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全省生态环境质量为良,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在市民关注的大气方面,除沈阳市和葫芦岛市外,其余12个城市空气质量均达到二级标准。沈阳和大连执行新标准,监测的6项指标中,沈阳市4项污染物超标,大连市2项污染物超标。
2013年,4个地级市和1个县级市出现酸雨,大连市和丹东市酸雨污染较重。辽河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全年符合Ⅴ类水质标准,保持轻度污染水平。 45个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水质总达标率为93.9%,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3.5%,地下水为95.2%。
技术标准解读
“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评价是什么意思?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中对各类污染物的长期评价,除规定按年均值浓度统计与年均标准比较外,还规定了短期的统计标准,即24小时平均第n百分位数浓度与日均值浓度值比较。
百分位数是统计学术语,它表示一组n个观测值按数值从小到大排序,并计算相应的累计百分位,处于p%位置的对应值就称为第p百分位数。如第95百分位,它表示在所有测量数据中,测量值的累计频次达95%。以污染物浓度为例,污染物浓度分布的第95百分位表示有95%的数据小于此测量值,5%的数据大于此测量值。
酸雨频率增加、降水PH年均两个指标是什么概念?
酸雨频率是指出现酸雨样品的频率,是酸雨的样本数与降水的总样本数的比值。
降水PH年均值是表征降水酸度的指标,降水PH年均值下降表示降水酸度增加,酸雨污染趋重。
12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
《公报》显示,我省12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2013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年均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浓度符合一级标准,浓度分别为0.086毫克/立方米、0.042毫克/立方米和0.032毫克/立方米。与2012年相比,全省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上升16.2%、7.7%和6.7%。14城市中,沈阳PM10年均浓度128微克/立方米,大连85微克/立方米。
而另一方面,2013年,我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减排4.08%、3.89%、2.99%、7.81%,全面超额完成年度减排目标,4项指标分别累计完成“十二五”总任务的95%、74%、115%、46%。
饮用水水质总达标率93.9%
《公报》显示,全省监测的45个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达标率为93.9%,水质总体良好。
15个地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93.5%,30个地下水达标率为95.2%。28个地下水水源地水质基本符合标准,仅鞍山首山水源锰和朝阳扣北水源总硬度因地质结构原因超标。
同时,受“8.16”洪灾影响,抚顺大伙房水库9~12月份总磷超标0.4~7.6倍;由于地质结构原因,鞍山首山地下水水源地锰超标8.1倍、铁仅10月份超标0.2倍;朝阳扣北水源地总硬度超标0.2倍;阜新凌河水源4月份亚硝酸盐超标0.2倍。
大连丹东酸雨污染较重
2013年全省酸雨频率为7.7%,降水年均PH值为5.45,小于PH值5.6的酸雨限值。与2012年相比,全省酸雨频率增加了1.6个百分点,降水PH年均值下降了0.12。
大连、丹东、铁岭和葫芦岛4个城市出现酸雨,大连市和丹东市酸雨污染相对较重,酸雨频率分别为48.5%和50.8%;铁岭市和葫芦岛市相对较轻,酸雨频率分别为3.3%和4.7%。与2012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地级市增加1个,为铁岭市。大连市、丹东市酸雨频率有所上升,葫芦岛市酸雨频率有较大幅度下降。
关注大气
PM10年均浓度为何上升?
