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舒靳氏吧 关注:20贴子:509
  • 37回复贴,共1

龙舒靳氏合族大势已趋,任何个人恩怨都将化解,合则兴,合则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龙舒靳氏合族大势已趋,任何个人恩怨都将化解,合则兴,合则旺,敦宗睦族,否极泰来!
关键问题不是这个!而是南港与千人桥两支的支谱到了不行不行的地步!为什么呢?其一是,分立支谱是1927年,至今87年没修了,所谓三十年小修,六十年大修,过了六十年难度很大!我们1943年也有七十年,难度也就不一般了。其二是,两分支谱分立时有七代共祖,可视为亲兄弟,但所立的另十六个辈子字中有七个是两边都重复的,长辈名讳被前后重复使用是大不敬,特别是在地域这么小的空间里,影响交流的沟通。其三是历史已经过去,我们已经步入一个大熔合的社会,我们有着光辉的历史,何况龙舒靳氏二千年来现有人口在也只有2148人(县域内男女共丁),历史的、现代的、未来的都要求我们做什么?我想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族人都会明白!
龙舒靳氏合族大势已趋,合则兴,合则旺。总积福荫,备致嘉祥。敦宗睦族,否极泰来!


IP属地:安徽1楼2014-04-29 10:58回复
    我完全赞同你的话:“南港与千人桥两支的支谱也的确到了不修不行的地步!”。南港与千人桥两支合谱,势在必行。龙舒的所有靳氏,头顶一个“靳”字,应该和谐相处,共创繁荣。但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龙舒靳氏合族是以承认汉代朱邑公为自己祖先作为前提的。这一点,我们是绝对难以接受的。我们还是相信自己家谱中的记载,从江西迁到九井的靳氏。我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充分的研究。


    IP属地:安徽2楼2014-04-29 11:53
    收起回复
      我都怀疑,当年在“龙舒靳氏合族”的号召下,很多不明就里、没有文化、跟着别人过日子的很多靳氏,糊里糊涂当上了汉代朱邑公的子孙的。因为合谱工作,只是少数人操弄事情,大多数人是不知道真象的。特别是在过去,很多人本身就是文盲。我们这一支之所以后来迁下来了,就因为我五世祖乾元公是太学生(在国子监读书),六世祖德泰公是痒生(在县学读书),有了文化,自然就不人听任摆布。


      IP属地:安徽3楼2014-04-29 12:04
      收起回复
        你们修谱,是件大好事。起码可以为我们将来修谱提供学习借鉴。而且这舒城的所有靳氏,肯定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但不能在未找到确切证据前,就说我们这两支也是朱邑公的后代。我们还是相信自己的家谱。


        IP属地:安徽4楼2014-04-30 16:14
        收起回复
          县志里有朱邑的记载,这个不假,但不代表龙舒靳氏都是朱邑的后代呀。你干脆说合肥靳氏也是朱邑的后代,岂不是更好吗?你把不是朱邑的后代,而说成朱邑的后代,难道就是在搞“团结”?难道就不是居心叵测?你有何证据向龙舒靳氏摆明?难道就是你所说的几位长辈的口授吗?我宁愿相信自己的家谱!!!我相信自己的家谱,不为少数别有用心的人裹挟,这正是我对自己祖先的孝敬!!!


          IP属地:安徽5楼2014-05-02 22:59
          回复
            把所有龙舒靳氏,说成是全都是朱邑的后代,只是虚幻的梦话,是自恋和自以为是。龙舒靳氏是由龙舒本宗靳和龙舒朱改靳,两部分组成的,这是不争的事实。


