,一片盐碱地。这几棵黄榆树是古化石,它们每年都开花。有一位师父发心要修这座寺院,要重建。在奠基的时候,我和十几位同修到香海寺去参加奠基典礼。在我们一起去的同修当中,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居士,她叫邹桂英。在火车上她说她学会呼吸念佛方法已经一年多了,把心脏病、高血压都念好了,还说她的六、七个孩子没有一个信佛的。“我现在已经会呼吸念佛方法了,佛号基本成片了,按理说应该能够往生,但是我将来要往生决不在家里走,在家里没有把握……”因为儿女是她的恶缘,是冤家呀。
            参加完奠基仪式以后第三天,由香海寺回到开通县。我们是坐汽车回到的县城,在开通县的县城吃午饭的时候,她还乐呵呵地抢了一个镜头,这张照片我们一会儿可以给同修看一看,这是她在往生前一个小时照的。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照她的时候,她的身上都是红光。在返回往车站走的路上,邹桂英老居士走得非常慢,好像有心事。我让她快点走,说火车来的时间很紧了。她说:“唉,我真不愿意回家,要在这往生多好啊!你们这些人还都在我身旁,还能送我一程。”我说:“你快走吧,别胡思乱想了,这美事儿哪能都让你摊上。”就这样,我们谁也没在意。
            因为那天天气非常冷,在检完票,离车到还有十来分钟的时候,我们几个人就躲在候车室的墙角避风。看见我以后,她就从站台上乐呵呵地奔我走来了。我想可能是老居士也冷了,到我这里来避避风也好,结果走到我的面前,突然她就跪下了,乐呵呵地就下跪。我说车马上就到了,在站台上你下什么跪呀?我用手一搀扶,口水已经从她的嘴角流下来,脑袋当时就低下了。
            我立刻就明白了,“老居士啊,你可太聪明了!你到这给我跪下,意思是求我把你这个臭皮囊给你处理处理……”真是有智慧,也确确实实是了不起!这时车站职工马上找来了医生,一检查,说这个人已经咽气了。一点病苦都没有。邹桂英老居士如果不会呼吸念佛,她不会走得这么自在,如果在家里走也决定往生不了,因为儿女都是她的冤亲债主。可见得呼吸念佛方法掌握了,对往生真正会有很大的把握。呼吸念佛就是培养第七识。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6-05-28 19:32
            回复
              第八识叫阿赖耶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神识,它是由真如自性与无明的惑业合和而生。也可以说是善恶的种子齐聚、染净混合,叫能藏——把染污的种子和净的种子都藏到这里面。前面的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这七识杂染熏修的业惑都含藏在第八识里,所以又叫做所藏。既能藏、又所藏而形成的有净、有染。当然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污染的源很多,污染的业很多,因为自私自利的心重,真正为他人着想的念头实在太少太少了。所以这个识里面所储藏的是个大杂烩,染多净少。这个仓库里面的保管,这个业识也真是尽职尽责,无量劫的业识,不管是善的恶的,不会丢也不会变质,不会多一点也不会少一点,恰到好处。它遇不同的缘,就会结不同的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果报。
              如果把意转为妙观察,就是将有漏的第六识,转为佛菩萨观察诸法及一切众生的根器而应病予药与转凡成圣的智慧,这就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达到如此的境界,就叫妙观察。因为它摆脱了我、人、众生、寿者的四相,就成为妙观察智。
              将第七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就是将有漏的执著转为通达无我的平等道理,不再执著我了,而对一切众生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智慧,就叫平等性智。第六识、第七识一转,必然带动第八识,就是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它是转有漏的含藏为佛的妙观察和照见,对一切理、事、相和清净的自性无不明白这样的智慧。这个智慧清净圆明,洞彻内外,洞照万物而不染,犹如大圆镜体,物来则映,物去则空,不留丝毫的痕迹。“不取于相,如如不动”。这就把阿赖耶识染污的源去掉了,也就是转第八识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
