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文社吧 关注:79贴子:9,570

【咖啡文社】初级写作技巧培训,速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此技巧为』『授权转载』
因手机党无力截图……
所以放作者@樱丶 沐菲雪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8-27 14:26回复
    放错作者…… @樱丶沐霏月
    感谢您的大力支持!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8-27 14:29
    收起回复
      第一章 好的文笔基础包括一下几项
      ★【1】错字。错字率低于千分之五,也就是一章三千字不超过十五个错别字。
      ★【2】标点。标点符号应用规范,没有超长句子(一个句号前面有连续五个逗号的句子)。
      ★【3】排版。段落不超过300字,以一行80个字为例,就是不能超过4行,排版科学,连续字数差不多的段落。
      ★【4】对话。以对话推动情节,对话形式单调,大量的引号开头,没有采取多种不同的对话方式。
      【5】简洁。文章简洁不拖沓,章节前后没有与文章内容无关的情节,名言警句之类的东西。
      【6】逻辑。无逻辑错误,没有不符合情节,作品的合理性可以推敲,没有那种无法用合理理由解释的问题。
      ★【7】没有补充性文字,作者语,作者旁白。例子:某某吃了个蛋糕(用鸡蛋和面粉做的)例子:(作者张牙舞爪的对主角说:再不老实我把你写死)。 【玛丽苏必备米娜请无论如何又不要做出这种行为,记住,这不是舞台剧!】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8-27 14:29
      回复
        第二章 为什么要强调好的文笔基础?
        【1】这些基础都是作者马上就可以修改,并且马上可以见效的。
        【2】我想要作者体会及感悟到,已读者为中心的制作。是除天才外,最适合大众的一个成神之路。
        ★【3】作者必须要想办法给读者制造一种比较舒适轻松的阅读环境。 小说不是作文,作文中的所谓文笔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指的是词汇量和语言通顺,是的,不是文笔通顺,而仅仅是语言通顺。 文笔基础重要吗?网络小说以情节和速度为主,实话说,基础不重要。 但是,基础好的作品,印象分会增加,基础差的作品,印象分会减少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8-27 14:30
        回复
          ★第三章:为什么不能有超长的句子?
          什么是长句子? 句子分单句(分句)和复句。
          分句是结构上类似的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法单位。
          复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的分句组成。
          简单的说,单句就是没有任何标点符号的句子,复句就是用标点符号把单据串在一起的复句。
          超长句子有两种:一种是没有逗号的超长单句,一种是用逗号很多的超长复句。
          为什么不能有超长句子? 答案很简单:用正常语速,念出句子。如果发现念到一半气喘不过来,是不是很难受? 单句超过二十个字,复句超过五个以上逗号的,都属于超长句子。
          如果不理解为什么不能有超长句子的,请找个单句超过三十字,复句超过十个逗号的句子读一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8-27 14:30
          回复
            第四章 为什么不能有超长段落?
