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吧 关注:39,937贴子:190,141

关于长平之战的几个疑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赵王为什么要上党。2、赵王为什么不采取‘合纵’之策。3、赵王为什么要换廉颇。4、赵王为什么一边要用赵括,一边又要和谈。


1楼2014-05-16 10:15回复
    我只奇怪双方哪来的百万之众会战,那四十万人的万人坑怎么至今没发现。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5-16 10:35
    收起回复
      赵王贪便宜了


      3楼2014-05-16 10:40
      回复
        1、上党,即现在的长治市,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对于秦国算是战略之地,然而对于赵国来说,是性命之地。一旦秦国占领上党,可以立即过壶关,跨过太行山,直抵赵国的首都邯郸城下。(进攻河北的两个要地,另一个是石家庄西面的井陉关,韩信即是取井陉之道攻赵)
        壶关对于河北的重要性,可以翻阅《布局天下》一书的几个战例,其中记载:
        王猛伐前燕,一战而克壶关,再战而破晋阳,尽夺前燕在太行山以西的军事据点,又在潞川击破燕军主力,乘势东下太行,进围燕都邺城。
        北魏末,葛荣合并河北多支义军,围攻北魏相州(即邺城)。尔朱荣率军自晋阳前往镇压,他迅速东出滏口,下太行山,葛荣猝不及防,被尔朱荣击破。
        北周灭北齐,也是先击破北齐在山西的军事据点,然后自滏口东下,攻破齐都邺城。


        IP属地:浙江4楼2014-05-16 11:17
        收起回复
          2、赵王为什么不采取‘合纵’之策。
          合纵是有条件的,一是需要苏秦这样的能言善辩之人,二是其它国家实力相对均衡的情况下,三是师出有名。
          就现实而言,当赵国并吞了上党后与秦对峙时,其它国家采取观望的态度,而当长平之战后,赵国危势时,其它国家又纷纷帮助赵国起来。这其实就是一个势力的制衡,各国既不愿看到赵国的强大,也不愿看到秦国的强盛。
          合纵只在各国相对平衡,面对同一个强大对手时,才起作用。
          之后也有一个例子:当齐国攻灭宋国之后,各国纷纷同仇敌忾,以燕国为首,乐毅带多国之师,差点灭了齐国。也就不愿看到齐国过于强大。


          IP属地:浙江5楼2014-05-16 11:25
          收起回复
            3、赵王为什么要换廉颇。
            只能说是赵王为首的赵国君臣太没有毅力与耐心,没有沉静的心态和宏观的胸怀。(固然,其中必然有秦国的间谍及各国的闲言碎语的作用),大家都不愿意看到赵国得到上党这块肥肉,赵有了此地,上可以进山西,下可以去河南,这是各国都不愿意的。
            以廉颇的稳健与操守,只能说可以坚守下去。秦国是不会停止进攻的。
            秦国会采用兵力轮换的形式不断地攻击上党这块地。因为只有占领此地,秦国才能打开通过赵国与齐国、燕国的大门,也只有通过这里,才能往下压住魏国,继而对楚国保持居高临下的态势。
            秦国与赵国已经互相对峙了两年多。两国的后勤估计都成问题。这在以后秦王动员全国一切力量去包围赵军就可以看得出来。
            赵国相对来说,困难更大一些。秦国毕竟有关中和蜀国两个大粮仓。
            因此,实际上,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的国力之战,即经济消耗战,赵国的国力耗不过秦国,失败是迟早的。


            IP属地:浙江6楼2014-05-16 11:39
            收起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5-16 11:43
              回复
                换廉颇也是赵王的无奈之举,赵国的国力耗不起了,也可以从这个角度来看。
                赵国除了进攻之外,实在是无策了,这也是与秦国相比,相对弱势的赵国的无奈之举。
                战争的胜负,实际上就是国力的比拼,赵国的经济拼不过秦国,他能抵挡秦军2年之多,可见,赵国并不是鲁莽的,他是懂得军事的,知道如何取胜,又何如去防守。以赵军的一贯作风来看,他的军事能力并不差,甚至可以说,比秦军还略胜。(赵奢及李牧的例子可作证明)
                最后的拼死一搏,可能是赵国的国力维持不下去的缘故。两国最后拼的还是经济实力。
                当然,以现在的目光来看,如果让廉颇继续守下去,还是可能的。
                赵王集团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不仅有经济上的因素,也有敌国与友国的间谍因素),不能坚持主张,盲目地换帅。从这点上看,失败的主要原因还是赵王的决策层。
                当然,僵持局势即便是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总是要变化的,赵国挡不住秦国的态势不会改变。从宏观上来看,经济决定了政治军事,秦能扫六合,一统天下,这点是毫无质疑的,只是时间上的问题。


                IP属地:浙江8楼2014-05-16 11:52
                收起回复
                  4、赵王为什么一边要用赵括,一边又要和谈。
                  这点在上面已经谈到了,赵王受制于经济上的弱势,用赵括也是在寻找变通的办法。
                  和谈我估计一开始就在谈,两年前两国刚僵持时,可能已经在谈了。
                  实际的局势时,赵国一直想和谈,而秦国一直不愿意谈。所以,总是谈不成的。
                  虽然谈不成,但是还是要谈啊。不谈更不行啊。
                  政治军事无非是这样,打打停停谈谈。
                  赵王用赵括出击,也是从和谈的角度考虑的,打几个胜仗,获得和谈的资本,增加和谈的成功性,这个方面的考虑也是有的。
                  局势无非是这样:
                  赵国吞了肥肉,于是想和谈,秦国偏要抢过来,不想和谈。
                  然后赵国伸出爪子想抓秦国几下,吓吓它。
                  秦国岂是吓大的?立马一锤子猛击,于是赵国倒下了。


                  IP属地:浙江10楼2014-05-16 12:08
                  收起回复
                    坐等大神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4-05-16 12:5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5-16 19:15
                      回复
                        秦朝的主要敌人是三个:赵、楚、齐。
                        以地形而论,齐国不足为虑。
                        赵国处于四战之地,也难以施展开。
                        所以,有威胁的还是楚国。
                        但是,秦能否直接出武关灭楚?
                        也不可能的,有赵在后方虎视眈眈,直逼山西与关中。
                        所以,秦必须先灭三晋,之后与楚国决战。
                        至于燕齐,无足轻重。


                        IP属地:浙江14楼2014-05-16 22:24
                        回复
                          廉颇要坚守,被反间换下了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5-16 22:58
                          回复

                            这才是当时的形势图。


                            IP属地:浙江18楼2014-05-16 23:33
                            收起回复

                              我估计上党在这个位置,不知道是否可能?


                              IP属地:广东20楼2014-05-16 23:5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