              大圆镜智一转,前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些有漏的业识,必定转为佛菩萨成功所做一切普利众生的智慧,就叫做成所作智。佛菩萨就依赖、仰仗成所作智来度众生。前五识一转,佛菩萨就一定能够做到普度众生、利乐有情。这就是八识和四智的关系。简单说,前五识转成所作智,这是菩萨在将来度众生时运用的;第六识转妙观察智;第七识转平等性智;第八识转大圆镜智。智是真实的智慧,智是觉悟。这就叫转八识为四智。为什么讲这些?就为让我们明白呼吸念佛方法究竟要解决哪个识的问题——培养哪个识?要转哪个识呢?就是转第七识——末那识。
              以上就是八识与四智的关系及呼吸念佛方法可达佛号相继不断的道理。
              如何来修呢?恒心练习,三、五个月可成,最多半年可学会。先用第六识意识去支配,随着自然的一呼一吸加入两个字。一呼一吸“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先用第六识。等修学成功以后,就不用我们再想“我得记着往呼吸里加入两个字……”——第六识不用了,自然而然地,呼吸就是佛号。练习时最好给个手印,往这边躺给这个手印,往那边躺给这个手印(双手合十放于枕边腮侧),仰卧给一个弥陀印(将弥陀印自然安放于小腹部)。
              净土法门应该如何来修呢?有四句话,这也是我七年当中自己的修学体会:“随缘勿攀,随遇而安,常发菩提,佛号不断。”再具体一点也可以,有一首偈子,同修如果能照实而修,必然当生成就。修行首先要守住身、口、意,如何守住身口意?“口不论是非,行不介入社会,身不沾恶缘,心不离弥陀。闻而未闻无烦恼,见而不见少是非,事事变化心无住,一心只求真智慧”。这就是具体的修行方法。
              我们修净土法门的大原则就是纯印老人留下的四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远离名利,一心念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告诉我们一定要持戒,持戒不是说不去干坏事,不干坏事,好事你也不做,那不叫持戒。对众生有利的事情,哪怕一点点小的善事都要做,如此众善奉行,又不做诸恶,改变贪嗔痴慢疑的习性,方可称为持戒。
              “远离名利”是修定。名利是我们修道人的最大祸根!佛言:“名利可伤道人之皮,名利可破道人之肉,名利可蚀道人之骨,名利可损道人之髓。”什么是皮、肉、骨、髓?“皮者戒也,肉者定也,骨者慧也,髓者无上菩提也”。沾染名利,必失戒定慧与菩提心。由此可见,纯印老人家为我们留下的这句“远离名利”是多么重要!名利真是害死人,定力稍一不足,必然倒在名利的泥坑之中。
              “一心念佛”是修慧,清净心现前,智慧必然生起。智慧在哪里生?智慧绝不是在般若经里生,智慧是在清净心里生!智慧是本来本有的,只要心清净。所以不要再往脑袋里装杂念了,应该往外倒,通过佛号把垃圾都倒出来,般若智慧方能生起。现在有许多同修把修行的路走歪了,不是学佛,也不是修行,变成了佛学。问哪部经都“懂”,问哪一个佛学词汇也都会,这叫做佛学,凭这些你不能往生。为什么呢?心里杂乱的东西太多了,障碍本有的般若智慧。由外面学来的东西都是般若智慧的障道缘,绝对不是真正的智慧。另外你所理解的那些也是错解如来真实义,依文解义嘛。
              上面我所讲的就是呼吸念佛方法,只要同修老老实实念,掌握住这个原则——将佛号融入到呼吸当中去,很快就会有心得。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16-05-28 19:34
              回复
