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吧 关注:4,747贴子:31,641

谈谈南宋官窑的瓷器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南宋官窑,又称修内司官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是宋廷偏安以后,在杭州另立的新窑。

  南宋官窑“袭故京汴遗制”(指原大宋汴京官窑的制度),移地于南方继续生产。宋代叶真《坦斋笔衡》载:“有邵成章提举后苑,号邵局,袭故京遗制,置窑于修内司,造青器名内窑,澄泥为范,极其精致,油色莹彻,为世所珍。后郊坛下别立新窑,比旧窑大不侔矣。”


1楼2015-03-08 12:29回复
      南宋官窑,虽然是从绍兴十三年(1143年)开始,却连续生产了一百三十多年,所产瓷器非常精美。它与以前的汴京官窑前后映辉,为中国奠下了制瓷王国的美名。千百年以来,宋朝的瓷器因其艺术性之高,一直受到后世的普遍赞誉。


    2楼2015-03-08 12:37
    回复
        南宋官窑的瓷器,通过细致纯熟的工艺,将流畅简练的造型,和精光内蕴的釉色,和谐统一在一起。这些充分表明,八百年前中国瓷器生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因此,南宋官窑瓷器,也是南宋时期发达的科技文化真实的写照。
        但由于它的产量有限,传世甚少,从而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瑰宝,闻名于世。而与南宋官窑的知名度不相适应的,是关于它近乎零星的史料记载,让今人觉得扑朔迷离、莫衷一是。因此,南宋官窑的研究,一直是中国古陶瓷研究中,一项令人瞩目的课题。


      (位于玉皇山南坡乌龟山麓的南宋官窑博物馆)


      3楼2015-03-08 12:40
      回复
          总体而言,南宋有两种官窑瓷器,一种是在官窑(修内司官窑)中烧制出来,这是真正意义的官窑瓷器。另一种则是在官窑建立以前,由官方出具设计样式,规定质量标准和数量要求,然后由宫廷太监专门监督制造。瓷器在民窑中烧制好以后,经过挑选,上品供应御用,中品供应宫廷日用和外交使用,以及赏赐有功大臣,而下品,则配发给地方官府作为公用。

          因此,后者虽然也称作官窑瓷器,但并非在官窑(修内司官窑)中生产。所带“官窑”二字,与窑场不符。


        4楼2015-03-08 12:53
        回复
            因此,如楼上所言,这一时期由民间自己设计烧制,并供皇家使用的精美瓷器,更应该叫做贡瓷,而不能称为官瓷。其中,专门为皇帝烧制的瓷器称贡御瓷器,而为宫廷陈设和皇室成员烧制的瓷器,就只能叫做贡瓷了。

            宋朝官窑遗留给后世的问题很多,比如“汴京官窑”、“汝官窑”和“郊坛官窑”的概念是否正确的问题,贡御汝窑烧造的时间是宋神宗时期还是宋徽宗时期的问题,南宋修内司建立的“新窑”和“旧窑”的关系问题,龙泉官用型黑胎青瓷是贡瓷还是仿官窑瓷的问题,《坦斋笔衡》中“故京遗制”的含义和“置窑于修内司”问题等等。


          6楼2015-03-08 13:04
          回复
              明初曹昭的《格古要论》在描述官窑瓷器说:"官窑瓷宋修内司烧者土脉细润,色青带粉红,浓淡不一,有蟹爪纹 紫口铁足"。

              明人高濂在《遵生安笺》里进一步说明杭州官窑青瓷的特征是"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之下也。" 在已发掘的杭州乌龟山郊坛官窑窑址中发现很多瓷片与窑具,胎质呈黑灰或灰褐色,胎质轻薄、釉层较厚、釉色有粉青、蜜腊黄等色,器型常有盘、碗、碟等,还有仿古器皿是受北宋徽宗提倡仿古复古的影响,作为宫迁陈设用品;郊坛官窑遗址出土遗物较为丰富,其特征与历代文献记述相符合。



