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向吧 关注:351,029贴子:9,674,760

【精品推送】内向者如何面对贫穷和匮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李先生小时候家里很穷,12岁母亲去世,18岁父亲也去世,家里还有一个哥哥和弟弟。上大学时学费靠亲戚和刚上班的哥哥接济,生活费靠自己做家教、写文章挣,生活非常困顿。因为贫穷,他放弃了当导演的梦想,早早工作,努力挣钱。为了挣更多钱,他变得短视,不停地在各个互联网公司跳来跳去。
“只要别人给的薪水比现在的高,不管是高500还是1000,我都会毫不迟疑地跳槽。”
“我面对的问题,往往都不是耐得住耐不住贫穷的问题,而是多100块钱总比少100块钱要好得多得多的问题。”
因为频繁跳槽,他失去了好几次真正摆脱贫穷的机会——这些机会只需要他放弃挣扎,安心等待就可以得到。他待过的好几个公司,如果继续呆着,都有可能因为期权身家千万甚至上亿。但他蹉跎了很多年。他自己总结说:
“把我走过的这四十年比作一场战争,那我就是一支一直粮草不足的军队,所以只能做一个胸无大志、不想明天的流寇了。”
从文章描述,李先生无疑是一个非常努力上进的人,在圈里也很厉害。就是这样的人,年轻时也没能摆脱贫穷的影响(当然现在心态变得平和了),这真让人唏嘘。


1楼2015-10-23 09:22回复
    也许我们没有经历过这样的贫穷,但是我们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匮乏。跟缺钱一样,缺时间、缺爱、缺生命中所有重要的东西,都可能让我们陷入匮乏的状态。为了寻找这些我们缺少的资源,我们会变得短视、注意狭隘,急功近利,像个溺水者抓住每一根稻草。
    我对匮乏的状态并不陌生。这并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一种模式。有时候,匮乏会让人觉得自己无力应付和摆脱,人会变得退缩和抑郁。更多的时候,匮乏会让人急于摆脱,人会变得焦虑。而这种焦虑常常没有变成动力,反而加剧了问题本身。


    2楼2015-10-23 09:22
    回复
      这些匮乏中的人,常常陷入了这样的循环:
      “匮乏——摆脱匮乏的痛苦和焦虑——无效的逃离——匮乏维持和加剧”
      对这些人来说,呆在此刻是让人焦虑的。虽然他们也一直在努力,却无法真的从匮乏中解脱。逃离的焦虑让他们变得短视。他们无法思考长远利益。即使真的有机会摆脱匮乏,他们也可能因为现在过于强烈的逃离的愿望,对未来的机会视而不见。


      4楼2015-10-23 09:22
      回复
        如何摆脱这种匮乏的模式?很多人可能会想到,缺啥补啥。只要有钱、有时间、有合适的感情,一切自然就好了。可是一来,这些稀缺资源并不容易得到,缺啥给啥并不现实,二来,匮乏并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状态,也是一种心理状态。如果不能改变这种心理状态,即使这些人幸运地得到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也可能会挥霍它。


        5楼2015-10-23 09:23
        回复
          大约二十年前,我们市的一个小岛,岛上的渔民因为拆迁,家家都得到了几十万钱。这笔钱在当时算是“巨款”。他们可以在舟山的其它岛上落户,政府帮他们建房子,继续捕鱼。也可以在上海落户(这个项目是上海市政府的),这笔钱够他们直接在上海买房子。可是前几年我去做调研的时候,发现很多人又重新回归了贫穷。原因是,他们并不知道怎么用这笔钱来发展持续的竞争力。


          6楼2015-10-23 09:23
          回复
            时间上,我遇到很多因为成绩挂科而面临退学警告的学生,当暑假来临的时候,极少有人能真正利用好假期来补上他们的课程。感情上,这些缺爱的人有时候也会遇到真正适合他们的伴侣,却经常因为自身的不安全感,或者对自己建立稳定关系的焦虑和不自信,想把他们牢牢抓住,结果却反而使他们离开。


            7楼2015-10-23 09:23
            回复
              在这个帖子讨论的第二个回答,作者援引了穆来纳森(Sendhil Mullainathan)和沙菲(Eldar Shafir)的研究,为匮乏状态导致的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作者说,
              “长期的资源稀缺培养出了“稀缺头脑模式”,导致失去决策所需的心力——穆来纳森称之为“带宽”(bandwidth)。一个穷人,为了满足生活所需,不得不精打细算,没有任何“带宽”来考虑投资和发展事宜;一个过度忙碌的人,为了赶截止日期,不得不被看上去最紧急的任务拖累,而没有“带宽”去安排更长远的发展。即便他们摆脱了这种稀缺状态,也会被这种“稀缺头脑模式”纠缠很久。”


              8楼2015-10-23 09:23
              回复
                确实如此。要从这种“匮乏——摆脱匮乏的痛苦和焦虑——无效的逃离——匮乏维持和加剧”的模式中摆脱出来,比直接解决匮乏更重要也更现实的,是处理匮乏带来的焦虑和痛苦,从而试着摆脱无效的逃离模式。


                9楼2015-10-23 09:23
                回复
                  说到底,正念所倡导的,是以一种合适的方式和痛苦经验相处,让我们摆脱逃离痛苦所带来的不假思索的自动化行为。正念拓展了“注意的带宽”,为我们审视和选择自己的行为,赢得了空间。当我们能更能和匮乏的焦虑相处时,更愿意呆在此时此刻时,反而更能摆脱“无效的逃离”,从而做出更符合长远利益的选择。从某种意义上,你在多大程度上能接纳自己的匮乏状态,在多大程度上接纳匮乏带来的焦虑和痛苦,你就有多大的自由重新思考逃离的冲动是不是真的有效。


                  10楼2015-10-23 09:24
                  回复
                    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到,既然人生兼苦,如何和痛苦经验相处,就成了我们的一门必修课。进化为大脑设定的程序,是逃离。想方设法、费尽心机、不计代价。要修改大脑设定的程序,并不容易。但这值得。有时候,逃离不仅不会解除我们的痛苦,还会让我们备受折磨,如一个逃犯般到处流浪,心无所安。在匮乏模式中,对痛苦的逃离无疑让事情变得更糟。学着跟痛苦共存,面对它、接纳它,在痛苦中重新掌握人生的航向。这也许并不能帮你摆脱匮乏的状态,但它可能是你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是改变的开始。


                    11楼2015-10-23 09:24
                    回复
                      前排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0-24 07:46
                      回复
                        内向的性格不代表能力,人的贫与富不是性格决定的,是能力,是不懒惰、勤奋、上进、持之以恒的抑制力所决定的。只有能力得以发挥才能摆脱贫穷。和性格内向,外向没有多大关系,这里说的实际,靠关系的另当别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0-24 07:57
                        收起回复
                          谈何容易?


                          IP属地:内蒙古来自iPad14楼2015-10-24 08:21
                          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10-24 09:19
                            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10-24 09: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