目前,PM10等3项指标上升已经作为科研课题,辽宁省环境科学院的专家们正在研究。业内人士分析,数据的上升或是来自于技术层面的变化,由于我省大气环境监测设备精确度提高,监测范围扩大,得到的数据更全面。与2012年相比,我国多个省份的统计数据显示PM10浓度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开始,我省的PM10年均浓度一直在下降,从最初的104微克/立方米,到2012年的最低点74微克/立方米,2013年上升至86微克/立方米,相当于2008-2009年的水平。
关注PM10年均浓度的另一个理由,是它已被确定为考核我省环境质量的指标。今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被称为“最严格的责任与考核制度”,其中,我省以PM10年均浓度下降比例为质量考核指标,实施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单一考核,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估性指标。
2013年,4个地级市和1个县级市出现酸雨,大连市和丹东市酸雨污染较重。辽河流域水质进一步改善,全年符合Ⅴ类水质标准,保持轻度污染水平。 45个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良好,水质总达标率为93.9%,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93.5%,地下水为95.2%。
技术标准解读
“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浓度”评价是什么意思?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663-2013)中对各类污染物的长期评价,除规定按年均值浓度统计与年均标准比较外,还规定了短期的统计标准,即24小时平均第n百分位数浓度与日均值浓度值比较。
百分位数是统计学术语,它表示一组n个观测值按数值从小到大排序,并计算相应的累计百分位,处于p%位置的对应值就称为第p百分位数。如第95百分位,它表示在所有测量数据中,测量值的累计频次达95%。以污染物浓度为例,污染物浓度分布的第95百分位表示有95%的数据小于此测量值,5%的数据大于此测量值。
酸雨频率增加、降水PH年均两个指标是什么概念?
酸雨频率是指出现酸雨样品的频率,是酸雨的样本数与降水的总样本数的比值。
降水PH年均值是表征降水酸度的指标,降水PH年均值下降表示降水酸度增加,酸雨污染趋重。
12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
《公报》显示,我省12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2013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年均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浓度符合一级标准,浓度分别为0.086毫克/立方米、0.042毫克/立方米和0.032毫克/立方米。与2012年相比,全省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上升16.2%、7.7%和6.7%。14城市中,沈阳PM10年均浓度128微克/立方米,大连85微克/立方米。
而另一方面,2013年,我省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减排4.08%、3.89%、2.99%、7.81%,全面超额完成年度减排目标,4项指标分别累计完成“十二五”总任务的95%、74%、115%、46%。
饮用水水质总达标率93.9%
《公报》显示,全省监测的45个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总达标率为93.9%,水质总体良好。
15个地表水水源地达标率为93.5%,30个地下水达标率为95.2%。28个地下水水源地水质基本符合标准,仅鞍山首山水源锰和朝阳扣北水源总硬度因地质结构原因超标。
同时,受“8.16”洪灾影响,抚顺大伙房水库9~12月份总磷超标0.4~7.6倍;由于地质结构原因,鞍山首山地下水水源地锰超标8.1倍、铁仅10月份超标0.2倍;朝阳扣北水源地总硬度超标0.2倍;阜新凌河水源4月份亚硝酸盐超标0.2倍。
大连丹东酸雨污染较重
2013年全省酸雨频率为7.7%,降水年均PH值为5.45,小于PH值5.6的酸雨限值。与2012年相比,全省酸雨频率增加了1.6个百分点,降水PH年均值下降了0.12。
大连、丹东、铁岭和葫芦岛4个城市出现酸雨,大连市和丹东市酸雨污染相对较重,酸雨频率分别为48.5%和50.8%;铁岭市和葫芦岛市相对较轻,酸雨频率分别为3.3%和4.7%。与2012年相比,出现酸雨的地级市增加1个,为铁岭市。大连市、丹东市酸雨频率有所上升,葫芦岛市酸雨频率有较大幅度下降。
关注大气
PM10年均浓度为何上升?
目前,PM10等3项指标上升已经作为科研课题,辽宁省环境科学院的专家们正在研究。业内人士分析,数据的上升或是来自于技术层面的变化,由于我省大气环境监测设备精确度提高,监测范围扩大,得到的数据更全面。与2012年相比,我国多个省份的统计数据显示PM10浓度上升。
统计数据显示,从2006年开始,我省的PM10年均浓度一直在下降,从最初的104微克/立方米,到2012年的最低点74微克/立方米,2013年上升至86微克/立方米,相当于2008-2009年的水平。
关注PM10年均浓度的另一个理由,是它已被确定为考核我省环境质量的指标。今年5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被称为“最严格的责任与考核制度”,其中,我省以PM10年均浓度下降比例为质量考核指标,实施空气质量改善目标完成情况单一考核,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评估性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