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演绎吧 关注:96,366贴子:1,158,171

『普及』古代女子妆容方法简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古风演绎吧。
这里侍楼。


IP属地:陕西1楼2015-12-31 18:33回复
    古代妇女妆容主要是白妆和红妆两类,此外尚有很多其他的妆容
    白妆(白粧)——女子居丧的妆饰;又,淡妆;素雅的妆饰。
    白妆,就是不施脂粉 ,单以铅粉敷面
    日本艺妓的白妆就很典型,虽然~有点吓人。。。。
    白居易 《江岸梨花》诗:“最似孀闺少年妇,白妆素袖碧纱裙。”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头髻》:“ 梁 天监 中, 武帝 诏宫人梳回心结,归真髻。作白粧青黛眉。”


    IP属地:陕西2楼2015-12-31 18:38
    回复
      红妆,唐代最为流行的面妆,其中最艳者是“酒晕妆”。不分贵贱,均喜敷之。这种妆是先施白粉,然后在两颊抹以浓重的胭脂,如酒晕然。《妆台记》“美人妆,面既敷粉,复以胭脂调匀掌中,施之两颊,浓者为‘酒晕妆’;淡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IP属地:陕西4楼2015-12-31 18:40
      回复
        桃花妆:先抹白粉 ,再涂胭脂于两腮。所以双多呈红色 ,而额头及下颔部分则露出白粉的本色 ,多用于青年女子。


        IP属地:陕西5楼2015-12-31 18:40
        回复
          飞霞妆:先在面部涂抹一层胭脂,然后用白粉颊轻轻罩之,较适合老妇。


          IP属地:陕西6楼2015-12-31 18:41
          回复
            檀晕妆:在化妆前预先将胭脂与铅粉调和,使之变成檀红(粉红色),然后直接涂抹于面颊,多用于中年以上的妇女。


            IP属地:陕西7楼2015-12-31 18:41
            回复
              汉代妇女的化妆顺序大致如次:一敷铅粉;二抹敷脂;三画黛眉;四点面靥,五涂唇脂。


              IP属地:陕西9楼2015-12-31 18:45
              回复
                呐呐,楼主前面的妆容有图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12-31 19:47
                回复
                  额黄  薄鬓约徽黄,轻细淡铅脸——江洪   额黄,一种古代中国妇女的美容妆饰,也称“鹅黄”、“鸦黄”、“约黄”、“贴黄”,“花黄” 。 因以黄色颜料染画或粘贴于额间而得名。
                  我国古代妇女额部涂黄的风习,大约同花钿一样,起源于南北朝或更早些。更可能与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有关,当时全国大兴寺院,塑佛身、开石窟蔚然成风。妇女们从涂金的佛像上受到启发,也将自己的额头染成黄色,久之便形成了染额黄的风习。


                  IP属地:陕西12楼2015-12-31 22:31
                  回复
                    张芸叟《使辽录》云:‘胡妇以黄物涂面如金,谓之佛妆。’予按:后周宣帝传位太子,自称天元皇帝,禁天下妇人不得施粉黛。自非官人,皆黄面墨妆,以是知虏妆尚黄久矣。”看起来这种美容方法起源于胡妇,就是古代的洋美眉,在汉人中传播算是一种引进的文化,犹如当代引进染发、纹眉、拉双眼皮的办法一样,是洋为中用。


                    IP属地:陕西13楼2015-12-31 22:32
                    回复
                      南朝简文帝《美女篇》云:“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这里说的约黄效月,就是指额黄的化妆方式。唐朝额黄盛行时,温庭筠在诗中吟出“额黄无限夕阳山”之句,李商隐也写道:“寿阳公主嫁时妆,八字宫眉捧额黄。”牛僧孺在《幽怪录》中还专门记述了神女智琼把额头化妆成黄色的故事。
                      南北朝至唐时,妇女爱在额间涂以黄色,作为点缀。因黄颜色厚积额间,状如小山,故亦称“额山”。至宋代时额黄还在流行,诗人彭汝励歌曰:“有女夭夭称细娘,珍珠落鬓面涂黄。”这些都反映出古代妇女喜欢额黄的情景。 


                      IP属地:陕西14楼2015-12-31 22:33
                      回复
                        唐时又有一种专蘸鸦黄色的,称为“鸦黄”。南朝梁简文帝《戏赠丽人》诗:“同安鬟里拔,异作额间黄。”温庭筠《照影曲》:“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鳞红樨俱含频。”唐虞世南《应诏嘲司花女》诗:“学画鸦黄半未成,垂肩禅袖太憨生。”


                        IP属地:陕西15楼2015-12-31 22:33
                        回复
                           据文献记载,妇女额部涂黄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为染画,一种为粘贴。
                          染画
                          染画是用毛笔蘸黄色染画在额上。其具体染画方法又分两种:一种为平涂法(额部全涂),如唐裴虔余《咏篙水溅妓衣》诗描述:“满额鹅黄金缕衣”。一种为半涂法,在额部涂一半,或上或下,然后以清水过渡,由深而浅,呈晕染之状。北周庚信《舞媚娘》诗“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南梁江洪《咏歌姬》诗“薄鬓约徽黄,轻细淡铅脸”,都是指这种涂法。
                          粘贴
                          粘贴法较染画法容易,这种额黄是用黄色材料剪制成薄片状饰物,使用时以胶水粘贴于额上即可。由于可剪成星、月、花、鸟等形,故又称“花黄”。南朝陈徐陵《奉和咏舞》诗“举袖拂花黄”,北朝《木兰辞》“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唐崔液《踏歌词》“翡翠帖花黄”等,都指的是这种饰物。严格说来,它已脱离了染额黄的范围,更多地接近花钿的妆饰。


                          IP属地:陕西16楼2015-12-31 22:34
                          回复
                            画眉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温庭筠
                            画眉是中国最流行、最常见的一种化妆方法,产生于战国时期。屈原在《楚辞·大招》中记:“粉白黛黑,施芳泽只。”“黛黑”指的就是用黑色画眉。


                            IP属地:陕西17楼2015-12-31 22:36
                            回复
                              古时妇女常将原来的眉毛剃去,然后用一种以烧焦的柳条或矿石制成的青黑色颜料画上各种形状,名叫“黛眉”。
                              从文献记载来看,最早的画眉材料是黛,黛是一种黑色矿物,也称“石黛”。
                              描画前必须先将石黛放在石砚上磨碾,使之成为粉末,然后加水调和。磨石黛的石砚在汉墓里多有发现,说明这种化妆品在汉代就已经在使用了。
                              除了石黛,还有铜黛、青雀头黛和螺子黛。
                              铜黛是一种铜锈状的化学物质。青雀头黛是一种深灰色的画眉材料,在南北朝时由西域传入。螺子黛则是隋唐时代妇女的画眉材料,出产于波斯国,它是一种经过加工制造,已经成为各种规定形状的黛块。使用时只用蘸水即可,无需研磨,因为它的模样及制作过程和书画用的墨锭相似,所以也被称为“石墨”,或称“画眉墨”。


                              IP属地:陕西19楼2015-12-31 22: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