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艺吧 关注:35,632贴子:123,081
  • 11回复贴,共1

【根雕艺术】制作浅谈(转贴) 原创 文/姚世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本文从根雕艺术的发展和制作工艺入手,谈一下根雕艺术的造型特点,表现手段和制作工艺的过程、加工方法。
【关键词】根雕艺术发展 根雕艺术造型 根雕制作工艺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16 15:03回复
    一、根雕艺术的历史起源和发展
    根雕艺术最早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 根雕艺术与中国文学、雕刻、书法、盆栽、插花、制陶、青铜器一样,来自于人类社会实践和审美意识,在人类长期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且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成熟。人类祖先开始用树枝、树根熏烤食物,或用其作为武器来狩猎及防御野兽的袭击, 后来发展到用树枝制作简单的生产工具和饰品。 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会雕刻木雕,并用树根和竹根制作饰品。 根雕艺术始于战时代,形成于汉晋,根雕艺术制作由简到繁,从制作实用到小品,如笔筒、笔架、佛柄、抓手、烟斗、枕头等,发展到制作宫廷轩堂中陈设的多种形式的似是而非的繁杂的人物、花鸟、大型摆件和富丽堂皇的各种家具。 这时的根雕艺术者寥若晨星,欣赏者极少,根雕艺术作品多是达宫贵人乃至帝王将相的奢侈品。
    二、根雕艺术表现形式审美原则
    (1)自然美
    中国传统艺术自古以来就崇尚自然并以自然为师,自然美是至高无上的,注重自然,顺其自然,首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具有自然美的根材,然后在加工制作的整个过程中,顺其根的自然形态、自然结构、自然色泽、自然纹理,传自然之神韵,作者之情怀,用一切可能调动的加工手段,让根的自然美得到最大限度的显现。
    (2)残缺美
    大地塑造了形态变化万千的根,将这些或具象、或似像非像、或抽象意象的种种形态和生活中的真实形象进行比较时,常常会显露出不完整性,即残缺性。根雕艺术的残缺美接近国画的“意高则减”、“不求形似”、“以形传神”的审美趣味。根雕艺术中的残缺美是自然造化的美, 无需人为使根的残缺形象变成一样不少的完整形状。
    (3)艺术美
    艺术的基本属性就是美。艺术美是根雕艺术最重要的属性,根雕艺术美的本质即为自然美和艺术美。过去山中一堆堆烧掉、朽掉、烂掉的树根,正是因为有了艺术家的发现和创造才使其化腐朽为神奇、变废为宝。 只有在长期的、反复根雕艺术实践中不断总结摸索,学习和吸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及新的科学方法,熟练掌握根雕艺术创的各种技巧,才能眼高手高。
    (4)线条美
    根雕艺术中的线条美是其自然美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根雕艺术创作中,用线条同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从线条美的角度上讲,呆板、迟滞、缺少变化的线条是丑的;就单一线纹而言,充满情感,韵味和富有变化的线条是美的。在线条组合上忌粗细、长短等同和平行或生硬的交叉、合理的、对比强烈的、疏密度有致的线条组合才是美的。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2-16 15:05
    回复
      好作品


      7楼2016-02-17 08:45
      收起回复
        张姿势!


        9楼2016-06-14 15:33
        收起回复
          要是图文并茂就好了,好贴


          10楼2016-06-14 19:30
          收起回复
            好帖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8-05-11 06: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