                真的往生实在是殊胜无比,在这里我们为同修举几个例子,也有这方面的录像,同修看到以后也好增加信念。一个是吕长林、迟广太往生的时候,阿弥陀佛的右肩现出一个粉红色的大印。这个大印是四方的,出现以后就慢慢地往左边移,移到大势菩萨那边,然后又移回来。佛够慈悲的了,他的意思很明显,告诫我们一定要修《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个印也度了一位高级建筑工程师。这位工程师的老伴是位医生,虔诚信佛,但他不信,他说什么呢?“什么时候佛像放光了,或者有什么其他的瑞相让我看到,我印证了确实是,那我也可以皈入佛门。”结果这次送吕长林的时候,佛像放光现出来一个大印。他一看到,就认为这是从哪折射过来的光吧?他就站到前边用手去遮捂,按正常情况,从外面折射过来的光应该照到他的手背上,结果他趴到两手的缝隙往里一看,这大印还是大印!后来他“扑通”跪下了,“我入佛门!这回我相信了……”这些知识分子非常难度,真是不见事实不认帐啊。吕长林、迟广 太两位老居士走得非常好,整个房间和院内都放香,我们给同修放这个录像,同修就可以看一看<插播录像>。
                还有一位叫魏淑兰的,这位老居士更殊胜,佛的莲花台下来接引!(播放大莲花座从空中旋转而下接引魏淑兰老居士往生的录像<红外摄像机所摄,图像为黑白>)当时我也在场,总共有三十多人在送魏淑兰老居士,这个莲花座就从寮房后边的山坡上现出来。当时我们都以为是后面着火了,火红火红的一片……但我们现在录出来,因为录像机不好,用红外摄像机录的,结果莲花变成黑白的了,实际是火红火红的。转得非常强烈,刷刷地转,正中间有一道白柱……大家都看到了,有的师父说是阿弥陀佛,有的师父说是观世音菩萨,究竟是什么我是看不清。反正这莲花台、这大莲花座我看见了,刷刷地转啊……这莲台的四周都是莲花,一层层的莲花!我们亲眼看到这个莲花台、莲花座在云端里下来……
                恐怕在国内外像这样的录像能录到、捕捉到也是非常稀有的,我们同修能够看到,我都觉得不是一般的因缘,是殊胜的因缘,好让我们增加往生的信念。魏淑兰老居士走得非常好, 遗体停了五天,没有一丝怪味,就是放香,整个山坡上都放香,风吹过来都是香气,连厕所里都香。真是不可思议!
                还有一位就是北京石景山的王万荣老居士,这个录像是王万荣最小的儿子录下的,他不信佛。他说佛门净搞神乎其神,如果让我亲眼看见点什么,我就相信。王万荣有六、七个子女,除了她三女儿以外,没有一个人信佛。结果老居士往生的时候不但身体柔软,满院飘香,而且到处呈现金光,空中还出现了两朵莲叶。这是王万荣不信佛的儿子亲自录像时捕捉到的,看到并录下以后他非常感动,跪在母亲灵柩前皈依了佛门……不但她的小儿子,她们家十几口人,连她的小孙子,看到这些殊胜的场面以后,全都皈入到佛门,老人这一往生把他们全都度化了。同修们可以看到在空中悬挂着的两朵荷叶,非常清楚。这些都有录像。


                IP属地:安徽19楼2016-06-28 18:33
                回复
                  你们注意,“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知息遍身”四个,然后就不管知不知了。知当然仍在那里!没有动过啊。接着“除诸身行”,“知”不谈了,当然有知性存在,可是知性的作用不起了,也不是不起作用,是自然普遍存在了。
                  然后到了“受喜、受乐”,进入初禅;“受诸心行”,走到心行路线去了,再进一层“心作喜”,完全在心了,不管身了;再下去“心作摄,心作解脱”,到禅定境界,就是心了,到了心就是第七识了,第六意识分别思想的根根在第七识。
                  “心作解脱”,修行到这里,才不冤枉出家,得解脱道了。解脱就是证道,不证到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罗汉,也至少证到初果罗汉的“预流向”。心作解脱,十六特胜一直到这里,完全和色法地水火风四大之身有关,还是属于色法上的功夫,在地水火风的色阴,和受阴境界里头做功夫。
                  下面完全是心法了,用观察了,观是慧,讲到了唯心方面,完全是唯心的“知性”道理,就是想阴和行阴解脱了,心意识解脱了。
                  十二、观无常
                  观无常,也不是知,也不是心,也不是身,都不是。观无常,观一切无常,观慧,完全是智慧的境界。物理世界、精神世界、身、心一切都无常,不是永恒的。“无常”是讲现象,之前的功夫、境界,一切所有的喜、乐都是无常,《金刚经》上佛告诉你“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一切皆无常,过去了,诸法无常,不永恒,都在变化,现在就在变化。大家由婴儿出生到现在都几十岁了,有些做婆婆做妈妈,做奶奶做公公,每个都无常,都过了。世间一切无常,修行打坐也无常,刚才坐得好好的都没有了。如梦如幻,过去了,所以说观无常。
