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59,820贴子:2,975,660
  • 4回复贴,共1

天遂子解老:道家的修身、修家、修乡、修邦、修天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馀;修之於乡其德乃长;修之於邦其德乃丰;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身心:
人生在世,每个人都“建”了一副身躯、身心、“抱”着这副身躯、身心,我们要善于”建”、善于“抱”,让身心“不拔”、“不脱”。
家庭:
也是如此,我们不能说建立了、拥有了就完事了,要做“善建者”、“善抱者”,不仅把一个家和和美美组建起来,还要美满和谐地维系下去,直至“子孙以祭祀不辍”,乡、邦、天下亦是同理。
问题又来了,修之於身、修之於家、修之於乡、修之於邦、修之於天下的“之”是什么?肯定不是“德”,因为德是结果是输出,也就是说儒家那套本末倒置了,以为修礼、仁、义就能得到德,最后由德彰显道。这也就是道家和儒家最根本的区别。我们从道开始修,而后有德,再义、仁、礼很自然就有了。
各位道友,贫道今日先讲到这。无量天尊~


IP属地:湖北1楼2016-05-25 12:29回复
    欢迎道友~


    IP属地:澳大利亚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05-25 12:32
    回复
      道?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5-25 12:36
      收起回复
        同样是追求道,方法不一样,顺序正好相反。我们道家讲修道修道,从道开始修,先有道,后有德,再仁义礼知其实有没有都无所谓;而儒家讲复礼,先学礼,再有仁义,然后有德,最后有道,一条链。
        礼对我们修道而言,基本是旁枝末节的东西,最多会宾客做法事用,平时自然洒脱,甚至对礼有一种抗拒的心态。
        儒家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逐步放大的过程,如果身都没修,也就是礼都不会,那就甭谈齐家,如果自己的小家都管理不好,就更别谈治国、平天下了,这是儒家千百年来最核心的思想、逻辑。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先有了仁义礼智信的人,大道才能被弘扬。所以千百年来,儒家世世代代都在塑造仁义礼智信的中国人。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做对我们这个民族,这个文明究竟有没有好处呢?


        IP属地:湖北5楼2016-05-25 18: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