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讲了气质的超原始的理论,但科学心理学对这个不太认同。虽然不同研究者对气质的定义或测量并不一致,但Rothbart & Bates(1998)提出的6个气质维度划分比较受到认可。
1. 恐惧性:警觉、不安、面对新异环境和刺激的退缩反应。
2. 易激怒性:挑剔,哭闹,面对挫折表现出不安(有时被称为挫折-愤怒)。
3. 活动水平:大动作活动量(如踢,爬等)。
4. 积极情绪:经常笑,愿意接近他人以及与他人合作(有的学者称为社交性)。
5. 注意广度-坚持性:儿童指向并专注于物体或感兴趣的事物的时间长度。
6. 节律性:机体功能,如进食、睡眠、胃肠功能的规律性/可预期性。
发现了什么?
没错,这里的气质是主要对婴儿来说的。每个婴儿都有其独特的人格,在描述婴儿人格时,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气质方面。

而对于气质的分类还有更简单的——Thomas, Chess & Birch(1970)提出的:
1. 容易型气质(约40%):随和的儿童,脾气平和,情绪较为积极,对于新事物较为开放和适应。他们的生活有规律,可以预测。
2. 困难性气质(约10%):这类儿童活跃、易怒、生活没有规律。他们对改变常规会有过度反应,对新事物和人适应较慢。
3. 迟缓型气质(约15%):这类儿童不怎么活跃,有点抑郁,对新人和环境适应较慢。但是与困难型儿童不同,他们对新异刺激的反应一般较为温和,不会过激和消极。

问题:觉得这两种气质的说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可以吐槽的?和前一期介绍的又有什么差异?
前情回顾:
#33精神分析之心理动力 http://tieba.baidu.com/p/3776145025
#34防御机制 http://tieba.baidu.com/p/3778153797
#35依恋1 http://tieba.baidu.com/p/3784376844
#36依恋2 http://tieba.baidu.com/p/3788465467
#37类型论 http://tieba.baidu.com/p/3794434990
1. 恐惧性:警觉、不安、面对新异环境和刺激的退缩反应。
2. 易激怒性:挑剔,哭闹,面对挫折表现出不安(有时被称为挫折-愤怒)。
3. 活动水平:大动作活动量(如踢,爬等)。
4. 积极情绪:经常笑,愿意接近他人以及与他人合作(有的学者称为社交性)。
5. 注意广度-坚持性:儿童指向并专注于物体或感兴趣的事物的时间长度。
6. 节律性:机体功能,如进食、睡眠、胃肠功能的规律性/可预期性。
发现了什么?
没错,这里的气质是主要对婴儿来说的。每个婴儿都有其独特的人格,在描述婴儿人格时,研究者主要集中在气质方面。

而对于气质的分类还有更简单的——Thomas, Chess & Birch(1970)提出的:
1. 容易型气质(约40%):随和的儿童,脾气平和,情绪较为积极,对于新事物较为开放和适应。他们的生活有规律,可以预测。
2. 困难性气质(约10%):这类儿童活跃、易怒、生活没有规律。他们对改变常规会有过度反应,对新事物和人适应较慢。
3. 迟缓型气质(约15%):这类儿童不怎么活跃,有点抑郁,对新人和环境适应较慢。但是与困难型儿童不同,他们对新异刺激的反应一般较为温和,不会过激和消极。

问题:觉得这两种气质的说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可以吐槽的?和前一期介绍的又有什么差异?
前情回顾:
#33精神分析之心理动力 http://tieba.baidu.com/p/3776145025
#34防御机制 http://tieba.baidu.com/p/3778153797
#35依恋1 http://tieba.baidu.com/p/3784376844
#36依恋2 http://tieba.baidu.com/p/3788465467
#37类型论 http://tieba.baidu.com/p/37944349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