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马吧 关注:6,947贴子:40,424
  • 0回复贴,共1

俢蹄技术理论(三)马的肢势蹄型及步样(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马的肢势
马在平地自然立正站立时,四肢所表现的形态称肢势。肢势是在马匹生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因受马的体型、体质、生长条件及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而形成不同的肢势,可分为正肢势与不正肢势。但在实践中,马的正肢势较少见,普遍存在的是不符合正肢势标准的肢势,称为不正肢势或普通肢势,也可视为是马的正常肢势,如前踏和后踏肢势、内向和外向肢势、广踏和狭踏肢势等。检查判断 马的肢势时,将马牵到平坦地,在距离马匹3~4m远,从前面、侧面、后面进行全面观察并判断。
(一) 正肢势
也称标准肢势,马站立时四肢与地面垂直且相互平行,重心落在蹄中心并向外 扩散;较均匀地分布在全蹄。正肢势的判定标准是:
1.前肢:前望,两肢垂直,由肩端引一垂线(肩端标准垂线),通过前臂、腕、掌、球节和蹄尖壁中央,将肢蹄内外等分;侧望,由桡骨外侧韧带结节引一垂线(骨外结节标准垂线),将前臂、腕、掌、球节前后等分,并微触蹄球而落地
2、后肢:侧望,由臀端引一垂线(臀端标准垂线)微触飞节,沿跖部后方下行,落于球节的稍后方;后望,两肢垂直,由臀端标准线将飞节以下肢蹄内外等分
(二)前踏肢势
侧望,前肢自肘关节以下向前伸,蹄踏于桡骨外结节标准垂线的前方;后肢自跗关节以下向前伸,蹄踏于臀端标准垂线的前方,此种肢势后肢较多见,常形成低蹄,因体重偏压于蹄的后部,趾部屈肌腱易疲劳,前肢返回涩滞,易发生追突。在实践中有时可见到凹膝和曲飞节两种现象,这也属于前踏肢势的一种。
前踏肢势
凹膝:发生在前肢,侧望,腕关节(前膝)过度伸展,腕关节以下前伸,蹄踏于桡骨外结节标准垂线前方。
曲飞节:发生在后肢,侧望,飞节角度增大,飞节以下前踏这种肢势多为先天发生,又叫刀状肢势,易引起追突及趾部屈肌腱的疲劳,在运动中后肢的推动力较弱。


1楼2015-12-07 21:1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