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根圆通吧 关注:404贴子:1,636

【耳根圆通】2016-4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楞严经25法门,唯一圆通
http://tieba.baidu.com/p/2677482675为何修耳根圆通
反闻
http://tieba.baidu.com/p/2670845235自性能“闻到”吗
————一切众生,不成菩提、及阿罗汉,皆由客尘,烦恼所误


IP属地:河北1楼2016-04-03 15:56回复
    修习【耳根圆通】,其“正名”为【
    下手处为【流】【流】
    http://tieba.baidu.com/p/2615192611旋什么“流”,入到哪里)
    闻机’就是“将出流,旋转为入流”,就是做到‘反闻闻自性’
    其获得的效果,就是【旋流获无妄】【入流亡所
    http://tieba.baidu.com/p/2663098494入流不须分步,亡所自然不生)
    http://tieba.baidu.com/p/2912128363
    如果您仔细听《成佛之路》到《楞严观止》,,并且早就对“耳根圆通”升起信息的话,应该能能够主要到妙印法师在其中讲解的这些要点的
    ”,就是流动、方向,用来比喻形容人”心的逸散回观返照“方向
    所谓出流,就是“人听声音”“向外循声”的状态
    人听声音,关注在”声源“
    与“人听声音”【相反】的‘听’,入流、旋流,,,就是关注接收声音的地方“”能听的地方“
    http://tieba.baidu.com/p/2670845235自性能“闻到”吗)
    如果能够在有声音的时候,把注意力拉回来,不关注声音,而找到、守住能听声音的地方,,就是找对地方了
    入流】【反闻
    不是“想”与“理解”‘会听声音的觉’在哪,,百思琢磨
    而是收摄
    反向着平时听外面声音的方向
    顺着声音从声源传到自己”能听之处“的方向
    【收摄】,直至收摄到能做到的极限
    这个时候,如果发现,获得了一个“非常清静、没有妄想、安然”的状态,并且“收摄集中之处”是一个“安稳不动,不能打扰”之处,,虽然强抓不到,但是确实有这么个“有”
    就对了
    ————如来广大身,究竟于法界,不离于此座,而遍一切处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6-04-03 16:03
    收起回复
      入门时,从”没有意义的声音“(且无规律为好)作为实验的起点,,比如海浪声、不辞而的嘈杂声、水滴声、生活中任何不刺激的声音……
      通过这些不会让你思考意思、情绪波动的声音,【反显】你【会听声音】的东西的存在,并找到他,守住他
      http://tieba.baidu.com/p/2917934977如是渐增)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4-03 16:03
      收起回复
        修行反闻的一些误区
        耳根圆通
        在耳根,不在意根,所以以”心想起念“作为起始点的,不是耳根圆通
        在耳根,不在舌根,所以以”口念“作为起始点的,不是耳根圆通
        在耳根,不在鼻根,所以以”呼吸“作为起始点的,不是耳根圆通
        在耳根,不在身根,所以以”触觉“作为起始点的,不是耳根圆通
        在耳根,不在眼根,所以以”瑞相、观想“作为起始点的,不是耳根圆通
        虽在耳根,但不是“声音”,任何声尘、幻听、耳鸣异声,不是耳根圆通

        ————如来常恒,无有变易。一切众生,悉有佛性


        IP属地:河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楼2016-04-03 16:05
        回复
          欲修学【耳根圆通】,有2大误区,必须避免
          1,执著声音,专注声音声尘,
          以至于无念入定,误以为耳根圆通,,实际是人天禅法,声尘定(执著无声,或执著有声,皆是执著声尘)
          执著听耳鸣声,也是着声尘,耳鸣是一种亚健康的表现,不是“神异现象”,,不一定能避免,但不能把此声当真
          2,执著幻听,专注脑中声音,以为是真听“心声”,
          误以为耳根圆通,,实际是虚妄幻想,人天禅法,意根妄念定

