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窖客吧 关注:10贴子:124
  • 7回复贴,共1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陈章甫》李颀
  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醉卧知白日暮,有时空望孤云高。
  《九日宴》张谔
  秋叶风吹黄飒飒,晴云日照白鳞鳞。归来得问茱萸女,今日登高醉几人。
  《秦王饮酒》李贺
  秦王骑虎饮八极,剑光照空天自碧。羲和敲日玻璃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龙头泻酒邀酒星,金槽琵琶夜枨枨。洞庭雨脚来吹笙,酒酣喝月使倒行。
  银云栉栉瑶殿明,宫门掌事报一更。花楼玉风声娇伫,海绡红文香浅清,
  黄娥跌舞千年觥。仙人烛树蜡烟轻,古琴醉眼泪泓泓。
  《醉后》王建
  春草秋风老此身,一瓢长醉任家贫。醒来还爱浮萍草,漂寄官河不属人。


1楼2015-08-10 16:43回复
    豪言壮语,酒壮英雄胆。
    花言巧语,劝友多喝点。
    胡言乱语,神智无深浅。
    不言不语,进入梦里面。
    自言自语,醒来悔不断。


    2楼2015-08-20 15:49
    回复
      2025-11-10 00:26:2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斟酒时,和风细雨。
      劝酒时,甜言蜜语。
      喝酒时,豪言壮语。
      喝多了,胡言乱语。
      到最后,倾盆大雨。


      3楼2015-08-20 15:51
      回复
        想醉,把酒留在胃。
        怕醉,水往酒里兑。
        真醉,敢喝敌敌畏。
        烂醉,桌子底下睡。
        装醉,不想给小费。


        4楼2015-08-20 15:52
        回复
           纵观历史上的文人,大都与酒形影不离。文人饮酒已是传统上的潇洒。魏朝末年,被誉为文坛“竹林七贤”的阮籍、嵇康等人,个个堪称酒中豪杰,常在竹林中饮酒长啸。阮籍一醉就是一个多月;嵇康醉酒有风姿,不时醉出美感来;刘伶更是对酒一往情深,可谓古今一流的“醉仙”。
            陶潜醉酒,悠悠见南山。东晋陶渊明也是出了名的爱酒文人。他在《饮酒》诗前的小序中写道:“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欢。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酒和他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为酒,他心底流露出无比高尚的人格魅力;也正因为酒,他才会在骈体文玄言诗盛极的魏晋时期独辟一代文风,为中国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题材。同时,酒对文人雅集也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据《与吴质书》记载,曹丕与“建安七子”徐干、陈琳、刘祯等“每至筋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面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知自乐也”。
            当历史车轮转至唐代,这时期的文人纵酒风尚更是异常兴盛。在繁华的盛唐时代,酒气熏天的长安城中有着一支庞大的饮酒队伍。唐初诗人王绩,因好酒获“斗酒学士”的雅号。他曾撰《酒经》:“追述(焦)革酒法为经,又采杜康、仪狄以来善酒者为谱。”还有杜甫,史载他“于成都洗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竣(音)野老相押荡,无拘检”。大诗人李白更是感叹道:“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在诗化的酒中不畏人生的挫折,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在古代,但凡大型饮宴,没有酒相伴是极为少见的。饮酒唱歌,言志抒情,是人们最惬意的事情之一。唐代诗人王维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对酒表达了别离的情绪:“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此诗一出便广为传唱。后来人们又在其基础上加以补充,形成《阳关三叠》曲,成为七弦琴“琴歌”之代表作。可见酒对于那时文人的作用之大,实在是难以尽述。
            此外,黄庭坚跟酒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著作保留了宋代戎州(今宜宾)酿酒史的资料。黄庭坚不仅一般性地描绘了宋时戎州名酒飘香的氛围,而且确凿地反映了当时酿酒业的一些情况。戎州美酒刺激着他,激发了个人创作灵感,使其在创作高峰的体验下,创作出堪称传世之作的诗词。读黄的作品使我们知道戎州有酒坊兼酒店,还有士大夫也在家酿酒。名酒不但有“荔枝绿”,而且有“安乐泉”等不同品种。
            然而在元代,不仅是酒,就连酒旗在元人眼中也是很有魅力的,尤其在文人骚客那里。正所谓“淡抹浓妆山如画,酒旗儿三两人家。”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酒文化的兴盛。诗人谢宗可有首《酒旗》诗写得妙:“水村山郭酒初香,纻影青青字一行。垆畔低悬花雾湿,檐阴斜揭柳风凉。指挥意马冲愁阵,摇曳心旌入醉乡。惆怅步兵招不起,半竿空自舞斜阳。”酒旗通常用青布制成,元曲中又称之为“青旗”。


          6楼2015-08-30 15:38
          回复
            公元前二世纪史书《吕氏春秋》云:"仪狄作酒"。汉代刘向编辑的《战国策》则进一步说明:"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日:`后世必有饮酒而之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禹乃夏朝帝王)"。史籍中有多处提到仪狄"作酒而美"、"始作酒醪"的记载,似乎仪狄乃制酒之始祖。这是否事实,有待于进一步考证。
              


            9楼2015-08-31 11:49
            回复
              一种说法叫"仪狄作酒醪,杜康作秫酒"。这里并无时代先后之分,似乎是讲他们作的是不同的酒。"醪",是一种糯米经过发酵工而成的"醪糟儿"。性温软,其味甜,现在江浙的不少家庭中,仍自制醪糟儿。醪糟儿洁白细腻,稠状的糟糊可当主食,上面的清亮汁液颇近于酒。"秫",高梁的别称。杜康作秫酒,指的是杜康造酒所使用的原料是高梁。如果硬要将仪狄或杜康确定为酒的创始人的话,只能说仪狄是醪酒的创始人,而杜康则是高梁酒创始人。


              10楼2015-08-31 11:50
              回复
                 据此,中国酒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


                11楼2015-08-31 11:5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