            【1】从心理学上,人类都是一种密集物恐惧症,大段落,特别是从电脑上看,密集堆积在一起,会让人有恶心感。
            ★【2】从生理上,我们电脑银幕上的字,由于电脑辐射和显示器散光的原因,会有些微的眼睛疲劳。超过五行,至少有一行我们会用扫的扫过去。
            【3】错行。超过五行的段落,我们看完一行的时候,有时候会跳过第二行,直接看到第三行。 因此,五行以下,最好是三行左右,是比较符合读者的心理和生理。 而现在,因为电脑阅读的原因,大部分读者习惯了那种一句一个段落的写法,看到多行段落,会有强烈的不适感。 有人会说:如果硬生生的把文章分段,那么文章的整体和谐性会下降。 是的,可能会破环文章的整体,但是如果段落太过于密集,你的读者略过不看,那么文章的整体和谐性,不是照样会破环? 不管以什么理由,只要你的文章,让读者感到累,感到可以忽略过去的东西,那你写再完整也是徒劳。 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看屏幕会反光,反光对读者的眼睛容易累。
            【↑就像这样】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8-27 14:31
            回复
              ★第五章 为什么不能有引号开头? 【这里是窝的硬伤啊】
              对话流其实没错,以对话推动情节其实没什么错误,大部分人都用。 错的是,作者不会应用多种方式,只会很单纯的用引号开头,让读者感觉作者是对话推动情节。 就好像是大部分人其实都在抄袭,到高手和新手的区别就在于,高手抄袭人家看不出来。
              “···”甲对乙说。 甲对乙说:“···” “···”甲对乙说,“···” 只不过是对话了一下,把甲对乙说移到前面,那感觉就完全不一样。
              这甲对乙说,还可以扩展开来穿插表情,小动作,场景,细节,描写、利用这些描写,增加对话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甲摸着鼻子对乙说: 甲心中一动,高兴的说: 甲狠狠的一巴掌扇过去,愤怒的说: ……
              为什么偏偏要引号开头呢? 对话流的最高境界,就是作者灌水的最好时机,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机会灌水,却留下一个严重的不足之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8-27 14:32
              回复
                第六章 文章章节布局 一章多少字合适?
                ★如何安排伏笔?怎样布局? 布局是要分大家、大局,中局和小局。一本书,六万字作为一个分界点,至少要有一个中局,两个小布局以上。
                ★也就是说,至少三万字内,要完成一个情节的布局完整,给予读者一种近期获得阅读快感。 在六万字,要完成一个中等布局的情节,该清洁能够让读者感觉到主角在这六万字里面,获得一些东西。
                ★二十万字左右,要有一个中大布局,把前面的东西收拢起来,并且铺垫下一部分的情节。
                每章节的字数,一章3000字(2500--3500),这个是读者看书看得最舒服的字数,低于2500,看不爽,高于3500,看得太累。【额这点我相信我们要完成还是有点难度的,不过大家就想着这个目标前进吧,像咱们社的大神例如安绾啥的可以挑战下的233【←作死】
                1、读者看书,最少的一章,3000个字,可以让读者不停追看下去。
                2、两涨6000字,是作者更新速度和读者阅读速度以及满意度三者均衡的字数。
                3、三章9000多字,是读者进入了追看状态的字数。
                4、四章一万二,是读者最容易沉迷的状态。
                5、五章一万五,读者爽了,但是作者基本上承受不住,在往下更是不用说了
                【这是个挑战大家要想着这个目标迈进!+ +】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8-27 14:35
                回复
                  我们的故事呢?前期铺垫,中期发展,后期高潮。
                  这是一个完整的情节,刚刚好,或早或晚说小的高潮,他的频率应该是三章左右就能完成。
                  简单说,主角吃饭,和人冲突,在解决,大概呢,也是需要一万字左右的篇幅。 如果少了,这个情节偏小,读者看的时候会觉得意犹未尽,对了呢,读者就骂你灌水。
                  中等情节和高潮,大概就是三个左右的高潮,三万字左右。 中大的,六万字左右,一个完整的大高潮,大概是二十万左右。 当然了,我要说的情节的发展速度,主要是哦针对中小情节的发展速度。
                  人物的成长,机遇,磨难,都是小说中组成文章主线的分文中小情节。 这些情节的发展速度,决定了读者阅读的心理状态。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8-27 14:35
                  回复
                    ★第七章 怎么样写开头才吸引人?