            IP属地:安徽7楼2014-05-02 23:04
            收起回复


              IP属地:安徽9楼2014-05-02 23:34
              回复
                那你说说你的依据与事实是什么呢?你所提供的清代嘉庆、光绪年间的两套《舒城县志》,我都收集了,也仔细研究了,我会给你一个明白的解释。我只相信我祖先留给我们的家谱,正如你相信你们自己的家谱一样。少数人妄想用欺骗的办法,裹挟一些不明真相的宗亲,让他们并谱,使他们不明不白地变成朱邑的后代。我也会告知他们的真相,揭露少数人的用心,让那些欺骗人的人,永不安宁。我也会用我自己手中的笔,写文章昭告天下所有的靳氏,让少数人的阴谋暴露于阳光之下。得到报应的应该是那些裹挟不明真相的靳氏本家、采取欺骗的办法、让他们不明不白变成朱邑后代的那些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我们坚守自己祖先的家谱,捍卫自己的祖先的观点,自然是对祖先最大的尊敬!!!


                IP属地:安徽11楼2014-05-03 08:06
                回复


                  IP属地:安徽12楼2014-05-03 08:55
                  回复
                    《龙舒靳氏》南港支与千人桥支,两通支谱的比较
                    故事可能发生在150年前,九井靳家分家了,什么原因不得而知,现存有宗谱,也有两支支谱,现就两通支谱,比较如下:
                    这次见到这两支的真谱了,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他们的前七个字一样:仁孝忠恕,乾德万开(有)。[南港支用开(开盛,老大),千人桥支用有(有道,老小),中间五兄弟名字一样]
                    在舒城南岗支听说的辈字:有守起泰,昌德朝明;宗长绪永,诗礼家声。
                    在千人桥靳墩听说的辈字:文礼亨家,大有贞祥;诗书传世,永发荣昌。
                    仔细想想,问题多多,前后重字多,同为靳姓,在同一地区,这样确有不妥……
                    2013-09-17 00:06
                    望舒08: 这个其实也好理解。那个时代,相隔几十公里,不经常走动,不相互交流。修谱时也没有相互走访,当然就是这样的结果了。呵呵| 2013-9-26 21:13 回复
                    石山人: 回复望舒08 :是呀,在信息发达的今天,现在感觉问题就多了。| 2013-9-26 21:20 回复
                    石山人 :从时间是看,舒城南港支成谱为1917年,千人桥杭埠支成谱为1927年,相隔十年,动机只是想彻底分家另立炉灶,是想当时情况,应该说他们相互并不知情,不太可能有意为之,前七代一样,从第八代:南港用“有”(有盛为老大)开始(兄弟六个的老大),千人桥用开(开道为老小)开始(兄弟六个的老小),有意思的是:前不提老小,后不提老大。老小用老大的前七代记录的字数是减的,老坟地的记载是没有逻辑的,后面十六个字有七个字是重复的,这是最大不敬的地方……。两通谱唯有相同的是一个叫“张久成”的人。这中个严重问题人!2014-5-5 16:06


                    IP属地:安徽13楼2014-05-05 17:23
                    回复
                      不管你们怎么说,反正我们不是朱邑的后代。我们是龙舒本宗靳。


                      IP属地:安徽14楼2014-05-06 22:08
                      回复
                        石山人 [host]:西边墩上是四十世靳宏仕的老坟,你们都是他的后人,是看坟的一支,这是铁定的事实,三蕊村西边上的长者们都这么说,我谱上有坟图记载,千人桥靳墩上九十多岁的靳有青,西边墩上有安、贞存,有高都是证人,你一个懂事的后生胆敢决定祖宗的事,这不是逆天了吗!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5-07 06:19
                        回复
                          哈哈,铁定的事实是哪里?怎么不摆出来让我们看看呀!我看你是有妄想症吧!不是有很多人都说你们是明代末期才由朱姓改靳姓的吗?你怎么就不去相信呢。你是一介武夫,除了说“你一个懂事的后生胆敢决定祖宗的事,这不是逆天了吗!”,或者“有报应”、“犟驴”这类无聊的骂人话,你还能说些什么呢?你还会说些什么呢???


                          IP属地:安徽16楼2014-05-07 22:1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