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吧 关注:12,464贴子:125,384
  • 10回复贴,共1

强国论坛:雷锋不容否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我在强国论坛发现2009年8月的一篇文章《雷锋不容否定》,虽然长点但感觉挺好,特转给大家看看。http://bbs1.people.com.cn/postDetail.do?id=94070212
雷锋不容否定 http://yjssqusr原创


1楼2014-08-20 17:01回复

    这是一篇张峻对雷锋的“揭秘”记。文章有三个小标题:被挖掘出的典型;补拍照片;从普通士兵到全民楷模。在最后的小标题下,不是说雷锋如何从士兵到全民楷模的成长,而说的是:对雷锋形象的树立并没有随着雷锋的去世而告终,而是愈演愈烈;为树立“高大全”形象,修改雷锋照片;雷锋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有时候劳动,战友故意整治他,专门让他背重东西;最后是,把雷锋从神坛上拉下来!看过这篇文章,让人心里堵的慌!对其谈谈看法。
    一、关于“很多照片是出于宣传需要补拍的”。
    该文开篇用黑体字醒目的向读者标示:“送大娘回家、补袜子的照片,是根据雷锋《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报告中的情节补拍的;打开手电筒,夜间读《毛选》,是根据雷锋《忆苦思甜》报告补拍的;雷锋目视远方,胸前端着一把钢枪,背后是一棵茁壮的松树,这棵松树,是后来添上去的……”
    “美联社的4个记者曾经去过抚顺的雷锋纪念馆。他们指着雷锋做过好事的照片问讲解员:‘你们不是说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吗,那怎么会有这么多照片?’讲解员一时语塞。”
    “几天后,张峻来到雷锋纪念馆,讲解员把同样的问题抛给他。张峻说:‘这个问题你们确实不知道,只有我知道。’”
    接着说:张峻“为雷锋拍摄过223张照片。很多照片是出于宣传需要补拍的,有的甚至是在雷锋牺牲后,为树立高大全的形象,对照片进行过修改的。”
    给雷锋补拍照片,文章是这样交待的:1962年春节前后,总政下达指示,要为雷锋办一个个人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展览。因为雷锋做了好多好事都过去了,没有留下照片,所以要补。对补拍照片,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约法三章:第一,补拍内容必须是曾经真实做过的事情;第二,能补的补拍,不能补拍的画幻灯;第三,补拍的照片要经得起推敲。
    按这个交待,一有总政指示,二有雷锋做过的好事,三有工程兵党委的约法三章,给雷锋补拍照片有什么错?他们之所以大势渲染补拍,其实质是指责对雷锋事迹的宣传!
    请问:一个普通战士主动地做了大量的好事,不该宣传吗?为宣传他的事迹,补拍几张照片,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奇怪的是,在雷锋同志逝世四十多年后的今天,“与雷锋有过9次接触,为雷锋拍摄过223张照片”的大尉宣传干事,先生的“揭秘”!是忏悔自己的过错,还是批评对雷锋事迹的宣传?是什么目的?


