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从哲吧 关注:3,955贴子:283,816
  • 75回复贴,共1

昨天晚上看了一部电影,俄国问题,看了以后顿感无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0-11 09:43回复
    一个美国新闻记者斯密特二战期间曾经写过关于苏联的书,曾经广受好评,战后,一位掌控了37家报纸的老板问他能不能写一本关于自己在苏联经历的书。如果他能同意,将能获得三万块钱。他的爱人在影片一开始就对他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希望有一所小房子,然后每天在家等他回来。他要是接受了这个任务,这笔钱可以给与未婚妻可以买一栋房子、一辆汽车,同时还可以满足其他一些愿望。但是在慷慨的背后还有附加条件:该书必须突出苏联社会的负面信息。在他去苏联前,他们谈好的条件还是他可以写一半真实,然而当他回到美国以后,老板告诉他,情况又变了,他必须完全的写谎言,必须写俄国人希望发动战争。他最终选择了良知,写了一本颂扬苏联人民的书,然而他的老板因此勃然大怒,并且对他威逼利诱,告诉他他将用旗下的37家报纸抹黑他。他曾经联系了一位出版商,那位出版商是个彻底的商人,原本希望帮他出版这本书——这样可以赚到十万块钱。然而他的老板找到了这位出版商,继续用老办法——37家报纸的威力威胁他,然后出版商屈服了。斯密特一无所获的回到家里,这时他的老朋友,一家左翼报纸的编辑来到了他的家里,他原本希望这家报纸能够刊登十篇他的书籍的节选,然而这位编辑早已在专政下屈服,告诉他迫于压力,报纸不能再刊登关于俄国问题的文章了。而后,随着搬家公司把他的所有家具搬走,他的房子里留下的最后的存在,他的妻子,也离他而去,尽管在走之前,他的妻子任然伏在他的胸口说爱他,然而她还是走了。电影的最后,是突然切换了镜头,斯密特发表了演讲,抨击了这个言论自由的国家不自由的状况,然后受到群众欢呼。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0-11 09:43
    回复
      在这部电影中,结局,我是指激动人心的演讲之前的悲剧结局,是意料之中,情理之中的,然而却不是印象最深的场景,我映像最深的场景是主角刚回到美国,看到了新出的报纸,然后质问他的同事哈代的场景。哈代写一篇文章《俄国需要战争的十大理由》,主角喊了哈代喝酒,然后问哈代:“你为什么写这个臭东西诽谤俄国记者呢?这是谎话啊!”哈:“这个有人看见哪。”主角:“胡说,你是看到俄国记者拿钱给我们的职工负责人了吗?做个人吧,这儿没有第三者,承认这是谎话吧。”哈:“就给你说实话?”主角:“对。”哈:“谎话。”主角:“说吧,你为什么这么缺德啊哈代。”哈:“去他妈的,我听够这些了。注意健康(也许听错?),我说斯密特,再来一杯吧。为什么我这一次说出对你和我的看法。我缺德,因为我挣的钱只有你或者那个胖家伙普莱斯顿的六分之一,所以我才缺德。”主角:“干点别的吧。”哈:“我不会,没有才干,也只能够造谣言。写上几篇诽谤的文字就够了。我一个老婆五个孩子,每个谣言挣十块钱,其中六块钱要买药和尿布。我又很喜欢小孩子。你记住,斯密特,高贵的行为只有一星期挣一百块钱才成,挣五十块钱,那只好做一些不体面的事情。我缺德,可是你也缺德,你不过是为了三万块钱。为你那本书我们干一杯。你一定要写,朋友,我在劝你,为三万块钱做丑事总比为十块钱好,不过缺德可都是一样的。怎么也逃不脱。”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0-11 09:43
      收起回复
        看完电影之后,心情是十分的哀伤的,因为我自问,如果我遇到这种事,我会怎么做呢?想来不过是第二个哈代,或者一个良心没有发现的主角,我是不能承受我的爱人离开我的。说来可笑,我连这个也放不开,遑论什么无上正等正觉了。说到底,我还是只不过是一个必将向反动势力屈服的缺德的小资而已,这部电影真是一面镜子,将我可耻的一面赤裸裸的揭示了了出来,然而我却没有突破它的勇气,因此也只好自怜自伤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0-11 09:44
        回复
          工作实际上可以分几类吧,大的分就是甲方(买方)乙方(卖方)了。
          做老板,做大资,自然打死也不能做乙方,不仅成本有风险,坏账也有风险。如果实在没办法,做不了甲方,那就学淘宝、团购网站,做丙方,现金流上来,以后还能做甲方。私募基金都说是买方,那只是相对于卖方而言,实际上,他们也是丙方罢了。
          咨询公司就是纯粹的乙方。国企找国际咨询公司做战略咨询,就是想要个国际背景的效果,其他企业,也多是想着花了钱了,那就多要个几百页ppt,咨询顾问搜集报表数据做分析,找管理层开会等等,一切都是客户至上。在员工层面,乙方老板承受的巨大压力就会逐级向下传导,最后压到基层,乙方的员工会很苦(但也很锻炼人)。
          相比乙方,甲方能力往往不高(平时日子太舒服了,有问题就找乙方)。
          相比乙方,丙方有时候得穷究根底并且时常做逆向思维,而不是为什么客户服务,思路就大不一样了,丙方可以自以为自己为自己服务。
          这里面的问题,乙方丙方对业绩是有强烈要求的(风险太大,高层压力太大),中下层自感做不长久,目光基本不长远,如果急功近利,丙方配合甲方搞资本运作,或者乙方教甲方骗钱忽悠监管,最后控制舆论,让媒体鼓吹炒作获利,也是常有之事。这么做,长远讲,对甲方是很不利的,但这里面尤其乙方对业绩需求极大,高层为了业绩,中下层为了升职,乙方甚至可以对甲方做毛利虚高翻倍闭一只眼,而后勾结保险财务公司炒作,实在不行,贿赂领导违规操作。丙方一看已经如此,联手乙方坑圈外普通人。
          乙方丙方天生的大环境就是得违背良心,当然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文化,有些企业作风较好,如做咨询,有的咨询也就是基于事实给客户写写报告,内部也不怎么倾轧,当然大部分咨询还是很残酷的,如电影margin call 那句”要么最聪明,要么最快,要么最能骗,才能生存“逐渐获得了乙方大部分从业人士的高度一致认同。而且就算作风较好的咨询,也不排除有些位高权重的人人品还是很差。丙方么,很容易陷入随便拿他人的财产赌博的境地,暴利归自己,风险归他人,岂能不赌,或者,合谋甲方赌博洗钱。
          从员工成长讲,成长最快的还是接触资本高度集中地带的乙方、丙方以及甲方核心部门, 甲方的要害部门天天受乙方丙方这么诱惑,也很难不湿鞋吧。甲方基本上是要么被骗,要么一起骗别人。当然甲方核心部门员工往往进取心也较强,实际上也有其违背良心的主观能动性的。
          当然不论各方,有进取心,对资本对权力有渴望,做到30岁还不违背性情,还是很难的。只能找个企业文化还算不错,领导心地善良的,也许较为好过些了。


          6楼2014-10-12 00: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