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易同源吧 关注:84贴子:665
  • 2回复贴,共1

【欣赏】如何学中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何学习中医?
作者:上大民工
都说中医是玄学,光一个“天人合一”,就足以让我们这些没有开悟的凡夫迷惑好一阵子,怎么咱老是没有感应呢?
不急,不急,作为一门学问,再玄也总能找到下手处,只是每个人的根器不同,学起来方法略有不同罢了。佛家把人的根器分为上、中、下 三等,这里我也借用一下,用于探讨不同类型的人学中医的入门方法。
所谓上根之人,就是一点即通的人,估计上辈子就是修行人,孔夫子谓之生而知之的,只要遇到合适的机缘,自然就开悟了,就像六祖慧能 大师,听到人念“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马上就开悟了。这样的人咱只有羡慕的份儿,可遇而不可求。对于这样的人,学习中医那就是小菜一 碟,可以信手拈来的,自己读读《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百草经》这样的经典,再结合一下实践就可以成大医了。古代有很多修 行开悟的得道高人大多就是这类根器,所谓道医和僧医,一出手就是大家,谁叫人家已经实证到“天人合一”了呢。
至于剩下的中下根器之人,当然属于人群中的大多数,要想学中医一般就需要师父领进门了。别以为下根之人比中根之人笨,更难入门,恰 恰相反,下根之人如果真想学,往往比中根之人入门容易,因为他人笨就会老实,师父讲什么就会做什么,不让做的也坚决不做,就一根筋 的跟师父学。当然,前提是得遇到一个好师父,否则就惨了。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中根之人,往往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师父说什么还要 怀疑半天,如果自己曾经读过些书的,还喜欢用书上的道理争辩一番,做师父只有心里默念“罪过、罪过”的份儿。没办法,他来的时候就已 经带了半瓶子水,不把它倒掉怎么能装进纯净的水呢。
我就属于这类中等根器,说笨也不笨,说聪明也不聪明,读过三十几年的书,也差不多是半瓶子水,属于气死师父型。好在现在有点儿觉悟 了,想把这半瓶子水倒掉重新来过,可谈何容易呢!
既然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聪明,何妨先把自己清空,变成无知的状态,也像笨人那样学会“听”话。师父说经典很重要,重要的章节要背下 来,那咱就背嘛。有人说年龄不饶人,记不住,那就能背多少背多少,记不住咱还诵不熟吗?把重要的章节诵个三五百遍,即使记不住也了 熟于心了,说不准哪天哪句话突然蹦出来就悟了,我自己在这方面就深有体会。记得在连续背了几天《黄帝内经·灵枢》第十篇经脉后,有 一天早上睡醒感觉左腿疼,突然意识到原来人的气血运行是沿着经络的循行方向走的,如果哪个部位感觉到不舒服,那肯定是相应的经络不 通,比如我感觉左腿疼,而且是早上,那肯定有气虚的问题,因为此时正好是肺经当令,肺主气,而且是左边,中医讲左升右降,肯定是上 升的气机受到了障碍,所以才会痛嘛。因为背过经典了,身体一有感觉就可能豁然贯通,这不是开悟是什么?当然,这只是小悟,没什么大 不了的,但无数个小悟可能就会成就大悟呢。所以,学中医首先得练就一身背功,这可是学习中医的绝佳法门。
其次,学习中医还要留心观察自然界的变化。自从了解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后,就开始关注起之前很少关注的自然现象,比如每天会 注意天气的变化,不但会关注气温,还会关注风向、风力等以前基本不会在意的变化,并通过观察这些变化预测未来的天气。现在是春天, 如果今天刮西北风,我会知道明天降温的可能性会较大,但如果是东南风,那就可能要下雨了。当然,预测天气的变化可没那么简单,得懂 星相学才行,这可是古天文学的内容,但《黄帝内经·素问》里居然有三分之一的篇幅在讲这些,可见中医对“天人合一”有多重视。难怪古 人说学中医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可惜现代医学很少会注意到这些,总是采用“标准化”的治疗方法,殊不知不同气候条件下感 染上的病,即使病情完全相同治法也应有所不同,采用“标准化” 的治疗疗效当然大打折扣了。
此外,我发现要想体会中医的“全息观”,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会“看图说话”,这就需要有一定的《易经》基础了。以前不知道“全息观”的时 候,从来不会把看起来完全不同的事物当作一类事物来看待,比如太阳和人的眼睛,明明是不同的东西嘛,但却都可以用《易经》的离卦来 代表,因为都是外实内虚之象。古人云,不学易,不足以为医,因为中医其实是一门唯象科学,通过将自然界的万物抽象成不同类型的象, 可以发现看起来迥然不同的事物其实有着类似的特征,从而利用事物之间的这种相似性纠正人体的病态。所以,越学中医越感受到古人的伟 大,事间万物千姿百态,居然能够用64个卦象全都归纳了,真是太高明了。
可惜自己在“看图说话”方面基本属于弱智,因为这种形象思维据说是由右脑主管的,小孩子最为发达,我们这些被科学熏陶了半辈子的人惯 常用的可是左脑,主管逻辑思维。钻进逻辑思维的套里就很难再进入形象思维的世界了。要想重新发展形象思维,得想办法返老还童!怪不 得老子让大家复归于婴儿呢,因为这样才比较容易得道嘛。这么看来,读了这么多年书不是越变越聪明,而是越来越笨,离道也越来越远 了。好可怜呐!
不过话说回来,能够在活了半辈子时意识到这一点,也算不幸中的万幸。如果能够在后半辈子每天用心体会周围发生的一切,而不受既有定 势思维的影响,或许那些被屏蔽的智慧又能回来呢。这其实就是佛家或道家的修行吧,因为只有能做到空,才能体会到万有,从而接近道的 本质。
所以,我可以负责任的说,不修行,也不足以为医,你说呢?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5-25 15:41回复
    你的悟性很高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1-11 21: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