          修行反闻
          凡是专注在
          身体发热、气脉之类
          口舌生津或干涩
          眼前景物、现实景物、光芒佛身
          声音类别、声源等等
          乃至脑生疑惑
          皆是【作意错误】,未在闻性 (也不属于任何大乘法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4-03 16:06
          收起回复
            我以为,不去听声,也不去寻静,也不用思考,只是简单地保持着、专注着“我在听”的状态,即是入流。请楼主鉴定一下。


            IP属地:四川6楼2016-04-07 09:26
            收起回复
              以声音为方便得定,有2种方法。
              1,入流亡所,反闻自性,,这是必须回观的大乘法门
              2,静听,不思,出流着声的有相定,属人天乘定。 与数吸定,事一心不乱念佛,专定某色相,甚至“发愣”没什么区别。
              2种方法,前者收摄,后者散逸
              前者难保任,后者易维持
              反闻时,心稍散乱,即易入声尘定
              而声尘定再舒服,不回观永不得闻性(佛性、自性)


              IP属地:河北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6-04-07 13:04
              收起回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IP属地:河北10楼2016-11-10 22:09
                收起回复
                  耳能反闻,眼亦能。眼耳并用。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10-13 13:18
                  回复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如来广大身,究竟于法界,不离于此座,而遍一切处


                    IP属地:河北13楼2017-11-12 21:26
                    收起回复
                      ----------------------------------------------------
                      2018-03
                      我一再强调【收摄】
                      并不是说,只有这一种方法,才能体悟到闻性
                      有很多方便与外因,能够促使行人乍见闻性(佛性)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8-03-27 10:48
                      回复
                        我之所以一再强调【收摄】
                        是因为,这种方法,是最能被人所掌控的,不受制于外界因素与“机缘”。
                        尤其,当我们因为一些障碍,或者是精进到一定程度体悟发生了较大变化,
                        因而令我们感到疑惑、犹豫,害怕止步不前的时候
                        如果【掌控】了收摄的方法,那么继续守,就可以了,继续修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变化、新的体悟,以及更坚固的信心。
                        不会因为一时的懈怠,而发生较大的退转。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8-03-28 12:13
                        回复
                          耳根圆通的守“闻性”和拉玛纳马哈希讲的守“我在”感,是不是一样的,我傻到根本分不清楚该怎么办,我一去听声音,“我在”感就特别强,望师兄能指点一下,谢谢!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8-10-27 16:39
                          收起回复
                            师兄您好。
                            我不知道您所说的人是谁、其讲的内容是如何,所以只能从“词汇名相”上回复您这个问题。
                            任何大乘修行法,实际上都是求的‘安住’圣义谛“常乐我净”
                            《大般涅槃经》有大篇幅讲解“无我”和“常我”
                            更有一段,大意如下
                            某菩萨问佛,”外道也说有我,佛也说有我,有什么区别?“
                            佛说:“我的身体、我的思想、我的感知,都是相、尘,都是无常,都是虚妄,都是无所有,,执此为我,是边见外道,,其实无我。。
                            而除去这些尘、相,,还有一个清净常恒、如如不动的‘东西’,才是真实,称之为‘我’。“
                            灵魂,是通俗用语中,最近似指代‘常我’的词汇(当然,实际上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反闻,重点并不在于听声
                            而是由“能够听到声音”的状态,而借此找到‘接收声音的地方’‘能听声音的地方’
                            此时声音这个外缘外尘,就不再是必须条件,可有可无可忽略,
                            然后尽量安住、保持在此清净、不动的状态
                            而此处清净不动且可控的状态,是会有较清晰的‘我在’的感受
                            至于是不是您所问的,我就不能给与明确回答了。
                            南无佛陀
                            ————我于大乘大智海中说【有佛性】,二乘之人所不知见


                            IP属地:河北19楼2018-10-28 15:43
                            收起回复
                              谢谢师兄指点,我还是要好好去悟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8-10-30 20: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