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宇宙吧 关注:4贴子:15
  • 0回复贴,共1

智商上千的计算机将不是梦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智能的超级计算机将诞生。智能的不是超级计算机硬件,而是一套依靠人类大脑思考的原理开发出来的软件。这套软件将会“思考”,从而发明出一些新的机器或者思考出新的理论。一个人的智力是有限的,但是把很多人的大脑系统通过模拟的形式使其在模拟软件系统里信息互相“交流”,那么更多新的观点将会被“创造”。
关于大脑里神经元间通过不规则的电流交换信息来工作的原理(只代表我的观点,还未被实验测试确定)我已经在《你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吗?》文章的最后提到,这里就不再多说了。要完成这个梦想,首先,巨量的实验是少不了的。现在对大脑的认知能力还远远不足。关于大脑的研究比较新的一些观点是:听觉、视觉、嗅觉等的信号并不是以前所认为的分属大脑不同的区域处理的,有时,同一大脑区域可以处理多种感觉信号。(见《环球科学2013.2》)
我们对大脑在处理信息时,电流在哪些神经元里传播还不知道。比如脑子里出现了“苹果”这个意识,究竟是哪些神经元被激活了,电流又是怎么流动的。虽然现在通过一些装置已经可以检测脑电波了,但是这种方法太“粗糙”了。我们的目标是:当想到“苹果”这个词语时,检测出那些有电流信号产生的神经元,并且测出流出神经元的电流大小。然后通过核磁共振技术按比例绘出每个不同神经元的三维图像。将图像按照电磁学、流体学的一些原理设计一些程序:例如神经元表面场强较大,电流很少能流出去;电流总是在神经元中央流速较大等。
神经元如此小,用通常的电极柱方法测试应该不大可能,除非把它做成纳米大小。用激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当电流通过某特定频率的激光时,出射的激光强度会有微小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测试出射的激光强度来确定电流的大小(这里基于《流动的宇宙.理论篇》来说,激光与电流接触时,需要发生相对论效应)。但激光的强度应该尽量的小,激光粗细应该尽量的细,以免更多的原本电流信号被破环。通过多次实验,就可以知道当大脑产生“苹果”这个信息时所激活的神经元了。然后调试模拟的神经元软件系统,使之输入同样大小的电流时,每个神经元能刚好输出与实验相符的电流信号。不过这有一个问题:我们还不知道不同人的大脑里关于“苹果”这个信号所激发的神经元和神经元的“有效形状”(在星状神经元里,没电流通过的“小枝杈”不算)是不是相同的。也许只存在大小的差异,也许有一些相似,但不可能完全不同。毕竟大多数人视锥细胞等细胞的个数大致相同,产生的电流信号强度也应该差不多。当把大多数神经元细胞工作的“底细”摸清楚后,就可以把它合成一个整体了。将相似的信号对应的神经元形状叠加,不同的神经元则按照与之有关系的神经元连接。最后在研究一下当新的信息产生时,神经元是如何被电流激发以“生长”出新的枝杈的。这样,超级计算机不仅可以将各种不同领域的人的思维相结合,还可以自己学习。不过,最大的问题是一个人输入的电流信号强度的模拟电流可以驱动整套庞大的神经元模拟系统吗?我估计是不行的,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应该是有限的,虽然有研究称人一生使用大脑的情况不足10%,但我认为其余的90%应该有一些具有类似于DNA中的隐性基因的功能(目前已有实验显示隐性基因在整个生物系统中起作用,例如:引导转运RNA锚定在显性基因上)。那么未使用的大脑也许有引导电流信号或放大电流信号的作用。如果一个人输入的电流信号强度大小不够的话,那么应该在适当的地方再输入一些小而密集的电流信号(电流过大可能会影响主电流信号的工作),以使整个系统都能工作。要读懂这些信号的意思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做到,一眼看上去都是电流在各个神经元里流来流去。但是专业人员有一套将电流信号转化为例如文字信息的“翻译模本”。当然我们还不知道例如“吃饭”等一些信息会不会与“相对论”有联系。如果没联系的话,研究一下专业知识所激发的神经元就可以了。毕竟这台超级计算机是用来创造新的科学思想的,不是用来以“相对论”的思维来研究如何“吃饭”才会吃出“相对论”的感觉来。
整套系统异常的复杂,需要不停的修改,否则它会“思考”出一些人类不能看懂的东西也说不定。但一旦成功,它的潜在能力是无限的。虽然人类产生信息的总量每年都会翻一翻,但这个系统估计两三个世纪后都没法实现。毕竟它在初期需要巨量的投资,并且成功就像进行一场赌博游戏一样的,短期内还不一定有回报。等未来人人的生活都非常富足、人类进入超大型宇宙飞船在宇宙各个角落飞翔的时代,这个计划可能会开始实施。
未来,人类的思维能力究竟能有多高?更多更有挑战性的计划又有多少会被思想的火花激发出来?我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期待。


IP属地:四川1楼2015-10-18 12:2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