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莎克吧 关注:430贴子:30,190
  • 7回复贴,共1
已写完,累死爹了。。。
传送:http://bbs.typhoon.gov.cn/read.php?tid=74546&fid=85


IP属地:广东1楼2016-05-15 23:36回复
    喔!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6-05-16 08:48
    回复
      “他只是个普通的130kts的四级飓风,虽然普通,但他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在21天的生命中,他见证了许许多多。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东太平洋的怀抱。”
      “虽然注定沦为配角,但他觉得也没有遗憾了。”
      EP192015 Olaf
      NHC:130kts 938hPa


      2015年似乎注定是个传奇年份,各大洋区均表现极佳,也让风迷们见识了不少“此生无憾”。西太平洋的苏迪罗,南太平洋的Pam,东太平洋的Patricia,北印度洋的Chapala,均不失为经典之位。而强力的世纪厄尔尼诺,也给东太平洋带来了史上最强的风季。
      当然,我们的主角:19E Olaf也诞生在传奇的2015年,诞生在东太平洋。让我们把时间,拨回那个10月。
      --------------------正文开始 ----------------------
      2015年的那个10月,还有点夏天的味道。
      茫茫的大海上,来往的船只乘着风,在浩瀚海洋里航行着。还略带夏天气息的海风吹在桅杆上。水手的望远镜望着无垠的大海,看来又是个好天气。不过这片海洋的哪里都不平静,10月9日,东太平洋低纬度一个低气压区开始发展,被编号为96E。

      96E出生照
      这便是刚出生的96E,螺旋形颇佳,核心已有消此彼长的对流活动,是一个合格的热带扰动。热带气旋旋转着的灵魂正在他身体中孕育着。这个小小的扰动给自己定下了目标:
      “我要做到最好的自己,至少也要像其他著名飓风一样!”
      不过,前方的道路依然坎坷,做到最好的自己尚不容易。因为,干空气构成的障碍,正横亘在他的面前。
      东太平洋的干空气为热带气旋的发展带来了许许多多的障碍,他们被强烈的干空气削去了螺旋云带,为了保命,只能成为环状飓风,一生难以达到更高的强度。弱小的气旋,甚至被干空气如洪水一般的攻势直接瓦解,消散于海面上。
      此时的96E就遇上了这个问题,干燥的空气直捣96E中心,原本的对流迅速消散。这个弱小的扰动甚至连LLCC在可见光上也很难辨认!而NHC见势,将96E的发展概率一步步下调,甚至调到了0%。在干空气的冲击下,96E躯体被撕裂,已经奄奄一息了。但在他的灵魂深处,对自己呼喊着:
      “I will not be so easy to die!”
      但是,干空气丝毫没有罢手,它进一步撕裂着96E的躯壳,他迅速被撕裂成一幅空壳。在10月9日到10月13日这段时间内,96E一直维持着一副空壳,艰难的在太平洋中穿行。
      可是,希望,总是在最令人绝望的时候出现。

      96E被干空气折磨得奄奄一息

      干空气入侵96E中心系统

      LLCC呢?

      NHC给96E的发展概率
      从10月13日开始,原本奄奄一息的96E开始重新爆发对流,并渐渐卷入中心。随着对流的爆发,96E又重新充满了活力。10月15日,已经蓄力多天的96E一举拿下了TCFA,之后,96E又开始爆发对流,原本空虚的底层也丰实起来。同日,热带低气压19E诞生。
      干空气又一次倒在了一个不屈的TC前。
      “好了,向着下一步努力吧,19E。”


      10月14日96E层与10月17日Olaf底层对比
      不过,干空气可不会就这么轻易地罢手。在接下来的2天里,19E一直在巩固核心以抵挡干空气的冲击。此时的水汽供应比以前好了一些,这为19E以后壮观的环流提供了基础。同时,摆脱了干空气的威胁后,19E的核心对流塔爆发开始渐渐好转。10月16日一天,19E的发展虽说停滞,但是却没有像前几日一样陷入被蒸干的境地。
      “离成功很近了,19E,加油吧。”他在内心给自己鼓励着。
      10月17日,奋斗了多日的19E迈出了成功的第二步。他成为了Olaf。
      “这个名字和编号,感觉有些熟悉啊......”