                  修行的方法不过是一个拐杖,不要给拐杖困住了,坐轮椅不要给轮椅困住了,诸法无常,观无常。所以从安那般那开始,出入息一进一出也是无常嘛!佛告诉你这个世界一切皆无常,一切皆苦,一切是空的,一切是无我的。无常、空、无我是三法印,学佛的基本。你用一个方法修行,但不要被方法困住了。否则就是把无常当成有常,那就错了。
                  观无常,不是到这一步才开始观,其实你一开始入手就在观无常了。慧跟定配合来修,要有这个智慧再来谈学佛。就算功夫修到有神通,飞得起来,又有什么了不起呢!是不是无常啊?观无常,诸法皆非究竟,可是你没有做到不要随便吹。你不修行,不做功夫,功夫就垮掉了。所以说诸行无常嘛!


                  IP属地:安徽29楼2016-07-12 15:16
                  回复
                    ---------------------------
                    佛有个秘密的吩咐,当你要数息的时候,譬如鼻子气进来出去数一,在你们的观念里,在哪个时候计数呢?人的贪心、私心多半在呼吸进来的时候计“一”,那是做气功,不是修道。佛告诉你真正修道是数出息,注意出息,这个秘密重点我告诉你了。
                    佛讲的秘密,大家看经典不注意,我就看出来了,当时对佛磕头,你总算吩咐后代的人了;可是后代的人自己不修,那就没有办法了。修涅槃注意出息,出息怎么数?当你数出息的时候,你把所有的一切,连自己的生命,一切烦恼、病痛,跟着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体里头生瘤、生癌啊,让它一齐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你如果这样数息,身体马上就轻松了,先试—分钟再说。
                    这不是讲理论,自己试试看,不—定盘腿,任何姿势帮可以。呼吸本来有的嘛。你注意出息,思想跟着呼吸自然走,一切烦恼痛苦,一切病痛、业障,呼出去就没有了。呼出去再进来的那个是干净的,到你里面又变脏了,氧气进来变碳气,接着碳气就呼出去了,一切病痛也没有了。注意数出息,不是注意数入息。一般练气功修道的,准备练工夫时,先吸一口气闭起来,那不是找死吗!练武功的更有这个毛病,我看到练少林工夫的也有这个毛病,最后气还是要出去嘛。最后“嘿”一声,气出去了才发生力量。那些人就不懂了,拼命吸一口气闭住。真正“空”的力量比“有”的力量大,如果你气进来保持住,那就不好了。
                    《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IP属地:安徽33楼2016-07-12 15:19
                    回复
                      【图片】觉照念佛
                      今年是2005年,六十五年前,我的老法师,慈舟老法师打念佛七的时候,他讲的开示,我拿来给大家介绍介绍。虽然隔了65年了,对我们还是新鲜的。 1940年,我们也是打佛七,慈舟老法师打佛七开示:“念佛,应该觉照”。我们念佛的人,应该有觉照。照的意思,就像大家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就一个字,“照”字。 大家要是“觉照”,觉是什么?当你念佛的时候,你觉照:“南无阿弥陀佛!”觉照的意思就是:你的智慧,讲念佛,没讲般若智慧。但是,念佛的时候,能念的就是般若智慧。应起觉照呢?不要糊里胡涂念。念佛的时候,“南无阿弥陀佛!”要作观想念。就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不是妄念的“念”,要你用智慧去“照”。 念阿弥陀佛,不要求快,不要求数字。我们好多人,一天拿个念珠记数,念的数字多了,好像就成功了,根本不是这样子,一句弥陀就好了。蕅益大师告诉我们:“一句弥陀作大舟”。一句阿弥陀佛,就是一条大船。但是,主要是你的觉照,觉照的功夫。 念的时候观想:“阿弥陀佛”,有的念六个字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是皈依。现在,你要打七的时候,就念“阿弥陀佛”四个字。阿弥陀佛是什么?就是无量光,无量寿。你要观想:你在无量光,你在无量寿里头。 所以,在念佛的时候,应当自己先认识自己的念头。