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成型压力不同,国际上将砖坯挤出成型大致分为:(1)实际成型工作压力0.4~1.8MPa(西欧常用bar来表示压力,1bar = 1.02kg/cm2)为软塑成型;(2)实际成型工作压力为1.8~2.5MPa为半硬塑成型;实际成型工作压力2.5Mpa以上,最高可达到8.0Mpa为硬塑成型。(该段数据来自德国瀚德尔公司)
按成型水分不同又可将挤出成型划分为:
(1)国外分类
①美国
分为硬塑挤出和软塑挤出两种。区分依据主要是成型水分和成型后的砖坯码烧方法。
A.硬塑挤出
n 成型水分(湿基)为12~20%;成型后的坯体有足够的强度,能将坯垛码2m高而不变形,可直接码在窑车上进行干燥和焙烧,即一次码烧。
B.软塑挤出
n 成型水分(湿基)为20~30%;成型后的坯体强度低,必须先进行干燥,然后转码到窑车上送去焙烧,即二次码烧。
②德国
分为软塑挤出、半硬塑挤出和硬塑挤出三种。
A.软塑挤出
n 成型水分(干基)为19~27%;实际成型工作压力为0.4~1.8MPa;坯体贯入仪强度为2kg/cm2。
B.半硬塑挤出
n 成型水分(干基)为15~20%;实际成型工作压力为1.8~2.5MPa;坯体贯入仪强度为2~3kg/cm2。
C.硬塑挤出
n 成型水分(干基)为12~16%;常用实际成型工作压力为2.5~4.5MPa;坯体贯入仪强度为≥3kg/cm2。(该段数据来自德国瀚德尔公司原总裁弗兰克•瀚德尔所著《陶瓷产品的挤出》一书)
(2) 我国分类
没有严格的界限。建议:成型水分(湿基)>20%为软塑挤出;成型水分(湿基)16~20%为半硬塑挤出;成型水分(湿基)12~16%为硬塑挤出。当然,成型水分与原材料的性能关系极大,单凭成型水分对成型方式的划分还不够,因此也要参考挤出坯体的强度,如贯入仪强度。
按成型水分不同又可将挤出成型划分为:
(1)国外分类
①美国
分为硬塑挤出和软塑挤出两种。区分依据主要是成型水分和成型后的砖坯码烧方法。
A.硬塑挤出
n 成型水分(湿基)为12~20%;成型后的坯体有足够的强度,能将坯垛码2m高而不变形,可直接码在窑车上进行干燥和焙烧,即一次码烧。
B.软塑挤出
n 成型水分(湿基)为20~30%;成型后的坯体强度低,必须先进行干燥,然后转码到窑车上送去焙烧,即二次码烧。
②德国
分为软塑挤出、半硬塑挤出和硬塑挤出三种。
A.软塑挤出
n 成型水分(干基)为19~27%;实际成型工作压力为0.4~1.8MPa;坯体贯入仪强度为2kg/cm2。
B.半硬塑挤出
n 成型水分(干基)为15~20%;实际成型工作压力为1.8~2.5MPa;坯体贯入仪强度为2~3kg/cm2。
C.硬塑挤出
n 成型水分(干基)为12~16%;常用实际成型工作压力为2.5~4.5MPa;坯体贯入仪强度为≥3kg/cm2。(该段数据来自德国瀚德尔公司原总裁弗兰克•瀚德尔所著《陶瓷产品的挤出》一书)
(2) 我国分类
没有严格的界限。建议:成型水分(湿基)>20%为软塑挤出;成型水分(湿基)16~20%为半硬塑挤出;成型水分(湿基)12~16%为硬塑挤出。当然,成型水分与原材料的性能关系极大,单凭成型水分对成型方式的划分还不够,因此也要参考挤出坯体的强度,如贯入仪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