            7楼2015-03-08 13:15
            回复
                南宋官窑瓷的釉色,主要是粉青色、依色谱的颜色分,是极浅的蓝绿色,但也有以灰色绿色、黄绿色色调为主的。具有良好的乳浊性和釉层丰厚的多次釉,在质感上追求璞玉的效果。

              南宋官窑瓷的胎土有黑褐色、灰褐色、灰色及红褐色等,但以黑褐色占大多数,所谓"紫口铁足"是由于黑胎上釉后,口部及凸棱部位釉向下流,因而造成口棱部釉薄,而显现了胎色,这就是"紫口"。至于"铁足"则是指圈足部份的黑铁色了,南宋官窑的釉极厚,故便有"原釉薄胎"之说法。



              8楼2015-03-08 13:24
              回复
                  南宋官窑青瓷,主要表现的不是在它的装饰,而在它本身如玉泉般的、庄重的、典雅的、神秘的自然美。在艺术风格上以釉色取胜,以造型见长,以纹片著称,反映出东方民族谆厚朴实,崇高古雅的独特艺术风格。


                9楼2015-03-08 13:28
                回复
                    官窑所烧的都是宫廷御用器,因此,要求制作都尽量完美,早期作品为了使器身全部敷釉,盘洗等器一般都以支钉装烧,唯支钉较汝州官窑为大且粗,数目甚至有多达二十枚者。晚期,则多以垫托垫烧,虽然是底留下一道无釉的痕迹,但涂上一层铁质护胎浆成"铁足",使制品更富特色。



                  10楼2015-03-08 13:45
                  回复
                      南宋官窑瓷多有纹片,有大小开片,亦称文武片。纹片有疏有密,有深有浅,以冰裂纹等大纹层为主,所谓"冰裂纹"者,如同冰糖、云母一般,层层而下,多角形的开片,显白色的纹路,由于机会不多,较为特殊。

                      釉面出现的纹片原是一种缺陷,它由于制作过程中工艺处理不当,胎釉膨胀系数相差过大,使釉面发生裂纹,但我们的祖先巧妙地利用这种缺陷美,作为装饰瓷釉的特殊手段,使这种釉面纹路通过工艺的调整,控制裂纹的大小和疏密,形成纹片碎路,纵横交错,极不规则又在规则之中。经过人工染色,从而达到所谓"金丝铁线"的艺术效果。



                    11楼2015-03-08 13:49
                    回复
                        南宋官窑瓷的造型,品种包括很广,以陈设用瓷为主,有文房用具,也有日用器皿及装饰瓷,如尊、壶、琮、炉、瓶、碗、碟、洗样样都有。器型多仿自周、汉古制。造型严谨肃穆,古风朴朴,又配以"紫口铁足"更显得风韵别致、古色古香。官窑瓷器以小型器为多见,体积不大。但是它所表现的气度,却仍然不可漠视。





                      12楼2015-03-08 13:53
                      回复
                        再上几张瓷器图片,与吧友们一起欣赏:
                        1。南宋官窑大瓶(故宫博物院藏),这是迄今为止体积最大的南宋官窑瓷器


                        13楼2015-03-08 13:57
                        回复
                          2。麻姑坐像

                            麻姑又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属道教,为汉族民间信仰的神仙人物。
                            据《神仙传》记载,其为女性,东汉时应仙人王方平之召降于蔡经家,年十八九,貌美,自谓“已见东海三次变为桑田”,故古时以麻姑喻高寿。民间流传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寿辰,麻姑于绛珠河边,以灵芝酿酒祝寿的故事。


                          14楼2015-03-08 14:01
                          回复
                            3。南宋龙泉窑鱼耳炉

                              此以双鱼为耳,造型精美,釉色粉青柔和,宛若碧玉,尽显宋代文化的淡泊雅致,婉约精细的卓然风致。


                            15楼2015-03-08 14:03
                            回复
                              4。南宋龙泉窑青瓷长颈小瓶


                              16楼2015-03-08 14: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