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武夫吧 关注:8,548贴子:183,953

新人报到,顺便谈裹脚与缠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请大家不要把明朝女子的缠足和满清时期女子的裹小脚混为一谈


1楼2014-04-08 13:35回复
    转自汉服吧
    很多人,包括很多同袍都认为裹足是我们汉族的陋习,并且从李唐就开始了。大多都是从百度百科看到的吧。开始我也这么认为,但是后来再 继续查,就感觉不靠谱了
    最大的证据:
    1.出土的古代女尸,清朝之前的就没有脚扭曲变态的。
    2.出土的女鞋,弓鞋应该最符合所谓裹脚鞋,但是同样的,清朝之前都是正常的大小。
    搜索的明朝女子脚鞋的些资料:
    1月4日,江西九江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展示一双近日刚出土的明代弓鞋。日前,在九江市德化路安置小区施工现场惊现三座明代古墓,一双保存完好的明代 “三寸金莲”现身于世人面前,这双弓鞋历经四五百年保存完好。

    1月4日,江西九江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正在展示一双近日刚出土的明代弓鞋。日前,在九江市德化路安置小区施工现场惊现三座明代古墓,一双保存完好的明代 “三寸金莲”现身于世人面前,这双弓鞋历经四五百年保存完好。九江市博物馆有关人士表示,这种布质文物的保护对环境要求较高,他们将采取周密措施,在温度和湿度上进行控制,保护好这双弓鞋,为研究古代妇女服饰和封建礼仪提供一个实证资料。中新社发 胡国林 摄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3楼2014-04-08 13:39
    回复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3月4日电 3月3日,江苏省泰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对明代不腐女尸进行清理,除发现随葬的宝石戒指、银质发簪外,还清理出20多件明代棉质服饰。
      在解开上衣的时候,工作人员发现了每两层衣服之间都夹着一张俗称为“毛丧纸”的纸张,在第4层上衣的胸前还发现了一枚为墓主人压邪攘灾用的“厌胜钱”,缝在衣服上的钱币带有圆孔,上有“太平圆宝”字样。据悉,厌胜钱的使用起源于西汉,主要是为墓主人压邪攘灾之用。
      不腐女尸的裙裤有5件,最外4层是裙,最内一层是与现代服饰极为相似的大筒裤,5件裙裤下还有一副从脚到膝盖的膝裤,裹脚布长达1米左右。 裹脚布长达1米左右。



      4楼2014-04-08 13:39
      回复
        保存完好:明代女尸盛装出土(组图)
        12月5日,一具头戴金冠、身披绸衣、保存完好的明代女尸在江西省南昌市出土。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樊昌生所长宣布,这一明代墓葬是江西省近十余年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出土女尸身高约155厘米,眉毛清晰、皮肤有弹性,出土时除金冠略有破损外,其他大量饰物都很完整。这是江西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和江西医学院医学专家对女尸进行考证和病理鉴定。


        5楼2014-04-08 13:40
        回复


          6楼2014-04-08 13:40
          回复
            明朝的缠足记载,基本上找不到,这是最大的疑点,也是我怀疑"明清"这个词的原因。请看网上列举的文献记载,皆出自百度百科缠足词条:"严复《原强》:"至于缠足,本非天下女子之所乐为也,拘于习俗,而无敢畔其范围而已。"-严复是清朝人(1854-1921) 夏衍
            《<教子篇>补》:"她今年六岁,在过去,也正是哭哭啼啼地被逼着缠足的年纪了。"-夏衍是清朝人(1900-1995)清·方绚著《香莲品藻》,内容皆为品评女性小脚的诗文。
            而出自其他来源的则有:清·方绚著《香莲品藻》,内容皆为品评女性小脚的诗文。
            清·李渔(笠翁)著《笠翁偶集》,缠足的资料极丰。
            清·袁枚(子才)著《缠 足谈》,又是一部畅谈缠足美感的专门著作。
            清·作者不详,著《蕉园梦谈》,内有"缠足"一节。清·谢肇著《文海披钞》,内有缠足一文。
            清·景倩(沈德符) 著《敝帚斋余谈》,内容又大谈缠足。
            清·秀水徐震(秋涛)著《美人谱》,都是谈小脚女性的文字。民国姚灵犀著《采菲录》、《采菲新编》、《采菲精华录》三 书,都是谈缠足的专书,字数达四十余万言。而《香莲品藻》则为最甚(出处http://bbs.tech.qq.com/b-1001024021/5978.htm
            清·钱泳(1759~1844)《履园丛话·裹足》:“足之小者,莫如燕赵齐鲁秦晋之间。”。
            清·福格(1796?~1870?)《听雨丛谈》:“今据中夏之大,莫不趋之若狂,唯有八旗女子,例不缠足。京师内城民女,不裹足者十居五六,乡间不裹足者十居三四。东西粤、吴、皖、云、贵各省,乡中女子多不缠足。外此各省女子无不缠足,山、陕、甘肃此风最盛。”
            可见直至清中期,只是北方地区盛行缠足,南方妇女多不缠足。全民缠足看来是晚清完成的壮举。
            而百度百科却说缠足源于南唐,南宋时成为流行,他们都是南方政权。而到了清中期,反而是北方更流行,而南方“乡中女子多不缠足”呢?
            (来自明朝吧)


            7楼2014-04-08 13:41
            回复
              摘自《聂荣臻回忆录:晋察冀**根据地的巩固》,注意最后一句话:
              有些很偏僻的深山地区,山沟里只有几户人家,那里的群众同外界接触很少,高达千仞的山峦,使他们和外界隔绝起来,形成了一个独(摆渡)立的世界。象房山、宛平和涞水、涞源交界的“野三坡”,那一溜几十个村子,一直过着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们长时间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到民国十八年(一九二九年)才知道清朝已经灭亡了。“野三坡”的群众说:“就是燕王扫北的时候,也没有到过我们这儿。”他们推举三位老人管理这一地区的事情,老人去世一位再替补一位。这里的男人不剃头,女人不裹脚,清朝的统治始终没有能进入这一地区。