恐怕很多的道友们,对这个不大注意,“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注意你的念头!要怎么样呢?“念念从心起”,每念一句,从我自己生起来的,“念念不离心”。完了你要知道,知道什么呢?“谁在念阿弥陀佛啊?”“阿弥陀佛究竟是谁啊?” 这叫“照”。这个“照”字里没含着解释,完了要解释,说我们念佛的,必须知道:念佛的究竟是谁?谁在念阿弥陀佛? 我们现在都是口念,根本没感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口念,心呢?现在我讲的是我们老法师讲的方法,要你心念。 人死了,口还能念吗?口不能念了,可是心还没死,心在念。为什么说念佛到临命终的时候最关重要?外形已死了,他的心还在念佛。念到这样的程度,口不念了,心在念。 其实,哪个心呢?《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了不可得。那请问大德啊,你用哪个心念佛啊?过去心念吗?现在心念吗?未来心念吗? 我这个讲得比较深入,心对境有,看见阿弥陀佛像,到了佛堂了,或者现在我们打七了,有心,但这是境界相的,心要对境有的。那境界相呢?是由心生的。这种《华严经》的念经、念佛方法。 我的老法师,慈舟老法师,他是讲《华严经》的。这种念佛不但能生,而且生的时候,到那儿就成了。这是上上的念佛。 心对境,有了,那境是心生的。 但是,我们这个心是虚妄心,它不是常住的。它一歇一念、一歇一念,……它常跑,这叫生灭心。那你自己要有观照的,要自性念佛,念的是自性弥陀。 假使外缘境界没有了,心还生不生?念阿弥陀佛的人,照样的生,心照样生。不是虚妄心念。从这一步的功夫啊,真要做起来,很难的。 念佛,用真心念,这是咱们讲《华严经》,这是真心。我们现在所有的修行,就是要打消了这个虚妄心,要明白了自己的真心。 现在我们这个心,是因为有境才有的。比如说,咱们现在打念佛七,大家打念佛七了,你才精进,要是不打念佛七呢?我们净土部,虽然不打念佛七,我们也如是念,别的部不是这样,像戒律部,他学戒律去了。这是叫你自己念佛要懂得,懂得什么呢?要心念,不是口念。口是境,口不是心。心对境来说,那是要明了自性的心,用心念的佛,那你就念念都是念自己的,阿弥陀佛就是自己。 我刚才跟大家讲,无量光、无量寿。当你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你就进无量光中,如果你要求长寿的,你进无量寿当中了。那个无量寿,跟咱们所说的世间的寿命长短,不一样的。那你说,释迦牟尼佛活了80岁就圆寂了,哪有这个寿命呢?这是我们的看法的,其实释迦牟尼佛并没有圆寂。 懂得这个道理了,才知道这个心跟境的差别:虚妄心,不可以常住的,它是境界心;而我们那个真心,不对境的,是常住的。 能把用这个心,念佛念到这个,心能转境了,用阿弥陀佛转一切了,那你临命终的时候,还不了生死吗?!还不生极乐世界吗?!不但能生,而且生的时候,还是上品上生。到那儿就见佛,见佛就闻法,闻法就开悟。 像我们现在一般念佛的,生到极乐世界,还是凡夫,你还得修。不过他没有生死变迁,直至成佛,不再流转了,苦难都没有了。 也就是说:生到极乐世界,就是了生死了。 咱们在这个世界了生死,得证到阿罗汉。到极乐世界去,自然就成了阿罗汉了。在那儿,自然的,修、修、修,再不退堕了,再没苦难了,三涂八难,什么都没有了。因此它殊胜,对修道者的殊胜!还有,是三根普摄的。那边是没有一些幻境的。 慈舟老法师讲这个,是按《华严经》讲的,在这里,我们有些道友们是初学的,听不懂的,就没法进入。梦老佛七开示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8楼2017-07-30 10:58
                      回复
                        凡是众生都有神通,只不过是我们自己强行规定神通的范围,能飞是神通,走路就不是神通,但这两者都是一样性质,毫无区别。神通亦是妄想而己,所以神通不敌业力。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神通亦是无明,不要让神通住进你的心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认为神通是低级的,忍的力量就能胜过神通,平等的力量能胜神通,慈悲的力量才是最强最值得追求的,很多人不知道慈悲才是真正宇宙级力量。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9楼2017-08-23 23:13
