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吧 关注:7,882贴子:166,039
  • 13回复贴,共1

【破事水】竹简无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临湘侯


1楼2016-02-07 00:33回复
    现在竹简一般都会采用红外成像,猜测是借鉴了文德兰达简的经验?不过中国的简大部分含水量不低,而水在红外波段的吸收较高,会否影响成像?使用的光波长是多少?我真的非常想知道这些问题啊。。。


    2楼2016-02-07 00:34
    收起回复
      今天仔细想想,其实我连他们是像文德兰达简那样单纯用 infra-red sensitive cameras 还是用上了infrared reflectography都不知道,一点都不开心/(ㄒoㄒ)/~~


      4楼2016-02-15 20:43
      收起回复
        半夜看到旧帖,说两句自己临时查到一点的东西。
        这图来自新闻,关于陈伟老师说的简帛研究室的红外线仪器,给我们上课的古文字老师说他曾经不小心蹭压过旧的,但没坏。然后,后来换了新的,感觉可能是从工藤元男的那个到夏含夷的那个吧,我猜可能有10年了的事
        以及,我进校上课的时候提起红外线技术在我爱好者时期是新玩意的时候,我的古文字课的老师是用看外星人的眼神看着我的不过,考虑到以前看的凌文超的那本书的印象,以及我上《秦汉史》课程做汇报ppt也提出过“我知道的最近10年内简牍研究,发展超乎想象的迅猛”,另一个老师也没有反对纠正我的观点的话,大概我的说法也没错
        然后,那个啥哈德良长城的文德兰达博物馆的古罗马木牍,还好是现代的年代能够度娘到一点信息,说是1993年建立的博物馆。
        再然后…我不知道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8-05 03:48
        回复
          以及,现在再把“简牍红外成像”丟入百度里,都有相关新闻和一些文物保护的论文出现。相信要去找学术论文的话,会更多
          顺带看到一个好消息,走马楼吴简这几年开始重新用红外线扫描识别了。可以减少一批无字废简的问题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8-05 04:00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05-15 14:07
            回复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05-21 1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