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县阳明堡镇堡内村中,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千年古祠羊舌祠。它不同于其他普通的佛寺神庙,它是为纪念春秋时晋国贤大夫羊舌叔向修建的千年古祠。
相传晋国时代县阳明堡一带遭遇特大旱灾,泉断水绝,草木焦枯,盗匪四起,民不聊生。一天,晋大夫羊舌叔向押解一批犯人路经此地,见状甚为痛心。他一面差骑疾报京都,一面组织人员祈雨。但当地百姓饥饿困乏,面如菜色,无力祈雨。羊舌叔向遂命令犯人代祈,若祈雨成功则当场免罪释放。犯人们便在烈日下烧香焚表,跪地叩求。也许是羊舌叔向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不日大雨自天而降,干涸的大地喜逢甘霖,草木重新返青,庄稼得以下种,百姓得到拯救。羊舌叔向遵守诺言,将祈雨的犯人当场释放,却因此获罪被杀。百姓为了纪念他,起土筑城,取名 “羊头城”。后来一位主政代州的耿直官吏听闻此事后感慨不已,认为羊舌叔向功德无量,应流芳万代,于是改“羊头城”为“羊名堡”,宋代沿平二年又改为“阳明堡”,并修建了羊舌祠以纪念羊舌叔向。
阳明堡镇的羊舌祠到底最早建于何时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资料,但据祠内古碑记载,现存的大殿是明代洪武年间重修的建筑。明景泰四年(1453)、成化十四年(1478)都进行过修缮,清代也屡有修葺。古祠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907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大雄宝殿和文殊殿,两侧为僧舍和东西配殿。现存大雄宝殿砖砌台基,基宽21.85米、深13.85米、高1.4米。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檐下斗栱为七踩三昂,前檐明间平身科出45度斜栱。后殿共有九间,中间三间前设抱厦,顶为十字脊。两侧配殿破烂不堪,濒于倒塌。寺内现存明重修碑2通,清碑9通。1965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羊舌祠过去二三十年一直作为阳明堡中学的校舍使用,后来中学搬迁新址,祠院也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时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为了保护好这座千年古祠,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纪念古代一心为民的贤大夫羊舌叔向弘扬传统文化,阳明堡镇党委、政府向全镇民企老板、社会贤达、有识之士发出重修羊舌祠的倡议。代县信怡路桥有限公司老总段玉贵积极响应,带动社会各界捐资出力,启动了羊舌祠落架大修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将羊舌祠的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全部落架重建,以恢复这一千年古祠的昔日雄姿。
相传晋国时代县阳明堡一带遭遇特大旱灾,泉断水绝,草木焦枯,盗匪四起,民不聊生。一天,晋大夫羊舌叔向押解一批犯人路经此地,见状甚为痛心。他一面差骑疾报京都,一面组织人员祈雨。但当地百姓饥饿困乏,面如菜色,无力祈雨。羊舌叔向遂命令犯人代祈,若祈雨成功则当场免罪释放。犯人们便在烈日下烧香焚表,跪地叩求。也许是羊舌叔向的诚心感动了上苍,不日大雨自天而降,干涸的大地喜逢甘霖,草木重新返青,庄稼得以下种,百姓得到拯救。羊舌叔向遵守诺言,将祈雨的犯人当场释放,却因此获罪被杀。百姓为了纪念他,起土筑城,取名 “羊头城”。后来一位主政代州的耿直官吏听闻此事后感慨不已,认为羊舌叔向功德无量,应流芳万代,于是改“羊头城”为“羊名堡”,宋代沿平二年又改为“阳明堡”,并修建了羊舌祠以纪念羊舌叔向。
阳明堡镇的羊舌祠到底最早建于何时还没有找到确切的资料,但据祠内古碑记载,现存的大殿是明代洪武年间重修的建筑。明景泰四年(1453)、成化十四年(1478)都进行过修缮,清代也屡有修葺。古祠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907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大雄宝殿和文殊殿,两侧为僧舍和东西配殿。现存大雄宝殿砖砌台基,基宽21.85米、深13.85米、高1.4米。大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七檩前后廊式构架,檐下斗栱为七踩三昂,前檐明间平身科出45度斜栱。后殿共有九间,中间三间前设抱厦,顶为十字脊。两侧配殿破烂不堪,濒于倒塌。寺内现存明重修碑2通,清碑9通。1965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羊舌祠过去二三十年一直作为阳明堡中学的校舍使用,后来中学搬迁新址,祠院也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时时都有倒塌的危险。为了保护好这座千年古祠,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通过纪念古代一心为民的贤大夫羊舌叔向弘扬传统文化,阳明堡镇党委、政府向全镇民企老板、社会贤达、有识之士发出重修羊舌祠的倡议。代县信怡路桥有限公司老总段玉贵积极响应,带动社会各界捐资出力,启动了羊舌祠落架大修工程。计划用两年时间,将羊舌祠的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全部落架重建,以恢复这一千年古祠的昔日雄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