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平遥吧 关注:20,866贴子:3,307,908
  • 8回复贴,共1

那些年刻在桌子上的“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忽然想起了儿时刻在课桌上的那个“早”字来。那时候的桌子还是实木,没有现在这种课桌光滑的表面,但其实却更结实,上课时候闲极无聊的孩子们常常用各种“工具”——小刀、圆规、钢尺甚至削尖的铅笔——去进行桌面艺术创造。当然最常见的就是在桌面上刻字,而刻的最多的就是“早”字。若要寻找源头,似乎是来自鲁迅先生的某篇文章,但好像大部分人并不是在读过文章之后才刻的,比如拿我来说,年纪尚小的我当时还不知道鲁迅是何许人,在桌子上刻个“早”就如同一阵风,悄然却又坚定不移地在上学的孩子们中间弥漫开来,说不清楚是谁效仿谁,也没有人追究为什么,因为似乎没有必要:关于“早”的重要性上学的孩子们哪一个不是听得耳朵磨出茧子来呢?“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一个“早”可以勾起人心底太多的东西,这个刻在桌子上的“早”,如同一个通关密语,承载了儿时太多尽在不言中的回忆。终于读到了鲁迅先生的那篇文章知道了“早”字最初的出处的时候好像是在三年级了吧,当老师在讲台上讲到《三味书屋》讲到鲁迅在一次迟到之后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的时候,我的目光停留在了我的课桌上,那张不知道传了几道手的桌子上大大小小刻了有十几个“早”,有钢笔写的有铅笔圆珠笔写的还有的用不明工具画的,有的字迹工整也有的歪歪扭扭,有的只在桌子表面浅浅画着也有的“入木三分”,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是刻得最深的“早”字,应该是用小刀之类的利器刻出来的,字很工整比我当时写在纸上的还工整,虽然是刻在木头上竟然还有笔锋,如同我临摹的毛笔字帖上一的那般漂亮,我第一次坐在这个位子上就被这个字吸引了,平时上课或下课无聊时总会有意无意地拿着笔或者手指在这个字上面反复书写,应该在我之前的许多个人都曾这样做过,因为这个字凹下去的地方就有好几种不同的书写工具留下的印迹,而字周围的桌面也比别处要黑亮些,明明是木头却被摩挲出类似金属的光泽。那日听课的时候我的手又拂过这个字,指肚清晰地感受到来自桌面的凹凸,那个字已经被我烂熟于心,只听老师在讲台上说:“相信你们每个人桌子上都可以看到不止一个‘早’字了吧,说不定你们也在哪个桌子上留过这个字,只是鲁迅先生写完这个字就再也没有迟到过,可是你们呢,写了这个字又有几个能真正做到的,充其量就是破坏公物!”大家便都心照不宣地哈哈大笑起来,而我的手指有了那么一瞬的停顿。就在我刚分到这张桌子的时候,班里最调皮的一个男孩曾提出要跟我换桌子,原来他是看中了我桌子上有一个小洞,这个洞就在“早”字的旁边,从纹理看可能是一个木结,纹理走向如同一只眼睛,眼珠的部分不知道是不是人力所为已经空掉了,成了一个能伸出小孩两个指头大小的洞,看起来像一个空空的眼眶,让人想起盲人空洞的眼神。对于一个上课容易陷入无聊小孩子,这个洞有许多用场,比如可以在桌子下面的抽屉里放想玩的东西假装在看书其实是做小动作也可以垫高了下面通过小洞看看闲书再或者小点的零食也可以从小洞里送到嘴里,所以我怎么舍得割爱,自然是一口回绝了。当老师在讲台上揶揄我们刻了“早”也早不了的时候我忽然就想起自己平日的作为,就在这个用以自我鞭策的“早”字旁边我却利用这个小洞做了无数的小动作来打发原本珍贵的上课时间。当然羞愧只是一时的,日子还是照样过,我甚至会想象当初在桌上刻这个“早”字的孩子又是耗费了多少课堂的时光一笔一划刻下来的呢?大家都是如此,谁也不用笑话谁,而那个“早”字,在鲁迅先生是鞭策他积极奋进的动力,于我们而言却只是风靡一时的游戏,这个字虽有着让人一目了然人尽皆知的正能量含义,但正因为太浅显反而如同废话一样让人忽略不计,我们大多数人依旧听凭自己的惰性行走于平庸的人生轨迹,直到有一日发现极少数人因为践行了这简单得让人忽略的道理并卓然不同凡俗时我们才懊恼或者不以为然地感叹“这个道理我也是懂得呀!”只不过感叹也是一时的,以后的日子里卓越的已然卓越,平庸的依旧平庸,这,就是这个世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1-29 10:14回复
    已读,如身临其境,回到了上学的时光,感叹如同你的感叹,现在奋发,为时已晚?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1-29 10:26
    收起回复
      @平遥性福人生 此贴可精否
               --我要打遍天下所有的酱油,让别人喝醋去。


      IP属地:山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1-29 12:00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1-29 22: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