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吧 关注:1,712贴子:13,512
  • 6回复贴,共1

季南∶朝鲜王朝对清观解构分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
作为观念上层建筑,朝鲜王朝对清观影响着朝鲜的对外政策、文化交流,更影响着清鲜关系的发展变化。从正统意识出发,朝鲜君臣展开讨论意欲否定清朝的正统地位并有尊周思明的种种举动;从民族意识出发,对“夷狄”建立起来的政权充满诋毁与诅咒;从复仇意识出发,朝鲜君臣期待机会策划北伐。
引言∶
对朝鲜半岛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中韩关系方面的研究成为中韩建交后学界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清鲜关系更是备受关注。中外学界从封贡体制、朝贡贸易、对外政策、文化交流等角度出发深入探讨清鲜关系,其中朝鲜对清朝的文化心态引起了学者的关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心态影响着朝鲜的对外政策、文化交流,更影响着清鲜关系的发展变化。朝鲜王朝对清观经历了一个由蔑视、抵制到逐步认同接受的过程,本文跳出朝鲜王朝对清观嬗变研究的窠臼,从正统意识结构、民族意识结构、复仇意识结构出发解构分析朝鲜王朝的对清认识,以期为朝鲜王朝处理对清关系时的种种表现找到依据。


IP属地:中国台湾1楼2014-11-05 15:17回复
    三、复仇意识结构
    除却受春秋大一统思想影响的正统论意识以及灌注进“自民族中心主义”的夷狄情结外,朝鲜人对满清人还有着刻骨的仇恨。这固然与皇太极丁卯、丙子两征朝鲜,迫使朝鲜与之订立城下之盟,以武力征服的手段与朝鲜确立宗藩关系,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使朝鲜人受到重创脱不了关系。尤其是三田渡盟约之后,清军长达两个半月的滞留,任意抢掠,俘虏了不少朝鲜人,后又将这些“战利品”在沈阳拍卖,这更增加了朝鲜对清朝的仇恨,以至于孝宗国王要“替天行道”,积极主张北伐,朝鲜人甚至对吴三桂的叛乱、郑经的反清活动都抱有幻想。如果要对这种行为找到理论依据的话,那就是在春秋时期复仇的责任和理念累积演变下经《春秋公羊传》的阐发而逐渐形成的系统化的“大复仇”学说。
    《春秋》“大复仇”学说对后世影响极大,尤其是在北宋徽钦二帝被俘,赵宋政权南渡的情况下,汉儒极力倡导复仇乃春秋大义。南宋也始终没有摆脱金的蹂躏践踏,攘夷的大旗在南宋也始终被高举。朱熹就曾数次上书讲复仇攘夷,“君父之仇不与共戴天者,乃天之所覆,地之所载,凡有君臣父子之性者,发于至痛,不能自已之同情,而非转出于一己之私也。恭维国家之与北虏,乃陵庙之仇,言之痛切,有 非 臣 子 所 忍 闻 者,其 不 可 与 共 戴 天 明矣”。〔19〕对于金兵俘虏徽钦二帝这种不共戴天之仇,决不可通过议和来解决,而是“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致胜”,要“内修政事,外攘夷狄”。〔19〕《春秋》“大复仇”学说以及朱熹复仇雪耻的主张深深影响着朝鲜人。曾遭遇康熙朝文字狱迫害的戴名世在笔记《八月庚申及其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中说:“今夫《春秋》之义,莫大于复仇,仇莫大于国之夺于人,而君父之死于人也。故吾力能报焉,而有以洗死者之耻,上也;其次,力不能报,而报之不克而死,最下则忘之,又最下则事之矣。”〔20〕正是基于这种复仇意识,朝鲜人是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对“夷虏”之人建立的王朝进行报复。
    随昭显世子入质于沈阳的凤林大君(后来的孝宗国王),“及入燕,清人以金玉、彩帛遗昭显及王(指凤林大君),王独不受,颇以我人之俘虏者代之”,〔21〕他主动与清人划分界限,不像昭显世子那样用声色犬马磨光了自己对清人的仇恨,而是隐藏自己的反抗情感。他不轻易接受对方的馈赠,也没有因为受到满清统治者的礼遇和册封而改变对清朝的态度,反而对清朝充满了仇恨。孝宗国王“诞降之夕,彩云呈瑞。既生九岁而遭丁卯之难。十七岁而母大妃薨,哭泣悲哀,庭中不忍闻。十八岁而遭丙子之难,入于江华。十九岁而丁丑正月,得朝仁祖于南汉之城下,仍质于沈阳。既而西至于蒙古界,南至于山海关,又南至于锦州卫、松山堡,见诸败将。又东至于铁岭卫、开原卫,又东北至女奚部,凿玄冰丈余而饮其水。二十六岁而居北八年,始东归。未数月旋入燕山,见京邑灰烬。二十七岁乙酉自燕山归国。前后二十七年之间,天之忧戚玉成者靡所不至”。〔22〕八年的质子生涯和坎坷经历使孝宗对清朝的仇恨是刻骨的。这位皇帝在朝鲜“义理派”的挟持下,逐渐走上了反清复明的道路。孝宗为“北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即位之初就大量启用新人,斥退亲清旧臣,并积极扩军备战,御营厅军和禁军数量都有所增加,并针对对清作战特点将其改为骑兵,改造原有武器装备,盗卖硫磺,增加战斗实力,并加强边塞防御体系。孝 宗 将 兴 兵 北 伐 视 为 “申 天 下 之 大义”,〔22〕曾在与心腹大臣宋时烈密谈中提到∶


