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学吧 关注:28贴子:1,138
  • 4回复贴,共1

《个性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个性论》
原创 作者 姚继勇
个性与性格是不一样的,性格是基因遗传的,只有改变基因才能改变性格。个性是从小习惯养成的,是习惯性的思维模式。习惯是很难以改变的,习惯性思维模式也是难以改变的,只有遇到重大变故的时候,习惯性思维才有可能改变。
【《思维学》已经由北京图书出版社出版,《思维学》姊妹篇《行为学》发布完,《情绪论》开始转发,喜欢的可以上网阅读。】
一、个性的形成;
个性是幼儿时期的习惯养成的,幼儿时期在好奇和模仿中会做出许多事情,这些事情会养成很多习惯;像学习习惯、礼仪习惯、依赖习惯和卫生习惯等。这些习惯会形成习惯性的思维,组合在一切就形成了个性。个性是一种思维习惯,也可以讲是一种思考模式。
人的性格有外向型和内向型之分,有暴躁型和温顺型之别,性格差别并不是很多,但是人的个性是千差万别的,因为个性是由无数个习惯组合形成的。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不见得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良好劳动习惯的人,不见得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个性和教养把人们分为了三六九等,所以孩子的起跑线是在家长对孩子个性的培养之中,而不是学校的选择上。这一点作者在《思维学》上讲了不少,也举了一些例子。
1、良好个性的形成;良好的个性是需要家长培养和引导的,没有家长的培养和引导,是形不成良好个性的。这些与家长的人品、学识和教养是有一定关系的,所以孩子的人生起跑线是掌握在家长手中的,个性形成后,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良好的个性是理性思维,只有在人类社会中才能培养。把幼儿放进羊群中生存,幼儿长大后形成的是羊的生存习惯和羊的思维习惯。所以人之初并不是性本善,性本善是需要在人类社会中培养和引导出来的。
2、不良个性的形成;不良个性是家长娇惯出来的,是家长的一些不良行为孩子模仿出来的。在独生子女和老年得子的情况下,家长往往会娇惯孩子;家长在孩子面前有意无意中会说出一些不良的语言,做出有些不良的事情,孩子也会模仿起来,家长如果不加以制止,孩子会养成不良习惯,形成不良的习惯思维。
不良的个性是不需要培养和引导的,只需要一切随着孩子,一切满足于孩子,从小娇惯孩子就可以了。因为生命的本性就是生存,所有的一切都给孩子做到了,孩子就养成了不良习惯,形成了不良习惯思维,也就是个性,长大后就不知道如何在社会中生存。
总之,个性是无数个习惯性思维组成的,是从小形成的,是一种思维习惯形成的思考模式。思考模式形成后会影响人的一生,所以性格决定不了人生,个性是人生的未来。


1楼2016-03-27 09:54回复
    二、个性与性格;
    个性与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外向型性格有狂躁型的、胆小型的和怕事型的;内向型性格有残忍型的、懦弱型的和不怕事型的等。许多习惯都是在性格的基础上养成的,所以个性与性格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性格、描述的是一个人遗传下来的特质;个性、讲的是一个人养成习惯性思维的思考模式,习惯行为都是习惯思维产生的。所以性格与个性虽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有着质的不同。性格是决定不了命运的,个性化思维是人生的未来。
    1、个性与外向型性格的关系;外向型性格的人,从小就话多、语多和行为多,习惯也多在这些方面养成。性格狂躁的外向型性格,可以在习惯的矫正下得以缓和;胆小怕事的外向型性格,在习惯的矫正可以得到缓轻。性格通过习惯的矫正,狂躁和戾气的外向型性格会得到一些改变,形成的个性就会好了许多。
    习惯对性格只能是矫正不能是改变,因为性格有着基因遗传的特质,只有改变了基因性质,性格才能得到改变。就像自闭症,是一种性格的缺陷,只能矫正不能改变一样。所以外向型性格的人,不会改变成为内向型性格的人。
    2、个性与内向型性格的关系;内向型性格的人,从小话不多、语言也不多,但是行为却不少。内向型性格的人思维更加慎密,比外向型性格的人思维要慢半拍。许多习惯是在内向型性格的基础是养成的。
    残忍戾气的内向型性格,在习惯的培养矫正下是可以得到缓解的;懦弱胆小的内向型性格在习惯的引导矫正下是可以得到修正的,但这也仅仅是缓解和修正。缓解和修正后的性格,对个性的形成是十分有利的。
    以上讲的,这就是个性与性格的关系,许多个性是对性格的矫正后形成的。个性不但是习惯形成的,一些习惯还有性格的因素。
    总之,个性与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虽然性格是遗传的,个性是习惯形成的,但是要改变习惯形成的个性思考模式也是很难的,习惯成自然,这就是习惯的魅力所在。


