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观音寺镇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为63平方千米。
2、现状基本情况:
观音寺镇位于新郑市域西南部,北部紧靠新郑市城关乡,南部抵许昌市长葛市,东部连梨河镇,西部紧靠具茨山风景旅游区,西北部临辛店镇,西南部临许昌市禹州市。观音寺镇辖21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174个村民组,2013年底总人口50838人,其中农业人口49799人,非农业人口1039人。
3、城镇性质:
郑州都市区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以生活服务为主导、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农贸旅型城镇。
4、城镇规模:
人口规模:观音寺镇2020年镇区总人口约为3.5万人,2030年观音寺镇区总人口约为6.0万人。用地规模:至2020年,规划镇区建设用地控制在3.8平方千米左右,人均建设用地约为109平方米;至2030年,规划镇区建设用地控制在6.5平方千米左右,人均建设用地约为108平方米。
5、镇域规划布局结构:“一核带两点、三轴联两带、一环串多区”一核:即镇域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中心,配套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文化、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构筑观音寺镇居住生活、商贸交易、旅游服务的综合服务核心。两点:在产业园区和沂水寨观光区分别打造一处产业服务中心和沂水寨观光服务中心。三轴:依托S227、S103和G343形成观音寺镇镇域空间拓展联系轴。两带: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沂水河构筑观音寺镇镇域生态景观绿化带。 一环:贯穿各个镇域各个不同产业功能区,构筑镇域休闲旅游观光环道。多区:结合现状用地情况,设置休闲观光农业区、特色养殖带、绿色高效种植区等多个现代农业功能区。
6、镇域用地布局规划:
观音寺镇规划总用地6300公顷,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划用地可划分为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两大类。建设用地892.11公顷,约占总用地的14.16%;农林用地、水域等非建设用地5124.61公顷,约占总用地的81.34%。
7、镇域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依托区域交通干道S227、G343和S103形成空间发展轴,加强镇区对外联系。向北通过S227和渠西路加强与郑州市区的联系,通过S103加强与新郑市区的联系;向南通过S227和S103加强与许昌市的联系;向西通过北环路、G343连接辛店镇和登封市;向东通过G343连接梨河镇。保留S103路线,规划将S103镇区段调整为主干路,将其货运功能从镇区外围进行疏散。构建一条连接镇域范围内各休闲观光农业区、绿色高效种植区、沂水寨观光区、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的观光骑行环线,提倡绿色交通和健康生活。
8、镇域重大基础设施
坚持效益优先、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水资源、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坚持共建共享,强化城乡统筹,实施节能减排,形成系统完善、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的服务能力。沂水寨社区用水规模较小,距离镇区较远。镇区规划一座水厂(规划一水厂),生产规模2万立方米/日,占地约1.7公顷,主要为镇区用户供水;沂水寨规划一座水厂,为社区用户供水。受南水北调干渠二级保护线影响,在镇域南部规划污水厂一座,生产规模1.5万吨/日,占地面积约2.5公顷。镇区内污水收集后沿沂水河西岸规划d700污水管道敷设至规划污水厂,沿途收集沂水寨污水,实现统一收集、统一处理。规划110千伏电力线由规划220千伏梨河变沿北环路北侧绿化带引至规划110千伏茨山变,中途规划110千伏观音2号变,同时规划110千伏电力线沿工业路向南引至规划观音1号变。其中观音1号变占地面积约0.25公顷平方米,观音2号变占地面积约0.24公顷。规划通信端局一座,位于开源大道东侧,占地0.4公顷,通信交换机容量最终达到4万门。由新郑市区燃气管网沿S227,即大学路南延线引入燃气管道,为镇区用户供气。由辛店镇规划热源厂沿北环路引入热源,满足镇域用热需求。镇域沿S103规划加油加气站共5座,加油加气站宜结合绿化廊道建设,并满足南水北调二级水源保护区控制要求。
9、镇区规划结构
在对镇区周围条件充分分析基础上,镇区形成“一核、两心、三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一核:位于S103与开源大道交叉口,是观音寺镇区的综合性服务核心,配套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社会福利和商业服务业等公共设施。两心:分别为产业服务中心和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其中产业服务中心位于莲花大道南、工业路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位于G343与开源大道交叉口,依托观音寺镇政府和观音寺发展,配套行政办公、绿化广场和商业服务业等公共设施。三轴:沿镇区开源大道、莲花大道、S103打造三条空间轴线,布局商贸业和公服设施。多组团:结合用地规划布局多个不同功能组团。
