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菜吧 关注:12,823贴子:431,406
  • 16回复贴,共1

大剂量用附子久煎是在浪费资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自从几年前火神派兴起后,附子一直在中医界就变得很热门,不仅中医界很热门,民间的中医爱好者也很热衷于尝试和使用附子。
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那么简单,附子并不是用量越大越好。很多人都为此吃了苦头,碰了壁,甚至可以看见体制内的医生因为用超量附子而导致病人中毒身亡的例子。幸好是体制内的医生,有免死金牌,否则还真的很狼狈。
这并不是说附子不是好药,而是附子的用量不是这样用的。大量用附子自有其使用的时空环境,简单来说就是少阴证或厥阴证的时候。就是脉厥下利清谷大汗出发热恶寒等症。病人处在这种状态的时候,一般都是生死存亡之际,照理来说已经是在西医ICU里让医生抢救得忙翻天的,在这种时候,不用附子用什么?而且太少量很多时候还不行。
但是一般的中医那会有这样的机会碰到这样的病人?一般的中医只会遇见那些半死不活,没有即时生命危险的亚健康病人。这样的病人怎么可以用大量附子呢?可以说这样的病人如果用附子的话,用量应该参照肾气丸的用量,比如说生地八份附子一份的比例。
这就是中医老话常谈的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的原理。
所以,如果是一般调理身体的药方,附子用量只适宜使用1钱,也就是3克的分量。多了病人就受不了,反应激烈,变症百出。徒自增加医者自己的烦恼。
话又说回来,中医方药的祖宗张仲景似乎是从来不考虑附子的毒性的,他老人家从来就没有要求病人把附子先煎一两个小时。这也肯定不是张仲景的疏忽。他老人家的严谨治学作风是没说的。因为他在半夏散及汤里就对生半夏的毒性提示过,说生半夏有毒,不宜散服。但是生半夏的毒比起附子的毒差老远了,为什么却不见张大人警告病人附子有毒呢?仅仅是“三升煎出一升二合,然后分温再服”。这根本就没有提及要对附子久煎啊。三升水煎成一升二合,如果火很大的话,可能20分钟就烧好了,20分钟就能喝附子煎出的药了吗?而且这是生附子,不是炮附子,也不是制附子。
究其原因,应该是附子的毒性正好就是附子能够救人于垂危之际的原因所在,而且张大人用附子是“有是证才用是药”。如果没有脉厥汗出下利清谷等关键指症,张仲景是不会用附子的。而病人一旦出现这些危症,也就是现代的医院护士要按红色信号灯呜呜怪叫招呼医生过来急救的危症,附子用下去就根本不需要考虑煎多长时间,总之赶紧大火烧开,按照比例5碗煎出2碗水的分量就可以服用了。
相反,如果没有了这附子的毒性,恐怕还救不了人。什么乌头碱剧毒什么的,张仲景根本就不在乎,要的就是乌头碱的毒性。只可惜现在中医受科学的影响太厉害,顾虑重重,前怕狼后怕虎,怕这毒那毒的,把好生生的附子久煎两个小时,把真正的有效成份都破坏了,结果本来20克就能够起死回生的量却要加大到500克才见效,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呜呼哀哉。