                    凤头猪肝麒麟尾,已经培训了好多次,但是很多人的新书,一看都是长篇累积,一个很小事节写五六百上千字。 要知道,如果能够开头五百字,一万字,三万字能够最大限度的吸引读者的注意力,那么你的成功的机会,至少是那些需要几十章铺垫的书好几倍。 脸蛋长得漂亮的女人,总会比脸上长满痘痘的女人,吸引力强。
                    对于那些设定很多,喜欢在开头写的作者,我的建议是:先用最简洁的文字,在读者脑海中留下主角的印象后,在去写设定和背景。 没有人会慢慢看完你的设定和背景之后,在认真的看下去,因为他们有更多的选择,网络上书多的是。 而当他们,因为你的写作,对主角产生了很好的代入感的时候。 他们就不会计较你字接下去的情节里面,加入设定和背景。
                    在这里想问下作者:有没有让你的主角配角,成功的刻画出来,在读者心里面产生印象,甚至成功的代入到人物的角色成长之中呢? 说完人物刻画,我们谈谈出场人物数量。 很多人喜欢大场面,一出来几十人,十几个名字。 窃以为这种行为不妥。并不是这种写法不好,而是有如一下两个问题:
                    第一,作者有没有那个能力在开头就掌握十几人物命运走向?
                    第二,读者有没有办法记住那么多名字?一万字,读者顶多十分钟内看完。十分钟能记住多少东西?
                    所以说。在开头一万字,最好不要让你的人物名字超过十个。无关系的酱油党,我们甚至可以不给他们名字。 作者有没有在开头一万字的地方,进行整体文章主要线索伏笔铺垫呢?
                    在开头前三章就已经确立整个主线。 一个拥有明确主线,以着重刻画一刀三个人物为基础,埋设好开头的伏笔,并且在在六万字内读者马上可以看到伏笔所呈现的情节。 这样的文章是不是比那种开头全是背景,几十个人物出场。没伏笔也没有悬念的作品好呢? 当读者记住了某一个角色的时候。那就是你成功的时候。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8-27 14:39
                    回复
                      一、人物个性的刻画
                      1、人物表现的要素有:
                      a、独有的表情
                      b、习惯的动作
                      c、常用的对白
                      d、思想
                      y、意念和欲望
                      2、这些要素的运用:
                      以上要素都可以当作创作的工具,这些工具一定要善于运用,你可以将这些设定条列出来,然后有表现的部分做出记号,比较重要的个性部分,应该要不断重复的表现出来,以加深读者对角色的印象。
                      【★其实有个好办法啊,就是给每个角色都弄一张表格,把这个角色所有特点都输入进去在好不过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8-27 14:41
                      回复
                        ★三、桥段的发挥和设定【这是最能突出主角光环的环节哟☆
                        1、对比法桥段:在主角的定位上,安排另一个桥段,与主角的设定做嫉妒的反差对比,这样的方式,容易让读者有一个度量的标准,更能突现出主角的不同。
                        如:一个走投无路的败家子遇到一贫如洗,但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主角,两者产生极大的反差,更能衬托主角,塑造他的形象。
                        2、堆栈法桥段:把桥段的布局事先安排到一个高度,再将主角叠到这个高度上,自然主角就不费吹灰之力到达最高的位置。
                        如:一个传说中的剑客,剑术相当精湛,没有任何人是他的敌手,一些挑战他的都在三招内被斩毙。但是离奇的是,在对上一个不起眼的中年流浪汉时被一击打败了,而当众人崇拜他时出现了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流浪汉称他为师傅。
                        这样的范例说明了少年可能是更厉害的角色,背后或许有很多的想象空间,看是我们已经将这少年的能力和地位等级,运用其他人的力量拉到了一个非凡的高点。
                        3、陷阱法桥段:运用桥段将主角慢慢逼向绝境,让读者一直为主角的危机而担心,再进行一个大的转变,使主角的位置正反颠倒,产生极大的落差,以突主角的能力。原则是,设定持续低潮的桥段,让转变过程迅速成为高潮,使主角能力加倍地突显。
                        比如:原本一直处在被欺负困境的主角,到最后才让读者知道,原来是主角一直在“大智若愚”,使得后期敌对方突然处在了下风。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4-08-27 14:42