    2楼2016-03-28 17:13
    回复
      三、良好个性的培养;
      良好个性是良好习惯组成的,是家长从小培养和引导的。像良好的礼仪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良好的习惯培养成后,就会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思考模式。习惯成自然,长大后遇到矛盾和问题,自然而然的的会用养成的习惯性思维去考虑和思考。
      1、良好礼仪习惯的培养;良好的礼仪习惯是需要家长培养的,礼仪习惯是人际交往的习惯,是人生最重要的习惯。彬彬有礼的接人待物和意气行事的待人方式,在生存活动中会起很大作用的。良好的礼仪习惯和意气行事的习惯是从小习惯养成的,不是性格决定的,是习惯形成个性的作用。
      良好礼仪习惯的养成,对长大后的生存是大有益处的,人的生存是需要交往的,没有交往是无法生存下去的。良好的礼仪习惯对情商的形成是大有帮助的,情商讲究的是情绪的控制,良好的礼仪习惯会形成良好的交往,可以减少许多情绪的产生。
      2、良好学习习惯的引导;良好学习习惯是需要家长引导的,学习习惯是引导孩子喜欢学习,而不是对孩子的智商开发。孩子的智商是基因遗传下来的,是无法开发的。孩子的智力可以在学习中获得的,这就需要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的引导比智商的开发更加重要,西方的家庭如此,中国过去的家教也是如此。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孩子在成长中会更加喜欢学习,更加勤奋学习,勤能补拙就是这个意思。在孩子的勤奋学习中,可以弥补智商上的不足。至于一些心理学者提出的智商要从幼儿时期开发,那是忽悠家长的说法,西方家庭对孩子智商的培养都是从习惯开始的,没有幼儿时期开发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3、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涉及的方面太多了。像卫生习惯、早起早睡习惯和劳动习惯等。人是不能养成所有的良好生活习惯,如果能够养成所有良好的生活习惯,那么人就成为完人了。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了礼仪习惯和学习习惯。有良好学习习惯的人,不一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良好礼仪习惯的不一定有学习习惯。个性是由众多的习惯形成的,这也造成了每个人习惯性思维和思考模式的不同,形成的个性也不一样。
      总之,良好个性是需要培养和引导的,培养和引导孩子良好的个性,主要在家长身上,在家长从小对孩子习惯方面的培养和教育上。