    IP属地:中国台湾7楼2014-11-05 15:27
    回复
      大义既明,虽使社稷灭亡亦有光于天下万世,何愧之有哉?天意于我不邈然,庶无灭亡之虞也。……群臣无可与谋事者,余今年且四十余矣,十年之中大事不成,则寡人志气寝衰,虽欲平定中原不可得也。卿宜兴同志之士密谋之。〔22〕
      此番密谈还未付诸实践就伴随着孝宗的次年离世而消歇了,但却反映出孝宗强烈的复仇心态。
      肃宗国王即位之时,清朝发生了三藩叛乱,朝鲜君臣又认为此时是复仇雪恨的大好时机,已经渐渐消声的“胡五百年之运”的反清意识再次得到强化。尹鑴也是北伐的积极倡导者,显宗在位时就曾慷慨激昂,上密疏建议显宗“替天行道”:
      臣闻除天下之忧者,必享天下之福;持天下之义者,必受天下之名。其道在因时乘势,审其机而亟图之。
      呜呼!丙丁之事,天不吊我,禽兽逼人,栖我于会 稽,厄 我 于 青 城,虔 刘 我 赤 子,毁 裂 我 衣冠———当是时,我先王忍一死为宗社,捐一耻为万姓;而沬血饮泣,含羞拊心,思一有所出,以至于今,天道累周,人心愤盈矣!
      今日北方之闻虽不可详,丑类之窃居已久,华夏之怨怒方兴。吴起于西,孔连于南,鞑伺于北,郑窥于东。剃发遗民,叩胸吞身,不忘思汉之心。侧听风飚之响,天下之大势可知也已。
      我以邻比之邦,处要害之地,居天下之后,有全盛之形,而不于此时兴一旅,驰一檄,为天下偈,以披其势,震其心,与共天下之忧,以扶天下之义,则不徒操刀不割,抚机不发之为可惜。实恐我圣上其承之心,无以奏假于我祖宗我先王,而有辞于天下万世矣!〔23〕
      尹鑴此封密函反映出其特有的思想感情结构:将满清人视为“禽兽”、“丑类”,这些“禽兽”非中华正统,而是“窃据”,对丙、丁之事耿耿于怀。清朝国内的不稳定,使这些具有儒家惯性反应模式的“义理派”不能正确认识客观形势。显宗国王有鉴于孝宗反清的不了了之,始终没有反清的行动。


      IP属地:中国台湾8楼2014-11-05 15:29
      回复
        参考文献∶
        〔1〕 朱云影.中国文化对日韩越的影响〔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8,178.
        〔2〕 〔韩〕成海应.研经斋全集〔A〕.韩国文集丛刊:第274册〔C〕.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影印标点本,2001.
        〔3〕 〔韩〕柳重教.省斋集〔A〕.韩国文集丛刊:第324册〔C〕.汉城:民族文化推进会影印标点本,2001.
        〔4〕 朝鲜王朝英祖实录:第42册〔M〕.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编缩版,1970.
        〔5〕 〔韩〕朴趾源著,朱瑞平校点.热河日记〔Z〕.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
        〔6〕 赵尔巽,柯劭忞,等点校.清史稿:第2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130,141,134.
        〔7〕 朝鲜王朝孝宗实录:第36册〔M〕.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编缩版,1970.120.
        〔8〕 〔韩〕吴庆元.小华外史:下册卷七〔M〕.首尔:汉城朝鲜研究会,1914.200.
        〔9〕 孙卫国.大明旗号与小中华意识———朝鲜王朝尊周思明问题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46.
        〔10〕 朝鲜王朝成宗实录:第8册〔M〕.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编缩版,1970.670.
        〔11〕 〔韩〕洪大容.湛轩书〔A〕.韩国历代文集丛书:第2602册〔C〕.汉城:景仁文化社,1998.256.
        〔12〕 〔韩〕李恒老.宋元华东史合编纲目〔Z〕.汉城:国立中央图书馆影印本,


        IP属地:中国台湾11楼2014-11-05 15:32
        收起回复

          〔13〕 韩东育.“华夷秩序”的东亚构架与自解体内情〔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45-54.
          〔14〕 高丽史:第2册〔M〕.汉城: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藏线装.32,60.
          〔15〕 陈放.朝鲜与女真、满族诸政权关系变迁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2.
          〔16〕 朝鲜王朝世宗实录:第2册〔M〕.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编缩版,1970.414.
          〔17〕 朝鲜王朝宣祖实录:第21册〔M〕.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编缩版,1970.544.
          〔18〕 朝鲜王朝世祖实录:第7册〔M〕.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编缩版,1970.
          〔19〕 郭齐,尹波点校.朱熹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508,768.
          〔20〕 〔清〕戴名世撰,王树民编校.戴名世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6.9.
          〔21〕 朝鲜王朝孝宗实录:第35册〔M〕.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编缩版,1970.365.
          〔22〕 〔韩〕朝鲜正祖李祘敕辑.尊周汇编:第三册〔M〕.汉城:奎章阁韩国学研究院藏线装.
          〔23〕 朝鲜王朝显宗实录:第37册〔M〕.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编缩版,1970.68.
          〔24〕 朝鲜王朝肃宗实录:第38册〔M〕.汉城: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影印编缩版,1970.372,319,319.
          [转]
          来源:清史所 作者:清史所 更新时间:2014-10-06
          原文出处:《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年第 1期,第74—80页
          作者简介:季南(1980—),女,吉林白城人,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讲师,博士。延边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中文系,吉林 延吉133002
          基金项目∶韩国韩国学中央研究院(AKS-2009-MB-2001)


          IP属地:中国台湾12楼2014-11-05 15:36
          回复
            感谢亲发表这类文章,加精喽~


            IP属地:北京13楼2014-11-06 09: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