10、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总量238.7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6.80%。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A1)3.94公顷,占镇建设用地的0.61%; 规划文化设施用地(A2)7.60公顷,占镇建设用地的1.17%,规划中小学(A33)18.92公顷,占镇建设用地的2.92%,其中共规划5处小学,总占地面积约为10.31公顷;保留现状观音寺镇第一中学和观音寺镇第二中学,在现状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占地面积8.61公顷。规划体育用地(A4)5.07公顷,占镇建设用地0.78%;保留现状观音寺镇卫生院,占地面积1.01公顷,位于开源大道西侧,镇政府对面;规划社会福利用地(A6)2.33公顷,占镇建设用地0.36%;规划文物古迹用地(A7)5.59公顷。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共计53.96公顷,占镇建设用地的8.32%。其中:商业用地53.34公顷,占镇建设用地的8.22%,依托开源大道,在镇区综合性服务中心和工业路东侧布局;加油加气站用地(B41)共计1处,总面积0.62公顷。
划一类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共110.89公顷,在镇区西北紧邻王行庄煤矿风井口处 规划工业仓储用地,其中一类工业用地占地面积94.3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4.54%;物流仓储用地占地16.5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55%。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为74.2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为49.2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21平方米。规划防护绿地面积19.0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93%。规划设置3处广场用地,总占地面积5.93公顷,占镇建设用地的0.91%。
11、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镇区规划路网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快速路和主干路形成“两横三纵一斜一带”的道路网主骨架。“两横”:北环路、莲花大道;“三纵”:工业路、开源大道、渠西路;“一斜”:S103;“一带”:滨河大道。
镇区各等级道路规划如下:快速路:S227、渠西路、G343,规划红线宽度60米。主干路:北环路、莲花大道、工业路、和顺路、滨河大道、开元大道、S103(镇区段),规划道路红线宽度40米。次干路:振兴路、兴业路、工业路西侧规划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30米。支路:富兴路等,规划道路红线宽度20米。
规划社会停车场7处,面积共计6.72公顷,人均停车场面积约1.1平方米。
在镇区东北规划一处公路客运站,面积1.08公顷。
本次规划范围为观音寺镇行政辖区范围,总面积约为63平方千米。
2、现状基本情况:
观音寺镇位于新郑市域西南部,北部紧靠新郑市城关乡,南部抵许昌市长葛市,东部连梨河镇,西部紧靠具茨山风景旅游区,西北部临辛店镇,西南部临许昌市禹州市。观音寺镇辖21个行政村,77个自然村,174个村民组,2013年底总人口50838人,其中农业人口49799人,非农业人口1039人。
3、城镇性质:
郑州都市区现代农业特色示范区,以生活服务为主导、以生态农业为特色的农贸旅型城镇。
4、城镇规模:
人口规模:观音寺镇2020年镇区总人口约为3.5万人,2030年观音寺镇区总人口约为6.0万人。用地规模:至2020年,规划镇区建设用地控制在3.8平方千米左右,人均建设用地约为109平方米;至2030年,规划镇区建设用地控制在6.5平方千米左右,人均建设用地约为108平方米。
5、镇域规划布局结构:“一核带两点、三轴联两带、一环串多区”一核:即镇域公共管理及公共服务中心,配套行政办公、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文化、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构筑观音寺镇居住生活、商贸交易、旅游服务的综合服务核心。两点:在产业园区和沂水寨观光区分别打造一处产业服务中心和沂水寨观光服务中心。三轴:依托S227、S103和G343形成观音寺镇镇域空间拓展联系轴。两带:依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及沂水河构筑观音寺镇镇域生态景观绿化带。 一环:贯穿各个镇域各个不同产业功能区,构筑镇域休闲旅游观光环道。多区:结合现状用地情况,设置休闲观光农业区、特色养殖带、绿色高效种植区等多个现代农业功能区。
6、镇域用地布局规划:
观音寺镇规划总用地6300公顷,按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划用地可划分为建设用地和非建设用地两大类。建设用地892.11公顷,约占总用地的14.16%;农林用地、水域等非建设用地5124.61公顷,约占总用地的81.34%。