IP属地:广东1楼2014-05-10 07:58回复
    每一个在为自己想要的努力的人 都值得尊敬 人有不可言说的梦想 就有心甘情愿的承受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01-05 06:36
    回复
      附子久煎确实是浪费资源,我用生附子20克煎水20分钟作用很好,一小时没什么作用。做了n次实验。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1-15 19:18
      收起回复
        痤疮这个病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不仅是青少年男女,中年妇女也有这个病。关于具体的发病原因,因为大家都搞临床,我就不多说了,今天只谈治疗。
        第一个方是桂枝茯苓丸,这个方对疹子颜色暗红,疮体饱满、硬结、久不消失的有瘢痕体质的人用的多一些。应用桂枝茯苓丸对体质要求比较严,体格好,有面征:面部潮红、皮肤较粗糙、毛细血管易扩张、有人眼圈发黑、舌底静脉怒张,体征是皮肤比较干燥、小腿容易抽筋、有点静脉曲张,尤其是左下腹压痛明显的效果好。
        在我治疗的痤疮病人中,有两种难治,一种闭合型的粉刺,一种是囊肿型的,囊肿型的比较难,传统意义上的辩证一般归为血瘀、痰凝、有湿、有热夹杂的,我在治疗时桂枝茯苓丸合上黄连解毒汤合苍附导痰丸,再加点临床对症的药,比如白花蛇舌草、夏枯草、牡蛎,有时候能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囊肿型的粉刺治疗的时间都比较长,有时候至少一个月,有时候甚至两个月。
        治疗痤疮的第二个方是荆芥连翘汤,荆芥连翘汤一般是火柴胡体质,热瘀,年轻人多,尤其是青春期年轻人。一般疮体高凸红亮,脓液比较粘稠、容易化脓,一般女性经前期可见胀痛、月经期提前、经量大、伴有宫颈炎多,手足容易出汗、怕冷、手足发凉、脾气容易急躁。荆芥连翘汤体质还有人见面红、或黑、或潮红,有的人脚气比较多。一般这个方见效快,有的五付见效,半个月后脸上的痘痘就能下去,这个方好用。
        第三个常用的方是防风通圣丸,又叫防风通圣散。运用时一定要辨体质,一般痤疮形态多样,囊肿、丘疹、疱疹、瘢痕等都可以见到。体质可以见到体格粗壮、面色黄暗、结膜容易充血,毛发比较浓,汗出多或少都可以用,与它相对应的体质方是五积散,也可以治疗痤疮。
        第四个是传统辩证上属脾虚湿蕴的症候,在临床上一般用李东垣的升阳益胃汤或者用北京中医院的健脾除湿汤为主,脾偏虚证明显用升阳益胃汤,湿气重用健脾除湿汤,后者的配方有薏苡仁、枳壳、茯苓、黄柏、侧柏叶、荷叶、藿香、佩兰、丹参、当归、川芎、焦三仙。表现是脓头不欲破溃、黑色粉头为主,干性油性混合皮肤,面色黄白、病程长、缠绵难愈、脓头变化慢、不疼不痒,临床伴有脾虚症状、如不思饮食、身困乏力、大便干稀不调、舌淡白体大有齿痕、或有舌苔或无苔,一般痤疮是散在或个别是成簇出现。
        第五个方是枇杷清肺饮或者合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或者合用或者单用,一般这种传统的辩证是肺经风热类型,痘痘出在额头多,像米粒一样,一般是成簇的出现,一撮很多,像小米粒一样,有的很难治,前胸后背都可出现,属于闭合性粉刺,我在临床上观察用宣发宣肺的方式治疗还可以。
        还有一种是脾胃湿热型的痤疮,一般脓疱型的炎性丘疹比较重、口气重、大便黏腻不爽,皮肤油光发亮,湿气重。一般口唇周围发病,与饮食有关,多喜欢辛辣食物或烧烤,一般茵陈篙汤合栀子柏皮汤加滑石,如果有消化道问题,可以合上保和丸。另外告诉大家一个小经验,对肠道湿热,大便黏腻不爽的,用栀子柏皮汤加滑石效果特别好。
        还有一个临床使用多的是丹栀逍遥散,女性用的多,跟工作压力有关,患者不抗压,容易紧张、易怒、伴有痛经,与月经关系密切,经前发病重,经后可以自我调节好,痘痘以丘疹、结节、囊肿多,多散在分布。
        男性用的多的是葛根汤,葛根汤方对冬天比夏天严重的痤疮有效,疮体颜色发暗,痘痘深陷不出,很多跟皮肤平,背部严重,体质壮、皮肤黑、暗,男性青年用的多。葛根汤加减灵活,可以合方桂枝茯苓丸,可以合当归芍药散,可以单独加上川芎、大黄。
        还有四十多岁的女性经常生痤疮,莫名的长,一点点长,这个下去,那个上来,临床多见,应该与激素功能开始紊乱有关,我经常用温经汤治疗这类的痘痘。我有个病人这个情况,她四十来岁,脸上是硬结性的痘痘,发红,卵巢囊肿大,当时我给她用温经汤加白话诗蛇草、牡蛎、薏苡仁、大贝,用方后,痘痘下去的慢,但囊肿下去的快,这是个意外的收获,后来我临床上遇到卵巢囊肿的我会刻意的加上这几味药,大家可以试试,咱们再交流。
        以上都是我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方,疗效比较肯定,希望给大家做参考。
        刚才来了几个病人,这是刚才的一个。
        我再说一个我在临床上外用的面膜,生痘痘的,绿豆粉加白芷加茯苓加白蔹,打粉,用奶或用蜜调敷脸上。


        IP属地:广东6楼2016-02-02 13:47
        回复
          复制的看着都难受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8-11-01 11:36
          收起回复
            怎么还老人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1-05-30 06:51
            回复
              “壮火食气,少火生气”-----你和作者错解了这句话了。大大的错解。


              IP属地:广西9楼2022-07-10 12:11
              回复
                现在要注意,由于药厂喜欢用胆巴浸泡附子加工,而不是传统炮制的蒸附子,所以,病人应用时,建议先用清水浸泡十分钟倒掉水,重复一遍,然后再使用。而且,生附子和熟附子应用的情景不一样,生附子往往用于温中,熟附子用于固表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11-05 06: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