      3楼2016-03-29 17:57
      回复
        六、功利个性的形成;
        现在社会在独生子女的大背景下,对孩子培养上,许多家长不是对孩子习惯的培养,而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功利方面培养。特别是在一些学者的忽悠下,什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什么智商要从幼儿抓起,完全是不负责任的的说教。即使是西方家庭,也是对孩子习惯的培养,而不是功利的教育和智商的开发。
        1、孩子智商的开发;智商是智力的一个衡量标准,就像时间、长度和重量一样,是智力衡量的标准。智力是可以变化的,孩子养成勤奋学习的良好习惯,就能提高孩子的智力。智商是遗传下来的,是开发不了的;智力是能够以勤补拙的。
        六岁之前的孩子,记忆还没有觉醒,智力是需要学习习惯的培养而不是智商的开发,智商是不能开发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远比智力的开发更为重要。即使逻辑思考模式是西方传承下来的,西方家庭对也没有对孩子进行逻辑思考模式的开发,而是学习习惯的培养。
        2、功利思想的教育;功利思想是成名成家的思想,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这也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所以在对孩子教育的时候,往往会把成名成家的思想灌输给孩子,而不是良好习惯的培养。
        功利思想教育孩子,并不能使孩子长大后成为名人明星,成为精英人士。只有养成良好习惯,形成良好个性的孩子,长大后才能成为有出息的孩子。因为良好的个性是思维习惯形成的思考模式。遇到矛盾和问题会理性的思考而不是成名成家的思考。
        3、功利技能的培养;功利技能是一些特出的技能。像舞蹈的技能、弹奏的技能等。许多家长为了孩子以后的发展,会加大对孩子这些方面的培养,忽视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其实应该根据遗传的基因来培养孩子的兴趣,而不是盲目的培养孩子的特出技能。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的一个朋友给颜之推讲;自己的孩子十七岁了,从小培养他学习吹拉弹唱、书写奏折和学习外语,现在也学习的很好了,能够当士大夫了。颜之推不以为然,没有养成良好习惯的人,没有良好思维习惯形成思考模式的人,怎么能够为人处世,怎么能够融入社会,更别说当官了。
        现在社会是出现的孩子择校现象、尽量培养孩子特出技能的做法,努力开发孩子智能的行为。都是受一些学者在网络和媒体上的蛊惑和忽悠的结果。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从小学到大学,没有上过一个重点学校,不是照样有出息,而且还是大出息。


        6楼2016-04-01 16:27
        回复
          八、个性与兴趣和奢好;
          兴趣和奢好有些是从小养成的,有些是长大之后形成的。从小养成的兴趣和奢好往往会主导着个性,即个性是在兴趣和奢好主导下的。
          良好的兴趣和奢好是家长培养的,不良的兴趣和奢好是家长无意中熏陶的。形成的兴趣和奢好将主导着个性的思维和思考。兴趣和奢好主导个性,作者在《行为学》上讲过一些。
          1、兴趣主导的个性;个性虽然是由许多习惯组成,兴趣习惯是家长引导培养的。像读书学习的习惯、接人待物的习惯等。兴趣习惯养成后,遇到矛盾和问题,个性会围绕着兴趣进行思维和思考。
          例如;从小养成读书学习兴趣习惯的,所有的思维和思考都会围绕着读书学习的兴趣展开,有些情况下在读书学习的时候会忘记了吃饭,这就是兴趣主导的思维和思考。兴趣形成的读书学习和一般的看书学习是不一样的,兴趣是习惯形成的,一般的看书是生存需求的。兴趣的魅力就在废寝忘食、不顾一切。
          2、奢好主导下的个性;奢好有良好的和不良的,从小养成的奢好会主导着个性。奢好习惯养成后,习惯性思维形成的思考模式会随着奢好进行。像从小说了算的奢好习惯,形成的是从小当家的个性。遇到矛盾和问题的时候,首先思考的是自己是否说了算。
          例如;网络和媒体经常报导有些子女反对父母要第二胎,如果反对不了说明自己说了不算,就会闹起情绪,开始逃学和自残。这就是从小养成说了算的奢好,形成了从小当家个性的叛异行为,也是奢好主导下的个性思维。
          个性都需要一个突出的习惯来主导,这一突出的习惯不是兴趣习惯就是奢好习惯,有些突出的兴趣习惯是培养出来的;像学习兴趣等。不良的奢好习惯性是娇惯出来的;像从小当家的奢好等。还有一些奢好是家长无意中培养出来的;像不喜欢读书学习习惯,是家长在孩子面前经常夸孩子聪明养成的。
          总之,个性与兴趣和奢好最为紧密。养成读书学习兴趣的人,个性会围绕着读书学习进行思维和思考;养成自我奢好的人,个性会围绕着自我进行思维和思考。所以才有了艺术家的特立个性,科学家的探索个性和军事家的慎密个性。这些个性都是兴趣和奢好主导的。


          8楼2016-04-03 0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