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李氏太极吧 关注:128贴子:496
  • 1回复贴,共1

练功小记87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练功小记87
上次要练功小记86中写到了关于内功与《道德经》的关系,感觉没有到位,只是解释了第一章关于无欲的一句,其实无欲与有欲是相互关连的,这里面有一个常说的“意”的问题。如果不把有欲与无欲的关系讲清楚,就不能很好的理解太极拳中所讲的“意”是什么东西。也就不可能知道如何修炼太极拳了。老子的《道德经》第一章中说:“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意思是说:经常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现宇宙的奥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意思是说:常用有意识以归属其范围;“两者同出异名”意思是说:两种思维模式同出自一个地方但概念却不相同;“同谓玄之又玄”意思是说:这就是玄之又玄的玄关窍;“众妙之门”意思是说:它是打开一切奥妙的不二法门。
这里就首先点明了人们对宇宙众有的认识有两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即有欲和无欲。有欲,即是以人的意识活动通过人体外部感觉器官去辨别,故所能认识到的只是事物之外在表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有意而为的意,这是练习太极拳应该练掉的意,为什么拳论中讲:“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如果有的人在练习时,加上了这招怎么用,那招怎么使这样的意,就是有意而为,所练的与大道只能越来越远。无欲,则是有知而不动知,使意识收敛为清醒而又无思辨的状态,其所产生的效用则是感应的直觉能力,所能感应到的就是事物内在之本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意而为的意,这才是太极拳所应该修炼的意,为什么拳论中讲:“一举手前后左右全无定向,随人所动”,这就要求在练习时,所谓的招法都是内气共振的结果,其意为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把后天的有意而练掉了,把先天的无意而为练在身上。这样所练的与大道只能越来越近。这样的有意与无意也可形容为有欲认识实体,无欲感知生命。这无欲而修道的方法,不仅能感应到自然之“道”与“德”的实存,且能祛病强身、益寿延年,还能调动人体呈现出常人所未能开发出来的特异感应能力。故自古至今,人们都对修道感到玄之又玄了,后来又有人称修道为“修神仙”。由于这些修道效应的产生机理只有修道者自身才能体悟,却无法以恰当的语言予以表达,故就不能被常人所理解。即使是能表达,常人也不会因听一听就能直接体验得到,往往听着玄乎,不易理解,更不易相信。这也就是常说的仔细参仔细参,内功不在势里的道理!哈哈!


1楼2016-01-07 08:08回复
    好贴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01-23 08: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