                        回复
                          南怀瑾老师:什么叫“息”?
                          安那般那
                          《南禅七日》
                          安那般那是梵文,出、入、息三样。我们的呼吸出去,进来,中间有一刹那停留的,一刹那空档叫“息”。数息,是数这个空档。只要心念专一了,你就跟到气息停住不要转了,那就是“随息”。随,第一层意思是跟到出入息,知道在进出,出入之间;第二层意思,就是任运让他去,一呼一吸,可是头脑清清楚楚的。要想成就得快,注意出息那个时候。息住,不要在入息的时候注意“住”,出息。。。在这个时候定,那么你变化大啦,慢慢,你智慧也开了,身心都起了变化。真正的息,不用鼻子呼吸那个自然凝定.修息想得戒定慧,要想得神通开智慧,非常快。你上座以前先用这个调好气,然后做安那般那,注意“止息”,这个“息”,一进一出之间多定住一下,效果就很快了,成就也很快。真息的境界,不出不入,既不出息,又不入息,那才是真正的“息”,这是安那般那真正境界了。
                          《正修行之路——禅密双修——有关观慧方面的指示》
                          呼吸是生灭法,它一来一往,你数它干吗?!那么,为什么古德及祖师们教人以数息法?那是因为你内心不静稍稍把你的心收回来在数字上跟呼吸配合一体,然后心觉得静了下来,便不要再数了,就跟着随。但是,随息不是随呼吸。一呼一吸之间的那个叫做念,也叫做息。
                            什么叫做息呢?在休止的状态中。譬如你们观看一个人的睡眠,尤其婴儿,当真正睡着了的一刹那间是没有呼吸的,那才是睡着,等到睡了一下,忽然猛吸一口气,又起了一呼一吸的作用了,那是脑子里微细的妄念又动了。有妄念的时候,呼吸就动,真没有妄念的时候,那一阵子叫做“息”。叫你随息,不是叫你随气呀!一般人的随息,都跟着呼吸生灭心跑,这怎么修得好。
                          随息即随那呼吸生灭之后的那个不呼不吸的静念,跟随着它,就得“心息合一”了。后来道家融合了这个法门,名词一变就叫做心息相依。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17-08-26 20:02
                          回复
                              究竟的观自在,观什么呢?由这个道理再看,找到那个能观的,原始的明心见性,最初那一点功能找到了,就是他的法门了,观自在菩萨。慢慢你这个眼睛定住,回来内视返照,“照见五蕴皆空”,身心内外一切是空的,“度一切苦厄”,你们不是会念吗,心经。所以观自在菩萨“行深”,行,就是做功夫。你这样深行去做,深了,功夫深了,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智慧开发了,自己内观返照,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就得度了。那么他怕舍利子不相信,又讲了,舍利子,我告诉你,是诸法空相。
                            你这样一返照了以后,你就晓得了,一切法,你内观以后一切皆空,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減,就在这个本位上,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为什么讲,是故,古文。现在讲所以,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你看,他告诉舍利子你这样一空,一定了以后,下面,无… 无… 都是空,一路空到底,你们所学的佛法,十二、六根的六根六尘十八界,苦集灭道,一扫把统统扫得干干净净,无智亦无得,什么叫智慧?空的,亦无得,得道得个什么道,空,无智。你看他都告诉你了,这是他老人家自己说的,无智亦无得。不过他又来了,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你达到了以无所得,空这个境界,才是菩萨境界,菩提萨埵。