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葛兆光所著的《想象异域》选摘。学者唐小兵对这本书的评价是:“复旦大学葛兆光教授通过对保留在朝鲜的这批文献的细致爬梳与史实重建,从衣冠变迁、对吴三桂之态度、对一个普通江南女子季文兰的心情等角度钩沉,将明清之际朝鲜文人对待明清易代之后的‘中国及其文人’的复杂心理纠葛,细腻精彩地呈现了出来。历史如同一幅幅画卷在读者面前展开,历史人物亦纤毫毕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周边看中国’的特殊视角。此书对历史理解真切、对人物性情拿捏准确,文字清新流丽,真是一本可以常读常新的典范之作。”
原来,这个题诗的江南女子叫做季文兰,丈夫被清人杀害之后,被王章京买得并带去沈阳,不仅是生离死别,远赴殊方,而且被掳入天寒地冻的北方蛮夷之地,比起远嫁匈奴的王昭君和蔡文姬,仿佛更加多一重被迫为奴的痛苦。在始终对清王朝怀有偏见的朝鲜使者看来,季文兰的题诗,当然象征的是汉族江南人对北方入侵蛮族的痛诉。越罗裳换了蛮衣衫,江南繁华换了关外荒凉,爷娘亲人换了陌生人,所以,同样心里深藏着对满人鄙夷的朝鲜使者,便不断想象着这个弱女子的痛苦、无奈、屈辱和哀伤。当时,金锡胄就写下了两首和诗,一首是:“绰约云鬟罢旧妆,胡笳几拍泪盈裳。谁能更有曹公力,迎取文姬入洛阳。”另一首则是:“已改尖靴女直妆,谁将莲袜掩罗裳。唯应夜月鸣环珮,魂梦依依到吉阳。”(下注:吉阳即古袁州,今江南地也)他在诗里感慨,在中国,再也没有人能像当年曹操从匈奴那里赎回蔡文姬一样,把季文兰解救出来了。他想象,这个苦命的女子也许可以在梦中魂回故乡,无可奈何之下,他只能为这个弱女子一洒同情之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