                        回复
                          ★五、剧情的节奏
                          1、过山车原理我们说平淡的戏,可能提不起读者的兴趣,但是都是高潮的戏也会让读者过度紧张,变得麻痹;假设剧情的高低,就像一条起伏的曲线,我们可以分析出一个原则,就是高低起伏越大的剧情,达到的效果就越惊人,就像是游乐园的过山车一样,高低落差越大的段落,乘客尖叫的声音也就越凄惨,刺激的过程越高。我们可以称这样的原理叫做过山车原理。
                          2、剧情的拍子但是这里我们还要补充的是节奏。如果高低起伏是坐标上的Y轴,那么X轴的部分可以说是拍子;音乐中一个小节可以是一拍,二分之一拍,也可以快到八分之一拍;节奏的快慢,相对的影响到人的情绪起伏,慢的拍子,给人平稳的情绪,而越快的拍子,则给人紧张的情绪,这样的原理也适用在剧情的结构上。
                          这里,大家应该注意到了,为什么说艺术是相同的原理,这个节奏同样的也可以体现在美术作品、书法、颜色及符号上等,都是同样的原理。
                          3、运用快慢的搭配来控制读者的情绪
                          a、平稳剧情搭配慢节奏
                          b、冲击剧情搭配快节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8-27 14:44
                          回复
                            ★六、吊读者的胃口
                            很多新人编的故事常犯的错误,就是直肠子一路通到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很多不错的点子,还没有酝酿的过程,就直接演出来了。上面已经说了很多的激发,目的是在增加我们可以表演的手法,将我们想表达的重点,酝酿到最佳时机再爆发出来。明白地说,小说就像作家与读者的斗智,当我们安排的剧情,在一开始就已经被读者知道结局的话,读者还有想看下去的欲望吗?
                            1、让读者上钩
                            其实作者就是故事的主宰,你就是神,可以决定剧中任何角色的命运;同样的,你也可以决定你最精彩的点子,要在什么时候出现,只要是读者最想知道的答案,你就肯定不能太早让读者知道,但是每个过程却透露出一点点片段的信息,让读者急着想知道,又不能知道,然后便慢慢地被你的剧情牵着走。
                            2、最佳时机谜底揭晓
                            而让读者知道解答的时机,就像是在钓鱼一样,拉杆的时间点一定要准确,当鱼上钩时,太早拉了,诱饵还没有进到鱼嘴,鱼会跑掉;太晚拉了,诱饵已经被吃了,鱼也会跑。太早将答案说出,读者对你的需求还没形成,效果会打折扣;而太晚将答案说出来,读者失去耐心也会跑了。收放之间一定要掌握好,如果没有信心的话,不妨多让几个好友看看,给予一些意见,作为你修正的参考。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4-08-27 14:44
                            回复
                              七、掌握主题
                              小说最重要原则应该就是掌握主题。当我们在进行创作时,无论有什么再好的点子,都应该以不偏离主题为最高原则。
                              觉得什么好就加入什么,没有想法就不断地假如其他的想法,这样的编剧方式是不正确的。我看到不少的小说都偏离的主题,常常是因为有了突发灵感,或许是没有好的想法,编不下去,就加入很多与主题不相干的进去,违背了主题。
                              1、如何不偏题
                              如果是能够加分的灵感,那是求之不得,一定要加进去,如果没有任何可以结合的可能,那么,就请将这个想法储存起来,说不定可以作为下一部作品的创意,。如果真的想不出点子,建议你回到原点,看看你先前的设定,只要之前的工作都做足了,一定可以从中找到一个方向的,你也可以在看看已经完成的剧情,是否有什么地方是忘了交代,或者可以延伸的;以读者的角度,反复地在你的作品中观察找寻可以接续的方向,也是一种方法;再不然,你就搁下笔,离开你的作品,做些其他的事情,让自己放松一下,因为可能你已经钻进牛角里无法自拔。
                              【偏题是作者最要不得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4-08-27 14: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