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仁吧 关注:391贴子:961
  • 7回复贴,共1

《文心雕龙》提及安仁的部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戳戳潘美男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6-07 03:42回复
    【明诗第六】
    晋世群才,稍入清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建安,或析文以为妙,或流靡以自妍:此其大略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6-07 11:07
    回复
      《文心雕龙》提及安仁的部分,可不止这点哦。
      罗宗强先生:《文心雕龙》的成书和刘勰的知识积累
      《文心雕龙》引及作者322人。①其中一些作者,在书中被反复提到。据我的统计,其中提到26次的1人:扬雄;提到25次的1人:曹植;提到24次的1人:司马相如;提到22次的1人:陆机;提到18次的2人:班固、张衡;【提到14次的1人:潘岳】;提到13次的1人:贾谊;提到12次的2人:宋玉、王粲;提到11次的2人:曹丕、枚乘;提到10次的2人:屈原、蔡邕;提到9次的5人:司马迁、桓谭、崔瑗、张华、刘桢;提到8次的2人:左思、崔骃;提到7次的8人:孔子、东方朔、马融、杜笃、孔融、傅毅、陈琳、陆云;提到6次的3人:王褒、曹操、应瑒;提到5次的11人:荀子、陆贾、班彪、邹阳、崔寔、阮踽、祢衡、嵇康、潘勖、张载、温峤。5次以下的人数最多,其中只提到1次的有233人。提到的次数多少虽不能说明被提到的作者对刘勰影响的大小,也不能绝对地说刘勰对他们评价的高低,但似乎可以说明,那些被反复提到的作者,有可能是他最为熟识的作者,或者是作品涵盖面广,适于在不同的篇目中作为例证加以引用的作者。从这个名单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提到次数多的作者,大体上是各种文体中的重要人物。其中有两个例外需要说明,一是屈原,只提到10次,按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刘勰对他的推崇看,他被提到的次数无疑应在扬雄与宋玉之上。之所以只提到10次,是因为刘勰已专章设立《辨骚》,集中论述了屈原创作的地位与价值,在其他篇中也就不再反复出现。另一位是孔子,之所以只提及7次,也因为已经有《征圣》、《宗经》两篇,集中论述了圣人的思想。而且,此一种之思想,在全书的论述过程中每每出现。在书中,他对于孔子的评价是至高无上的,提及次数的多少无碍于他对孔子的评价。
      从他所提及的作者以及对于他们的评论,我们可以看出他兼容并包的治学倾向。他提到儒家的孔子、孟子、子贡、子夏、子思、荀子、孔悝、陆贾、贾谊、扬雄、董仲舒、孔安国、郑玄,当然也提及儒家所推尊的尧、舜、文王、周公;他提及道家的老子、庄子、列子、文子、公孙龙子、刘安;提到玄学家何晏、王弼、郭象、向秀、夏侯湛;提到法家商鞅、韩非;提到墨子;管子;提到史家司马迁、班固、刘向、刘歆、孙盛、干宝等等;甚至还提及兵家的孙武。各个学科,各个学派,他都接触到了。可以说,对于他之前的思想文化遗产,他有着广泛的了解。
      《文心雕龙》一书,引及作品436部、篇,②引用原文223处。从他所提及的作者与所引的专书、单篇与文句,我们能够窥测到他所接受的文化遗产的广泛影响,可以大致了解他的知识积累状况。
      注释:
      ①我在《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中说过《文心》一书,引及作者248人以上。兴膳宏教授《文心雕龙人物略传》只列出115人,他说明这只是主要作者。我此次统计,凡书中称作者的都列入,如庖牺画八卦之类。之所以作这样的统计,是考虑到这是刘勰的理解,而非以我们今天的标准加以衡量。
      ②指提及书名与篇名者,有的是引全书,有的引单篇,单独计算。有的只引文句,不计于此,而计入引用原文之内。


      5楼2014-07-12 01:16
      收起回复
        可怜的潘菊花,早晚被你戳露…


        IP属地:河南来自WindowsPhone客户端6楼2014-08-06 07:5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