    2楼2014-08-20 17:03
    收起回复
      三、挖空心思的“揭秘”雷锋的不“完美”
      “……张峻见到刚刚入伍8个月的雷锋,身高100斤。”
      “雷锋主动对张峻说,‘您先给我照张相呗,张助理员’。张峻一愣,心想‘雷锋只是个上等兵,而自己的军衔是大尉,一个新兵敢提这样的要求’。”
      “‘我的第一印象就是雷锋爱美、爱照相。’张峻回忆说。”
      “在张峻的记忆里,其实雷锋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张峻说,大家可能没注意,雷锋留着个刘海头。”
      “张峻说:‘那时候饭不够吃,雷锋也到厨房去拿过饭锅巴。厨房的人就说他,雷锋啊,你现在是个人物知道不,能自觉不?那时候拿饭锅巴可是个大事啊。’”
      “张峻回忆说,他给雷锋拍照片时,雷锋自己把奖章戴上,战士们说他故意做给别人看。有时候劳动,战友故意整治他,专门让他背重东西。”
      “雷锋是个普通战士,很爱美。张峻搜集到的雷锋自己在照相馆拍的照片一共54张。那时,雷锋每月的津贴6元,照相对他来说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张峻“揭秘”雷锋的这些不“完美”,只是《中国新闻周刊》眼睛里的不“完美”,他们以此贬低雷锋的形象,其目的是否定雷锋。在正常人看来,这些所谓不“完美”,除了拿锅巴,其他各项,都无可非议。
      对雷锋的身高他们轻蔑的揶揄!请问先生们,英雄的身高,有尺寸要求吗?
      新兵就不能向大尉提要求吗?雷锋在入伍前当过县委通讯员,是在党组织的直接培养下长大的。雷锋敢于提要求,说明他没有等级观念,体现了我军的本质。大尉的“一愣”,说明大尉的头脑中还有等级观念。这位大尉个头可能比雷锋高,但是在思想意识上,却比雷锋矮了半截!
      爱美、爱照相是一个人的不完美吗?爱美之心人人有之,为什么不准雷锋有?
      “其实雷锋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没人想象雷锋完美不完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这是常识,人们对任何先进人物都不会苛求完美。人们想的是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以期向先进人物学习。只有居心叵测的人才挖空心思的寻找先进人物的不“完美”。人们对雷锋想的是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品德,想的是他那学习毛主席著作的钉子精神。人们从来不以不完美否定先进人物,更没人以不完美否定雷锋。40多年来,只有《中国新闻周刊》“揭秘”雷锋的不“完美”,只有《中国新闻周刊》用雷锋的不“完美”,否定雷锋!
      什么叫“刘海头”?《标准汉语词典》是这样注释的:“[刘海儿]传说中的仙童,前额垂着短发,骑在蟾蜍上,手舞钱串;后借指妇女或儿童披在前额的整齐短发。”解放后妇女和儿童留这种发型的都很少,雷锋怎能留这种发型?接触雷锋的记者不只是张峻吧,雷锋的战友还在吧,谁能证明雷锋留着刘海发型?没人证实,就是谎言!
      “拍照片时,雷锋自己把奖章戴上”。照相戴奖章,当然自己戴,难道还要找人戴吗?这有什么可揶揄的!
      “战士们说他故意给别人看。”战士们说没说,无人佐证。不论军队的干部战士,还是其他战线上的人士,凡是有奖章、纪念章的,照相时,都喜欢戴上,这是珍爱自己的荣誉。这有什么可挑剔的?
      “战友故意整治他,专门让他背重东西。”故意整治雷锋也是雷锋的不“完美”吗?战友整治没整治,也无人佐证。这两点不“完美”,都是张峻的一面之词。
      “战士们说他故意给别人看”、“战友故意整治他,专门让他背重东西”,这两点“揭秘”,说的是雷锋与战友的关系。在这两点上,雷锋没有不“完美”,而是战士们和他的“战友”不“完美”。
      “他故意给别人看”,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种的心态。战士们有没有这种心态,从来没听说过;“故意整治他,专门让他背重东西。”这是陷害行为。雷锋的战友有没有这种行为,从来没听说过。不知张峻的“揭秘”有无依据,如果信口开河,那是给战士们和雷锋的战友抹黑!
      雷锋每月的津贴6元,是不多,但用不多的津贴照几张相,也是不“完美”吗?雷锋把这不多的津贴积蓄下来,支援灾区,送给困难的战友,你们为什么只字不提?你们为什么如此对待雷锋?
      拿锅巴这件“大事”,不是秘密。读过雷锋日记的同志都知道,只是与张峻“揭秘”的说法不同。让我们重读雷锋日记——
      “今天吃早饭,我看到炊事班的饮盆里有很多锅巴,便随手拿了一块吃。炊事员刘太顺同志说:‘自觉点啊!’我听了这句话,心里很难受,觉得吃一块锅巴有什么?赌气把那块锅巴放到饭盆里,走了出来。这时,通信员送来了一张报纸。我接过来就看,首先看了报纸上毛主席的语录。毛主席说:‘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我一口气把这段话念了十多遍,越念越感到自己不对,越念越感到毛主席的这段话好象专门对我说的,越念越后悔不该和炊事员赌气。我自己问自己:‘你多不虚心呀!人家批评重一点,你就受不了啦!’想来想去,我还是硬着头皮跑到炊事班,承认了自己拿锅巴吃不对,并检查了自己的缺点。炊事员感动的地说‘你对自己要求这么严,真是好同志……’”
      读了雷锋的日记,我们不能不问“揭秘”者:雷锋拿锅巴时你在场吗?炊事员批评雷锋的话,是你亲耳听到的吗?谁能证明你在场?话是你亲耳听到的?如果你不在场,话不是亲耳听到的,那你听谁说的?这几个问号,如果没人为你作证,那你也是从雷锋的日记中知道拿锅巴这件“大事”的吧?如果你也是从雷锋日记中知道的,你为什么把雷锋学习毛主席语录,主动到炊事班作自我批评这个情节,给删掉了?!还煞有介事的加一句挑拨的话:“那时候拿饭锅巴可是个大事啊。”你如此“揭秘”不汗颜吗?!
      《中国新闻周刊》为什么挖空心思的“揭秘”雷锋的不“完美”呢?
      文章说:“除了对照片不‘完美’的细节进行修改,甚至还会刻意增加内容提升雷锋的形象。”
      他们认为雷锋这个典型是“修改”出来的,是“刻意增加内容提升”出来的。
      文章结尾写到,一个筹拍雷锋电视剧的剧组向张峻请教,张对制片人说:“你们要和以前拍的电影都不一样。怎么个不一样,就是把雷锋从神坛上拉下来。雷锋是人,不是神”。
      “把雷锋从神坛上拉下来”——否定雷锋,这就是《中国新闻周刊》和张峻挖空心思的“揭秘”雷锋不“完美”的目的!
      《中国新闻周刊》让与雷锋接触过9次,为雷锋拍下223张照片的张峻“揭秘”雷锋的不“完美”,可谓用心良苦。可叹这位“揭秘”者,揭露不出雷锋的什么不“完美”,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不完美。


