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汉服吧 关注:160贴子:1,142
  • 5回复贴,共1

【历史】戳穿朱棣诛方孝孺十族谎言才 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镇楼


IP属地:甘肃1楼2015-03-29 20:07回复
    此事,门人王稌潜录为《侯城集》,故后得行于世。”
    可见,方孝孺的门人和朋友在永乐年间并没有被杀,至少在正史---明史中没有任何有关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
    明史是清朝人所修,为了某些政丶治需要,明史对明朝的皇帝多有贬损,可是,就在这样一部史书中竟然没有任何关于方孝孺被株十族的记载,想象一下,如果方孝孺真的被诛十族,那么明史的编纂者怎么会放弃这样一个描绘明朝皇帝“暴虐”“残忍”的情节?
    有关明朝的正史有两步,一个是清朝人修的《明史》,还有明朝官方自己修的《明实录》,下面让我们再看看明朝人的官修正史《太宗实录》里面的记载:
    丁丑,执奸恶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等至阙下,上数其罪,咸伏其辜,磔戮于市。
    跟明史一样,没有任何关于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试想一下,当时成祖刚刚打下南京,如果方孝孺真的被诛十族,此时应该大书特书,用来威慑降官,巩固统治,可是明朝官修的实录却和明史一样,在有关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上全部哑火。


    IP属地:甘肃4楼2015-03-29 20:08
    回复
      比如生活在成化年间的宋端仪曾经撰写《立斋闲录》,《革除录》等关于建文忠臣的书,明史上说“端仪慨建文忠臣湮没,乃搜辑遗事,为《革除录》。建文忠臣之有录,自端仪始也。”,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着两本书的记载:
        《立斋闲录》:文庙初即位,欲诏天下,问姚广孝可代草者。曰:“必须方孝孺。”召之数次,不来。以势迫之,不得已,孝孺持斩衰而行。见文庙,命草诏,乃举声大哭曰:“将何为?”辞敕。左右禁其哭,授以笔,即投于地,曰:“有死而已,诏不可草。”文庙大怒,以凌迟之刑刑之,夷其族。革除录》:孝孺不屈,系狱。遣人谕旨,终不从。寻诏天下,广孝举代草者,曰:「必须方孝孺。」召出,自狱斩縗而见,命草诏草诏,曰:「有死而已。」遂就戮。
        我们从这两部有关建文遗臣的着作中发现,这两本书中丝毫没有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并且,《立斋闲录》还详细指出,方孝孺只是“夷其族”,在后面,还列出了相关人员名单:“所存簿籍载正学宗族抄扎人口有八百四十七人,族叔文度、文恭、海、敏,族侄谅、经、良,族弟希定、希崇、希用、希善,族侄孙起宗、起成、起庄、小荀、居安、渊胜,族孙崇俭等。”
      《立斋闲录》里面的这条记载,作者当时能查到而且列出的人名似乎都是方家父系这一系的,未见有母系和妻系的人名被列出,而且也没有理由认为宋端仪会特意隐去方家母系和妻系的被害者姓名,并且,也没有说这八百四十七人被杀,只是说“抄扎人口”,可见,方孝孺被诛十族在正史和一些考证严密的私史中并没有记载。


      IP属地:甘肃6楼2015-03-29 20:08
      回复
        另外,关于一些建文帝的野史也都没有关于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比如:
          明姜清《姜氏秘史》:文庙不悦而诏之,辞益厉。既而曰:“若称周公,成王安在?”命割其舌。孝孺含血犯御座,文庙大怒,磔之,詈至死。
          明大岳山人《建文皇帝遗迹》:孝孺奋然曰:‘杀我十族亦无奈!’”文皇见之,勃然变色,因命草诏,孝孺大恸于殿前曰:‘有死而已。’文皇怒曰:‘汝服重服,不顾九族矣!’孝孺奋然曰:‘杀我十族亦无奈!’因出不逊语,乃命出斩之,孝孺张目大愤,出都门尚詈不已。
          又比如:崇祯年间宁海县志上方孝孺传的记载:上降榻劳曰:“先生无劳苦,余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公曰:“成王今安在?”文皇曰:“渠死。”公曰:“成王即不存,何不立成王之子?” 文皇曰:“国赖长君。”公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文皇又曰:“先生无过劳苦。”置左右授笔札,又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公大批数字云云。投笔於地,又大哭。且骂且哭,曰:“死即死诏不可草!文皇大怒命磔诸市,公慨然就戮。”


        IP属地:甘肃7楼2015-03-29 20:08
        回复
           这些材料里面都没有一丝一毫有关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最贴边的也只不过是《建文皇帝遗迹》说的“杀我十族亦无奈”但却没有任何关于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可见,在明朝,至少在永乐到正德年间,诛十族的说法一直没有,直到祝枝山的《野记》,在这之后也基本没有(至少我没有发现)记载。
            到了清朝初,有关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还是没有,比如着名民间史学家谈迁的《国榷》:上曰:‘吾能赤人九族。’对曰:‘即死安能加族我乎!行见后之叛俑今日也。’下狱,逮其宗戚相踵示之,(方)哭骂如故。上怒,命抉其吻,剔其舌,孝孺犹噀血犯御座,磔之。……僇宗戚八百七十三人,远戍不可胜计。”


          IP属地:甘肃8楼2015-03-29 20:09
          回复
             等到清朝一统天下之后有关方孝孺被诛十族的记载顿时出现
            比如谷应泰的《明史纪事本末》等等,最后,清朝学者赵翼不厚道地把诛十族和其他正史并列收入他的《廿二史札记》,由于《廿二史札记》流传较广,一些大学者如鲁迅等人深受影响,于是,诛十族的故事慢慢流传开来,以致现在几乎每本关于方孝孺的书都记载了“诛十族”一事,今日作者费了一些心思对其进行考证,希望能够还历史以真实面貌,揭露对明朝的污蔑和贬损。


            IP属地:甘肃9楼2015-03-29 20: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