              8楼2014-04-08 13:41
              回复
                裹脚的百度百科原话:····缠足始于五代之说,则是源自南唐李后主的嫔妃窅娘,美丽多才,能歌善舞,李后主专门制作了高六尺的金莲,用珠宝绸带缨络装饰,命娘以帛缠足,使脚纤小屈上作新月状,再穿上素袜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
                宋代诗人苏东坡曾专门做《菩萨蛮》一词,咏叹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我们发现古代女子缠足之后能:在莲花台上翩翩起舞,从而使舞姿更加优美。也能凌波去,还能舞回风。
                而满清式女子的裹小脚的方法:云南六一村的吴杨氏老太太这样回忆她的缠脚的经历:她母亲用织布机上的“射通”,横垫在她的脚腰下,让脚腰凸起。然后,裹扎起来,逼她走路。慢慢的,脚腰被“射通”凸断了。她因此一个多月不能下床走路。虽然脚腰折断了,但她的脚仍然臃肿难看。她母亲又念叨:你这双男人脚,怎么还不烂?她奶奶也说:难烂了,该使用法子了。于是,她母亲在她奶奶的指导下,找来半个瓷碗,砸成碎片,放在她的脚底、脚腰、脚面上,再用缠足布包裹起来,套上小鞋,让她下地行动。她的脚被划破了,血迹从缠足布中渗透出来,变黑,发腥,发臭。她经常疼得脸色苍白,精神恍惚,体重大减。缠足通过外力改变脚的形状,严重影响了脚的正常发育,引起软组织挛缩,这个痛苦的过程是用言语不足以描述的。而一千多年以来中国的千千万万的女性从小就要经受这样的痛楚,不情愿的忍受这种从心理和身体上的摧残。


                试问这样的脚能跳舞吗???


                9楼2014-04-08 13:43
                回复
                  在没有任何的证据和记载的情况下把满清裹脚和中华古代缠足混为一体,其心可诛!
                  说到这里,我要说一下我以前学到的万能历史定律,
                  "明朝好的是明清的,
                  清朝好的是清朝的。
                  明朝坏的是明朝的,
                  清朝坏的是明清的。"
                  抱着这个定律,也不难看出,我是非常怀疑"明清"这个词的水分的。
                  明朝的缠足记载,基本上找不到,这是最大的疑点,也是我怀疑"明清"这个词的原因。


                  10楼2014-04-08 13:43
                  回复
                    由此不难看出,万能历史定律的伟大。 为何我相信明朝不会有这种畸形的审美? 我先阐述几个疑点。
                    一,"三寸金莲"的疑点
                    -提到三寸金莲,按照字面意思,就可以想到潘金莲,然后自然想到明朝-小说出品的朝代,和宋朝-故事发生的年代。于是这两个朝代躺着也中枪。百度百科缠足词条里也指出:"至于三寸金莲的"三寸"有极言其小的含义。其实并非一定要小到三寸。考缠足起于五代时期(公元960年前后),并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这期间不知更换了多少朝代,各个时期的度量衡也不尽相同,如果说一定要"三寸",那么,要哪个朝代的"三寸"就成了大问题。缠足是纯粹的民间行为,它是以约定俗成为基础的,并没有严格的尺度。"
                    再结合我学过的中国古代文学,我敢肯定的说,此三寸绝非彼三寸,只是形容"小"的一个替代词而已,如果连三寸金莲这个词都可以上纲上线到缠足的话。那李白彻底悲剧了,哪里有三千尺的瀑布?
                    结论:三寸金莲只是描述脚小,可以是缠足,但跟畸形的缠足绝无关系。结论慢慢地快要浮出水面了:清朝以前的缠足就跟现在的丝袜一个效果,而不会断骨成猪蹄子。


                    12楼2014-04-08 13:44
                    收起回复
                      三,必要性的疑点
                      -关键词:汉服。 汉服的特点是什么?一,上衣下裳,裳一般都会把鞋子挡住,因此有什么必要把脚弄变形?
                      具体请参考87红楼梦,详细请看里面的镜头,全剧有多少露鞋子的镜头?
                      二,如果是因为缠足之后走路婀娜多姿,那也没有必要弄变形自己的脚。古代的礼仪教育是白费的吗?与其缠十几年的脚,不如练十几年的礼仪。三,中国几千年不变的祖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孝经),明朝是最典型的汉本位朝代,有可能会为了"美观"而使自己的脚变形吗?如果这一句真没那么重要,之后的剃发易服也不会那么惨烈。


                      14楼2014-04-08 13:45
                      收起回复
                        最后结束:一堆没有任何考古实据和正史支持的文字抹黑居然能打败一堆文物,可谓天朝学术界奇观。(来自@兰陵长恭


                        16楼2014-04-08 13:46
                        回复
                          明朝皇宫后妃就没有足骨折断小脚的,看清朝小脚照片明显已经成残废了怎么可能入宫?


                          IP属地:宁夏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4-04-08 16:14
                          收起回复
                            武林盟主被他逼到角落,捂住伤口瘫坐在地等他手起刀落。他却是把刀抽回,跪倒在地,痛苦地喃喃自语:“她都已经走了……就算给我一统江湖……又能怎么样呢……”武林盟主强忍剧痛,沙哑地对他说:“一桶浆糊……可以贴好多张寻人启事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4-08 16:20
                            回复