      Olaf命名照


      IP属地:广东4楼2016-05-16 18:12
      回复
        刚刚命名时的Olaf便是这样,茫茫的大洋中,显得那么渺小。云图显示,Olaf的中心,一个小小的CDO雏形已经形成,将LLCC保护的严严实。卫星下,茫茫的大海上,Olaf正在奏响自己热带气旋能量的乐曲,谱写着自己的乐章。
        Olaf的发展几乎没有任何阻碍,虽然OHC偏低,四周的干空气也在虎视眈眈,但此时Olaf学聪明了,他开始发展用于抵御干空气的螺旋雨带。同时,他也没有忘记风眼的构造,云卷风眼的雏形开始隐隐约约在Olaf浓密的云系中出现。云图上,Olaf的形态也越来越壮观。此时机构们对Olaf路径预报很不统一,有些认为一直西行,而有些则认为北上转向。Olaf不在意,他只一心一意的加强。NHC也上望110kts的巅峰强度。
        旅途还在继续,此时,是10月18日。
        “离成功越来越近了啊,加油,Olaf!”

        Olaf开始构建云卷风眼。

        机构的路径预报

        NHC上望
        距离巅峰越来越近了。
        海洋的能量,化为水汽,正源源不断的汇入Olaf的体内。海洋的儿子,终于要挥洒自己的能量了。10月19日是Olaf的转型期,原本较为零散的对流开始向中心凝聚,形成了一个浓厚的CDO。虽然还未开眼,但是霸气已经旁露,让世人叹服。底层也出现了一个细小的针眼。10年前Olaf的霸气,开始在这个新生的躯体上显现。NHC可不会手慢,早在10月18日的太阳即将落下之时将其升为65kts的1级飓风。这时,Olaf位于北纬9.4度,是东太平洋纬度最低的飓风。Olaf的故事,进入了最精彩的片段。
        “这片海洋,只有我独舞。”

        飓风Olaf,水汽通道丰沛

        底层的小眼
        脱胎换骨的大爆发即将开始了。
        10月19日晚间,Olaf的形态迅速转好,底层与高层步调一致,高层的CDO中心开始显现出一个细小的风眼,随着流出的打开,这个风眼快速清空,随之而来的是强度的飞速上涨,很快就突破了100kts,成为了东太平洋维度最低的大型飓风。尽管低层稍显薄弱,但,我们的Olaf可是要干大事的。
        时间来到10月20日,疯狂的爆发完全拉开了帷幕。已跨过140W经线,进入中太平洋的Olaf,愈发的疯狂了。CDO已经成型,很圆润。水汽通道四面八方涌向Olaf,使得他的云系十分壮观。强度的猛涨一刻也没停止,10月20日早,NHC的4级飓风名单里,出现了Olaf的名字。经过一次调整,Olaf的风眼再次开始清空,WMG的眼温很快被拿下。NHC也顺手将Olaf的强度提升至130kts 938hPa。Olaf的巅峰来临了!



        巅峰照

        巅峰底层
        偌大的海洋上,Olaf燃烧着自己的能量。飘逸的辐散云带围绕在显得不大的CDO周围,细小清澈的风眼镶在CDO中心。W环已经合格,与WMG眼的配合很精巧。他不像其他的中太平洋飓风那么小巧,反倒有了一种中太平洋飓风从未有过的霸气。在北纬10度的中太平洋上,Olaf的独舞,在和地球另一边的巨爵,蔷琵,以及墨西哥以南刚刚形成的Patrica中,他是最强的。


        IP属地:广东5楼2016-05-16 18:13
        回复
          “这里好空旷......话说东边那个Patricia,很有潜力的样子,我似乎...”
          他望望东边的Patricia,感觉自己气数已尽。