      4楼2014-08-20 17:11
      回复
        七、是中国的《新闻周刊》还是美国的《新闻周刊》
        从这篇文章的笔调上看,不像中国的《新闻周刊》,倒像美国的《新闻周刊》,其立场、观点和美联社那4个记者如出一辙。请听这腔调:“雷锋名声大噪”、“ 对雷锋形象的树立并没有随着雷锋的去世而告终,而是愈演愈烈”、“其实雷锋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他们对雷锋毫无感情!这腔调像学习雷锋40多年的中国人吗?这篇文章若是刊载在《美国新闻周刊》上,是正常的,因为有些美国人,特别是有的新闻记者,总是戴着木头眼镜看中国的事情。《中国新闻周刊》发表这样的文章是不正常的,《中国新闻周刊》怎能发表否定雷锋的文章?今年是建立新中国60周年,60年中我们学雷锋,从毛主席题词算起到今天,整整47年,占60年的3/4以上的时间,为什么在共和国60周年大庆之际,发表这样的文章?是什么目的?雷锋这个典型,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树立的,中国人什么要自己否定自己!?令人难以理解!不过,也要感谢这份周刊,它让我们认识了张峻这个人物。张峻为雷锋拍了223张照片,搜集雷锋照片54张,在树立雷锋这个典型时,他立了“大功”;《中国新闻周刊》否定雷锋,他积极“揭秘”,又立了“大功”。两次“立功”,他得到了实惠:第一次“立功”,他拥有了雷锋照片的版权,在商品经济下,版权就是金钱。第二次“立功”,《中国新闻周刊》也不会亏待他吧?
        老年日报不该转载这样的文章。老年日报的读者是老年人,绝大多数老年人是崇敬雷锋的。这样的文章,让崇敬雷锋的老人们心寒!


        8楼2014-08-20 17:22
        回复
          靠,张峻被某些人利用了!


          9楼2014-08-20 20:33
          回复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4-08-20 22:26
            回复
              老夫也来顶起!


              11楼2014-08-21 02:56
              回复
                真相揭露了,让那些崇毛崇雷的老人心寒哪!还是谎言温暖人心哪!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4-09-10 07:11
                回复
                  好文章!+10086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9-10 20:37
                  回复
                    中间的楼呢?


                    IP属地:广东19楼2023-12-08 09: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