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玉垒中学吧 关注:21贴子:111
  • 3回复贴,共1

胡敏:一流的家长是榜样,三流的家长是保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胡敏:一流的家长是榜样,三流的家长是保姆
我们都有一个愿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只“望”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行动。
我们每天都在寻找捷径、秘诀,希望拿到“金钥匙”以彻底摆平孩子的问题。“金钥匙”到底是什么?
有人说,父母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重视习惯的力量;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才是家庭教育的秘诀所在。而这才能培养孩子的情商,即这个孩子最后在社会上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父母对孩子在如何做人方面的教导。
而在胡敏看来,一流的家长应该是榜样,身教胜于言传;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应该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做到这三点,你就能培养出一个高智商的孩子!
一流的家长应该是榜样,身教胜于言传
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我的父亲只上了小学二年级,但是他酷爱读书。没有农活的时候,他就会到县城的图书馆去借书,每次从城里回来的时候一定都会带着一袋沉甸甸的书。父亲读书的样子在我的脑海里就是一尊雕塑,这是我对父亲的记忆,于是,我也喜欢读书。读书是一个世界,需要父母去引领孩子。
当父亲读了很多书的时候,他产生了创作的欲望,于是开始拿起笔去尝试。湖南乡下的夏天非常炎热,蚊子也非常多,父亲把腿放在水桶里,左手拿着蒲扇驱赶蚊子,右手下面垫着毛巾以防浸湿稿纸——这一幕对我来说又如一尊雕塑,是父亲为我留下的最重要的“资产”。后来,我父亲发表过很多以农村为题材的作品。多年以来他很少对我说什么,却通过行动对我进行了深刻的教育,呈现在我身上就是我喜欢读书、做事投入而执着。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和事业的打拼上,不知遇到了多少个“沙尘暴”,是父亲无言的勤奋与执着,激励我、指引我,我,得益于父亲的勤奋好学。
我的母亲是一位乡村小学教师。她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直到现在依然还有不少学生会时常来家里看望她老人家。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要当好一个老师,就应该像我母亲那样,热爱每一个孩子。
我认为自己非常幸运,因为从父母那里得到了这两样东西——父亲对事业的执着、母亲对教育的热爱。
我们经常说:“一流的家长是榜样,二流的家长是教练,三流的家长是保姆”,“言传身教”是父母作为家庭教育主讲教师最需要做到的一点,“身教”相较于“言传”更重要。
培养孩子的习惯,我们让孩子进行表格管理
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习惯。
培养习惯,其实是培养一种管理能力,管理生活或者说管理时间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孩子习惯的过程中,要善于使用工具。我一直在搞管理工作,尤其是企业管理,我认为备忘录、表格等都是非常有效的管理工具。
我们家的孩子,就进行过表格管理。我们坚持了十几年。表格其实很简单,纵向是栏目,横向是日期,然后打勾。从上幼儿园大班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从来没有间断过。
有的家长说:“这还不简单,不就是干得好打勾,干得不好打叉嘛。”问题就出在这里。
如果孩子一件事情没做好,我们会把他叫过来,跟他谈:“这个事情没做到位吧?怎么办呢?”他说:“那就打叉呗。”我们会问:“这个叉打上去以后好不好看呢?”孩子的小伙伴会经常来串门,让他们看到上面打叉显然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
我们就跟孩子讲:“这个叉,我们这次不打了,再给你一次机会,所以这个地方就留空白。”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会有再犯错误的时候,怎么办呢?“你看,这是第二次了,爸爸妈妈真的想在这上面打个叉,你觉得应该怎么办?”这一次是他说了,上次是我们引导他说的——不要给他打叉。我们于是说:“要记住事不过三,没有第三次。”
孩子到了美国以后,我们经常“潜伏”到他的人人网、朋友圈,看他在里面晒什么。有一天发现他晒了一个表格,各种各样颜色的笔,把他每天的时间都排满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表格里面的内容会发生变化,但是孩子的本质是没有发生变化的;如果说有变化,那就是他将“表格精神”内化了,会自发、自觉地要求自己。
你和孩子的沟通是否有效,要看你是否尊重孩子
想想您最近一次跟孩子交流是什么时候?您正式地、关切地去跟孩子谈话是发生在哪一天?持续了多久?很多孩子对家长的记忆只有谩骂、训斥,甚至还有暴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确实会出现种种问题,而沟通的目的,最重要的就是解决问题。
圝圝我们家孩子也有成绩掉链子的时候,初二时在班上的成绩本来是前三名,七十多人的尖子班,有次一下掉到班上倒数第三名。开家长会,老师宣布了这个成绩,散会后,孩子跟他妈妈都不说话。
走了一段路,孩子问:“妈妈,你知道我的成绩单吗?”
妈妈说:“知道啊!”
说时把孩子揽到身边,抚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膀,说“这个成绩,如果你自己能接受,我相信我和你爸也能接受。”
当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我们应该给孩子一种力量,有时候什么都不说比说一大堆更管用。把他拽到身边,轻轻地拍拍他的肩膀,是在传递父母的爱,传递父母的支持,让他重新振作起来。这是一种交流,这是一种沟通。
有的家长,总把孩子看成犯人似的,一有什么犯罪的证据,抓个现场,然后就开始审判。这不是好的教育,也不是好的沟通。家长应该制造一个机会,在一种宽松的环境下,跟孩子好好聊一聊,分析一下利与弊,不要抓着他,像审讯犯人一样,那样孩子肯定会抵制和反抗。
还有一些家长和长辈不太顾及孩子的感受,不尊重孩子,常犯一些低级错误——比如当着孩子的小伙伴或者叔叔阿姨的面,教育孩子,说他这不行那不行。实际上这是很不妥的做法。尊重孩子很重要。
有时候家长带着孩子来向我咨询,第一次见面,直接就说,我孩子叫什么名字,然后有这么一些问题。我看着孩子的脚在地上使劲摩擦,我把这个行为翻译成:他就想踢你!
来源:中国教育报


1楼2015-08-07 15:56回复
    一流的家长是榜样,三流的家长是保姆


    3楼2015-08-27 11:45
    回复


      4楼2015-08-28 16:10
      回复


        5楼2015-08-29 1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