7、镇域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依托区域交通干道S227、G343和S103形成空间发展轴,加强镇区对外联系。向北通过S227和渠西路加强与郑州市区的联系,通过S103加强与新郑市区的联系;向南通过S227和S103加强与许昌市的联系;向西通过北环路、G343连接辛店镇和登封市;向东通过G343连接梨河镇。保留S103路线,规划将S103镇区段调整为主干路,将其货运功能从镇区外围进行疏散。构建一条连接镇域范围内各休闲观光农业区、绿色高效种植区、沂水寨观光区、南水北调生态景观带的观光骑行环线,提倡绿色交通和健康生活。
8、镇域重大基础设施
坚持效益优先、适度超前的原则,以水资源、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坚持共建共享,强化城乡统筹,实施节能减排,形成系统完善、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市政基础设施体系,全面提高市政公用设施的服务能力。沂水寨社区用水规模较小,距离镇区较远。镇区规划一座水厂(规划一水厂),生产规模2万立方米/日,占地约1.7公顷,主要为镇区用户供水;沂水寨规划一座水厂,为社区用户供水。受南水北调干渠二级保护线影响,在镇域南部规划污水厂一座,生产规模1.5万吨/日,占地面积约2.5公顷。镇区内污水收集后沿沂水河西岸规划d700污水管道敷设至规划污水厂,沿途收集沂水寨污水,实现统一收集、统一处理。规划110千伏电力线由规划220千伏梨河变沿北环路北侧绿化带引至规划110千伏茨山变,中途规划110千伏观音2号变,同时规划110千伏电力线沿工业路向南引至规划观音1号变。其中观音1号变占地面积约0.25公顷平方米,观音2号变占地面积约0.24公顷。规划通信端局一座,位于开源大道东侧,占地0.4公顷,通信交换机容量最终达到4万门。由新郑市区燃气管网沿S227,即大学路南延线引入燃气管道,为镇区用户供气。由辛店镇规划热源厂沿北环路引入热源,满足镇域用热需求。镇域沿S103规划加油加气站共5座,加油加气站宜结合绿化廊道建设,并满足南水北调二级水源保护区控制要求。
9、镇区规划结构
在对镇区周围条件充分分析基础上,镇区形成“一核、两心、三轴、多组团”的空间结构。一核:位于S103与开源大道交叉口,是观音寺镇区的综合性服务核心,配套文化娱乐、体育休闲、社会福利和商业服务业等公共设施。两心:分别为产业服务中心和文化旅游服务中心。其中产业服务中心位于莲花大道南、工业路西;文化旅游服务中心位于G343与开源大道交叉口,依托观音寺镇政府和观音寺发展,配套行政办公、绿化广场和商业服务业等公共设施。三轴:沿镇区开源大道、莲花大道、S103打造三条空间轴线,布局商贸业和公服设施。多组团:结合用地规划布局多个不同功能组团。
10、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规划居住用地总量238.7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6.80%。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A1)3.94公顷,占镇建设用地的0.61%; 规划文化设施用地(A2)7.60公顷,占镇建设用地的1.17%,规划中小学(A33)18.92公顷,占镇建设用地的2.92%,其中共规划5处小学,总占地面积约为10.31公顷;保留现状观音寺镇第一中学和观音寺镇第二中学,在现状基础上进行改造提升,占地面积8.61公顷。规划体育用地(A4)5.07公顷,占镇建设用地0.78%;保留现状观音寺镇卫生院,占地面积1.01公顷,位于开源大道西侧,镇政府对面;规划社会福利用地(A6)2.33公顷,占镇建设用地0.36%;规划文物古迹用地(A7)5.59公顷。
规划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共计53.96公顷,占镇建设用地的8.32%。其中:商业用地53.34公顷,占镇建设用地的8.22%,依托开源大道,在镇区综合性服务中心和工业路东侧布局;加油加气站用地(B41)共计1处,总面积0.62公顷。
划一类工业用地、物流仓储用地共110.89公顷,在镇区西北紧邻王行庄煤矿风井口处 规划工业仓储用地,其中一类工业用地占地面积94.35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4.54%;物流仓储用地占地16.54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2.55%。
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面积为74.24公顷,其中,公园绿地面积为49.28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21平方米。规划防护绿地面积19.03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的2.93%。规划设置3处广场用地,总占地面积5.93公顷,占镇建设用地的0.91%。
11、镇区道路系统规划
镇区规划路网分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四级,快速路和主干路形成“两横三纵一斜一带”的道路网主骨架。“两横”:北环路、莲花大道;“三纵”:工业路、开源大道、渠西路;“一斜”:S103;“一带”:滨河大道。
镇区各等级道路规划如下:快速路:S227、渠西路、G343,规划红线宽度60米。主干路:北环路、莲花大道、工业路、和顺路、滨河大道、开元大道、S103(镇区段),规划道路红线宽度40米。次干路:振兴路、兴业路、工业路西侧规划路,规划道路红线宽度30米。支路:富兴路等,规划道路红线宽度20米。
规划社会停车场7处,面积共计6.72公顷,人均停车场面积约1.1平方米。
在镇区东北规划一处公路客运站,面积1.08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