          Olaf对流减弱,并出现双眼墙
          没错,螺旋雨带过于发达带来的问题就是过早发生眼壁置换,而且Olaf所处的OHC仅有15-35左右,过低的水温也触发了置换的发生。他开始转向,不再西行。但他还是要力挽狂澜,在这不利的条件下完成眼壁置换。
          吞并,消失,外眼墙已经巩固了起来,内眼墙已经消失,眼壁置换完成了。
          但他忽视了一点。


          置换完成后Olaf的底层和水汽云图
          干空气又来了。它的魔爪再一次伸向了Olaf。要知道,此刻Olaf的底层几乎薄的像纸,虽然置换完成后的Olaf艰难的打开了风眼,但强度已从巅峰时的130kts,掉到了105kts。渐渐变冷的水温让他每再加强一点点都十分吃力。渐弱的对流让他感觉身体越来越空虚,他望了望东面,正在蓬勃发展的Patricia让他感到,自己可能就此消亡。为了巩固底层,他又来了一次置换,但是,这次的风眼却更薄了。

          10月22日,Olaf虚弱的对流
          但是,Olaf就是Olaf,他不同于其他的飓风。
          凭借着西风槽带来的强极向流出,Olaf对流重新的爆发,CDO开始渐渐重建,虽然低层已经破损,但是高层的风眼却一直坚挺着。随着对流的渐渐调整,Olaf再次拥有了B+OW,原本掉到95kts的强度也开始恢复到了105kts,然而,西风带布下的致命陷阱就在前方,前面就是强风切,低海温和干冷空气的联合夹击了。
          他听见了西风的声音。此刻,东方的Patricia已经达到185kts 872hPa的辉煌顶峰,这是他可望而不可及的。
          “我看来时日无多了......"

          Olaf的二次巅峰


          强风切区和低OHC
          时间来到了10月24日,西风槽已经伸出了魔爪,开始抽丝剥茧般的撕去Olaf的云系。强风切下,Olaf的风眼早已填塞,底层风眼也被切出一道裂口,在这临近20N的寒冷海水下,Olaf的对流也不断减弱。此时Patricia已经殒命在墨西哥高原上。寒冷,疼痛交织在Olaf的身上。Olaf明白,时间不多了。


          IP属地:广东6楼2016-05-16 18:14
          回复


            Olaf的高层和此时OHC
            但即便是最后一刻,Olaf也想走的轰轰烈烈。他又一次构建风眼,尽管对流十分虚弱,尽管西风在猛烈地呼啸,尽管风切在无情的切离着他的生命。此刻的他早已没有了巅峰时的霸气,仅仅是一个随时会破碎的,小小的80kts的一级飓风罢了。
            血色的残阳,临死前的绝唱。

            Olaf的最后一次巅峰
            毕竟是10月末了。猛烈的西风,带走了最后一丝云彩。Olaf的结构彻底崩溃,解体,LLCC裸露在外。西风将它往东带,他再一次跨过了140W经线,回到了生他养他的东太平洋。
            落叶归根,他没有什么遗憾了。
            “......毕竟努力过,这辈子,也没什么遗憾了......”

            Olaf遗照
            10月30日,Olaf的故事结束了。他回到了东太平洋。
            这张照片,真的好看。
            897:首先本人先对支持我的人说声谢谢,这篇回顾从2月末开始动工,然而由于初一下学期的各种学习压力一拖再拖。这些日子里,我压力一直很大,既要应对学习,又要把这篇回顾写的尽可能好,不过我敢肯定,这片回顾打分不会太高的。个人认为可能稍有退步,但Olaf的表现虽然普通,但也很不错。他努力过,虽然C5梦碎,但他真的活出了自己的精彩。虽然不是主角,但也没有遗憾。不说了,各位看文吧。
            2015.5.15 20:51


            IP属地:广东7楼2016-05-16 18:15
            回复
              补图:




              IP属地:广东8楼2016-05-16 18:19
              回复
                65


                9楼2022-11-27 18: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