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吧 关注:352,430贴子:18,341,234
  • 6回复贴,共1

给大家分享些知识,在书上看到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普洱茶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天然保健饮料,随着国际市场的不断扩大,现代食品卫生检验的严格要求,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孳生的某些昆虫和混入的非动物性异物,引起某些进口国食品卫生检验部门和消费者关注。1983年,据日本食品检验所,在10克普洱茶末中检出螨类等动物和异物1000个以上(包括成体、残尸和碎片等)。1985年4月,日本《朝日新闻》等报刊就此大肆宣传说,所谓健康食品,并不保险等,曾引起某些茶叶进出口商和消费者的恐慌。为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研究防除技术,以免影响普洱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省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和“省茶司”协议,共同提出开展实验研究,拟从螨的分类及来源,螨类在普洱茶生产过程中的发生、发展及其生活规律等方面着手研究,最终目的是使普洱茶在发酵过程中不致孳生螨类虫子,消除成品茶中的动物异物,并能保证普洱茶的传统风味和质量,探索一条安全、经济、有效的防治途径。
试验的内容和技术关键:
(一)在有代表性的普洱茶加工厂,实地考察,收集样品进行螨类虫子的分类鉴定。
(二)研究普洱茶在发酵过程孳生螨类的环境条件下和适宜的温度、适度范围。
(三)从有关茶厂进行的发酵过程中,研究螨类来源、传播途径、发生、发展和一般生产繁殖规律,为防除提供技术依据。
(四)根据螨的种类和繁殖规律,提出防除螨类的技术措施和新的发酵工艺流程。
(五)试验要求不用化学法去灭杀,以免造成茶叶中的残毒。采取阻止螨类虫子生长繁殖的新技术方法,这是试验的技术关键。
试验从1985年11月起先后开展了普洱茶生产过程中螨类发生的虫源及螨类分类的研究;普洱茶在生产过程中螨类生活、繁殖及消长规律以及防除方法的研究。通过历时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在查清了虫源、螨的种类及生活、繁殖和消长规律的基础上,对防除螨类孳生的方法取得成功。
(一)普洱茶孳生的螨类鉴定、分类及生物学特性
经采样进行分类鉴定,在茶叶中孳生螨类为奥氏嗜木螨(Caloglyphus Oudemansi Zachvatkin 1973)属肢节动物(Arthopda),蛛形纲(Acari),真螨目(Acariformes),粉蛾科(Acaride),嗜木螨属(Caloglyphus Berlese)。
奥氏嗜木螨是一种喜潮湿环境的粉螨。最早在蚁巢中发现,以后再久贮的花生、潮湿的草堆、腐烂植物及仔鸡养殖房的草垫堆发现。粮食仓库及其加工厂的潮湿角落也有这种粉螨存在。据观察,由于普洱茶在生产过程中较长时间处于高温多湿的条件下,这就成为这种粉螨生存繁殖的最适合环境,且利用茶叶分解的产物作为营养,因此,得以大量圣者繁殖。
奥氏嗜木螨为卵生,发展过程包括卵、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休眠体)、第三若螨及雌雄两性成螨6个阶段,有时还会出现异性雄螨。在潮湿高温营养丰富的条件下繁殖迅速,8天左右即能完成一个世代。遇低温、干燥或食物缺乏时能产生大量休眠体,休眠体吸盘发达,可附着于昆虫或其他动物体表、工具等进行传播。
普洱茶的加工过程实质上是多因素的氧化过程,而微生物的氧化作用是较重要因素,在发酵过程中将茶叶叶片中的纤维素、淀粉、蛋白质进行分解,其产物有维生素、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等营养物质,这就为螨类生存繁殖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条件。普洱茶发酵开始15天左右后看不到大量螨类,这是由于原料中和车间留存的螨类需要一个繁殖过程。据文献报道,粉螨科螨类一头雌螨一次产卵达30~300粒,21天以后,螨类已达3个周期,即原来的一头雌螨到21天后可以繁殖后代数万头。
(二)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嗜木螨的防除研究
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孳生螨类问题,1983年以来已引起经贸部和国家商检局及有关科研技术部门的重视。国内主要生产普洱茶的省区如广东、安徽、四川等省,先后组织各种科研技术力量开展防除研究。然而,由于茶叶是人类的饮料,茶叶对药剂的吸收和附着力很强,因此不能采用农药和化学制剂毒杀或熏蒸螨类。西南农业大学等单位曾研究成功并推荐采用物理方法—钴60照射杀灭。这种方法对螨的杀灭率虽然很高,但存在下列问题:
(1)钴60为放射物质,其射线虽然能杀灭螨类,但虫体和茶叶经照射后将残留放射性源,人体大量饮用,有受射线的危害。
(2)成品茶用放射性杀死螨体后,只能在筛分时除去一部分尸体,而大量虫的尸体仍将残留在成品茶得叶片和枝梗中,检验时仍可发现残尸、残骸及碎片。
(3)用钴60照射成本太高,生产过程这中使用化学制剂及农药,也排除使用放射性钴60照射法。在掌握了螨类生活、繁殖规律的基础上,经过两年时间的多次摸索和试验,采用加工前根除螨源新工艺即在普洱茶加工前将车间和使用工具彻底消毒清洗,杀灭残存的螨卵和休眠体,对使用的原料茶亦同时进行蒸汽高温处理。这样,在整个加工周期就没有虫源存在,螨类就不能孳生繁殖。经过小试和中试,已获得完全成功。
采用加工前根除螨源新工艺,即使原料中混有活虫和休眠体,也可在加工小周期中因高温和微生物作用被分解。因此,成品茶中也不会残留虫尸和残骸。采用这种方法,同样保证了普洱茶的传统质量特点。经与出口样品对照,检验八项品质因子均达到出口要求,仍保持了普洱茶的传统风格。生化成分分析与传统出口普洱茶对照,差异不大,列表如下:

采用这种新工艺还可以缩短一个生产周期。与传统方法比较,所用工时及能耗也不高,成本每担仅提高0.03元,易为加工单位所接受。
课题研究结果,彻底弄清了云南普洱茶加工过程中孳生螨类的虫源、螨的种类及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生活繁殖规律,不仅为彻底防除螨类提供科学依据,而且也为基础昆虫学与茶叶加工丰富了基础理论知识,并为今后普洱茶加工的现代科学方法奠定技术基础。
试验于1988年3月8日经国家商品检验总局及有关专家鉴定通过。鉴定认为,此种防治方式效果显著,排除了使用化学制剂及农药灭虫,也排除了具有放射性危险的钴60照射法,对进一步提高普洱茶质量,保证饮用卫生,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发展外贸出口,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楼2016-04-07 18:10回复
    嘎子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4-07 18:13
    回复
      2025-10-29 09:01: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喝茶是享受,品茶是惬意。


      IP属地:辽宁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4-07 18:37
      回复
        顶起


        星座王
        点亮12星座印记,去领取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6-04-07 18:40
        回复
          10级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4-07 18:40
          回复
            已阅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6-04-07 19: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