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他说舍利子,你不要轻视了这个东西,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昨天有个女同学上来,还问心里有恐怖,你这样一了,有个什么恐怖,恐怖是你自己,自己捣鬼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智慧的观察清楚了,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把妄想都丢掉,就究竟涅槃了,他就告诉说,三世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都要这个观自在这个法门,智慧成就,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才能成佛,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
                            你们学什么咒语,密宗啊,以为有什么稀奇,没有稀奇的。然后,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显教的好像唸揭谛 揭谛 波罗揭谛波罗揭谛菩提萨婆诃。差不多,爱怎么唸就怎么唸,可是你要懂得观自在,返观。与其看人家的面孔,还不如看自己的面孔。心经就不要写了,要你们去影印谁都会,不然小本子拿一本子,给不会的朋友们就行了,二百六十个字《心经》所有佛法都给你了。你们打坐修定,这样下去,配合安那般那,出入息
                              ——
                              把后脑神经拉得紧紧的,你也容易身体容易衰老,脑神经紧张,消耗体能又多,就不得啦。头一正后脑摆正了,脑神经不要紧张,就松懈了,就健康啦。
                            2004-12-4摘《正修行之路——禅密双修——有关观慧方面的指示》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51楼2017-11-01 21:47
                            回复
                               呼吸是生灭法,你听过我讲过没有?
                              智怡师:听过。
                                师示:它一来一往,你数它干吗?!那么,为什么古德及祖师们教人以数息法?那是因为你内心不静稍稍把你的心收回来在数字上跟呼吸配合一体,然后心觉得静了下来,便不要再数了,就跟着随。但是,随息不是随呼吸。现在问你们,一呼一吸叫做什么?
                                (部分同学答:一念)
                                师示:对!一呼一吸名一念,也叫做一息。呼出去,鼻子出气,毛孔也出气;吸进来叫做“吸”。一呼一吸之间的那个叫做念,也叫做息。
                              什么叫做息呢?在休止的状态中。譬如你们观看一个人的睡眠,尤其婴儿,当真正睡着了的一刹那间是没有呼吸的,那才是睡着,等到睡了一下,忽然猛吸一口气,又起了一呼一吸的作用了,那是脑子里微细的妄念又动了。有妄念的时候,呼吸就动,真没有妄念的时候,那一阵子叫做“息”。听懂了没有!叫你随息,不是叫你随气呀!一般人的随息,都跟着呼吸生灭心跑,这怎么修得好,当然这不只是你一个人,你们全体都是如此。
                                随息即随那呼吸生灭之后的那个不呼不吸的静念,跟随着它,就得“心息合一”了。后来道家融合了这个法门,名词一变就叫做心息相依,心息两个配合为一,休止在那里,这个时候把念头硬是强制停住了,呼吸也强制停住了,这个叫做随息。你现在公然讲一边念咒一边随息,既然随息就不会念咒子,念了咒子就不会随息,念动气就动,念不动气也不动,你懂了吗?你自己矛盾也不知道,不用般若观照,没有智慧,怎么能修得上路呢?!一天到晚给业病所扰,你身体本来蛮好,一念之间给业病着,妄想特别多,东一下,西一下,说是聪明伶俐,其实聪明伶俐不好就是业,这个知道吧!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52楼2017-11-01 2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